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578

  夜间值班的时候,为了防止他这样的士兵偷懒,队内做了规定,不管有没有发现,每过十五分钟都要汇报一次情况。
  整整一夜没有合眼,浅田美津雄不累才是怪事。
  怎么有个小黑点?
  是灰尘,还是海风刮上来的泥土?
  浅田美津雄抬起头,看了眼目镜,干净得很,根本没有杂物。
  揉了揉有点酸痛的眼睛,浅田美津雄又将双眼帖了上去。确实有个小黑点,而且比开始稍微大了一些。
  就在这时,空中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呼呼声。
  浅田美津雄心头一惊,立即抓起了旁边的电话话筒。
  这时,铁板门被推开了。“浅田,你又在偷懒吧?”
  “小心——”
  刚刚推开门的酒井只看到浅田猛的爬到了地板上,接着就被一个巨大的黑影抛翻了。
  爆炸声从了望塔后面的土坡上传了过来,接着就是更加密集的呼啸声与炮弹落地后的爆炸声。浅田爬在地板上,身体不住的颤抖着,下体更是湿成了一片。
  炮火开始向内地延伸的时候,浅田美津雄才从地板上爬了起来。
  了望塔的顶部被削掉了一大半,大型望远镜被砸得支离破碎,电话机早已不见了踪影,地板也只剩下了很短的一截,那个喜欢打小报告的酒井胜太更是不知去向。了望塔后面的土坡上出现了一个直径数十米,深数米的大坑。
  看着眼前好像被怪兽咬过的塔楼,浅田美津雄混身不由自住的哆嗦了起来。
  如果他的反应再慢点,如果他爬下的位置再靠外一点,他将顶替酒井胜太,成为这场战斗中第一个阵亡的日本军人。
  此时,西南方向上的那个小黑点已经变得很大了。
  不是战舰,而是一只系在战舰上的气球!
  观察气球,或者又被称为了望气球。
  了望气球一般在舰队炮击地面目标时为舰炮指引目标,舰队决战时,因为战舰在不断转变航向,速度也在变化,所以很少用到了望气球。
  在上次大战中,了望气球的应用相当普及,几乎每艘大型战舰上都有配备。
  后来,随着雷达诞生,以及战舰的桅杆越造越高,了望气球逐渐被人淡忘,也逐渐退出了海战的舞台。
  当然,大部分海军没有完全淘汰了望气球,在特定的场合,了望气球仍然能发挥作用。
  比如,第12舰队在炮击大岛上的日军阵地时,了望气球就比雷达更管用。至少,了望员的视线不会受到岛屿的干扰。
  “二号区域内的目标已经摧毁,转向三号区域。”
  随着谢昶伦下达了新的炮击命令,“果敢”号与尾随其后的“决心”号巡洋舰上的炮塔迅速调整好了方向,火炮身管也向上抬高了几度。随即,两艘战舰上的十四门主炮同时打出了新一轮齐射。
  猛烈的震动中,白佑彬抓紧了旁边栏杆。
  规划好炮战战术后,白佑彬将具体实施的工作交给了谢昶伦。他知道,不可能永远“罩”着谢昶伦,必须让谢昶伦在实战获得锻炼。
  此时,参加炮击的只有两艘大型战舰。
  “果敢”号的主炮能够将中达八百多公斤的高爆弹发射到三万五千米之外,“决心”号的主炮也能将两百毫米高爆弹打出二万六千米。相对而言,一百五十毫米舰炮与一百三十毫米舰炮的射程就要近得多。
  三轮齐射后,了望气球上的了望员报告,三号目标区内的目标已被摧毁。
  此时,“果敢”号开始向北转向。按照白佑彬制订的炮战战术,两艘装备有重炮的巡洋舰将首先摧毁日军的炮兵阵地与岸防炮炮位,然后只装备了一百三十毫米舰炮的驱逐舰将抵近海岛,对日军营地等目标进行覆盖式炮击。
  “果敢”号与“决心”号重新进入直线航行后,战舰上的重炮再次怒吼了起来。
  这样的炮战对舰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对炮手来说更是轻松。说白了,打没有还手能力的敌人,根本没有挑战性。
  相反,此时此刻大岛上的日军官兵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炮击开始的时候,正是日军官兵进早餐与换班的时候。不管是论到上岗的官兵,还是轮到休息的官兵,都要先后去食堂吃早饭。同时,这也是人的精神最放松的时候。结果,当炮弹爆炸产生的震动传来时,很多日本官兵还以为发生了地震呢。直到岛屿西南面冒起了硝烟,沉闷的爆炸声接踵而至,日军官兵才反应了过来。
  此时,十九艘驱逐舰已经杀到。
