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5/578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帝国海军为驱逐舰配备的鱼雷已经严重落后了。
  当时,第四舰队的驱逐舰都是第五批次的“花”级,而其配备的是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而不是之前的五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与美国海军一样,帝国海军的六百五十毫米鱼雷也借用了日本氧气鱼雷的很多技术。
  只是,帝国海军的六百五十毫米鱼雷更注重安全性(日本氧气鱼雷的安全性一直是个大问题,而且也正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帝国海军知道战争后期才为驱逐舰配备了新式重型鱼雷),为此整体设计与日本的氧气鱼雷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为了避免过氧化氢泄露,采用了更多的包全设备,导致动力与燃料装置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与重量,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鱼雷的装药量。
  当然,按照帝国海军的估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对付“罗得岛”级战列舰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在对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时候,却显得有点疲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装药量偏少,还不到四百公斤。而美军的氧气鱼雷的装药量达到了一千二百磅(接近五百四十五公斤)。
  万幸的是,帝国海军并不是那种需要用鱼雷来获得胜利的海军。
  在三艘战列舰被鱼雷击中之后,米切尔只有二个选择。
  一是与第四舰队决战,二是抛弃速度受损的三艘战列舰,并且让这三艘战列舰缠住第四舰队,然后率领另外五艘战列舰逃走。
  如果是斯普鲁恩斯在指挥美军舰队,肯定会选择后者。
  可是,米切尔不是斯普鲁恩斯。
  可以说,米切尔与斯普鲁恩斯最大的区别是,在面临艰难决策的时候,他无法像斯普鲁恩斯那样,非常果断的做出决定。
  结果,等他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一点四十分,米切尔首先让舰队把速度降低到了二十七节。
  当时,他亲自询问了“纽约”号等三艘战列舰的舰长,得到了两种答复。“康涅狄格”号与“肯塔基”号勉强能够达到三十节的航速,而“纽约”号只能达到二十七节的航速,再也无法提高了。
  如果米切尔在此时果断做出决定,他还有一点点机会。
  可是,他竟然在这时候浪费了足足十五分钟的时间。
  一点五十五分,米切尔才决定让受损的三艘战列舰脱离编队,单独与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决战,而另外五艘战列舰组成新的编队。
  问题是,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已经在这个时候追了上来。
  一点五十九分,杨定方在亲自联系了“巢湖”号巡洋舰,从舰长那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立即向主力编队的八位舰长下达了命令:立即向美军主力编队开火。
  此时,双方的距离为十五点五海里,也就是大概二万八千五百米。
  二点刚过,早已做好了开火准备的八艘战列舰几乎同时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当炮弹飞过了近三万米的距离,落在了美军主力编队附近的海面上的时候,米切尔正在联系“康涅狄格”号、“肯塔基”号与“纽约”号的舰长。没等他下达重新组队的命令,双方主力舰之间的战斗就打响了。
  其实,到此时,米切尔还是有挣扎余地的。
  如果他按照之前的决策,牺牲掉三艘战列舰,很有可能挽救另外五艘战列舰。
  问题是,米切尔并没有坚持之前的决策。
  当时,之前南下执行侦察任务的六艘驱逐舰已经赶了回来。抱着一线希望,米切尔立即命令这六艘驱逐舰组成编队,攻击第四舰队主力编队。
  如果米切尔在此时决定与第四舰队决战,也有一点机会。
  问题是,他在让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的时候,并没有做出与第四舰队决战的决定,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率领主力编队离开战场。
