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78

  标准排水量:24250吨,满载排水量:28450吨,最大排水量:31950吨;总长:221.7米,水线长度:215.8米,型宽:25.1米,吃水:9.7米;定员:837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五年型(乙型)蒸汽轮机,功率:21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7.5节,续航力:23000海里/18节,或者29000海里/16节(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破交作战,后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护航作战)。
  主炮:9门七十六年型240毫米/L58型舰炮(3×3),副炮:16门七十七年型(第一批在改进之后仍然采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5型舰炮(8×2);鱼雷: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器(各备雷20条)。
  主装甲带:800-200+80毫米,装甲甲板:50-160+80毫米,装甲隔舱:110毫米,炮塔:20-280毫米,炮座:280毫米,司令塔:160-280毫米。
  与蛇级相比,鹰雕级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换了主炮与副炮,使火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在去掉了一些与战斗无关的设备之后,排水量有所降低,加上本来就更有优势的舰体设计,其速度达到了创纪录的37.5节,从而使其成为了帝国海军中速度最快的大型巡洋舰。结果,实战中,舰队指挥官往往会让鹰雕级去执行前进侦察任务。如果遇到敌人的老式战舰,舰队指挥官还往往会让鹰雕级去充当观察舰,为那些配备了300毫米舰炮的大型巡洋舰提供炮火引导信息。
  三是其装甲敷设全面采用了“重点防护”理念,使其实际防御能力比蛇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鹰雕级在战斗中的表现往往比蛇级好得多,特别是在追逐敌人的护航战舰时,鹰雕级的防护能力让其敢于迫近敌人的护航战舰。
  最后就是其出色的续航力,这也是因为减少了很多与战斗无关的设置后,用多余的舰体空间安排了更多的油舱,使其载油量超过了蛇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续航力。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说蛇级是一种综合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有特色的大型巡洋舰,那么鹰雕级就是一种全面侧重作战,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大型巡洋舰。可以说,两者的设计出发点就不一样。
  当然,鹰雕级在战场上的表现往往会让人感到惊叹。
  在有备案的一次战斗中,隼鹰号在追上了两艘护航轻巡洋舰,并且将其击沉之后,又返身杀回,追逐了二百多海里,击沉了四艘逃跑的快速货轮。在此期间,隼鹰号以35节的速度连续航行了十一个小时,而且战斗时的平均航速超过了30节!
  因为很多时候要充当舰队的炮火观察舰,所以鹰隼级在战斗中的速度往往超过了30节,即便是在与敌人的巡洋舰对抗时,其平均战斗航速都很少低于24节。如此快的作战速度,让很多指挥官都不得不感叹,如果鹰隼级在作战舰队服役,驱逐舰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当然,即便帝国海军再有钱,也不可能将大型巡洋舰当作驱逐舰使用。
  鹰隼级也以其飞快的作战速度而天下闻名!
完美变身——胜利级大型巡洋舰
  胜利号,凯旋号,辉煌号,成功号,进取号,荣誉号,光辉号,勇敢号。
  前进号,英雄号,华章号,无惧号。
  ……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巡洋舰服役,海上绞杀战迅速达到了高潮。
  当鲨鱼级,蛇级与鹰雕级陆续服役的时候,帝国海军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够充当破交舰队旗舰的战舰数量严重不足!
