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578

  明历一百七十一年(公元1539年),出身南方资本家庭的严嵩改组内阁,共设十八个部门。此举再度分散了内阁大臣的权力,并且细化了内阁部门的职责,实际上就削弱了皇帝对内阁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此举对资本主义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在严嵩内阁的三十六名正副部长中,有二十一人来自南方资本家集团,仅仅只有十五人来自北方地主集团。
  到明历一百七十五年(公元1543年),内战的创伤基本上愈合,帝国国力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只是,在帝国沧桑剧变的二十年中,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一样的历史(五)
  朝阳绚丽夺目的光辉下,一面金灿灿的腾龙旗从小土丘顶部的木杆上缓缓升起。
  旗杆下,一名身着将服,神情肃穆的年轻将领将右手平举在胸前,朝着东面正在升起的红日敬上了庄严的军礼。在他四周,上千名统一着装的帝国军人也跟着行了最庄严的军礼。随即,象征着帝国海军陆战队的嘹亮军号声响了起来。
  “将军,巴迪安亲王来了!”
  年轻将领回过了身来,目光迅即落到了山丘下方,正喘着粗气爬上来的那个西方人身上。
  陈渊洋,历史上,自郑和、马欢、王景弘之后,第一位留名史册,并且得到了公认的海军名将。同时,他也是帝国海军陆战队的创始人。
  获得第一次重大胜利之后,他才三十二岁!
  在那名西方人爬上来之前,陈渊洋的副官已经搬出了桌椅,准备好了笔墨,并且将拟定好的文件放在了桌子上。
  与其说是和谈,还不如说是和约签字仪式。
  仅仅只是走过场而已,五分钟不到,代表西班牙王国的巴迪安亲王就在和约上签了字,并且盖上了西班牙王室的印章。同时,陈渊洋也代表大明帝国在和约上签字,盖上了远征军统帅印章。
  至此,西班牙王室正式将直布罗陀半岛“永久”租借给大明帝国。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打下了一颗重要的钉子,并且借助这颗“钉子”,在未来数百年之中,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同样的,陈渊洋也因此一战成名。
  只不过,胜利并不是唾手而来的,也不是在一天之内获得的。一切,还得从明历一百九十八年(公元1566年)爆发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说起。
  尼德兰,在英语中为“低地”的意思。泛指莱茵河、马斯河、斯还尔德河下游,以及北海沿岸一带,相当于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北部地区。
  公元1516年时,查理一世继承西班牙王位,在此之前,查理从其父亲手里继承了尼德兰。因此,在查理一世成为西班牙国王之后,尼德兰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西班牙的属地,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当时,尼德兰的航海业非常发达,并且控制着北海,以及从欧洲到大明帝国的海上航线,并且有着“海上马车夫”的称誉。
  正是因为航海业的高度发达,并且频繁与大明帝国接触,所以尼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非常发达,资本主义思想也非常先进,甚至超过了隔海相望的大不列颠王国。
  因为在美洲大陆扩张失利,以及尼德兰的海商严重威胁到了西班牙商人的利益,成为西班牙国王之后,查理一世,以及继位的腓力二世用各种方式,大肆收刮尼德兰的财富,比如对尼德兰商人课以重税,滥发纸币,设立宗教裁判所等等。到公元1566年,四十年间,尼德兰的海上贸易锐减八成以上,大量资本家破产,资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而此时,大明帝国的“立宪战争”已经结束了二十三年,在严嵩内阁的推动下,帝国经济蒸蒸日上,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见到了大明帝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之后,尼德兰的资本家萌发了革命与独立的念头。
  当时,与资产阶级有着密切利益关系的奥伦治亲王威廉联合其他开明贵族组成的“贵族同盟”在推动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公元1565年,威廉曾派代表前往觐见腓力二世,要求改变专制政策。次年,他又派代表去布鲁塞尔向西班牙总督请愿,反对西班牙的宗教迫害与政治压迫,同时表示将继续效忠国王,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也就是说,威廉代表的开明贵族采取的温和方式并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当年,在安德卫普、海牙、乌特勒支等地,连续爆发了大规模的破坏圣像运动。群众手持斧头、铁锤、木棍涌向天主教教堂与修道院,砸毁圣像与十字架,没收教会财产,焚烧教会债券与地契等。
  起义很快就席卷了尼德兰十七个省中的十二个省,参加者逾数百万之众。
  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就此爆发。
  毫无疑问,西班牙王室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金饽饽”。当时,尼德兰上缴的赋税占到了西班牙王室收入的一半以上。另外,腓力二世在继承王位的同时,还继承了查理一世的巨额债务。如果尼德兰独立的话,他将无力偿还债务,甚至无力维持其奢侈的生活。
  面对尼德兰狂风骤雨般的革命浪潮,腓力二世采取了两项政策。
  一是停止宗教裁判所在尼德兰的活动,以此平息尼德兰的民愤,并且暂时缓解紧张的局面。当然,最重要的是,以此麻痹那些在幕后推动革命的尼德兰资本家。
