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578


第四章
小拿破伦
  “纳尔逊”号战列舰上,菲利普斯中将目不转睛的看着前方的大海。
  虽然暖气吹得呼呼着响,但是与南大西洋上的寒风相比多少都显得有点微不足道。每过几分钟,值更的军官就会擦掉舷窗上的雾气,可是前方的大海依然显得模糊不清。菲利普斯没有经受严寒的考验,那些在桅杆顶部了望所里执行任务的了望兵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是透骨般的寒冷。
  似乎想到了什么,菲利普斯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正在擦拭舷窗的军官迅速退到了一边,几乎所有英国海军的官兵都知道,这个外号叫作“小拿破伦”的海军中将绝不是好相处的主,没事千万别招惹他。
  菲利普斯确实在笑,而且笑得有点苦涩。
  接受指挥“Z舰队”的任务之后,菲利普斯除了尽力安排好舰队出征的事务之外,还在尽量搜集对手的资料。当他得知,大明帝国海军“拼凑”起了一支舰队,准备到南大西洋来拦截Z舰队的消息后,不免暗暗捏了把汗。
  即便再高傲的英国海军将领都会承认,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某个国家能够在大海上击败英国,只会是大明帝国。历史上,也只有大明帝国的舰队曾经击败过英国舰队,并且打败过英国海军!
  上次世界大战时,菲利普斯以海军军官的身份参加过“马罗基海战”,并且在那场战斗中真正体会到了大明帝国海军强大的根本。与英国不一样,海军是英国的生存基础,而在大明帝国,海军则是对外扩张的急先锋。
  这从本质上决定了两国海军的差别。
  也就是说,英国海军在战场上更重视防御,只要海军还在,还能战斗,英国本土就不会受到威胁。相反,大明帝国海军更重视进攻,只要海军还在四处活动,只要战舰还在海上航行,大明帝国的扩张步伐就不会停止。
  虽然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英国本土舰队打赢了“马罗基海战”,但是损失一点都不比对手小,甚至因此延迟了进军西太平洋的时间,让大明帝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且借机打残了日本,在“爪哇海战”中一雪前耻,迫使协约国集团在没有获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与大明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停战条约。
  可以说,在应用海上力量方面,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拥有数百年海军历史的大明帝国相提并论,就连英国,这个欧洲最强大的海上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更难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其展开角逐。
  这次,大明帝国海军再次证明了自身的强大。
  在首先遭到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痛失北洋舰队的情况之下,大明帝国海军用四场极为漂亮的海战将不可一世的日本联合舰队彻底歼灭,最后甚至将那艘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送到了东京湾的海底。
  一年不到,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
  大明帝国海军就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优势,而且是绝对的优势。这等实力,英国不但比不上,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显然,要想击败大明帝国,仅靠英国,这个地区性强国是远远不够的。
  派遣Z舰队前往太平洋,不但表明了英国奋战到底的态度,更是想借此将另外一个世界级强国,也是唯一有资本与大明帝国全面抗衡的国家拉入协约国集团。这就是美国,只有美国及时参战,并且在战争中发挥出其全部实力,才有可能击败大明帝国。英国也才有机会成为战胜国,并且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
  这决定了Z舰队的战略价值。
  也就是说,Z舰队到达太平洋要比在印度洋上击沉几艘商船,破坏几条航线更有意义。至于到达太平洋之后,Z舰队将执行什么任务,会不会与大明帝国的舰队发生战斗,这还得看大明帝国的扩张速度,以及美国的态度。
  如果美国立即参战,Z舰队将与美国太平洋舰队一起活动。
  如果美国没有急着参战,Z舰队将保护英国在澳洲的领地,以及生活在澳洲的数百万英国侨民与英国后裔。
  显然,大明帝国海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然不会派遣舰队来对付Z舰队。
  出发前,菲利普斯收到了两天极为重要的情报。
  一是那支大明帝国舰队的规模,二是那支舰队的指挥官。
  规模不用说了,这让菲利普斯有点绝望,大明帝国竟然派来了三艘主力舰,而且与Z舰队一样,是两艘战列舰与一艘战列巡洋舰!
