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578

  自由法国的反对意见更不需要考虑,现在戴高乐都“寄养”在英国,自由法国政府有什么资本跟英国说三道四?
  第三件事情就是西班牙与法国战列舰的糟糕性能。
  战斗力不说了,至少坎宁安不会认为西班牙与法国的十五英寸舰炮比英国海军的十四英寸舰炮厉害。最大的问题是,“黎塞留”级与“西班牙”级战列舰最初都是设计用于近海作战,其主要的作战用途是对付帝国海军的大西洋舰队。如此一来,根本不需要太大的续航力,并且可以将节约下来的重量用来加强防护。
  现在,这两级战列舰都要执行跨洋远征的任务,其续航力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正是如此,欧洲联合舰队才不得不在进入太平洋之前进行两次补给,而且第二次还要进港,除了补充燃油,还得维修战舰的动力设备,因此而耽搁了足足五天的时间!
  五天,足以让一场战役决出胜负了。
  如果当时不是法国与西班牙战列舰的续航力,以及动力设备的性能过于糟糕,欧洲联合舰队就会与美国海军的第41舰队一同进入太平洋。
  当然,坎宁安并不知道,危险正在巴拿马运河的另外一端等着他。
  当时,他只是觉得这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舰队进入太平洋之后,还要在马克萨斯群岛与斐济群岛补充一次燃油,然后才能到达努美阿。也就是说,其到达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时间不会早与八月十五日。
  到时候,欧洲联合舰队还有存在的价值,或者说,还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吗?
  按照协约国集团几个首脑协商的战略规划,美国海军将集中力量守卫马里亚纳群岛,尽量把战线控制在西太平洋,避免让夏威夷群岛过早的受到帝国海军的威胁,这样才能保证在美国彻底完成战略动员之前,协约国集团在太平洋战场上有足够的战略优势。如此一来,欧洲联合舰队将承担起西南太平洋上的防御重任,其对手是帝国海军的第三舰队。欧洲联合舰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助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守住所罗门群岛,守住瓜岛。因此,欧洲联合舰队必须赶在瓜岛沦陷前到达!
  以当时的情况,瓜岛守军能够坚持到八月中旬吗?
  另外,欧洲联合舰队到达之后,还要进行至少十天的休整,并且对那四艘“糟糕透顶”的战列舰进行维修,因此参战的时间将延迟到九月初。
  以帝国陆战队在瓜岛上发动的新一轮攻势来看,美军恐怕在八月初就将被击败。
  作为一名有足够能力,以及战略眼光的海军将领,坎宁安很清楚,如果欧洲联合舰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结果很有可能被麦克阿瑟拿去“堵炮眼”,成为美军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澳洲东北部构筑新防线时的防御屏障。到时候,如果帝国海军没有攻打关岛,或者已经打下了关岛,欧洲联合舰队就将成为帝国海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暂且不说欧洲联合舰队是不是帝国海军第三舰队的对手。当时,澳洲的大部分军港都是按照美国海军的标准修建的,缺乏为英国等欧洲国家战舰提供维护的能力。如此一来,就算不与帝国海军第三舰队交手,半年之后,欧洲联合舰队的战斗力都将锐减,最终只能灰溜溜的离开太平洋。
  这些情况,坎宁安看得很清楚,而且也因此认为出兵太平洋是最愚蠢的决策。
  问题是,作为军人,他只是战场上的工具,而且是不需要具有政治思考能力的工具,他必须听命于“唐宁街的胖子”,并且执行首相下达的命令。
  舰队进入巴拿马湾之后,坎宁安就嗅到了一丝火药味。
  当了望员报告有一艘原本在排队准备通过运河的商船突然掉头转向,并且以二十多节的速度向南航行时,坎宁安就产生了不安的感觉。
  只是,当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南面有八艘战列舰正在等待着欧洲联合舰队!
  直到了望员在八点五十分的时候发现了东面出现至少四艘主力舰的时候,坎宁安才猛的回过神来,知道自己遭遇到了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
第二十四章
择机而战
  八点十五分,第11-2主力编队里四艘“皇帝”级战列舰主炮的怒吼拉开了战幕。
  “交战距离大概二万二千米。”蓝凌波将刚刚收到的消息告诉了白佑彬,“双方速度都在二十节以上,炮击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仍然目不转睛的看着北面的大海。
  “我们距离敌舰队还有大概二万七千米,现在开火……”
  “再等等。”白佑彬转了身来,朝于右任说道,“什么时候能够进入交战距离?”
  “十五分钟之后。”
  没等白佑彬再次开口,毕长胜就走过来说道:“敌舰队开火还击了。”
  白佑彬等人再次朝北面的大海看去,虽然距离太远了,根本看不到敌舰队的情况,但是众人都能想像,此时第11-2主力编队与欧洲联合舰队的炮战有多激烈。
  激烈归激烈,实际上双方的炮击都没有多大的效果。
  经过前几场海战之后,鹰眼火控雷达的作用得到了证实,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后来南京电子一所对该雷达做了全面测试,最终得出结论:在相对航速不超过十二节的情况下,火控雷达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这明显是一个比较苛刻的要求,战斗中,谁能保证与敌人的相对航速不超过十二节?
  此时,欧洲联合舰队的航向大概是二百一十度,速度在二十节以上;第11-2主力编队的航向为二百九十度,航速也超过了二十节,因此双方的相对航速为十八节,已经远远超过了二十节。
  欧洲联合舰队的情况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就算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安装了最新的雷达,其性能肯定在帝国海军装备的电眼与鹰眼雷达之下。法国与西班牙战列舰上有没有装备雷达都是个问题,即便有,性能也不会超过英国战列舰。
  最重要的是,交战距离超过了二万二千米!
