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578

  因此,三艘主力舰副炮的弹药投掷量超过了八百吨。
  即便三艘主力舰上的速射炮没有参与炮击,其投掷的弹药总量也超过了二千一百吨。
  虽然帝国海军没有公布参加战斗的巡洋舰与驱逐舰的弹药投掷情况,但是可以按照战舰携带的弹药占排水量的百分比大致推断出,另外八艘战舰至少投掷了一千吨的弹药。
  也就是说,第62舰队的总弹药投掷量超过了三千一百吨。
  这个数据,与巴西政府公布的相差并不大(甚至还多了一点)。
  对于以木制结构房屋为主的萨尔瓦多来说,这场炮击带来的灾难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也许一些对比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在对地炮火支援中,重达六十公斤的一百五十毫米炮弹几乎能够摧毁所有的非永久性防御工事,也就是除了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防御工事。因此,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舰炮能够承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对地支援任务。
  相对与军事防御工事来说,民房显得不堪一击。
  东京的大部分房屋也是木制结构,在第14舰队的炮击中,三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高爆弹能够彻底炸毁弹着点五十米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对半径一百五十米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构成永久性损伤,并且对建筑物内的人员产生严重伤害;对半径三百米范围内的建筑物产生损伤,弹片仍然能够杀伤建筑物内的人员。
  即便是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高爆弹,也能对半径一百米范围内的建筑物构成严重破坏,并且杀伤躲避在建筑物内的人员。
  这是帝国海军陆战队在占领东京之后,对炮击现场做出的实际勘测与调查后的结果。
  萨尔瓦多的房屋不会比东京的房屋坚固多少,第62舰队使用的炮弹也不比第14舰队的差,而且其四百毫米高爆弹的破坏力更强,所以萨尔瓦多在炮击中遭到的破坏与伤亡绝不会比东京差。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据巴西政府的调查,在这场持续了十一个半小时的炮击中,直接死于炮击的市民为三万一千八百二十七人,伤残八万九千五百八十八人。因为抢救不及时,间接死于炮击的市民为三千二百六十八人。
  也就是说,这场炮击导致十二万市民伤亡!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第14舰队炮击东京的“战果”。
  主要还是炮击在傍晚时开始,而且来得非常突然。当警报声拉响的时候,炮弹已经落了下来,很多正在家里吃晚饭,或者准备吃晚饭的市民根本来不及躲避。另外,萨尔瓦多并不是前线城市,巴西也不是参战过。这里,已经有二百多年没有受到战火的骚扰了。结果,很多家庭都没有地下室,而且医疗与消防设施严重欠缺。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人料到第62舰队会炮击一个中立国的港口城市。
  当时,巴西已经向帝国发了外交信函,表示对萨尔瓦多港接纳交战国的战舰完全不知情,并且愿意按照帝国的要求,严惩当事人。
  实际上,这已经表明了巴西的态度。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愿意按照帝国的要求惩罚其地方官员,足以证明巴西不想卷入战争,或者不想这么快就卷入战争。
  当时帝国还没有来得及给巴西发去外交照会,只是在前几天发表了严重抗议,认为巴西违背了《国际战争法》,并且在外交抗议中使用了一些极为严厉的措词,比如“巴西要对此负全部责任”,“巴西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等等。
  在很大的程度上,这些外交抗议中的严厉词汇只有外交含义。
  可是,当第62舰队炮击了萨尔瓦多之后,就不仅仅只有外交含义了。
  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都强烈谴责大明帝国的这一极端行径,并且认为第62舰队炮击萨尔瓦多是帝国政府指使的战争行为,是帝国向巴西宣战,或者将巴西卷入战争的军事行动。当然,这些国家的意图很明显,将南美洲最强大的国家拉入协约国的怔营,从而加强协约国的实力。
  即便是一些素来与帝国修好的拉丁美洲国家也不认可炮击萨尔瓦多的行动。
  毫无疑问,这场炮击将帝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也同时让第62舰队的指挥官成了“世界名人”。只是这个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臭名”。
  当时,西方国家的报纸几乎都将白佑彬比喻成了来自地狱的恶魔。
  即便帝国报纸没有正面评价白佑彬,可是大部分评论都认为,第62舰队炮击萨尔瓦多没有任何军事意义,只会给帝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帝国的一些大人物也是大动肝火。
  外交大臣马颖焕在收到消息后,当场就开始骂娘了。能够让一个资深外交官当着下属的面破口大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萧鼎昆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立即取消了下午的所有会议。
  陈锦宽收到消息的时候,更是连午饭(炮击结束是,正好是帝国时间下午一点)都没吃完,就召集卫延年等人召开紧急会议。
  显然,这些高层都没有料到,年纪轻轻的白佑彬竟然有这么大的“火”。
  当时,唯一为白佑彬叫好的恐怕只有一群人。
  那就是帝国海军的中低级军官,以及广大的普通海军官兵。当他们听到消息的时候,无不认为白佑彬是条敢作敢为,有情有义,血性方刚的汉子!
第二十九章
火速回国
  因为白佑彬从来没有给人提到过炮轰萨尔瓦多港的事情,所以没人知道他当时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鲁莽”的决定,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将炮口对准萨尔瓦多的市民,对准那些无辜的人。
  只是,战争中有“无辜的人”吗?
