巨浪(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578

  连续放空了二轮之后,在三点三十八分的时候,“黑龙江”号再次收获战果。
  穿甲弹直接打中了“康涅狄格”号C炮塔的炮座,并且穿透了炮座,最后在扬弹通道内发生爆炸。
  与之前击中了A炮塔的那枚炮弹一样,这枚穿甲弹并没有打爆C炮塔的弹药库。
  大概在一分钟之后,又是一枚穿甲弹打中了“康涅狄格”号的D炮塔。
  因为入射角非常合适,所以穿甲弹在击中了炮塔的正面装甲之后,竟然击穿了后达二十二点五英寸的装甲板,并且在进入炮塔之后就发生了爆炸。
  打到这个时候,“康涅狄格”号的十二门主炮全都变成了哑巴。
  到三点四十五分,也就是“康涅狄格”号的B炮塔重新开火的时候,“黑龙江”号又收获了至少四个战果。
  因为当时对手的主炮都以哑火,所以“黑龙江”号上的炮手全都瞄准了对手的舰体。
  结果,当对手的B炮塔再次开火的时候,“黑龙江”号四座炮塔的十二门主炮几乎同时瞄准了对手B炮塔。
  只是,这仍然晚了一步。
  三点四十七分,“康涅狄格”号的B炮塔重新开火之后的第二轮齐射就直接打中了“黑龙江”号乙炮塔,并且彻底摧毁了乙炮塔。
  仅仅二分钟之后,在第三轮齐射中,从“康涅狄格”号B炮塔打出的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又砸中了“黑龙江”号甲炮塔。虽然穿甲弹没有能够砸穿炮塔的正面装甲,但是在爆炸后直接震毁了炮塔内部的三座俯仰装置,飞起的碎片还导致炮塔内的官兵全部伤亡,结果导致甲炮塔也丧失了作战能力。
  三点五十分,一枚从“黑龙江”号丙炮塔某门主炮内打出的炮弹击中了“康涅狄格”号的B炮塔,瓦解了对手的反抗能力。
  随后,“安徽”号也加入了炮击行列,开始向“康涅狄格”号开火。
  接下来的战斗再无悬念。
  在仅有六门主炮的情况下,“黑龙江”号仅仅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就打中了对手十二枚穿甲弹,且其中至少有八枚穿甲弹直接击中了舰体。“安徽”号则在十二分钟之内,用十一轮齐射打中了“康涅狄格”号九枚穿甲弹,且其中七枚穿甲弹落在了舰体上。
  到四点过五分的时候,“康涅狄格”号舰体左倾角度超过了十八度。
  随后,该舰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十五分钟之内,近二千名美军官兵离开了这艘即将沉没的战舰。
  四点二十八分,“康涅狄格”号翻覆。
  大概十四分钟之后,“康涅狄格”号才从海面上消失。
第六十三章
运气无敌
  在这场海战中,第四舰队中运气最好的肯定是“江西”号。
  二点四十一分,“安徽”号首先向目标舰开火,大概在二分钟后,“江西”号就抢在了“黑龙江”号之前,第二个向交战对手开火。
  在连续五轮急促射击的第一轮齐射中,“江西”号就收获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战果。
  当时,了望员明确看到一枚炮弹落在了敌舰,也就是“阿肯色”号左舷附近的海面上,并且认定是一枚近失弹。可随后一股巨大的海水就从“阿肯色”号舰体左侧中部腾起,并且升起了数十米高,沉重的战舰也被抬起了一米多高。
  显然,那绝不是炮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
  更不可能是弹药库发生爆炸,毕竟没有任何一艘战舰在舰体中部设置弹药库,而且弹药库爆炸的场面要壮观得多。
  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所以了望员无法断定是不是炮弹击中了舰体水线以下部位。
  数十年后,一支科考队伍找到了战沉的“阿肯色”号,并且在其舰体左侧中部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破损点,由此推断,击中该舰的第一枚炮弹确实打中了舰体水线以下部位,并且发生了爆炸。