  当时帝国海军一共采购(或准备采购)了144艘大型巡洋舰,其中只有36艘具有完备的旗舰功能(海外领地级因为省去了大量指挥设备,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充当备用旗舰,而不是真正的旗舰)。另外,随着帝国海军在直布罗陀部署的通用巡洋舰加入破交作战行动,以及大量补给舰服役,在太平洋战场上通用巡洋舰也参加了破交作战行动。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需要更多的能够担任破交舰队旗舰的大型巡洋舰。
  采购更多的海军上将级不是不可以,只是帝国海军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道理很简单,当时协约国已经没有几艘老式战列舰可以用来执行护航任务了,而海军上将级的主要设计目的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老式战列舰。如果要对付的仅仅是敌人的大型巡洋舰,帝国海军的任何一级大型巡洋舰都能担当重任。
  换句话说,海军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建造价格昂贵的海军上将级。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破交作战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比如,舰队急需一种能够为其他战舰提供支持,特别是全面的医疗支持,能够收容战俘,能够在必要时候为其他战舰提供补给,能够承载俘获舰船上的贵重物资,当然最好还要具备舰队指挥能力。
  换句话说,帝国海军需要的不是旗舰,而是一种多功能舰艇。
  以往,这些任务都是由相关的辅助战舰完成的。比如,接收伤员由医疗船负责,补给则由快速补给支援舰负责,转运贵重物资则由运输船负责。反正,在此之前,没有人认为应该让承担作战任务的战舰具备这些只需要辅助战舰执行的任务。
  可是在实际作战中,往往会出现辅助战舰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
  据帝国海军统计,整个大战期间,有近五千名破交舰队的官兵因为伤患得不到及时资料而伤残,其中有近两千人殉国。虽然相对于战争中的伤亡,这几千人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眼看着伤患官兵得不到治疗,对舰队里其他官兵的士气有着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使舰队的战斗力受到巨大影响。
  另外,实战中,往往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补给,错过了拦截敌船队的最好机会。
  还有,往往因为没有办法承载更多的物资,破交舰队只能直接炸沉敌人的商船,而无法利用敌人船只上的物资。
  至于因为破交舰队无法收容过多的战俘,结果有多少协约国的海员死在海上,恐怕根本就无法进行准确统计。只是,根据战后获得的资料来看,整个大战期间,协约国一共有超过三十万名海员阵亡或者失踪,其中后者占了绝大多数!
  反正,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结合这些情况,帝国海军在七十六年(44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出了建造一种具备舰队指挥能力,拥有全套医疗设备,能够收容足够多的战俘,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为舰队里的其他战舰提供补给(主要就是弹药与燃油),并且有一定的仓储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参与舰队作战,并且在遭遇敌人的大型战舰时有能力战胜敌人,或者逃避敌人打击的大型战舰。
  如果抛开参与舰队作战这一点,帝国海军需要的就是一种大型综合辅助舰。
  因为海军要求其具备作战能力,所以最终还是被划入了大型巡洋舰的范畴。
  在海军提出了设计要求后,竟然没有一家造船厂应标!
  原因很简单,如果要达到海军的这些要求,而且还是战舰的话,那么造出来的战舰的排水量必然超过40000吨,甚至更高!
  不说别的,帝国海军愿意采购这样的战舰吗?
  40000吨的排水量,加上大量辅助设备,其造价肯定远远超过了同吨位的快速战列舰,甚至超过了超战列舰!
  可以说,在很多人看来,帝国海军完全没有必要采购这样的战舰。
  直到七十六年(44年)六月份的时候,江南造船厂才拿出了一套基本上满足了海军要求的战舰设计书。
  结果与造船厂预料的一样,在完成价格审核之后,海军犹豫了。
  这种排水量达到了38000吨的战舰,其采购价格是省级乙型战列舰的一点五倍!
  虽然其各项性能都比较出众,但是有必要采购一种只装备了240毫米主炮,价格又如此昂贵的战舰吗?
