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578

  当时,白佑彬就预料到,与美英舰队的下一场海战会打得极为艰苦,在确保舰队司令部安全的情况下,又要继续对舰队下达作战命令,就必须在避难所里增添指挥设备。
  随着一阵猛烈的震动,灯光迅速闪烁了起来。
  白佑彬与赵赙礼都暗暗捏了把汗。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控制。每艘战舰都找准了对手,并且尽其所能的向对手开火。即便此时白佑彬在司令舰桥内,也很难向激战中的各艘战舰下达战术命令。最重要的是,作为舰队司令官,他没有必要向每一艘战舰下达命令。
  只是,“台湾”号的震动越来越频繁,传来的沉闷声响也越来越密集。
  伴随着低吼声般的轻微震动是“台湾”号的主炮开火时产生的,而伴随着闷雷般声响的猛烈震动则是穿甲弹击中“台湾”号之后产生的。
  据此,避难所内的人员可以大致判断出“台湾”号此时的状况。
  毫无疑问,“台湾”号的还击越来越微弱,而遭到的打击却越来越沉重。
  如同平常一样,白佑彬面色平静的坐在椅子上,好像根本没有感受到旗舰的艰难处境一样。实际上,白佑彬心里一点都不平静,他甚至决定,避难所就是一具铁棺材,如果“台湾”号战沉,他与赵赙礼等人将随着旗舰一同沉入大海。
  也许,这是海军将领的最终归宿吧。
  十多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可避难所内的官兵觉得像过了十多个小时一样漫长。
  当电话响起来的时候,通信军官还没有反应过来,赵赙礼就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抓起了话筒。
  “好的,我知道了。”
  等赵赙礼放下话筒之后,白佑彬才朝他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杨定方发来了消息,第21舰队的四号主力舰已经完蛋了,三号主力舰也被二条鱼雷击中,他们正在前去收拾三号主力舰。另外,第21舰队的二号主力舰与一号主力舰已经躲到了英国本土舰队的西面。”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嘴唇动了几下,却没有开口说话。
  很明显,杨定方取得了决定性的战果。
  即便还无法确定第21舰队里的二艘战列舰是否已经被击沉,可是杨定方敢于去对付三号主力舰,就证明四号主力舰遭到了重创,不但丧失了作战能力,还丧失了航行能力。在此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战列舰出手,一艘驱逐舰就能用鱼雷将其击沉。另外,三号主力舰在挨了二条鱼雷之后,其航行速度肯定会降低,无法跟上舰队的步伐,也就只能任由第42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宰割。
  本来,白佑彬还想让杨定方尽快赶来支援第41舰队,现在看来,没有必要直接下令。
  杨定方肯定知道西面的战斗情况,不然他不会急着去对付第21舰队里掉队的三号主力舰,更不会急于派出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也就是说,杨定方也希望早点打残第21舰队,然后去对付英国本土舰队。
  如此一来,第42舰队会迅速加入战斗。
  可以说,白佑彬相当信任杨定方的战术指挥才能。
  正如白佑彬所预料的一样,八点不到,杨定方再次发来了消息。
  第21舰队的四号主力舰,即“明尼苏达”号被五条鱼雷击中,已经在五分钟前,即大概七点五十三分的时候翻覆沉没。三号主力舰,即“缅因”号在遭到四艘战列舰的围攻之后,已经于七点五十七分的时候升起了白旗,其舰长已经下达了弃舰令。第42舰队已经放弃了对三号主力舰的炮击,正在赶来加入对付英国本土舰队的战斗。
  八点过五分,避难所的门打开了。
  白佑彬一直在思索战场上的态势,甚至没有注意到,外面的爆炸声与炮击声已经稀落了很多。
  当他来到司令舰桥上的时候,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司令舰桥至少挨了一枚大口径穿甲弹,几乎所有设备都被炸毁了。万幸的是,当时只有四名值班军官,伤亡并不是很严重。
  “台湾”号战列舰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舰首方向上的二座主炮炮塔全被摧毁,其中甲炮塔还歪向了一边。前烟囱的上半段已经不见了踪影,后烟囱上也有几个极为明显的窟窿。舰体右侧至少有三处严重创伤,导致战舰有八度左右的右倾。最触目惊心的,还是被彻底炸飞了的舰首水线以上部位。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半个多小时内,“台湾”号经受了最惨痛的打击。
