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578

  冲在前面的是二十四艘大型巡洋舰,毕竟“蛇”级与“鲨鱼”级(里面还有一艘“鹰”级)的续航力,以及搜索能力都比通用巡洋舰强得多,且这些大型巡洋舰在破交舰队里也是主要侦察力量,官兵都的经验都非常丰富。
  十六艘通用巡洋舰组成了第二道搜索侦察线,负责填补漏洞。
  虽然侦察命令是由杨定方下达的,但是据杨定方后来回忆说,侦察工作的具体细节都是由秦孝东在负责。甚至到后期的战术作战阶段,秦孝东发挥的作用都在杨定方之上。毕竟秦孝东作为帝国海军在整个大战期间的“双料头号王牌”(头号破交舰舰长,头号破交舰队指挥官),其实战经验,以及指挥能力在破交舰队中都是无人能及的。在谢昶伦等一批优秀的破交舰队指挥官“改行”担任了远洋作战司令官之后,秦孝东在破交作战方面的才能更是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不说别的,就连帝国海军在整个大战期间的二号破交舰队指挥官莫怀成都公开承认,论才能,他远不及秦孝东。
  只是,留给杨定方与秦孝东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
  侦察舰是在二十五日夜间脱离编队的,而按照之前的估算,即便美军船队遇到了恶劣海况,平均航行速度只能达到二十节(在北大西洋上,如果不巧遇上了风暴,快速商船能以二十节的速度前进就算不错的了),也会在二十六日上午通过大浅滩,进入北大西洋的辽阔海域。
  按照以往的破交战例来看,要想成功截击美军船队,就应该在其进入辽阔海域之前下手,不然船队在遭到袭击之后肯定会自动解散,落在后面的船只必然会返回美国,而在前面的船只也会分头突围。更重要的是,如果战场所在海域的海况不太理想,追击的难度将增加很多,即便有再多的破交战舰也难以干掉全部商船。因此,必须尽量在大浅滩附近将美军船队拦截下来,使其无法借助辽阔的海域逃之夭夭。
  如此一来,必须在天亮之前找到美军船队!
  侦察舰出发之后,四支特混编队也迅速散开。
  按照白佑彬制订的计划,战斗打响之后,将由“安徽”号特混编队在前面阻击,“黑龙江”号与“江西”号特混编队从两翼夹击,防止美军船只逃跑,而“云南”号特混编队则要趁机机动到美军船队的西面,截断其归路。
  计划很简单,没有任何复杂可言。
  问题是,要完成这个计划,难度并不是很小。
  当时,四支特混编队的巡航速度都是二十四节,“安徽”号、“黑龙江”号与“江西”号的任务还比较容易完成,而“云南”号要向南机动,且需要在战斗爆发的时候出现在美军的西面,就需要将航速提高到三十节。而三十节是“云南”号战列舰的最快速度了,如果遇上不太理想的天气状况,这艘战列舰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三十节的航行速度。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入夜之后,海面上的风浪就大了起来。
  因为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在大浅滩海域交汇,所以该海域的海况常年都非常恶劣。在风帆时代,大浅滩更是有“魔鬼海”的别称,几乎所有船只都要绕行。即便进入了蒸汽时代,除非必须,不然没有任何船只想进入这一海域。
  恶劣的海况不但影响了舰船的航行速度,还影响到了侦察与搜索工作。
  当风速超过四十五节,浪高超过四点五米的时候,除了战列舰之外,所有战舰上的雷达都要关机,并且将天线固定住,不然很容易损坏。而在大浅滩海域,风速超过五十节都是常事,浪高更是常年在三米以上,超过四点五米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没有雷达,仅凭肉眼,即便出动再多的侦察舰,也很难在茫茫大海上,特别是在夜间发现敌人。不用怀疑,美军的舰船肯定会进行灯火管制,绝不会主动暴露行踪。即便夜空晴朗,一艘战舰上的了望员也最多只能看到十海里内的舰船。
  毫无疑问,侦察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决定此次拦截行动的成败。
  到十点左右,“黄岩岛”号巡洋舰也进入了风暴海域。从拍打到战舰露天甲板上的海浪来看,风暴正在加剧。
  此时,白佑彬也体会到了破交作战的艰难。
  很难想像,那些常年在北方航线上执行破交任务的战舰上的官兵是怎么过来的。至少,白佑彬还没有听人提起过。他以往都是从秦孝东与谢昶伦那里了解到破交作战的细节。而相对于北大西洋,太平洋简直就是“天堂”,特别是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气候好得让人难以想像。而谢昶伦以往也主要在北大西洋中部航线上执行破交任务,很少到北部航线上去,对那边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
  可以说,在北大西洋上执行破交任务,不但要战胜敌人,还要战胜恶劣的气候。
  剧烈的颠簸让很多以往生活在陆地上的战区司令部的参谋把胃液都吐了出来,只有像于右任这些常年在海上生活的参谋才显得镇定自若。
  “有消息了吗?”