  拖到十月份的时候,江南造船厂已经完成了总体设计。
  这时候,帝国海军才下定决心,先采购四艘,看看使用效果如果,再决定是否需要采购更多的此类战舰。
  七十七年(45年)一月,细节设计工作完成,海军下达了四艘的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胜利”级大型巡洋舰。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38500吨,满载排水量:47850吨,最大排水量:52450吨;总长:245.9米,水线长度:241.2米,型宽:31.4米,吃水:10.5米;定员:1167人(充当旗舰时为1453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五年型蒸汽轮机,功率:22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25000海里/18节,或者34000海里/16节(前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破交作战,后一巡航速度主要用于护航作战)。
  主炮:6门七十六年型240毫米/L58型舰炮(2×3),副炮:8门七十七年型130毫米/L55型舰炮(4×2)。
  主装甲带80-200毫米,装甲甲板:80-110+50毫米,装甲隔舱:50毫米,炮塔:50-230毫米,炮座:200毫米,司令塔:180-280毫米。
  看得出来,胜利级实际上就一艘多功能战舰。
  其武备仅能满足自卫的要求,几乎不具备参加舰队作战的能力。另外,其二座三联装炮塔都置于舰首方向,从而腾出了舰尾空间,为安装补给设备提供了条件。舰体也尽可能的做得大一点,为增添指挥舱室,医疗舱室,战俘收容舱室,物资舱提供了条件。
  防护方面,更是一下降低到了鲨鱼级的标准。当然,如果面对的只是敌人的巡洋舰,问题还不是很大。
  速度上,也比以往的大型巡洋舰有所降低,其33节的最快速度只能勉强保证在遇到敌人的快速战列舰时能够逃跑,不至于因为速度不够快而被敌人追上。
  为了能够尽量降低建造价格,胜利级在一些次要部位采用了民船的建造标准,而没有完全按照战舰的标准建造。虽然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严重的隐患,但是胜利级从来就没有参加过激烈的战斗,所以这个问题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当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出色的战斗指挥能力。
  可以说,当时帝国海军任何一艘旗舰的指挥能力都比不上胜利级。
  也正是如此,最先对胜利级产生兴趣的不是破交舰队,而是主力舰队!
  结果,第一批四艘胜利级刚刚开工建造,几支主力舰队都提出,希望获得“专业旗舰”,以此避免让舰队指挥官与舰队司令部陷入危险之中。
  当然,胜利级并不是为主力舰队设计的。
  帝国海军很快就响应了这一要求,并且立即命令江南造船厂对胜利级做全面改进,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将其该位舰队旗舰!
  七十七年(45年)八月,在江南造船厂完成了改进设计之后,帝国海军又下达了四批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进取”级大型巡洋舰(直到战后,拆除了上面的火炮之后,才改称指挥舰)。
  虽然“进取”级与“胜利”级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其基础设计是一样的,而且当时都被归为大型巡洋舰,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将“进取”级当作单独的一级大型巡洋舰看待,而是作为“胜利”级的第二批对待。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41500吨,满载排水量:46650吨,最大排水量:51250吨;总长:245.9米,水线长度:241.2米,型宽:31.9米,吃水:10.5米;定员:924人(充当旗舰时为1253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五年型蒸汽轮机,功率:22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15000海里/18节。
  主炮:6门七十六年型240毫米/L58型舰炮(2×3),副炮:8门七十七年型130毫米/L55型舰炮(4×2)。
  主装甲带120-280+80毫米,装甲甲板:110-170+80毫米,装甲隔舱:110毫米,炮塔:80-280毫米,炮座:280毫米,司令塔:220-350毫米。
  与胜利级相比,进取级的主要改进就是强化了防护能力。
  显然,除了医疗设施之外,用来装载更多燃油的油舱,收容战俘的住舱,装载战利品的货舱都显得多余。不说别的,减少油舱数量,以及装载的燃油量之后,多余的重量几乎全都拿来强化防护装甲了。
  除此之外,战舰上多余的空间还被改建为供军官休息与娱乐的舱室。
  因此,进取级成为了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建造的最为“豪华”的旗舰。不说别的,当时战舰上拥有桑那浴室,桌球室,电影院以及三家小商品店。这些,在其他任何一艘战舰上都是见不到的!
  毫无疑问,进取级服役之后,得到舰队军官的广泛欢迎。
  也正是如此,战争结束之后,帝国海军不但保留了四艘进取级,还将四艘胜利级按照进取级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改进。后来,随着海战模式的变化,装甲防护显得多余之后,帝国海军还对胜利级进行了第二轮改进,主要就是去掉无用的装甲,换装更先进的指挥设备,改善官兵的居住环境等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