  另外,“台湾”号已经离开了战场,第四舰队里的七艘战列舰正在西北方向上与敌舰激战。从传来的炮击声与爆炸声来看,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尽快找一艘能够与其他战舰进行联系的巡洋舰过来。”
  在赵赙礼的吩咐下,随同白佑彬一道离开避难所的参谋军官们立即行动了起来。
  其实,不用赵赙礼吩咐,“王博”号轻巡洋舰已经赶了过来。
  八点二十分,白佑彬等人登上了“王博”号轻巡洋舰,该舰也升起了舰队司令官的将旗。此时,“台湾”号已经在二艘驱逐舰的掩护下,开始向东南方向撤退了。
  相对而言,“王博”号上的空间就狭小得多。
  因为没有考虑充当舰队旗舰,所以“王博”号上没有单独的司令舰桥,舰长不得不让出了与通信中心相连的航海舰桥。
  这次,没有等白佑彬与赵赙礼吩咐,参谋军官们立即忙碌了起来。
  在“王博”号转向追上前方的第41-2巡洋舰编队时,从“广东”号战列舰,以及“武宗”号战列舰上发来的消息陆续送到了白佑彬的手上。
  重新掌握了舰队的指挥权之后,白佑彬就得立即做出取舍!
第六十六章
夹尾而逃
  从七点半到八点,在三艘“狮”级的重炮面前,“台湾”号仅仅坚持了半个小时。
  这是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半个小时。
  战后,在绝大部分人看来,正是“台湾”号单独抵挡住了英国本土舰队的炮击,让第41舰队的另外三艘战列舰没有受到威胁,同时让第42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可以放心大胆的收拾第21舰队的二艘战列舰,才为第四舰队获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然,对战局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有白佑彬的战术决策。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官霍顿的战术风格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如果换成了其他人来指挥本土舰队,恐怕遭到重创的就不仅仅是“台湾”号了。当时,本土舰队的三艘战列舰占领了丁字头,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三艘“狮”级战列舰肯定应该放慢航行速度,尽量提高炮击命中率,并且依次打击朝其驶来的四艘“省”级战列舰。只要战术安排得当,就很有可能重创四艘“省”级战列舰,甚至击沉其中一到二艘,从而彻底改变战场上的局面。
  问题就是,霍顿并不是那种敢于冒险的指挥官。
  从英国本土舰队这几年的表现来看,霍顿属于稳重有余,进取不足的那类将领。即便在形势相对有利的情况下,他首先考虑的不是歼灭敌人,而是保全自身的实力,避免承受过大的损失。
  前面已经提到过,霍顿的指挥风格在之前三年中收到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可是,当他面对截然不同的战场环境,面对截然不同的局势时,却没有变通,仍然采取了极为保守的打法。在“台湾”号朝着三艘“狮”级战列舰冲过去的时候,霍顿不但没有下令减速,反而下令将航速提高了二节。也许有人会认为,霍顿下令提速,是为了炮击“台湾”号后面的另外三艘“省”级战列舰。实际上,直到“台湾”号退出战斗,三艘“狮”级战列舰才转移炮口,朝“广东”号开火。显然,霍顿不是在寻找歼敌的机会,而是在进行战术规避。
  如果霍顿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主动避让,那就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了。
  不过换个角度,也许就能明白霍顿采取避让战术的原因。
  从综合战斗力上看,“狮”级远不如“省”级,最多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持平。另外,“狮”级的防护能力远不如“衣阿华”级,随着距离逼近,“省”级的主炮随时都有可能击穿“狮”级的装甲。
  另外,当时第21舰队正在向本土舰队西面航行。即便斯普鲁恩斯更换了旗舰,他也没有失去对舰队的指挥能力。按照第21舰队的航线来看,斯普鲁恩斯肯定想用本土舰队来对付穷追不舍的第42舰队里的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从而获得喘息,甚至是逃离战场的机会。