  后来,还有人用计算机建模的方法来模拟了这枚炮弹的飞行路径。
  弹着点应该就在舰体左侧附近的海面上,距离舰体左舷不会超过三米。入水之后,炮弹发生偏转,最终击中了“阿肯色”号舰体左侧的减摇鳍,然后发生爆炸,并且炸穿了由主装甲带延伸下来的,包裹着舰底的装甲。
  虽然这个战果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是这枚炮弹却导致“阿肯色”号舰体底部的几个舱室进水,并且最终影响到了整艘战舰的稳定性。
  给了对手一个下马威之后,“江西”号越打越勇,运气也越来越好。
  二点五十三分,在对手的一轮齐射全部落空之后,“江西”号取得了第二个战果。
  炮弹准确无误的砸中了“阿肯色”号D炮塔的顶部,并且在炮塔内部发生了爆炸。虽然扬弹通道内的二道防火门,以及三层弹舱之间的二道安全门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没有使弹药库受到威胁,但是这枚穿甲弹也摧毁了“阿肯色”号四分之一的主炮火力。
  “阿肯色”号的还击也非常的凶猛。
  三点刚过,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就砸中了“江西”号乙炮塔,并且非常幸运的砸穿了炮塔的顶部装甲,在进入炮塔内部之后,却没有发生爆炸!更重要的,这枚穿甲弹是从二部液压俯仰机之间穿过的,结果对该炮塔的三门主炮都没有造成影响,只是使该炮塔内的二枚炮手阵亡,三人负伤。
  可以说,这运气也确实好得有点离谱了。
  编队转向之后,“江西”号放慢了开火速度,枪炮长也抓紧时间重新测算瞄准点,为等下重新进入线列决战做好准备。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江西”号收获了第三个战果。
  据了望员观察,这枚从甲炮塔某门主炮内打出的炮弹落在了对手A炮塔与B炮塔之间的露天甲板上,并且在进入舰体内部后发生爆炸。从爆炸炸起的战舰碎片来看,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水平装甲,也就没有能够对下方的关键舱室造成损伤,可是却直接导致对手A炮塔的水平液压旋转机构严重受损,并且导致B炮塔的炮座受到损伤,从而使其旋转角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用一枚炮弹就导致对方二座炮塔受损,这只能说是运气。
  随后,“江西”号挨了第二枚炮弹。
  结果这枚砸在了司令舰桥顶部的十六英寸穿甲弹不但没有能够击穿装甲,反而迅速变向,飞到了舰体左侧,落在了数百米外的海面上,然后发生了爆炸。
  从这一情况可以推断,穿甲弹在命中“江西”号之前,其风帽就已脱落,从而导致弹道严重失稳,不然不会在击中了司令舰桥的顶部装甲之后改变弹道,直接飞出了舰体上空,落到海面上发生爆炸。
  如果穿甲弹的风帽没有脱落,就很有可能击穿装甲,导致“江西”号受到重创。
  到舰队再次转变航向,也就是与对手的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七千五百米之前,“江西”号连续放空了十多轮齐射,似乎运气正在离它而去。
  结果,到三点二十七分的时候,也就是在重新回到了向西的航向上之后,“江西”号仅浪费了一轮齐射,就收获了第四个战果。
  穿甲弹的命中点在“阿肯色”号二根烟囱之间,并且打穿了沿途的所有甲板与装甲,甚至穿透了一号轮机舱上方的强化装甲,变更路径之后,打在了一号轮机舱与二号轮机舱之间的隔离装甲板上之后才发生了爆炸。
  结果可想而知,一枚穿甲弹干掉了“阿肯色”号一半的动力。
  不得不说,这仍然是一枚运气弹。
  按理说,复合穿甲弹在打穿了露天装甲,二层甲板,水平装甲之后就应该发生爆炸,基本上没有可能靠近轮机舱,更不可能在轮机舱内发生爆炸。
  更离奇的是,穿甲弹在进入轮机舱之后没有立即发生爆炸,而是在打中了一号与二号轮机舱之间的装甲隔板之后才发生了爆炸。
