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578

  用掉这些弹药也不是麻烦事,不管是炮击英国本土,还是今后的对美作战,都需要大量的弹药。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将这么多的弹药运送到前线去?
  为此,帝国海军还专门改装了一批散装货轮,使其成为了弹药运输船。
  不管怎么说,白佑彬不用再为弹药的事情发愁了。只要有充足的运输船只,舰队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后方的弹药。
  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由十二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与四艘快速综合补给舰组成的后勤保障舰队到达了直布罗陀。
  六天之后,七十七年(45年)的第一天,第四舰队率先离开了直布罗陀港。
  伴随第四舰队一同出港的只有一支破交舰队,以及到达不久的后勤保障舰队。按照计划,从太平洋赶来的二支破交舰队,以及之前在比斯开湾活动的那支破交舰队都将在北大西洋上与第四舰队会合,并且从后勤保障舰船那获得补给物资。等到第44舰队(即第13舰队)进入地中海之后,之前在地中海活动的二支破交舰队也将加入到第四舰队的作战队列之中,从而使第四舰队的兵力扩充到九十艘以上。
  虽然杨定方仍然是第四舰队司令官,但是破交舰队隶属于战区司令部,所以白佑彬还是跟随“黄岩岛”号巡洋舰一同出发了。结果,原本应该属于第四舰队的旗舰成为了战区司令官的旗舰。还好,杨定方对白佑彬“霸占”旗舰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
第十二章
毁灭序幕
  舰队刚刚进入北大西洋,白佑彬就收到了谢昶伦从要塞发来的电报。
  英国海军本土舰队的“大胆”号战列舰已经离开了扑茨茅斯港,进入了英吉利海峡。据姜瑞麟的分析,“大胆”号南下前往比斯开湾,迎战第四舰队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这艘战舰很有可能通过海峡,进入北海,避开第四舰队。
  白佑彬并没有因此而轻敌。
  在进入开阔海域之后,他就给杨定方发去了电报,让杨定方尽快安排好侦察工作,避免与敌突然遭遇。
  其实,这道命令多少都有点多余。
  在舰队出港之前,杨定方就已经确定好了侦察工作,并且各每个执行侦察任务的舰长都打了招呼,绝不能再次犯错误了。另外,白佑彬所在的“黄岩岛”号巡洋舰得到了四艘最新服役的“湖”级通用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的掩护,其编队也在第43舰队的后面,根本不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一月二日上午,第四舰队已经到达了里斯本西南海域,正在向会合地点前进。
  中午的时候,谢昶伦又发来了一封新的情报。
  英国海军四艘遭到重创的战列舰都在没有完全修复的情况下离开了港口,去向不明。按照姜瑞麟的分析,英国海军已经意识到本土将受到威胁,而这四艘战舰所在的港口受到的威胁最大,因此英国海军很有可能把这四艘战列舰转移到美国去,在美国的造船厂进行维修。而按照姜瑞麟的建议,如果有机会,第四舰队要设法将其拦截下来。
  “不大可能!”于右任摇了摇头,在海图上画出了二条航线,“只要英国舰队的速度超过了十二节,且走靠近冰岛的航线,我们就不无法在其到达美国本土之前将其拦截下来。而我们的破交舰队都集中在北大西洋南部海域,根本无法搜寻英国舰队。另外,如果追击英国舰队,大部分辅助战舰都需要进行二次燃油补给,而我们的快速综合补给舰携带的燃油只够进行一次燃油补给。即便不用辅助战舰,我们也得考虑北大西洋上的天气情况。如果得不到确切的情报,拦截行动的成功机会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因为迫切需要一个精通航海的参谋,所以白佑彬把于右任从第四舰队要了过来。
  现在,杨定方手下有好几个能力不错的航海参谋,于右任并不是不可否缺的。当然,在白佑彬跟随舰队一同行动的时候,他才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杨定方自动“降级”为作战舰队指挥官。
  “那我们继续照原计划行动。”白佑彬也没有多想,“联系谢昶伦,让他尽快搞清楚英国海军的情况。另外,我们需要的情报要尽快发过来。”
