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578

  从六点十五分,“噬人鲨”号抢先开火,到六点四十分,“噬人鲨”号战沉,仅仅二十五分钟,双方就有三艘大型巡洋舰战毁。显然,大型巡洋舰之间的战斗与战列舰之间的战斗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实,这二十五分钟的战斗足以证明大型巡洋舰不是“主力舰”。
  不管是帝国海军,还是美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在设计之初都只要求能够对付敌人的重巡洋舰,而不要求能够对付敌人的大型巡洋舰。另外,从一开始,两支海军都没有想过让大型巡洋舰执行舰队决战的任务。
  这也是大型巡洋舰与战列巡洋舰的本质区别。
  为了避免舰队指挥官在实际使用中将大型巡洋舰编入作战舰队,拿去执行舰队决战的任务,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不约而同的缩小了大型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使其难以在战斗中对付敌人的战列舰。另外,帝国海军还在具体的编制上做了文章,将大型巡洋舰组成的破交舰队放在了战区司令部的编制之下。
  问题是,谁也无法避免遇到极端情况。
  虽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型巡洋舰执行舰队作战任务的次数少之又少,但是每一次有大型巡洋舰参加的舰队作战行动都打得异常的惨烈,其中大型巡洋舰的损失都在战列舰之上。
  在“中途岛海战”之前,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就参加过好几次舰队作战。
  即便在绝大部分时候,舰队指挥官都会尽量避免让大型巡洋舰执行强度过高的作战任务,比如在“夏威夷海战”中,白佑彬就有意让秦孝东指挥的大型巡洋舰在决战战场之外活动,并且严令秦孝东与美军第53舰队决战。在“马克萨斯群岛海战”中,白佑彬也力所能及的让破交舰队避开了美英海军的战列舰,只让其对付英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可是最终仍然导致“长尾鲨”号战沉。
  当然,导致大型巡洋舰在舰队作战中损失惨重的不仅仅是指挥官的问题。
  归根结底,这种主要用来对付商船以及小型护航战舰的大型战舰的火力与防护能力严重失衡。别说承受不了战列舰主炮的轰击,就连自身主炮的穿甲弹都挨不起。因此,在大型巡洋舰之间的相互战斗中,往往都是你死我活,很少能够在遭到重创之后安全离开战场,并且返回后方的港口。
  简单的比喻,如果快速战列舰是身披重铠,手持利矛的重装骑兵,那么大型巡洋舰就是浑身赤裸,却持有同样犀利的长矛的轻装骑兵。
  虽然战局有点出乎白佑彬的预料,主要是双方大型巡洋舰的损失速度太快了,但是他也没有完全感到意外,因为就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太宗”号战列舰上的雷达探测到了北面三十海里外的几个大型目标,并且初步判定为美军的大型巡洋舰。
  二分钟后,白佑彬下令加速到二十八节,并且转向到四十五度。
  该来的,总算来了。
  六点五十二分,“太宗”号的雷达一共探测到了十二个大型目标,且都是大型巡洋舰。因为“阿拉斯加”级与“古巴”级大型巡洋舰的外形很接近,所以无法从雷达上分辨出这两种战舰。只是,十二个目标的雷达反射强度都很接近,所以能够断定里面没有刚刚服役的“圣地亚哥”级大型巡洋舰。
  也就是说,美军还有四艘大型巡洋舰没有出现。
  对此,白佑彬并不是很在意。
  “圣地亚哥”级的战斗力不比“鲨鱼”级强多少,在大型巡洋舰的决斗中,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因此,美军指挥官很有可能让这四艘大型巡洋舰留在了登陆场,负责向已经登陆中途岛的美军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当然,这四艘大型巡洋舰是否出现,对局势没有太大的影响。
  如果能够一口气干掉增援舰队,就算第51舰队立即赶来,第11舰队也可以放手一博。到时候,如果能够击败第51舰队,就能够迫使美军撤回进攻中途岛的作战部队。相反,如果不能战胜第51舰队,即便干掉那四艘“圣地亚哥”级大型巡洋舰,也不大可能阻止美军继续进攻中途岛。
  能否击败已经到达的增援舰队,才是最重要的。
  六点五十五分,美军增援舰队的航向从一百三十五度转到了九十度,大概准备与南面的那四艘“大型巡洋舰”保持较远的交战距离。
  这也在情理之中。
  美军有十二艘大型巡洋舰,在兵力上拥有三打一的绝对优势。保持较远的交战距离,不但能够干掉对手,还能减少自身的损失。如果交战距离过短,恐怕在干掉对手的时候,自己也会损失一到二艘大型巡洋舰吧。
  显然,这个战术有点像金凯德的指挥风格。
  白佑彬没有急着下令转向,他可不想在较远的距离上浪费炮弹。再说了,他只有四艘战列舰,就算一打一,一次也只能对付四艘大型巡洋舰。因此,缩短交战距离,以最快的速度击沉对手,才能赶在美军舰队指挥官反应过来之前干掉更多的敌舰。
  七点,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了十六海里左右。
  此时,东方的海面上空已经翻起了鱼肚白。天色已经渐渐放亮,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白佑彬仍然没有急着下令转向,这个距离仍然太远了。
  另外,在天亮之前,还有一短黑暗时间。趁着天色没有完全亮起来,继续缩短距离,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七点过五分,在距离缩短到十四海里的时候,美军首先开火。
  “长官!”
