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578

  “报告你拿回去慢慢看,只是别让第三者知道了。”卫延年灭掉了烟头,“另外,按照元帅的意思,李玉民搞砸了行动,需要承担责任,这必然会影响到海军的形象,甚至会影响到明年的海军预算。因此,海军必须要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能够打胜仗,打好胜仗。所以,元帅准备让你们来承担这个任务。”
  “任务?”白佑彬一下没有搞明白。
  “也就是说,快速战斗群将作为帝国海军的表率进行宣传。”卫延年微微一笑,又顺手掏出了一根香烟。“过几天,祖寿清会带着快速战斗群的高级参谋返回海军司令部,到时候会有一些特邀记者过来采访。当然,你作为快速战斗群的作战参谋也要接受采访,同时要让祖寿清,还有其他军官知道,他们代表的是整个海军。”
  听到这,白佑彬才明白了过来。
  说白了,就是走秀。
  “没问题吧?”
  “没……”白佑彬勉强挤出了点笑容,“没问题,我会做好准备,并且把参谋长的话告诉祖寿清将军,以及其他参谋军官。”
  “那就好,你去好好准备一下。”卫延年似乎觉得白佑彬有点上不了镜头一样。“如果有什么额外花费,去找严国荣报销就行了。当然,节约是海军的优良传统,钱要花到有用的地方。如果没有别的事情,你就先去准备吧,过几天有事的话,我会找你。”
  “那我告辞了!”
  离开卫延年的办公室之后,白佑彬才长出了口气。
  想到接受采访,白佑彬就有点恼火。作为海军军官,不但要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炮口,还要在大后方面对记者的镜头。看来,这仗打得不仅仅是实力,更是宣传。至于海军有没有必要这么大搞宣传,白佑彬搞不明白,他也不想搞明白。
  三天后,帝国内阁与帝国议政院的调查人员来到了舟山。
  出乎白佑彬的预料,两个调查委员会都没有找他,而是首先传讯了一些总参谋部的高级参谋,似乎在调查海军总参谋部有没有失职的地方。
  第五天,祖寿清带着孙弘明等舰队参谋回到了舟山。
  同日,帝国十多家主要报社与电台的知名记者也来到了舟山,而且赶到码头上“迎接”了祖寿清一行人。
  见此情形,白佑彬远远的躲在了码头外,他可不想成为照相机的“焦点”。
第三十七章
冰火两极
  因为涉及到帝国的总体战略,所以不管是内阁调查委员会,还是议政院调查委员会,在舟山的行动都比较低调。
  按照正常程序,两个调查委员会首先在总参谋部进行调查。
  其主要目的就是掌握海军总参谋部策划这次战役行动的目的,战役规划过程,以及在战役实施阶段所起到的作用。
  参与调查的人员几乎都有军事背景。
  比如,内阁调查委员会的九名成员中,有七人有服役经历,其中有四人曾经在海军服役,另外两名没有服役经历的成员也都与军队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对军队内幕,海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另外,议政院调查委员会的十五名成员中,有三名退役将领,七名退役军官,另外五人全都与军工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显然,要想在这些人面前弄虚作假,或者是故弄玄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完成了在总参谋部的调查之后,调查委员会开始传讯相关的证人。其中,主要是主力战斗群的高级军官,包括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各舰的舰长。
  从这里,就能看出陈锦宽确实想整垮李玉民。
  主力战斗群返回港口之后,陈锦宽让卫延年以战役汇报为名,让李玉民单独返回了舟山,并且立即将其控制了起来,使其无法与外界接触。
  随即,卫延年又以战斗记录不详细为由,要求主力战斗群重新提交战斗记录。
  更关键的是,卫延年此时已经扣下了各舰的航海日志。
  也许,战斗记录可以做假,航海日志却很难作假。因为航海日志是每天单独记录的,而且上面有舰长、大副与航海长的签名。如果有所改动,还得由舰长、大副与航海长签名认可。如此一来,任何人想要修改航海日志都不可能。
  当时,主力战斗群受损战舰都已经,或者正在返回造船厂的途中。舰长则先后回到了那霸,不可能与大副、航海长篡改航海日志。而作战记录又是以航海日志为基础,如果出现矛盾,只能说明作战记录有假。
  在此情况下,就算那些舰长都是李玉民提拔起来的,他们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说白了,舰长只是一舰之长,在舰队没有多少发言权。战斗中,他们只是听从李玉民的命令,即便李玉民的指挥有错误,按照帝国海军条令,他们也不得不服从命令。如此一来,他们不需要为舰队的损失负责。
  在情况不明,无法连通一气的时候,他们当然没有必要为李玉民出头了。
  另外,对调查委员会来说,舰队在作战中的记录是第一物证,各证人的证词只是第二认证,如果相互矛盾,物证的权威性大于人证。
  结果,当主力战斗群的参谋军官与舰长被传讯的时候,他们都只能按照之前提供给海军总参谋部的航海日志与作战记录来提供证词。也就是说,必须得按照实际情况交代战斗的经过,而不能刻意包庇李玉民。
  直到最后,调查委员会才传讯了陆战队与快速战斗群的军官。
  陆战队的证词影响力并不大,毕竟按照海军总参谋部的部署,主力战斗群的首要任务是歼灭联合舰队,而不是保护陆战队。
  相对而言,快速战斗群的证词就相当关键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陈锦宽确实在存心对付李玉民。
  在李玉民无法与手下的军官联系的时候,祖寿清却能与参谋军官进行沟通,虽然谈不上“串供”,但是只要保持一致口径,快速战斗群不但不会为舰队损失负责,还是最后扭转战局的功臣。
  调查结果是可想而知。
  虽然当时两个调查委员会都没有宣布最终调查结果(他们也没有义务向海军宣布最终调查结果),但是按照祖寿清的估计,李玉民这次是死翘翘了。就算不会真的被定罪,也肯定要到上军事法庭走一遭。如此一来,他就算活着,也只是一具行尸走馕,今后别想在海军发挥任何作用了。
  当然,如果李玉民够明智,他就会以身体健康为由主动辞去所有军职。
  对军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比较体面的结局。相对与“革职”与“提前退役”,主动辞职不但能够保住名声,还能享受到将领退役后的待遇。