  在“蒙大拿”级战列舰上,一号与二号轮机舱是连接在中央二根推进轴上的,因此二座轮机舱紧密的设置在了一起。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隐患,所以美国的工程师在二座轮机舱之间设置了一道厚度达到了八英寸的装甲隔板,以确保任何一座轮机舱被摧毁之后,而不会危害到相邻的轮机舱。另外,轮机舱内的所有管线都在各自的一侧,没有穿透中间的装甲隔板,以确保水密性。
  这个设计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了“阿肯色”号之外,其他“蒙大拿”级战列舰都没有在实战中被一枚炮弹摧毁二座轮机舱。
  打到这个时候,“江西”号只击中了对手四次。
  也仅仅用了四枚炮弹,“江西”号就使“阿肯色”号战列舰丧失了四分之三的主炮火力,以及一半的主动力。显然,这个作战效率在历次炮战中绝对算得上是最高的。只是,“江西”号的精彩表现,以及“阿肯色”号的垂死挣扎并没有就此结束。
  三点半,“阿肯色”号出人意料的向左转向。
  这既可以说成是主动送死,又可以说是与对手拼死一搏。
  面对逼近的敌舰,“江西”号上的官兵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迅速调整了战术,将瞄准点压到了对手的舰体上。
  三点三十四分,“江西”号收获第五个战果。
  仍然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战果,炮弹打在了“阿肯色”号舰体左侧,距离舰首大概三分之一舰长处,而命中点的左侧就是B炮塔的弹药舱。虽然穿甲弹在打穿了主装甲带之后,仅仅打穿了二道隔舱的舱壁,没有能够威胁到后面的主炮弹药舱,但是中弹部位附近的至少十四个隔舱被横飞的弹片打穿。
  在接下来的数分钟之内,“阿肯色”号左舷隔舱进水量就超过了一千五百吨!
  三分钟后,“江西”号再次收获战果。
  炮弹仍然打在了“阿肯色”号的舰体上,且距离舰尾大概三分之一个舰长,也就是在其C炮塔左侧。与前一次一样,穿甲弹在进入隔舱之后发生爆炸,没有能够威胁到后面的主炮弹药库,却导致附近的十来个隔舱进水,加中了“阿肯色”号左舷隔舱的进水情况,也就导致“阿肯色”号的左倾更加严重。
  此时,“江西”号也挨了一枚炮弹。
  十六英寸穿甲弹落在了后桅杆的底部,并且在上层建筑内部发生爆炸。随后,“江西”号的火控雷达就失去了作用。毫无疑问,穿甲弹爆炸之后,炸断了连接到火控雷达上的电缆线,或者是传输信号的数据线。
  经过损管队员的紧急抢修,大概在十分钟之后,“江西”号的火控雷达再次开始工作。
  三点四十八分,“江西”号收获了第七个战果。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战果,炮弹的弹着点与第六个战果的弹着点几乎完全一样,穿甲弹避开了对手厚重的主装甲,在打穿了一道隔舱舱壁之后,击中了包裹着C炮塔弹药库的装甲盒,而且弹着点就在装甲盒的下端。虽然在穿过海水的时候,穿甲弹的速度降低了很多,但最终还是打穿了弹药舱外的装甲,并且在弹药舱的底部发生了爆炸。
  毫无疑问,这是致命的打击。
  无论“蒙大拿”级的主炮弹药舱的设计有多合理,安装了多好用来提高弹药舱生存能力,防止弹药殉爆的设备,在被穿甲弹直接命中的情况下,这些措施都难以发挥作用。穿甲弹爆炸之后,在海水涌入之前就引爆了储备在底层弹药舱内的主炮发射药。
  结果可想而知,猛烈的爆炸足以葬送掉“阿肯色”号战列舰。
  当然,这也是一枚不折不扣的“运气弹”。
  三点五十分刚过,距离“江西”号仅有一万四千米的“阿肯色”号就在大爆炸中断成了二截。舰尾部分迅速下层,在三分钟之后就从海面上消失了。战舰的主体部分却没有立即下层,而是漂浮在了海面上。直到四点左右,舰首才高高的翘离了海面,然后长度接近二百米的舰体主体部分如同一根巨大的铁棍般插入了大海。
  四点过五分,“阿肯色”号完全沉到了海面之下。
  结果,“阿肯色”号成为了美军舰队中战沉的第一艘战列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