  与此同时,腓力二世拨款在尼德兰增建军队,并且派老将阿尔法公爵前去镇压。
  公元1567年,阿尔法公爵率领一万八千人到达尼德兰,并且立即设立了“除暴委员会”,以血腥和恐怖手段大肆搜捕革命群众。期间,一万余人被无辜烧死,斩首,或者处以绞刑。
  主导革命的威廉兄弟在阿尔法公爵到达之前就以逃到德意志。
  面对阿尔法公爵的残酷镇压,威廉兄弟不得不采取更多的应对措施。
  威廉留在了欧洲,负责在德意志组建雇佣军,以抗击西班牙军队。同时,威廉的弟弟路易秘密前往大不列颠王国,然后达成商船前往大明帝国,请求大明帝国的支持。
  当时,大明帝国内部环境已经稳定了下来,正在全力向外扩张。
  而帝国主要的扩张方向就是非洲与美洲大陆,而当时,除了由大不列颠王国控制的北美东海岸地区之外,西班牙是大明帝国在非洲与美洲大陆上的主要对手之一。早在数年之前,帝国的殖民者就与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北部(现哥伦比亚),以及非洲东南部(现刚果)地区发生过武装冲突。
  毫无疑问,对大明帝国来说,尼德兰革命是打击西班牙的重要机会。
  没有任何耽搁,路易到达北京后不到一个月,帝国远征军成立,担任远征军统帅的正是年仅二十八岁的陈渊洋。
  与以往一样,帝国远征军的规模并不庞大。
  总共就三十二艘战船,一万五千余名官兵,其中还包括了八千多名海员。只不过,帝国远征军的装备却极为先进,而且战斗力远在当时的欧洲军团之上。
  次年,即明历二百年(公元1568年)底,远征军到达佛得角群岛。
  路易现行返回尼德兰,而此时,由威廉指挥的雇佣军已经被阿尔法公爵的西班牙军团击溃,活跃在战场上的是尼德兰百姓自建的游击队。
  弄清楚情况后,次年初,陈渊洋率领远征军离开佛得角,奔赴战场。
  因为远征军兵力有限,投入尼德兰战场的意义不大,所以从一开始,陈渊洋就确定了“避敌锋芒,击敌软肋”的策略。
  参战后,远征舰队首先炮轰了西班牙大西洋舰队的母港加的斯,随即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沿途炮轰了马加拉、卡塔赫纳、阿利坎特、巴伦西亚、塔拉戈纳、巴塞罗那等港口,并且派遣随舰作战官兵上岸,焚毁了港口的造船与修船设施。
  一路下来,陈渊洋用微小的代价摧毁了西班牙海军几乎所有母港。
  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战斗中,陈渊洋逐渐总结出了“以海制陆”的战法,并且数次实施登陆作战行动,并且提出了“海军陆战队”的概念。
  正在尼德兰执行封锁任务的西班牙大西洋舰队闻讯而回,并且阿尔赫西拉斯湾,等待着返航的帝国远征舰队。
  陈渊洋并没有急于返航,或者说,早就料到西班牙舰队会在直布罗陀海峡守株待兔。
  当时,远征舰队的弹药物资已经所剩无几,若贸然交战,结果必然对远征舰队不利。
  也正是如此,陈渊洋率领舰队继续向东航行,并且到达了北非的亚历山大港。在用重金买通了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的总督之后,远征舰队获得了宝贵的给养,特别是当时最为紧缺的炮弹与火药。
  完成补给之后,远征舰队开赴直布罗陀海峡。
  此时,西班牙大西洋舰队根本就不知道,大明帝国的远征舰队已经重新具备了战斗力,而且将士也得到了休整。
  当战斗在阿尔赫西拉斯湾外面打响的时候,局势从一开始就对西班牙大西洋舰队极为不利。
  数量上的劣势并没有让陈渊洋畏首畏尾。
  远征舰队利用夜色靠近港湾的出口,并且布好了阵列。陈渊洋将十二艘活力强大的“宝舰”(即后来的战列舰)部署在了中央,二十艘相对弱小的“战船”(相当于后来的巡洋舰)则分两部分,部署在了舰队的首尾,并且更加靠近港湾。
  当第一轮炮击打破了拂晓的平静之后,西班牙大西洋舰队的指挥官才知道,敌人就在门外!
  可是,太晚了!
  西班牙大西洋舰队仓皇冲出海湾的时候,立即遭到了十二艘战列舰的集中炮轰。虽然当时的实心炮弹难以击沉战舰,但是陈渊洋并没有打算放过任何一艘敌人的战舰。那些被战列舰轰毁的西班牙战舰立即遭到了来自巡洋舰的攻击。
  随着巡洋舰上的官兵杀上来,西班牙战舰很快就变成了浮在海面上的篝火堆。
  战斗从清晨打到傍晚,是役,西班牙大西洋舰队一百多艘战舰中,八十二艘被击沉,或者被焚毁,三十四艘在遭到重创后搁浅,二十一艘投降,只有三艘速度快的小船趁乱逃出了阿尔赫西拉斯湾。
  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的,大明帝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
  这也是海军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海战。直到现在,“阿尔赫西拉斯湾海战”仍然保留在各国海军的教材里面,被当作海军经典战役,为各国海军数十代官兵所推崇与敬仰。
  同样的,陈渊洋也一战成名。
  更重要的是,大明帝国海军的实力得到了印证,之后两百多年内,再无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敢于挑战大明帝国的海上霸权。
  以当时的情况来说,暗中支持西班牙王室的法兰西等国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慑。
  说白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在马欢抛起的“大航海时代”中获得了好处,特别是西欧的几个国家,都通过对外扩张,从海外殖民地掠夺了大批财富。其中,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在欧洲国家中首屈一指。
  连强大的西班牙舰队都不是大明帝国远征舰队的对手,其他国家的舰队更不值一提。
  也就是说,只要陈渊洋的远征舰队还在欧洲海域活动,欧洲国家的舰队就得老老实实的呆在港口里面。
  正是如此,完胜西班牙大西洋舰队之后,陈渊洋开始了在欧洲海域的“巡洋”活动。
  与此同时,大批运载着先进武器,战争物资的商船陆续抵达尼德兰,向尼德兰革命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这也正是帝国推行的“以夷治夷”方针的具体表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