  见到白佑彬朝自己看了过来,于右任摇了摇头。“没有收到任何电报,大概要到下半夜才会有所发现。”
  白佑彬点了点头,又坐了下来。
  之前,他曾经怀疑过,美军船队会不会从大浅滩海域通过,毕竟这边的气象条件太恶劣了,连战舰都难以保持稳定,更别说那些笨重的商船。
  只是,他很快就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以往,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很少到大浅滩海域活动,主要也是这边的气候条件过于恶劣。显然,美军会认为这条航线最为安全。即便美军认为第四舰队正在赶望加勒比海,寻找其作战舰队决战,他们也会考虑之前伴随第四舰队活动的那几支破交舰队的威胁,从而选择一条最安全的航线。
  只是,往往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白佑彬的耐心也在逐渐消耗着。
  “黄岩岛”号确实太“单薄”了,其颠簸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伴随在一旁的快速战斗支援舰。归根结底,仍然是这艘战舰的排水量太小,稳定性远不如那些排水量数万吨的大型舰船。如果从舒适性来看,白佑彬还是喜欢战列舰。至少,在同样的情况下,战列舰要比巡洋舰稳定得多。
  当然,白佑彬并不知道,正是因为巡洋舰过于单薄,所以帝国海军正在建造一种排水量超过了三万吨的大型巡洋舰,而且是按照舰队旗舰的标准建造的大型巡洋舰。
  此时,“安徽”号战列舰上,杨定方也在心急如焚般的等待着侦察舰的报告。
  很快就要进入下半夜了,如果不能在下半夜有所收获,恐怕就得调整战术,选择在北大西洋中部海域追击前往英国的船队。而追击战,恐怕是破交舰队最不喜欢,也最难以全歼敌人的战术。
  此时,能够静下心来,耐心等待的恐怕就只有秦孝东等几个破交舰队指挥官。
  对他们来说,此时的情况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以往的战斗中,他们往往需要等上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获得一次机会。对他们来说,等待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知道等待之后将获得一次巨大的丰收,那更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了。
  如果让白佑彬与杨定方知道,此时秦孝东正在“云飞扬”的军官餐厅内与几个参谋品尝上次在太平洋战场上从一艘美军船只上掠夺而来的香槟,享受着投诚的美国厨子烤制的羊排,恐怕二人连肺都要气炸吧。
  当然,那些冲在前面的侦察舰上的舰长就没有这么好的闲情逸致了。
  刚进入下半夜,冲在最前面的“五步蛇”号上的了望员就发现了西北方向上的几个模糊船影。
  零点三十分,“五步蛇”号的航海长亲自爬上了了望台。
  五分钟后,舰长就收到了航海长的报告,确认那是几艘快速商船。
  随即,“五步蛇”号就转变了航向,同时强行启动了前桅杆上的搜索雷达。
  当雷达屏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亮点时,电子军官惊得张大了嘴巴。只是仅仅三分钟之后,信号就消失了。不是敌人不见了踪影,而是脆弱的雷达天线经不起狂风的摧残。
  零点四十五分,“五步蛇”号向最近的“竹叶青”号发去了电报。
  五分钟后,“竹叶青”号的雷达确定了“五步蛇”号的发现,确实是美军船队,虽然无法确定是否有美军护航战舰,但是其规模肯定在百艘以上。
  零点五十五分,侦察报告送到了在“危光炀”号上坐镇指挥的莫怀成手里。
  随即,这份报告就分别转发给了杨定方,秦孝东等人,也同时发给了后方的“黄岩岛”号巡洋舰。
  一点过五分,白佑彬向杨定方发出了作战命令。
第十九章
诱敌送死
  美军船队的航线比之前预计的向北偏了大概八十海里,也就是更加靠近纽芬兰岛。结果,最先与之遭遇的不是原先计划打头阵的“安徽”号特混编队,而是原先计划负责从右翼包抄的“黑龙江”号特混编队。
  幸运的是,莫怀成是“黑龙江”号特混编队的实际指挥官。