  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菲利普斯不可能不清楚双方主力舰的差距。
  表面上,“纳尔逊”级战列舰是根据《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设计建造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三万三千吨,装备了九门十六英寸主炮。实际上,“纳尔逊”级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英国海军在华盛顿谈判中争取到的好处,其基本设计大量沿用了上次世界大战主力舰的理念,而且十六英寸主炮的威力很是一般。最要命的是,其速度只有二十三节,而且在战争爆发前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改进。
  “反击”号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战争爆发,所以原本计划在40年进行的改进被取消了。
  相反,对方的两艘“南海”级都进行了至少两次大规模改进,而且至少有一艘换装了最新式的四百毫米主炮,其性能已经比刚服役的时候先进了许多,战斗力肯定在“纳尔逊”级之上。“果敢”号战列巡洋舰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改进,不但更换了主炮、动力设备,还加装了大量先进的电子设备,连装甲防护都得到了加强,其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真要打起来,Z舰队的胜算并不大。
  让菲利普斯感到震惊的是,对方的指挥官竟然是一名二十多岁的海军上校,而且其主要身份是“果敢”号的舰长,只是临时兼任舰队指挥官。
  二十四岁的上校!?
  要知道,在英国海军,二十四岁能成为海军上尉就足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更让菲利普斯感到震惊,或者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年轻的上校已经“小有名气”了。
  英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海军将领,即与Z舰队旗舰“同名”的纳尔逊元帅虽然在二十一岁时晋升为海军上校,但是直到三十九岁,才在“圣文森特海战”中一战成名,从此成为了英国海军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
  白佑彬却在其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大东海战”,在战斗中担任“太祖”号战列舰的枪炮长,并且立下了重大功劳。在二十四岁之前,参加了“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在战斗中担任舰队作战参谋,并且扮演了舰队参谋长的角色。二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指挥了“伊豆诸岛海战”与“东京湾”海战,并且获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也就是说,他参与了大明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几乎所有重要海战,不但在战斗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还在“东京湾海战”中扮演了联合舰队“掘墓人”的角色。
  相对而言,纳尔逊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如同那个用来比喻他的法国名将一样,素有“小拿破伦”之称的菲利普斯不敢有半点轻敌之想。能够在二十四岁就建立如此功勋的海军上校,其指挥舰队作战的能力绝不在任何一名海军将领之下。
  不说别的,能否成功拦截Z舰队将决定大明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态势。
  大明帝国海军司令陈锦宽元帅敢于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一名海军上校,这也足以说明此人的能力。
  到达弗里敦之后,菲利普斯让舰队多停留了一天。
  在此期间,他给海军部发了电报,要求尽快提供白佑彬的详细个人资料。只是,海军部当时能够提供的资料相当有限,仿佛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家世,没有出生一样。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大明帝国刻意在保护他,将他的个人资料设为了绝密档案。
  Z舰队再次上路后,菲利普斯更加小心翼翼了。
  大明帝国海军的快速战斗群曾经创造了在十天之内横渡印度洋的“速度纪录”,也就有可能再次创造纪录,到大西洋中部海域拦截Z舰队。
  结果,菲利普斯的小心谨慎换来了好的结果。
  一路下来,连续有五艘袭击舰被发现,其中伪装成了英国商船的袭击舰在发出电报前就被击沉了,另外两艘也在发出电报后被击沉了,只有一艘借助暴风雨的掩护逃之夭夭。可是,这也足够让菲利普斯感觉到危险。