  可以说,没有能够拦截那四艘英国战列舰,算得上是一笔重大的损失。
  这四艘战列舰在到达美国之后,都立即被美国海军接管,随即美国就对其进行了全面维修,甚至还在维修中对其进行了改进。除了“勇猛”号因为换装十六英寸舰炮,需要对舰体动大手术,所以维修工期延长到了七个月之外,另外三艘战列舰的维修工作都在四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最终,这四艘战列舰都在编入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
  白佑彬也觉得有点遗憾,毕竟放掉了四艘还浮在海面上的战列舰,对任何一个舰队司令官来说,都算得上是重大损失了。
  一月五日,谢昶伦发来了第三份情报。
  这份情报中明确提到了四艘正在建造的“狮”Ⅱ级战列舰的施工情况,因为资源有限,且造船厂抽调工人参与了战舰的维修工作,所以这四艘战列舰都没有能够按时下水,全都停留在船台上,是绝佳的打击目标。
  次日,秦孝东率领的破交舰队与第四舰队在亚速尔群岛东面会合。
  秦孝东带来的不仅仅是十艘大型巡洋舰(其中四艘装备了三百毫米舰炮),还带来了由海军情报局提供的维克斯泰恩河造船厂、卡梅莱尔德造船厂、布朗造船厂以及费尔菲尔德造船厂的平面图。
  在四张造船厂的厂区平面图上明确标注了建造四艘战列舰的船台的坐标。
  毫无疑问,这才是白佑彬最需要的情报。
  按照他的计划,第四舰队将首先炮击这四家造船厂所在的港口,摧毁正在建造的四艘战列舰,然后再轮番打击英国本土的主要港口。在此期间,伴随舰队行动的四支破交舰队将完成对英国本土的封锁任务。等到另外二支破交舰队到达之后,将与第四舰队一同炮击英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区与城镇。
  当天晚上,莫怀成率领的十艘大型巡洋舰也赶了过来。
  在为二支破交舰队补充了燃油之后,由一支作战舰队,四支破交舰队组成的庞大舰队群离开了锚泊海域,杀向英国本土。
  到一月八日,四支破交舰队先后与第四舰队分离,各自去执行作战任务。
  当天晚上,白佑彬所在的“司令编队”也脱离了第四舰队,与后勤保障舰队编在了一起。按照杨定方的要求,白佑彬不能参加前线作战任务,只需要在后方遥控指挥,其他的事情都应该由舰队司令官,而不是战区司令官负责。
  对此,白佑彬也没有理由反对。
  当然,作为战区司令官,白佑彬还必须随时关注其他方向上的战斗。
  一月九日凌晨,刚刚到达战场的第44舰队替换下了二支破交舰队,开始炮击菲格拉斯附近的美军阵地。当时,帝国海军已经生产出了三百五十毫米远程炮弹,只是其威力只与三百毫米远程炮弹相当,远不如四百毫米远程炮弹。
  在研制三百五十毫米远程炮弹的时候,帝国的工程师想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在三百毫米远程炮弹外增加二道“弹环”,然后对三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弹膛做一些修改,从而使其能够用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发射。如此一来,不但研制工作极为顺利,而且生产成本也降了下来。当然,在对弹膛做了修改之后,老式战列舰上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将无法使用以往的弹药,特别是穿甲弹,从而基本上丧失了对海作战能力。
  相对而言,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在大批快速战列舰服役,且老式战列舰很少参加一线海战,基本上都在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有没有对海作战能力的影响都不大。另外,在使用三百五十毫米炮弹的情况下,老式战列舰对付巡洋舰与驱逐舰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无法对付敌人的大型巡洋舰与战列舰而已。
  可以说,如果不是挂着“战列舰”的招牌,恐怕帝国海军早就把这些老式战列舰移交给陆战队,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火力支援舰了。
  九日夜间,第四舰队首先炮击了扑茨茅斯港。