  发现情况不对之后,莫怀成一方面通知了杨定方与秦孝东,要求改变战术,由“黑龙江”号特混编队负责正面主攻,“安徽”号特混编队则迅速向北穿插,顶替“黑龙江”号特混编队,负责从右翼包抄。
  灵活性,正是破交作战的最大特点。
  按照“谁发现,谁指挥”,这个破交舰队之间不成文的规矩,莫怀成成为了这次作战行动的实际指挥官。
  当然,破交舰队还有另外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谁发现,谁诱敌”。
  按照这个规矩,“黑龙江”号特混编队在发动攻击之后,首要任务不是干掉多少船只,而是引开美军的护航战舰,为其他的特混编队创造突袭的机会。毕竟,破交作战的首要任务是打击敌人的商船,而不是干掉敌人的护航战舰,更不是与敌人死拼。
  一点刚过,“五步蛇”号与“竹叶青”号就首先与美军交火了。
  战斗打得并不是很激烈,在二艘大型巡洋舰对美军船队进行了近十轮的齐射之后,护航的美军战舰终于开始反击。
  很快,二位舰长都做出了判断,向他们开火的是美军的大型巡洋舰。
  一点二十五分,次主力编队中的另外四艘大型巡洋舰也赶了过来,并且参加了炮战,美军的火力也在此时变得更加猛烈了。当发现对手是配备了十二英寸重炮的大型巡洋舰之后,担任前线指挥的“五步蛇”号的舰长立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非常标准,也非常典范的破交战术。
  按照常规,在六艘“蛇”级与“鲨鱼”级大型巡洋舰撤下来之后,就该轮到破交舰队中那些准备了三百毫米重炮的大型巡洋舰登场了。
  美军也在此时做了调整,至少有六艘大型巡洋舰脱离了船队。
  显然,美军的指挥官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知道在那六艘“不起眼”的敌舰后面还有更前强大的敌人。
  按照正规的护航战术,担任护航任务的大型巡洋舰的主要职责是赶走敌人的破交舰队,而不是要击沉敌人的破交战舰。因为任何一支破交舰队都不会单独行动,而护航舰队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好船队,所以护航舰队也很少主动与破交舰队死拼,更不会跑得太远。只要能够赶走敌人的破交战舰,就能确保船队的安全,何必要死缠烂打呢?
  只是,此次美军遇到的并不是一般的破交舰队。
  确定美军的护航战舰追了过来之后,莫怀成也立即调整了战术,让主力战队里的四艘大型巡洋舰排好了队列,而“黑龙江”号战列舰则暂时呆在了一边,没有立即参加战斗。莫怀成的想法很简单,首先打掉第一批美军护航战舰,迫使美军派来更多的护航战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护航战舰,为其他的特混编队创造机会。
  当然,前提是在不动用战列舰的情况下,能够干掉那六艘美军大型巡洋舰。
  一点五十五分,调整到位的四艘大型巡洋舰首先朝冲在最前面的那艘美军大型巡洋舰打出了齐射。此时,双方的距离为二万三千米。在这个距离上,三百毫米复合穿甲弹可以轻而易举的打穿任何一种大型巡洋舰的装甲。另外,在恶劣海况下,美军战舰的命中率不会高到哪里去,从而能够确保主力战队的安全。
  十五分钟后,撤下来的六艘大型巡洋舰在主力战队的右前方排好了队列,加入了战斗。
  随即,美军大型巡洋舰编队也完成了右转向,一方面与次主力编队拉开距离,另外一方面将炮口瞄准了莫怀成指挥的四艘大型巡洋舰。
  毫无疑问,美军指挥官确实有些能耐。
  六艘只有二百四十毫米舰炮,且没有配备复合穿甲弹的大型巡洋舰只能对付一万八千米内的美军大型巡洋舰,距离再远,其穿甲弹的威力就不足以打穿美军大型巡洋舰的装甲了。相反,那些拥有三百毫米口径舰炮的大型巡洋舰能够对三万米以内的美军大型巡洋舰构成致命的威胁。
  如此一来,首先要干掉的就是挡在东面的那四艘大型巡洋舰。
  炮战打得相当激烈,实际上“黑龙江”号特混编队的主力战队与次主力战队的炮击命中率都不是很高,贵在数量众多,且大型巡洋舰的主炮射速较高,能够向敌人投去密集的弹雨。
  二点十七分,第一艘美军大型巡洋舰中弹起火。
  如同以往的护航作战一样,在遭到重创之后,那艘大型巡洋舰在还能继续作战的情况下仓促撤出了战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