  虽然一百三十毫米炮弹的威力远远比不上四百毫米与两百毫米炮弹,但是按照陆军炮兵的标准衡量,口径一百三十毫米的火炮绝对是“重炮”。另外,海军火炮一般都有助力装填设备,所以采用的炮弹一般都比陆军同口径火炮重一些,威力也就更大一些。按照当时的标准,海军的一百三十毫米炮弹的威力与陆军的一百五十毫米炮弹相当。
  炮弹如同雨点般的倾泻而下,很多日军官兵就倒在了冲向阵地的路上。
  随着炮火向内地蔓延,日军营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炮击所过之处,剩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只是残肢败体,以及满地乌黑的血迹。
  据后来陆战队统计,在重点区域内,炮弹弹着点的平均间隔距离只有五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即便是一百三十毫米高爆弹,其弹片杀伤半径都超过了五十米。仅仅五米的间隔距离,这不是在浪费弹药吗?
  当然,对舰队来说,浪费弹药并不是什么大事。
  第一轮炮击从七点五十分持续到了九点半,在“果敢”号携带的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对付轻型战舰与地面永久防御工事)打光之后,白佑彬才下达了停止炮击的命令。看来,他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智”,没有用对付大型战舰的穿甲弹去轰击日军地面阵地。
第八章
心情可好
  十点三十分,“果敢”号与“决心”号巡洋舰与原本计划为第11舰队提供弹药补给的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会合。
  快速战斗支援舰不同于一般的补给舰,而是专门为舰队提供弹药补给的舰船。
  作为头号海上强国,帝国海军一向比较重视舰船的续航能力,大部分主力舰与巡洋舰的续航力都在一万海里之上。另外,在帝国海军战舰经常活动的海域,有不少的海军基地,或者是受帝国控制的港口,战舰可以在这些基地与港口获得需要的燃料。因此,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对油水补给船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
  相反,因为战舰长期在外作战,所以帝国海军对弹药补给船的需求量要大得多。
  为了满足舰队高强度作战的需求,早在十年前,海军就提出了为每一支分舰队配备至少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的目标,并且提高了相关的投入。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海军一共拥有十六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每艘战斗支援舰能够运载八千到二万四千吨弹药,其最大巡航速度都达到了二十四节,最新建造的两级战斗支援舰的最大速度还达到了三十节,完全能够伴随舰队作战。
  与传统的军火运输船不同,战斗支援舰不但为战舰提供弹药补给的速度更快,还有配套的火炮维修设备,并且能够在锚泊地为战舰更换四百毫米舰炮之外的,所有类别的舰炮炮管,维修火炮的侍服机构。
  说简单点,快速战斗支援舰就是海军战舰的“力量倍增器”。
  快速战斗支援舰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在舰队之下。
  以正在红海作战的第二舰队(前印度洋舰队)为例,如果没有快速战斗支援舰,需要派遣三倍以上的军火船为第二舰队提供弹药补给,或者每隔十五天返回亚丁或者吉布提港补充一次弹药。另外,每艘战舰平均每个月都需要返回港口进行一次维修,主要就是为火炮更换炮管,修理炮塔等重要部位。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携带的主要就是对付地面目标使用的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另外还携带了大量二百毫米炮弹(当时第一舰队只有“决心”号装备了两百毫米舰炮)。