  听到张海波焦急的询问声,白佑彬仍然摇了摇头,没有下令开火还击。
  很明显,只要四艘快速战列舰开火,随着炮弹落下去,美军就会发现,与他们交战的不是大型巡洋舰,而是战列舰!
  炮弹轰鸣中落了下来,此时天色却暗了下来。
  太远了,十五海里接近二万八千米,在这个距离上,美军大型巡洋舰的炮击命中率不会超过百分之一,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十分钟之内,美军的十二艘大型巡洋舰全部加入了战斗。
  炮弹如同雨点般的砸了下来,白佑彬不得不感叹美军MK8型舰炮的射速确实惊人。问题是,这些炮弹对高速冲刺的四艘战列舰几乎没有影响。
  “太祖”号与“安宗”号都挨了炮弹,可是却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
  七点十五分,“太宗”号也挨了一枚十二英寸穿甲弹。炮弹在舰体左侧三号副炮炮塔前方爆炸,直接炸飞了副炮,没有对舰体结构造成损伤。
  “转向到九十度,航速降低到十六节!”说完,白佑彬朝张海波点了点头,“下达开火的命令吧!”
  二分钟内,四艘战列舰全部转到了新的航向上,并且开始减速。
  在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太宗”号舰桥上的时候,该舰上的九门主炮发出了怒吼,朝着美军增援舰队里的一号目标舰打出了第一轮齐射。此时,双方的距离仅仅只有一万九千五百米。
  虽然这个距离仍然比白佑彬预期的长了一些,但是也足够击中对手了。
  如同第11-2主力编队里的大型巡洋舰一样,炮战开始后,四艘快速战列舰全都以每门炮每分钟二枚的射速向敌舰投掷穿甲弹。不同的是,四艘战列舰各自瞄准了一艘敌舰,而不是击中炮击某一艘敌舰。
  当时,四艘战列舰用的都不是复合穿甲弹,而是标准穿甲弹。
  一是炮手还不太熟悉复合穿甲弹的弹道数据,难以确保命中率。二是大型巡洋舰的装甲薄弱,标准穿甲弹足以应付。三是复合穿甲弹威力过大,如果穿甲弹不能在舰体内爆炸,就无法对敌舰构成多大的伤害。
  突然、迅速、猛烈的炮击立即让美军舰队官兵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四百毫米穿甲弹落下时发出的声响肯定与三百毫米穿甲弹不同,因此速度低,质量大,所以更加低沉,更加震撼。
  问题是,没等美军官兵反应过来,炮弹就接二连三的砸了下来。
  七点二十分,在第二论齐射中,“太祖”号就首开战果。
  一枚四百毫米穿甲弹冀中了四号目标舰,即“古巴”级的“维尔京”号。炮弹落在了舰体中部,稍微偏右一点。在击穿了露天甲板之后,又砸穿了一百二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接着穿透了三层甲板,进入了二号轮机舱。穿甲弹并没有在此爆炸,而是继续穿透了轮机舱的甲板,一直到了位于最下层的压载舱才发生爆炸。
  由此可见,对付战列舰的穿甲弹在对付大型巡洋舰时,威力确实有点过头。
  猛烈的爆炸不但在舰体地步炸出了一个直径约莫二米的大洞,还震坏了相邻二个压载舱的水密门,加上炮弹一路下来在各层甲板上留下的大窟窿,“维尔京”号就算有九条命,都不见得能够承受得住。最重要的是,压载舱里装满了重油(一般战舰装的是海水,而大型巡洋舰为了提高续航力,用重油做压载物),能够高效率的传导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从而使并不牢固的舰体,以及位于战舰底部的龙骨都受到了结构性的损伤。
  可以说,仅仅一枚穿甲弹就决定了“维尔京”号的最终命运。
  虽然该舰并没有立即沉没,只是丧失了作战能力,随后就撤出了战斗,但是在返航的时候,因为舰体结构严重受损,加上涌入的海水无法排出,进水量得不到控制,美军最终不得不将其抛弃,用二条重型鱼雷结束了其战斗旅程。
  只不过,“维尔京”号并不是第一艘战沉的“古巴”级大型巡洋舰。
第二十章
单向屠杀
  仅仅二十多秒钟之后,“熹宗”号也在第二轮齐射中让美军增援舰队里的七号战舰,即“古巴”级的“佛得角”号尝到了苦头。
