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578


第三十三章
实力选手)
  金凯德会连续犯这么多的错误吗?
  “路易斯维尔”号重巡洋舰与“华盛顿”号战列舰“越权”开火的时候,金凯德就意识到了局势的危险性。
  当时,“路易斯维尔”号报告发现的是一艘破交舰。
  这个报告明显不准确,破交舰回到这一海域活动吗?这里并不是商船的必经航线,而且附近除了努美阿之外,也没有大型港口,连努美阿都算不上是重要商港。袭击舰与破交舰一般都集中在国际海运航线附近,根本就不会去没有商船活动的海域。
  显然,那是一艘侦察舰。
  联想到东面正在进行的战斗(实际上当时SH01船队已经被击溃了),金凯德很自然的联想到,那是一艘第31舰队派出的侦察舰。
  这个发现多多少少让他感到有点意外,可同时也证明了白佑彬的能力。
  能够想到WNP01舰队会从最不可能的方向杀来,白佑彬的战场判断能力不但准确,而且在用兵方面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显然,此时的情况对WNP01舰队很不利。
  甚至可以说,金凯德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进吧,前面明明有危险,而且随时可能遭到伏击。退吧,SH01船队已经遭到伏击,不战而退他要负所有责任。
  权衡利弊之后,金凯德决定继续前进,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他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即打开战舰上的雷达,搜索四周的海域。
  这个时候,金凯德,或者说美国海军吃了很大的亏。
  大战爆发之后,美国就一直在暗中帮助英国,并且向英国提供了许多先进技术。比如,当时英国计划在正在建造的“狮”级战列舰上安装十六英寸的主炮,可是“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的十六英寸舰炮的性能过于落后,甚至比不上“乔治五世”级的十四英寸舰炮。另外,英国海军自行研制的十六英寸舰炮肯定无法按时交货,更不可能赶上“狮”级战列舰的建造进度。结果,英国海军只能向美国求助,希望美国能够提供十六英寸舰炮的生产技术。如果在以往,美国绝不会向任何国家提供这类关系到海军根本战斗力的技术。当初,日本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就被美国一口拒绝了。这次却不一样,美国不但提供了相关技术,而且提供的还是正在为其第三级快速战列舰研制的MK7型十六英寸舰炮的技术。只是当时研制工作还没有完成,英国也要承担一部分研制经费。
  由此可见,美国对英国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的。
  雷达也自然在“援助”清单之中。当时,英国海军在北海与北大西洋上吃够了德国战舰的苦头,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能够屡屡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在完成任务之后逃回德国本土港口,多半就因为其配备了由大明帝国提供的雷达。
  拿到美国提供的雷达之后,英国海军首先就将其装到了Z舰队的三艘主力舰上。
  也就是说,当时美国与英国的雷达技术一脉相承,而且水平相差不大。
  这一点,在“关岛海战”中也有所反映。当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没能及时发现赶来的第11舰队,结果在兵力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反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接着,双方在远距离炮战中,美国战列舰因为没有火控雷达,其搜索雷达的探测精度由不够高,结果被第11舰队压着打。在被逼于无奈的情况下,美国太平洋舰队只能冒着承受炮击的危险向第11舰队逼近,并且在这段时间内遭受了惨痛损失,最终与兵力处于劣势的第11舰队拼了个旗鼓相当。
  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在建成服役之后就开赴太平洋战场,期间又没有按照计划去珍珠港“报道”,因此现在装备的仍然是美国海军的第一代雷达。
  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WNP01舰队不可能做到先敌发现。
  也就在“东海”号与“南海”号上的雷达探测到WNP01舰队时,金凯德还被蒙在鼓里,根本就不知道危险将来自何方。
  更严重的是,当白佑彬率领舰队返回彼得里礁北面海域时,WNP01舰队都没有发现。
  可以说,金凯德要在这种情况下占据先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金凯德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能够先敌发现,能够抢占到有利位置,能够从战斗开始的时候就压制住敌人。
  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充分发挥快速战列舰的速度优势。
  可以说,这是他当时拥有的唯一优势。
  十二点半,在仍然没有发现的情况下,金凯德下令让舰队加速到二十七节。这也是刚刚修好了三号蒸汽轮机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当时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
  可以说,金凯德在此之前的表现完全不在白佑彬之下。
  舰队进入努美阿之后,他没有让两艘战列舰装满燃油,而是只装了一半的燃油。以“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续航力,这也足以使其在战场上跑几个来回了,根本不会因此出现燃油不足的问题。
  如果当时他让两艘战列舰装满了燃油,多出了几千吨的重量,“北卡罗来纳”号肯定无法达到二十七节的速度,能否跑上二十六节都是个问题。显然,在这种情况下,WNP01舰队的两艘战列舰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问题是,即便如此,金凯德仍然没有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直到十二点三十八分,“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的雷达才发现了东北面,也就是彼得里礁北面的那几艘战舰。紧接着,“路易斯维尔”号与“休斯顿”号重巡洋舰上的雷达也发现了那几艘战舰。