  毫无疑问,犹豫不决与摇摆不定最终导致美军舰队丧失了所有的机会。
  当然,米切尔并不知道,第四舰队里还有二艘可以作战的“巡洋舰”,另外,第4-3巡洋舰编队里的六艘巡洋舰正在赶回来,而第4-6与第4-7驱逐舰编队一直在主力编队的西南方向上活动。
  显然,让六艘驱逐舰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攻击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简直就是送死。
  此时第四舰队主力编队的位置也不够理想。因为切入角度超过了炮塔的回旋角度,所以八艘“省”级乙型战列舰暂时都只能用舰首方向上的六门主炮轰击美军主力编队,而无法用上舰尾方向上的六门主炮。
  另外,杨定方也在准备发动鱼雷攻击,导致二支驱逐舰编队距离主力编队太远。
  最重要的是,二万八千多米的距离,外加三十节的航速,导致八艘“省”级乙型战列舰的炮击没有任何准确性可言。
  如果美军不打算决战,那么这场战斗肯定会打得异常艰难。
  也正是如此,杨定方才把二支驱逐舰编队留了下来,并且正在召唤第4-2巡洋舰编队,准备等到第4-3巡洋舰编队到达之后,再次向美军发动鱼雷攻击,阻止美军逃离战场,也同时趁此机会缩短交战距离。
  只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不仅仅有杨定方。
  发现美军主力编队减速,且没有让受损的战列舰脱离编队之后,白佑彬就意识到,对手很有可能再次发动反击,而且肯定是鱼雷攻击。
  二点过,“胜利”号脱离了旗舰编队,开始加速前进。
  随后,白佑彬联系了杨定方,让他尽快率领“黄岩岛”号冲到主力编队的南面,做好掩护主力编队的准备工作。当然,白佑彬没有忘记让“胜利”号的舰长下达战斗命令,并且让枪炮长负责指挥炮战。
  虽然“胜利”号只有六门主炮,八门速射炮,火力比其他任何一种大型巡洋舰多弱了许多,甚至不如“岛”级通用巡洋舰,但是不管怎么说,“胜利”号有着大型巡洋舰的“体格”,其二百四十毫米重炮的威力更不可小看。
  最后,也正是白佑彬的这一决策彻底的粉碎了米切尔的梦想。
第五十九章
谢幕演出
  二点三十五分,与美军驱逐舰编队的距离缩短到二万一千米的时候,“胜利”号率先减速转向,将首尾六门主炮都对准了美军驱逐舰编队,随后就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似乎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前线指挥战斗,齐射开始之后,白佑彬就接过了“胜利”号枪炮长的工作,以战区司令官,最高战场指挥官的身份,为“胜利”号二座主炮炮塔的炮班提供炮击参数,引导炮击。
  当时,很多参谋都觉得不解。
  白佑彬是堂堂帝国海军上将,需要去做上尉军官就能干的工作吗?
  也许,只有肖定邦与庞晋元这些白佑彬在出任“秋波”号舰长的时候,就跟随白佑彬的军官才能明白,白佑彬是学枪炮专业出身的,在离开“秋波”号之后,首先担任的就是战列舰上的枪炮长。
  其实,当时白佑彬确实没有好多事情可做。
  舰队决战的指挥工作由杨定方全权负责,他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会提醒一下杨定方,或者下达一些命令。如果再不让他做点事情,恐怕他还真有可能带着旗舰编队杀入战场。
  因为领航工作由肖定邦亲自负责,所以“胜利”号一直呆在安全海域。
  二万一千米的距离,美军驱逐舰上的五英寸舰炮根本就够不着“胜利”号,而远在三万多米外的美军战列舰也不会拿“胜利”号开刀,甚至不知道“胜利”号才是整个第四舰队的神经中枢。
  当然,对二百四十毫米舰炮来说,就算隔着三万米的距离,也能干掉驱逐舰。
  打了几轮齐射之后,“胜利”号的战斗力迅速体现了出来。
  虽然比起其他大型巡洋舰,仅有六门主炮的“胜利”号在火力方面显得过于单薄,但是“胜利”号的标准排水量高达三万八千五百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四万七千八百五十吨,远远超过了其他配备二百四十毫米舰炮的大型巡洋舰,甚至比“海军上将”级大型巡洋舰,以及“皇帝”级、“皇帝”级乙型战列舰都大出了一圈。
  另外,作为旗舰,适航性,以及稳定性被当作了主要性能。
  由此可见,“胜利”号的稳定性肯定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战舰,在航速降低之后,更是“稳如泰山”。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其炮击准确性远远超过了其他大型巡洋舰。另外,因为二百四十毫米舰炮的后坐力远远小于四百毫米舰炮,且数量较少,所以“胜利”号在战斗时的稳定性比“省”级乙型战列舰还要出色得多!