  穿甲弹直接砸中了该舰舰桥顶部,并且毫不费力的就摧毁了其主光学测距仪,火力指挥中心,航海舰桥与罗经舰桥,最终在进入了司令舰桥后发生爆炸。由此可见,该穿甲弹在爆炸之前,穿透了总厚度近二百毫米的装甲与数层甲板。
  仅仅一枚穿甲弹就报销掉了“佛得角”号的指挥系统。
  即便其后舰桥里的备用指挥部没有受到损伤,在失去了主要的指挥手段之后,“佛得角”号的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当然,对这艘战舰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立即以遭到重创为由撤出战斗。实际上,该舰的舰长在发现向其开火的不是大型巡洋舰,而是快速战列舰之后,也确实以遭受重创,无法继续作战为由而脱离了战斗队列。
  虽然后来“佛得角”号的舰长因为在没有得到舰队指挥官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脱离战斗队列而遭到军事审判,并且被判有罪,到军事监狱里住了几年,但是即便最苛刻的美国海军史学家都认为该舰长的决策不但拯救了“佛得角”号,还使该舰上一千多名美国海军官兵幸免于难。
  “太宗”号在第三轮齐射的时候才取得了第一个战果。
  其实,在此之前,“太宗”号至少击中了一号目标舰,即美军增援舰队旗舰“阿拉斯加”号至少二次,可二次都因为穿甲弹的威力太大,结果直接砸穿了“阿拉斯加”号的舰体,没有能够重创对手。
  第三次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标准穿甲弹的重量更轻,存速能力更差,在距离稍远的情况下,其弹道末端的轨迹比重型穿甲弹更加陡峭,弹着角也就更接近直角,所以在对付水平装甲不够厚的大型巡洋舰的时候,标准穿甲弹的效果并不比重型穿甲弹差多少。
  这次,穿甲弹直接砸在了“阿拉斯加”号A炮塔的顶部,而且毫不费力的砸穿了与水平装甲一样厚的炮塔顶部装甲。虽然穿甲弹没有能够进入扬弹通道,却直接砸穿了炮塔底部的甲板,并且在穿透水平装甲之后击中了弹药库的顶部装甲。可惜的是,标准穿甲弹的引信延迟时间比重型穿甲弹稍微短一点,结果炮弹还没有来得及进入弹药库就发生了爆炸。当然,这枚穿甲弹不但摧毁了“阿拉斯加”号的A炮塔,还引燃了用于密封炮塔的一些依然材料,使得“阿拉斯加”号的舰首处立即窜起了大火。
  排在队列最后面的“安宗”号也在第三轮齐射的时候打出了跨射。
  因为在此之前挨了几枚十二英寸穿甲弹,结果位于桅杆顶部的火控雷达被一块弹片击中,无法立即使用,所以该舰只能用探测雷达提供的并不精确的数据来瞄准敌舰,导致前面三轮齐射的效果都不理想。
  很明显,即便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安宗”号仍然打出了跨射,已经很不简单了。
  第三轮齐射之后,该舰的火控雷达竟然再次开始工作。
  后来,维修人员在检查火控雷达的时候,才发现弹片卡在了雷达基座的底部,导致用来固定传输信号的一个零部件被震松了。也许是在战列舰主炮齐射的时候产生了很强烈的震动,结果使原本送脱的部件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从而使雷达恢复了正常。
  结果,“安宗”号的第四轮齐射延迟了大概一分钟,可这绝对值得。
  就在第四轮齐射时,“安宗”号收获了第一个战果。
  一枚穿甲弹准确无误的砸中了十号目标舰,即“古巴”级的“尼加拉瓜”号的烟囱根部右侧处,并且撕开了水平装甲,最终在四号锅炉舱爆炸,在彻底摧毁了四号锅炉舱之后,还连带炸毁了前面的二号轮机舱与左侧的三号锅炉舱,导致“尼加拉瓜”号一下就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动力。
  最终,“尼加拉瓜”号与姊妹舰“佛得角”号一样,提前离开了战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