  可是,情况与金凯德的预料有很大的出入。
  如同白佑彬所猜测的,当时四艘美国战舰上,有三艘战舰的雷达操作员将那几个目标判断成了敌人的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
  可以说,这个判断错得有点离谱。
  原因也不复杂,一是雷达性能确实落后,当初帝国海军装备的电眼乙型雷达在实战应用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将敌人的巡洋舰判断成了大型战舰。即便是帝国海军现在装备的电眼丙型雷达,也在之前的“特雷热里群岛海战”中将美军的“芝加哥”号重巡洋舰判断成了一艘轻巡洋舰。二是彼得里礁造成的干扰,即便礁盘的高度只有两米多,可是其对雷达产生的影响并不小。另外,美军战舰上的雷达操作员也不是很清楚彼得里礁的高度,因此很难从雷达上判断出礁盘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干扰。
  可以说,这个错误让WNP01舰队错失了最后一次转向的机会。
  同时也让金凯德在接下来的指挥中做出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
  其实,这些错误的责任并不在金凯德的身上。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只能根据掌握的情报来做出决策,而不可能预料敌人的行动,更不可能根据自己的臆断来指挥舰队。即便很多时候,臆断是正确的,可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首先利用已经掌握的,而且是比较确凿的情况来做出判断。
  对金凯德来说,当时雷达探测到的结果就属于已经掌握的,而且比较准确的情况。
  即便雷达的判断是错误的,可是在证明这个错误之前,金凯德只要还是一个理智的指挥官,就不可能按照自己的猜测来下达命令。
  断定那是几艘巡洋舰之后,金凯德立即派出了两艘重巡洋舰。
  此时,他仍然认为那是敌人的侦察舰。而敌人侦察舰躲在彼得里礁后面,就是想监视WNP01舰队的行踪,然后把情况报告给第31舰队的指挥官,让第31舰队在前方埋伏下来,获得突袭机会。
  可以说,如果排除情报本身的错误,这个推断合情合理。
  如此一来,WNP01舰队仍然以二十七节的速度前进。只是,金凯德在这个时候下达了战斗命令,并且让两艘战列舰的舰长都做好了随时急转弯的准备。他不是想逃跑,而是想在遭到突然袭击之后先撤出战斗,然后再根据情况与敌人决战。至少,金凯德对两艘货真价实的快速战列舰还是很有信心的。
  一点不到,雷达就发现了从彼得里礁后面杀出的两艘战舰。
  这次,雷达操作员的判断很准确,那是两艘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
  到此,金凯德猛然醒悟了过来。
  此时,在战场上出现的巡洋舰已经有五艘了,之前拦截SH01船队的那批战舰里,至少有三艘巡洋舰,而且很有可能不止三艘。第31舰队有这么多的巡洋舰吗?
  即便拦截SH01船队的巡洋舰赶了过来,白佑彬为什么反复派出巡洋舰,不让主力舰上场?既然已经掌握了WNP01舰队的行踪,第31舰队的主力就应该登场了,而不是让巡洋舰到前面来冒险。
  这种情形很反常,根本解释不通。
  在白佑彬摆出的“迷魂阵”面前,金凯德不但没有失去理智,反而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
  随即,他就下达了转向命令,同时让两艘战列舰向突然杀出的两艘巡洋舰开火。
  到此,双方主力舰队终于干上了。
第三十四章
轻重对决
  可以说,金凯德是白佑彬在战场上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对手。
  当WNP01舰队突然转到二百四十度航向上的时候,白佑彬不但没有像参谋那样惊讶,反而暗叫不好。很明显,WNP01舰队不是想逃跑,也不是把两艘轻巡洋舰当成了战列舰,而是准备利用速度暂时逃出两艘“南海”级战列舰的打击范围。
  这就是快速战列舰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优势。
  凭借超过敌人的速度,快速战列舰可以灵活自如的进行攻守转换,在有利的时候选择进攻,在不利的时候选择撤退。另外,利用速度提供的战术优势,快速战列舰肯定能够在战场上找到击败敌人的机会。
  白佑彬怎么也不会忘记“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中,祖寿清指挥下的快速战斗群是怎样用速度抢占到了有利位置,然后让兵力占有优势的日本联合舰队吃到了苦头,最终在炮战中干掉了四艘日本战列舰。
  此时,白佑彬也意识到,金凯德不是一个容易击败的对手。
  在当时的情况下,白佑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要在敌人回过神来抢占到有利位置,然后利用两艘“南海”级战列舰上的重炮打掉对方的速度优势,从而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如此一来,他只能让两艘战列舰立即杀出去,争取在WNP01舰队回过头来之前,占领“丁”字头。
  可以说,此时“南海”级战列舰的速度劣势就体现得非常明显了。
  对手的速度为二十七节,而第31舰队两艘战列舰的速度最快也只有二十四节。
  也就是说,如果保持同样的航向,第31舰队永远追不上那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只是白佑彬相信,金凯德不会逃跑,肯定会回过头来与第31舰队决战。问题是,白佑彬无法肯定金凯德会在什么时候转向。
  在这种情况下,白佑彬完全陷入了被动,只能尽量靠近WNP01舰队。
  一点十五分,也就在两艘战列舰杀出之后几分钟,白佑彬就向第31-2巡洋舰编队下达了撤退命令。
  两艘轻巡洋舰根本不是战列舰的对手,白佑彬可不想损失本来就不多的巡洋舰。
  也就在这个时候,彼得里礁南面的战斗首先打响了。
  交战的是帝国海军的“湘江”号,“荆江”号,“黄浦江”号与“青戈江”号轻巡洋舰,以及美国海军的“路易斯维尔”号与“休斯顿”号重巡洋舰。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狼群”与“狗熊”间的战斗。
  第31-3巡洋舰编队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可每艘战舰的战斗力都不如对手。相反,美军战舰拥有战斗力上的优势,数量却只有对手的一半。
  可以说,在安排第31-3巡洋舰编队去对付美军巡洋舰的时候,白佑彬在细节指挥上的功底体现了出来。当时,他派去的是第31舰队里战斗力最强的四艘轻巡洋舰,而没有把战斗力较弱的两艘“松花江”级轻巡洋舰派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