  在此情况下,如果本土舰队放手对付第4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最终很有可能遭到第四舰队里所有战列舰的夹击。结果将不言而喻,斯普鲁恩斯不会留下来给霍顿陪葬。在成功“掩护”第21舰队撤退之后,本土舰队将成为第21舰队的替死鬼。
  由此可见,霍顿主动避让,就是不想成为牺牲品。
  随着“台湾”号在遭到重创之后主动撤退,战场上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此时,杨定方的表现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确定舰队旗舰失去了指挥能力之后,杨定方立即接过了指挥权,“武宗”号成为了舰队的临时旗舰。同时,杨定方立即向三艘还在作战的“省”级战列舰下达了新的命令,并且调整了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行动。
  以“广东”号为首的三艘“省”级战列舰首先提速。
  这么做,除了能够掩护“台湾”号向南撤退之外,还能逼迫英国本土舰队尽快向西转向,从而在进入战列炮战阶段的时候,控制住交战距离,让英国本土舰队不能随心所欲的离开战场。
  紧接着,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速度也提高到了二十四节。这是当时“武宗”号与“世宗”号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随着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加速赶上来,英国本土舰队的优势将变得荡然无存。
  当时,“肯塔基”号已经丧失了全部战斗力,“路易斯安那”号也仅有二门主炮还能继续开火。在此情况下,第21舰队是否投入战斗,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杨定方的战术意图也很简单:集中全部力量,打残英国本土舰队。
  只要七艘战列舰能够正常发挥,就能在炮战中干掉,或者重创三艘“狮”级战列舰。到时候,即便霍顿想主动撤退,也没有那个能力。
  因为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在对付“缅因”号与“明尼苏达”号的时候用了不少的时间,所以不能及时赶到,最快也只能在八点半左右追上英国本土舰队,所以局势并没有立即变得对第四舰队有利。
  在杨定方赶上来之前,三艘“省”级战列舰要单独面对三艘“狮”级战列舰。
  另外,在此之前,杨定方与白佑彬都先后投入了一支驱逐舰编队与一支巡洋舰编队,向第21舰队与英国本土舰队发动了鱼雷攻击,此时第四舰队里只有一支驱逐舰编队可以调动,而二只巡洋舰编队还没有重新恢复队列,难以发动有效的鱼雷攻击。
  在此阶段,局面对英国本土舰队是比较有利的。如果霍顿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恐怕结局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显然,霍顿没有抓住最后的机会。
  在面对三艘战斗力都有所降低的“省”级战列舰时,本土舰队的三艘“狮”级战列舰的表现依然谨慎保守。
  当时,“广东”号只剩下了四门主炮,“江苏”号还有七门主炮,“吉林”号则只有六门主炮,火力仅为本土舰队三艘“狮”级战列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另外,三艘“省”级战列舰上的副炮也都有所损失,连火力指挥与控制系统也有损坏。可以说,局势对三艘“省”级战列舰极为不利。
  炮战重新开始之后,霍顿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干掉三艘“省”级战列舰,而是怎么避开对手。或者说,当时霍顿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与勇气了。
  这也不能怪霍顿,第21舰队在撤出战斗之后,即便能够战胜三艘“省”级战列舰,本土舰队还要面对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打到最后,即便第四舰队会伤亡殆尽,本土舰队也要承受极为惨痛的损失。
  明帝国海军能够承受损失,美国海军也能够承受损失,英国海军却不能承受损失。
  在仅剩六艘战列舰的情况下,如果再丢掉三艘最先进,最强大的“狮”级战列舰,英国海军不但会丢掉北大西洋的制海权,甚至还会失去保卫本土的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