  虽然“黄岩岛”号巡洋舰所在的后勤保障舰队距离第四舰队大概有二十多海里,根本不可能看到前方的炮战情况,但是从北面夜空中不断闪现的橘红色光芒来看,炮战打得很激烈,也许英国岸防部队的反击也很猛烈。
  当时,最让白佑彬感到恼火的不是距离太远,而是杨定方没有参加将官培训。
  结果,杨定方仍然以每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间隔发回一次战报,而不是像培训中提到的那样,应该实时汇报战斗情况。
  第一轮针对英国岸防炮兵的炮战持续了大概二个小时。
  因为要炮击港口内的造船厂,所以必须首先干掉英国的岸防火炮,然后才能抵近开火,而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远程炮弹对港口进行覆盖式炮击。
  在这二个小时内,英国岸防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只是,这些抵抗多多少少都显得没有意义。面对四艘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英国岸防部队装备的十二英寸与十四英寸火炮根本没有多少意义。不说别的,就算在八千米的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都很难打穿“省”级乙型战列舰的装甲。
  成功干掉英国岸防炮兵之后,炮击进入到了高潮。
  除了四艘战列舰之外,还有十六艘配备了一百七十五毫米舰炮的巡洋舰参加了炮战,甚至成为了炮战的主角。其实,在对付港口基础设施的时候,除了某些特别坚固的目标之外,一百七十五毫米炮弹完全能够胜任。当然,前提是敌人的岸防火力被彻底摧毁,不然抵近开火的巡洋舰很容易成为敌人的报复对象。
  直到天亮,炮战才结束。
  撤回来补充弹药的时候,杨定方亲自到“黄岩岛”号巡洋舰上,面对面的向白佑彬汇报了炮战的经过。
  补给工作还没有结束,负责判断炮击结果的二艘驱逐舰发回了消息:扑茨茅斯港的基础设施,以及造船厂已经被彻底摧毁,不用继续对其进行炮击了。
  当然,这个结果多多少少都在白佑彬与杨定方的预料之内。
  下午四点过,第四舰队离开了补给海域,向海峡西南航行,下一个目标将是康沃尔半岛南面的普利茅斯。
第十三章
别无选择
  第四舰队能够顺利完成炮击扑茨茅斯的任务,除了其强大的战斗力之外,帝国海军的侧影行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月七日,第11舰队与第13舰队(即傅守义指挥的作战舰队)一同炮击了巴拿马城,以及附近的美军军营。
  相对于第四舰队炮击扑茨茅斯的行动,第11舰队与第13舰队的炮击行动更具毁灭性。
  炮击是从凌晨二点半开始的,而这个时候,正是人最容易疲惫,警惕性最放松的时候。不管是巴拿马城的居民,还是军营里的美军官兵,大部分都在床上睡觉,谁也预料不到,灾难将从天而降。
  当时,负责炮击军营的是第11舰队,而负责炮击城区的是第13舰队。
  从一开始,二支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就采用了覆盖式炮击战术,且每门主炮都以每分钟一枚的速度投掷炮弹。
  完全可以想像,炮击来得多么猛烈。
  四艘战列舰,一分钟内就能投掷三十六枚重量近一吨的远程炮弹,而每枚炮弹的杀伤范围超过了五万平方米,即便按照弹着点间隔五百米计算,三十六枚炮弹都能够覆盖一座足以容纳下一个步兵旅的营地。
  按照赵赙礼与傅守义提交的战斗报告,二支舰队在数个小时之内就用光了全部弹药。
  也就是说,二支舰队在数个小时之内就向巴拿马城与附近的五座美军营地投掷了上万吨的炮弹。
  最倒霉的绝对不是巴拿马城的居民,而是驻扎在巴拿马的美军。
  早在年初的时候,美军就在巴拿马城以清查帝国的谍报人员为名,进行了军事管制,然后逐步让城区内的居民转移到了附近的小城镇,或者乡村去,有的甚至被直接转移到了美军的看守营地。而美军这么做的直接目的不是清查帝国的谍报人员,而是想将巴拿马城变成最大的军营,为后来陆续到达的美军作战部队提供驻扎的地方。
  也就是说,当时巴拿马城实际上是美军的军营。
  据后来获得的美军的文件,当时驻扎在巴拿马城,以及附近营地的美军官兵有八万六千余人,直接死于炮击的有二万三千余人,伤残三万六千余人,另外还有上千名美军官兵在炮击中精神崩溃!
  只是,灾难并未就此结束。
  八日夜间,补充了弹药的第11舰队与第13舰队再次炮击了巴拿马城,以及附近的美军阵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