  当然,李玉民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其海军军人生涯,还论不到白佑彬操心。
  相对于低调的调查工作,那些记者在海军司令部与海军总参谋部的采访工作就要高调得多,而且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球。
  不说别的,当时帝国最出名的三名记者(全是既年轻又漂亮的女记者)在什么时候采访了哪名军官,对哪名将领做了单独访谈,在访谈中提了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得到了什么样的答复,都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一些年轻气壮,荷尔蒙分泌过多的军官甚至还在私下讨论哪个漂亮记者在什么时候穿的什么衣服,这些衣服的款式是否合适当时的采访工作,衣服的搭配是否具有暗示效果,甚至使用的是什么香水。
  说白了,对于本来就“阳盛阴衰”的海军总部来说,突然冒出一大群年轻漂亮的女记者,一帮年轻军官不兴奋冲动才是怪事。
  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记者发出的新闻快讯。
  按照司令部与总参谋部的安排,只要不涉及军事机密的报告,都可以发,而且都要大力的发。
  不到五天,“快速战斗群”成为了帝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同样的,祖寿清不但成为了帝国海军的名将,甚至被很多百姓当作了帝国海军,乃至帝国的救星。
  当时,帝国百姓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这支由“风火轮将军”率领的,基本上全由年轻军官,新式战舰组成的“传奇舰队”是怎么杀了个回马枪,怎么挫败了日本舰队的反攻,最终又怎么在巴西兰海峡痛歼日本联合舰队。
  一时之间,一些“退休”了的老说书客还将快速战斗群的战斗编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更有甚者,三家电台还邀请这些“妙嘴生花”,“口舌如簧”的说书客在每天晚上八点的黄金时段到电台向听众当场讲述“海军的故事”。
  当然,焦点只有两个,一是快速战斗群,二是祖寿清。
  虽然白佑彬这个名字也出现过多次,也被一些怀春少女给记住了,但是在绝大部分帝国百姓看来,包括白佑彬在内,那一帮子年轻参谋军官就是祖寿清将军的部下,感情就好像是大宋朝时期,岳家将岳武穆手下的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岳霄那一帮子小将一样。当然,还缺少一个岳银瓶那样的女将军。
  毫无疑问,这些宣传几乎都是海军策划的。
  后来甚至有人说,当时海军主动出钱买通了电台,让电台宣传海军的战斗事迹,宣传海军的英雄故事。
  虽然这个说法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但是不久之后,就有电台开始宣传“陆军的故事”。
  从这一点来看,恐怕海陆两军都在暗中为自己搞宣传吧。
  从根本上讲,海军策划的这次宣传活动非常成功,几乎成了战时“宣传战”的范本,就连帝国内阁宣传部的官员都不得不感慨,再这么搞下去,他们就要实业了。
  对海军来说,宣传的直接效果是,不用为当年的征兵计划头痛了,反而得考虑用什么样的理由拒绝那些踊跃报名的年轻人。说白了,即便海军正在扩军,也不可能一下招募几百万年轻人吧。
  另外,海军在帝国民众间的地位与影响力得到了提高,而通过民众又对议政院的议员产生了影响,然后议政院又对内阁产生了影响,最终这种影响仍然作用到了海军的身上,至少今后在申请更多的军费时,海军遇到的麻烦就少得多了。
  同时,这轮宣传“攻势”也对正在进行的调查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际上,这才是陈锦宽与卫延年的根本目的。
  通过打击李玉民为代表的东洋系军官势力,海军的形象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调查结果最终对海军不利,甚至会对海军的战略规划,乃至整场战争的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如此,陈锦宽才决定搞“宣传战”。
  宣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竖立起一个高大光辉的海军形象。如此来看,祖寿清与快速战斗群只是被推到前台的演员。即便大多数老百姓由此记住了祖寿清与快速战斗群,可是他们最终记住的还是帝国海军,以及帝国海军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当然,最终的结果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南洋系军官在海军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不说别的,李玉民倒台之后,祖寿清成为了唯一能够顶替他,成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的人选。如此一来,南洋系就控制了帝国海军两支最重要的舰队。即便东洋系军官并没有因此彻底失势,也在海军中失去了主要发言权。
  恐怕,陈锦宽在决定打搞宣传,并且推出祖寿清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个结果了吧。
第三十八章
新年新相
  如果白佑彬能够看穿陈锦宽的心思,他就不是海军中校,陈锦宽也不是海军元帅了。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陈锦宽想借机搞垮李玉民,因为在海军中,李玉民对陈锦宽的元帅地位威胁最大。别说白佑彬这些年轻军官,就连卫延年,陈锦宽最信任的海军总参谋长都只看出了这一点。
  显然,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这些人的估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