  如果是突袭,像快速战斗群在“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中对付日本联合舰队时的情形,只要第11-2主力编队控制好速度与航向,敌舰队又没有任何防备,更没有做战术机动,即便在二万四千米的距离上,几轮齐射下来,仍然有可能击中敌舰。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第11-2主力编队一直没有发来消息。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白佑彬并不指望第11-2主力编队的四艘“皇帝”级战列舰在这个距离上打中敌舰,他只希望第11-2主力编队的运气不要太糟糕,别被敌人碰运气打中就好了。
  八点二十七分,挂在毕长胜身边墙壁上的通信电台响了起来。
  就在毕长胜拿起话筒的时候,白佑彬似乎预料到了什么,转身朝他看了过去。
  迟疑了一下,毕长胜将通话线路接到了司令舰桥内的喇叭上。
  “……打中了,打中了……二号目标舰中弹,目视判断为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中弹部位……”
  不用白佑彬打招呼,闵瑞生立即翻出了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结构图。
  炮弹打中了二号目标舰后舰桥的备用火力指挥中心。看到结构图上标出的弹着点之后,白佑彬立即皱起了眉头。
  “黎塞留”级战列舰的设计确实非常奇怪,除了将主炮全部集中部署在了舰首方向上之外,该舰的前后舰桥挨得非常近,中间只隔了用来安放救生艇与速射炮的露天甲板,烟囱竟然与后舰桥设计在了一起,而且采用向后弯曲的烟道,避开了上面的备用火力指挥中心、航海舰桥与光学测距仪。
  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帝国海军的船舶工程师都不会将烟囱与后舰桥设计在一起。
  至少,在战舰生存性能方面,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后舰桥中弹,很有可能导致战舰上唯一的烟囱被毁,从而导致战舰的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作,最终使战舰损失速度,被敌人干掉。
  显然,法国设计的战舰,除了一些“异想天开”般的奇怪思维之外,没多少可取之除。
  只是,现在还无法判断那枚穿甲弹有没有打掉二号目标舰的烟囱,因此除了可以断定后舰桥上的备用火力指挥中心,以及顶部的备用光学测距仪被摧毁,或者丧失使用能力之外,还无法判断二号目标舰的烟囱是否受到损伤,以及损伤有多严重,是否会影响到战舰的航行速度。
  以当时的情况,打了十多分钟,收获一个战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想到这,白佑彬朝毕长胜看了过去。
  似乎知道白佑彬要问什么,毕长胜微微摇了摇头,表示“太宗”号没有发来更多的消息。
  “二万米了。”
  听到蓝凌波的话语,白佑彬立即朝于右任看了过去。
  “刚好两万米,各舰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只是,白佑彬没有急着下达开火的命令。
  相对而言,这个距离仍然远了一点。
  从他掌握的情报,或者说依据海军情报局提供的情报,一号目标舰,也就是那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采用的是十四英寸主炮,其防护能力也是按照十四英寸主炮设计的,另外其排水量仅有三万六千吨,是标准的“条约型战列舰”,所以其装甲防护能力不会比英国海军以往的战列舰好多少。
  可是谁能肯定,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海军没有在建造过程中修改设计呢?
  在关键部位加强装甲防护,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建造战列舰的过程中都会采取的,用来提高战舰防护能力与生存能力的必要手段。至少,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美国海军就采用了这种手段,不然其“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根本承受不起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的打击,在“彼得里礁海战”中早被两艘“南海”级战列舰干爬下了。
  除此之外,二到四号目标舰距离编队里的“代宗”、“宪宗”与“孝宗”号战列舰的距离分别有二万一千五百米,二万三千米与二万五千米。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后面三艘战列舰的炮击不会有多大的效果。
  这时,闵瑞生旁边的电话响了起来。
  “敌舰队转向了!”
  白佑彬的眉头跳了几下,被欧洲联合舰队发现了?
  不到两分钟,雷达就侧出,敌舰队将航向转到了一百六十度,也就是朝着第11-1舰队的方向而来。接着,了望员也证实了雷达探测的结果。敌舰队不但转向,速度还降低到了十八节,还在近一步减速。
  这下,不带白佑彬面露疑色,蓝凌波与于右任等人都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显然,敌舰队不是在规避第11-1主力编队,不然不会“主动”撞上第11-1主力编队的炮口,更不会减速。从这情形来看,敌舰队很有可能没有发现第11-1主力编队,甚至不知道南面有危险。
  “看来,敌人想对付第11-2主力编队。”白佑彬长吸了口气,“让各舰瞄准目标,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开火时间。”
  “现在就打?”蓝凌波似乎觉得现在开火太早了一点。
  欧洲联合舰队进行这一系列的战术机动,其目的肯定是绕到第11-2主力编队的正前方,获得更有利的位置。从双方的航向来看,如果第11-2主力编队想跟上欧洲联合舰队,必须左转大概一百三十度,到时候双方的交战距离将缩短到一万五千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欧洲战列舰上的十四英寸与十五英寸主炮都能对付“皇帝”级战列舰,至少对其构成严重威胁。相反,在大角度转向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敌人打中,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速度不会降低多少,从而也降低了自身的炮击命中率。
  由此可见,坎宁安对战术的把握非常准确。
  欧洲联合舰队提前减速,就提前做好了炮击的准备工作,只要第11-2主力编队转向就将暴露在五艘欧洲战列舰的炮口之下。如此一来,十到十五分钟之内,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处境将极为艰难。
  按照蓝凌波的理解,要想化解这一危机,第11-1主力编队应该趁机近一步缩短距离。
  也就是说,在欧洲联合舰队炮击第11-2主力编队的同时,第11-1从其后方杀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垮欧洲联合舰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