  在专用的弹药补给设备的支持下,补给工作只花了不到三个小时。
  下午四点,“果敢”号与“决心”号重返战场。
  此时,日军的炮火还击已经相当猛烈了。对战舰威胁最大的不是日本陆军的火炮,而是日本海军部署在岛上的岸防炮。
  一般情况下,重要海军基地、港口与岛屿的岸防部队都属于海军。
  因为资源匮乏,生产力有限,日本海军无法像帝国海军一样,为岸防部队设计与制造火炮,只能使用从退役战舰上拆下来的火炮,而且多数岸防炮使用的都是战舰上打废了的,但是还能继续使用的旧炮管(战舰需要对海作战,所以对火炮身管寿命有严格的限制。比如帝国海军四百毫米舰炮所用炮管的全装药发射寿命只有五百发,到了这个限度之后,身管就将报废。其实,炮管仍然能够使用,只是其精度达不到对还作战的要求而已)。
  即便如此,日本海军的岸防炮对战舰仍然有很大的威胁。
  另外,在上次大战中,帝国海军突袭长崎港,给日本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战后,日本全面加强海防,在几乎所有重要港口与沿海城市附近都修建了大量的岸防工事,并且为每门岸防炮都修建了永备防御工事。
  大岛作为相模湾的门户,拥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当时,日军沿着大岛海岸线修建了长达十五公里的地下坑道系统,并且配备了上百个永备火力点。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永备火力点都配备了一门岸防炮,当时日本的国力也不足以制造这么多的岸防炮。为了达到迷惑、震慑的效果,很多永备工事里架设的都是一根漆成了黑色的粗树干。远远看去,还真有点像是一根重炮的炮管。
  对付这些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永备工事(后来陆战队发现,很多工事只有表面一层是水泥,里面全是泥沙,其抗弹能力根本达不到防御标准),驱逐舰的舰炮明显有点力不从心,只有战列巡洋舰与重巡洋舰上的重炮才能将其摧毁。
  因此,在“果敢”号与“决心”号返回战场之前,十九艘驱逐舰在日军岸防炮的威胁下已经撤出了好几海里,而且都没有急着投入战斗。
  面对日军装备的八英寸重炮(实际上当时大岛上一共就只有四门八英寸重炮,其余的全是六英寸火炮),“果敢”号与“决心”号也不敢靠得太近。说白了,这两艘巡洋舰的装甲还无法完全抵挡八英寸穿甲弹。
  当然,并不是说第12舰队没有办法对付日军的岸防炮了。
  按照拟定好的战术计划,在两艘巡洋舰进入炮位之后,第12-6驱逐舰编队的“东风”号与“陆风”号驱逐舰一马当先,冲向了大岛,并且用舰炮轰击日军岸防阵地。它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吸引日军的岸防炮开火。
  这一招马上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被对手压着炮轰了几个小时,刚刚组织起来准备反击,那些速度奇快的驱逐舰就离开了岸防炮的炮击范围。日军炮手正在犯闷,敌人的驱逐舰又找上了门来,而且还只有两艘,这不是上门送死吗?
  当然,结局肯定是完全相反的。
  见到日军岸防阵地上冒出白烟后,两艘驱逐舰一边转向,一边将日军岸防炮的准确位置报告给了后方严阵以待的两艘“主力舰”。没等日军岸防炮打出第三枚炮弹,从“果敢”号与“决心”号上飞来的炮弹就准确的命中了日军的永备工事。
  这样的战斗打到了下午五点左右,已经有二十多门岸防炮被舰队摧毁了。
  发现日军不再开火还击之后,白佑彬让第12-6驱逐舰编队的另外四艘驱逐舰全都压了上去,对一些小型岸防工事“点名”。
  似乎日军也变聪明了,或者认为不值得用岸防炮对付那些驱逐舰。
  直到傍晚,日军都没有再次开火还击。
  入夜,白佑彬让第12-6驱逐舰编队撤了下来,炮击暂时停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