  有因必有果,有作必有报。
  巴西是民主社会,各级政府都是公民选举出来的。第62舰队炮击萨尔瓦多的直接原因是当地政府违反《国际战争法》,收容并没有投降,也没有失去作战能力,甚至正在执行作战任务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并且为其提供燃油等用与作战行动的物资,最后还没有按照《国际战争法》予以扣留。
  显然,萨尔瓦多当地政府,特别是一些收受了贿赂的官员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
  只是第62舰队将炮口对准平民,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按照白佑彬一贯的作风,他不可能没有考虑到炮击一个中立国的港口城市,而且首先炮击市区的后果有多严重。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综合当时的情况,白佑彬的首要目的是:杀一儆百。
  因为美国还没有参战,拉丁美洲地区大部分国家都远离世界的两大中心(帝国与欧洲,当时美国还算不上是世界中心),所以美洲地区暂时还没有卷入这场世界大战。另外,拉丁美洲国家都相对贫穷落后,在国际上一直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就一直保持中立。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或者战争出现一面倒,大部分拉美国家仍然会保持中立,不会贸然参战。
  在众多拉美国家中,巴西算是最为特殊的。
  首先,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拉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整个美洲地区也仅次于美国(当时加拿大仍然在名义上属于英国)。
  其次,巴西原先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明欧战争”之后,成为了帝国的殖民地。只是,帝国在巴西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巴西国民中,葡印(葡萄牙人与印地安人)血统后裔占了大多数,而汉印(汉人与印地安人)血统后裔只占了少部分,且集中分布在巴西东南部,以里约热内卢为中央的地区。
  最后,巴西是南美洲地区最大的资源出口国,而其出口的资源主要输往欧洲,特别是英法西意等西欧国家。另外,美国也是巴西主要的贸易伙伴,且在上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这三点不但决定了巴西在南美洲,乃至拉丁美洲的地位,还决定了巴西的政治倾向。
  不说别的,从巴西运输出的铁矿石等原料是协约国集团的主要战略资源。即便按照巴西政府的外贸记录,战争爆发后,到七十一年(39年)年底,两个多月间,巴西就向英法两国输出了六十五万吨铁矿石,十二万吨铜矿石,七万吨橡胶,二十五万吨重油,以及三百五十万桶天然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一桶相当于常温常压下三十立方米)。
  另外,当时很多原本计划出口到美国的资源也被转运到了英国与法国。
  同期,巴西出口到帝国与土耳其的战略资源还不到输往协约国集团(包括美国)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即便巴西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可是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偏向于协约国集团。
  如果在几百年前,帝国肯定出兵灭掉巴西了。当然,几百年前,巴西也不存在,当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衅帝国。
  为了避免将战线拉得过长,影响到主要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帝国也只能“忍让”。
  实际上,从战争爆发前,帝国在南美洲地区的政治外交倾向能够看出,帝国早就对巴西的倾向有所预料,并且采取了防范措施。
  比如,大力付出南美洲地区唯一能够与巴西竞争的阿根廷。
  与巴西不一样,阿根廷的主体是汉印血统后裔,而且在政治上一直倾向于帝国。在上次大战后期,阿根廷已经与帝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只要帝国海军反攻南大西洋,阿根廷就将以同盟国的身份参战。
  另外,在经济与贸易方面,帝国一直是阿根廷出产资源的最大购买国。
  这些防范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能表明帝国的强硬态度,结果只能进一步让巴西进一步倒向协约国集团。
  如此一来,才有了巴西政府“默认”萨尔瓦多地方政府破坏《国际战争法》的行径。
  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巴西中央政府在知道萨尔瓦多港收容了“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并且为其提供了重油等战争物资之后,积极的惩处了当地官员,并且勒令“反击”号离开萨尔瓦多港,或者是采取扣留“反击”号的实际行动。
  这些都确凿无疑的说明了巴西政府的政治倾向。
  在此情况下,就不难理解白佑彬的“过激”行为了。
  当时,帝国海军的第六舰队名义上是南大西洋上最强大的舰队,而巴西海军的规模并不大,连近海防御都显乏力。只是,随着第62舰队返回帝国本土,第六舰队又成了一个空架子。
  巴西的政治倾向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损坏帝国在南大西洋上的利益。
  不说别的,如果英国海军再次派遣舰队南下,恐怕就不会去弗里敦,而是直接到巴西的港口停靠,然后直奔麦哲伦海峡。在此情况下,即便帝国海军及时行动,也难以将英国舰队挡在太平洋之外。
  更严重点,协约国甚至能够利用巴西作为跳板,攻打帝国在南部非洲的军事要塞。
  随着协约国在南美洲地区的扩张,巴西加入协约国集团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此一来,阿根廷的态度也将受到影响,其他那些与帝国关系比较亲密的南美洲与拉丁美洲国家的态度都会有所转变。
  在此情况之下,帝国在整个西半球的利益都将受到影响。
  到时候,即便帝国海军打通了苏伊士运河,协约国的舰队也能绕道进入印度洋,威胁到帝国在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战略利益。并且进一步向南洋地区推进,最终完成合围帝国的战略行动。
  从这个层面看,南美洲的“中立地位”至关重要。
  如此一来,就必须让巴西认识到,与帝国为敌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展现实力。
  巴西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主要城镇,百分之百的重要港口,以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工业基础设施都在距离海岸线五十公里的范围之内。一支强大的舰队就足以让巴西回到原始社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