  仅仅五轮齐射,“胜利”号就干掉了第一艘美军驱逐舰。
  此时,还在向前“冲刺”的“黄岩岛”号巡洋舰还没有与美军驱逐舰交火呢!
  以二百四十毫米炮弹的威力,一枚就足以摧毁一艘驱逐舰,只要不是偏得太厉害,运气不是太糟糕,二枚就足以干掉一艘驱逐舰了。
  三十枚炮弹,击中目标二枚。
  命中率不算太高,可是在对付驱逐舰这类小型舰艇,且交战距离超过了二万米的情况下,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出色了。
  更重要的是,二百四十毫米舰炮的射速并不比巡洋舰上的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慢多少。
  五轮齐射,仅仅花了五分钟的时间,而且这还包括齐射前瞄准目标所花的时间。
  打到二点四十四分的时候,第二艘驱逐舰也被从“胜利”号的主炮内飞出来的炮弹给干掉了。
  此时,“黄岩岛”号巡洋舰才在距离美军驱逐舰编队大概一万六千米处转向。
  其实,在“黄岩岛”号巡洋舰的主炮开火之前,美军驱逐舰编队已经被打散了。
  面对“胜利”号那无坚不摧的凶猛火力,继续突击的结果肯定是死路一条。即便“黄岩岛”号不参加战斗,在三点之前,另外四艘美军驱逐舰肯定会被“胜利”号一个一个的干掉。而美军驱逐舰要想攻击第四舰队的主力编队,至少需要冲刺近半个小时。也就是说,在美军驱逐舰靠近主力编队之前,就已经被“胜利”号上的火炮给解决掉了。
  二点四十七分,四艘美军驱逐舰几乎同时进行战术转向。
  仅仅一分钟后,最北面的那艘驱逐舰就被二枚从“胜利”号与“黄岩岛”号上打出的炮弹击中,且弹着点就在战舰舰尾的左侧。最终,这艘驱逐舰在失去了动力的情况下,只能留在战场上,并且在三分钟后被“黄岩岛”号击沉。
  此时,白佑彬作为“枪炮长”的本事显露了出来。
  在发现那艘美军驱逐舰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后,白佑彬就让“胜利”号转移了目标,没有浪费炮弹。而“黄岩岛”号却仍然在向那艘美军驱逐舰开火,似乎不把它击沉就不会罢休一样。
  结果,在二点五十三分的时候,“胜利”号收获了第三个独立战果。
  从了望员观察到的结果来看,穿甲弹落在了美军驱逐舰的后烟囱根部,可爆炸却发生在驱逐舰舰桥的前方。显然,穿甲弹打穿了好几层甲板与隔板,最终在驱逐舰前方的弹药舱内发生爆炸(驱逐舰上没有为炮塔单独设置的弹药舱,而是分别在前后设置弹药舱),然后引爆了弹药舱内的炮弹。
  直到大概三分钟之后,“黄岩岛”号才收获了第一个独立战果。
  与“胜利”号“秒杀”对手不一样,“黄岩岛”号用了至少三枚一百七十五毫米炮弹才让那艘美军驱逐舰留了下来。由此也能看出,一百七十五毫米炮弹的威力确实比二百四十毫米炮弹的威力小了很多。当时,“黄岩岛”号用的还是装药量偏大的半穿甲弹,而“胜利”号一直用的是穿甲弹。
  等到“胜利”号与“黄岩岛”号瞄准最后一艘美军驱逐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将其击沉了。当时,那艘美军驱逐舰以超过三十五节的速度,在十二分钟的时间内狂奔了数海里,离开了“胜利”号与“黄岩岛”号主炮的打击范围。
  可以说,这一场规模不大,毫无悬念的战斗让白佑彬过了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