  显然,没有特殊的原因,袭击舰绝不会主动招惹主力舰队。
  也就是说,Z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了,敌人的舰队就在前方某个地方等着Z舰队自投罗网。南面是无底深渊,继续南下必然是凶多吉少。
  赶跑了第五艘袭击舰之后,菲利普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转向。
  放弃进入印度洋的计划,改道去福克兰群岛,在那里补充燃料之后,从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再直奔惠灵顿。
  当然,仅仅改道是不行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速度太慢了。
  必须想办法将敌人的舰队留在好望角那边,因此菲利普斯想到了声东击西。只是,他无法肯定,这个办法能不能奏效。
第五章
为何自信
  当白佑彬决定去福克兰群岛拦截英国远征舰队的时候,包括于右任在内的所有参谋军官都觉得无法理解。只是参谋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当舰队指挥官不采纳参谋的建议时,建议权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英国远征舰队炮击鲸湾港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
  毕竟,英国远征舰队是“劳师远征”,其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最大续航力只有七千五百海里,实际续航力不会超过六千海里。即便可以从澳洲派遣油船,在印度洋上与远征舰队会合,可是为了保险起见,英国海军必然要派遣油船,而且多半是快速油船与舰队一起行动。这样一来,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就得设法“驱逐”第六舰队。直接对付第六舰队肯定不容易,第六舰队也不见得会与英国远征舰队死拼。因此,英国远征舰队只能设法打掉第六舰队必须借助的军港,使其失去活动能力。
  按照这一逻辑,英国远征舰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开普敦。
  因此,当时于右任就建议,舰队靠近开普敦,等英国远征舰队送上门来。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另外几名参谋军官,就连谢昶伦都认为,应该首先确保开普敦的安全,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只是,白佑彬并不认为英国远征舰队会去炮击开普敦。
  与白佑彬持相同意见的参谋只有一个,那就是肖定邦。按照他的判断,英国远征舰队炮击鲸湾港,并且在完成炮击之后南下,甚至故意没有对付那艘跟着南下的快艇,就是要让第62舰队相信,它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开普敦,从而让第62舰队前去协防开普敦。
  只是,肖定邦认为,英国远征舰队会借此绕过好望角,不会去福克兰群岛。
  与参谋磋商之后,白佑彬不顾反对的声音,命令舰队转向前往福克兰群岛,同时命令将速度尽可能提高到十八节。这也是第62舰队能够在理想状况下达到的最大巡航速度,问题是,当时的海况根本算不上“理想”。
  南大西洋的冬天不但寒冷,风浪也高得吓人。
  在高达十几米的巨浪中,排水量超过了四万吨的“果敢”号战列巡洋舰如同一艘小渔船,一会被推上浪尖,一会又跌入浪谷。主机以最大标准输出功率推动战舰时,也只能勉强达到十四节的速度,而在平静海面上,这足以让战舰达到二十节的速度!更严重的是,因为巨大的颠簸,所以推进螺旋桨会不时露出水面,从而产生“空转”与“协震”。这不但会消耗大量燃料,还有可能导致推进系统因为负过载而出现严重故障。
  两艘“南海”级战列舰的情况不比“果敢”号好多少,甚至还要糟糕一些。
  三艘巡洋舰与十二艘驱逐舰的情况更加糟糕,很多时候,即便主机全功率运转,也难以达到十八节的速度。
  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两艘伴随护航的驱逐舰干脆被甩到了后面,没有跟随舰队前进。
  显然,白佑彬要面对的第一个敌人不是英国远征舰队,而是南大西洋上的恶劣气候。他甚至在暗中诅咒,为什么该死的英国远征舰队不在一月份出发,偏偏要在八月份,南大西洋气候最恶劣的时候南下呢?
  恶劣的天气加重了参谋军官的猜疑与不满。
  只是,于右任这批军官都半都是白佑彬一手“调教”出来的,他们很清楚白佑彬的脾气,更相信白佑彬的能力。谢昶伦更是白佑彬的“死党”,虽然他也不爱相信白佑彬的判断,但是他绝不会当作别的参谋提出反对意见。
  十七日夜,是众多参谋最为不安的一个晚上。
  因为,英国远征舰队将在这个晚上到达开普敦外围,并且炮击开普敦。而第62舰队已经在此时向西航行了近四百海里,根本无法保护开普敦,甚至来不及拦截英国远征舰队。如果敌人愿意,在炮击开普敦之后,就能扬长而入,不受任何阻挡的杀入印度洋。
  为此,几乎所有参谋都主动放弃了夜间的休息,集中在司令舰桥与通信中心,等待开普敦发来的消息。
  让众多参谋军官感到不满的是,白佑彬竟然去睡大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