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578

  另外,完成转向的时候,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之前与“太祖”号交战的一号目标舰已经脱离了“太祖”号后主炮的射界。因为“皇帝”级丙炮塔,也就是位于尾部的主炮炮塔的旋转角度只有二百三十度,即只能向左右各旋转一百一十五度。所以,在完成转向后,“太祖”号只能用九门主炮瞄准三号目标舰与四号目标舰。
  相对而言,四号目标舰更加理想。
  只不过,敌舰队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一号目标舰的速度已经跌到了二十二节,而且还有继续减速的迹象。要不了多久,编队就能追上去,于敌舰队处于平行状态。
  这样一来,“太祖”号的对手应该是二号目标舰。
  如果现在炮击四号目标舰,等下还要重新调校炮击参数,才能瞄准二号目标舰。相反,如果炮击三号目标舰,等下可以与“仁宗”号先干掉三号目标舰,再“招呼”二号目标舰。至少在白佑彬看来,失去了雷达的“仁宗”号比“太祖”号还不如,最终肯定需要“太祖”号帮忙,才能干掉三号目标舰。
  当然,白佑彬有足够的时间做出选择。
  现在,舰队的速度达到了二十七节,而且还在提速。看样子,祖寿清准备先追上向东逃窜的敌舰队,在最理想的位置上给予敌舰队致命的打击。因此,除了排头的“太宗”号在用首部的两座炮塔继续炮击暴露在火光中的一号目标舰之外,其他战舰都暂时停止了炮击。
  随着“比睿”号,也就四号目标舰突然加速杀出,白佑彬的难题迎刃而解。
  这时,祖寿清也下定了决心,一个非常大的决心!
第七章
绝对虐杀
  “太祖”号上的巨炮再次发出怒吼的时候,编队里四艘主力舰相互间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了两海里之内。
  按照祖寿清的命令,四艘主力舰的炮口全都对准了四号目标舰。
  根据后来的战斗报告,祖寿清当时认为,加速突前的四号目标舰并不是为了吸引火力,更不是为了掩护排头的旗舰,而是准备逃跑。
  当然,他这一推断也有一定的依据。
  “比睿”号的舰桥外形明显与另外三艘“金刚”级不一样,特征非常明显。当时,帝国海军情报局已经证实,“比睿”号在编入快速战列舰群,也就是南遣舰队的时候,没有完成所有的改装,战斗力最差。
  因此,祖寿清完全有理由相信,为了保存实力,小泽治三郎命令“比睿”号脱离战斗。
  问题是,祖寿清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
  如果“比睿”号仅仅只是脱离战斗的话,就应该从三艘姊妹舰的右舷方向,也就是南面通过,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帝国快速战斗群的集中打击。可“比睿”号选择的航线却截然相反,无疑是将自身暴露在了四艘主力舰的炮口之下!
  结果,“比睿”号不但跑不掉,还将成为“炮弹磁铁”。
  毫无疑问,对“比睿”号来说,结局是非常悲惨的。
  在其加速突前的时候,双方战列线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十六公里,几乎达到了“皇帝”级战列舰主装甲带对十四英寸穿甲弹的绝对“免疫区”的近界。也就是说,如果距离再近一点,十四英寸穿甲弹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穿透“皇帝”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当然,在这个距离上,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可以毫不费力的打残“比睿”号。
  另外,“比睿”号要绕过前面的三艘姊妹舰,还需要向北转向,如果一来,与北面四艘主力舰的距离会近一步拉近。最终,甚至能够给对手形成“直射”的机会。
  对于主动送上门来的“猎物”,帝国海军官兵绝不会手软。
  这次,首立战功的仍然是官兵素质最好的“果敢”号。
  在第二轮齐射中,“果敢”号打出的四枚穿甲弹(丙炮塔没有参加战斗)中,竟然有两枚穿甲弹砸中了“比睿”号,另外两枚的偏差距离也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这绝对是难以想像的“高”命中率,要知道,在以往的舰队炮战中,只要交战距离超过一万米,命中率能达到百分之二十,都算得上是奇迹了。即便在一万米以内的炮战,命中率也很少超过百分之二十!
  可以说,“果敢”号的这轮炮击出了官兵的高素质之外,运气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两枚炮弹,一枚落在了“咿”炮塔上,另外一枚落到了二号烟囱与“呜”(日文第三个字母的汉语发音)炮塔之间的水平甲板上。
  这两枚炮弹都重创了“比睿”号,可都没有致命。
  打中“咿”炮塔的那枚穿甲弹从炮塔正面装甲与顶部装甲的交接处穿入,摧枯拉朽般的摧毁了炮塔内的几乎所有设备,干掉了几乎所有炮手之后,又“顺利”的穿透了炮塔后部薄弱的装甲板,最终落到“比睿”号右舷外的海面上的时候才发生爆炸。
  毫无悬念,这枚穿甲弹彻底摧毁了“比睿”号的“咿”炮塔,却没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命中中部的那枚炮弹造成的毁伤更严重。顺利撕开水平装甲后,穿甲弹的行进路线向上偏移了一些,结果在四号锅炉舱上方爆炸。冲击波直接震坏了二号烟囱的通风管道,同时破坏了舰体结构。这一来,“呜”炮塔的旋转机构被卡住,导致该炮塔只能向左侧旋转六十五度,无法达到最佳射界。另外,四号锅炉舱的数根管道被弹片切断,导致两座锅炉暂时“罢工”,“比睿”号的速度也迅速降低到了二十三节。可是,战舰上的日本轮机官兵却奇迹般的修好了损伤,使战舰的速度在十分钟后恢复到了二十八节!
  实际上,这两炮的最大功劳还是“点燃”了放置在二号烟囱左侧的小艇。更关键的是,当时小艇上装了不少的救生衣,而这些救生衣都是易燃物品。也就是说,“比睿”号暴露在了自身的火光之下。
  虽然五分钟后,损管队员扑灭了小艇上的大火,但是五分钟的时间足够决定“比睿”号的命运了。
  抓住这最为关键的五分钟,快速战斗群的四艘主力舰从前到后,分别向“比睿”号打出了三轮、四轮、二轮、四轮急促齐射,总共发射了九十七枚(因为受到射界的限制,“果敢”号的丙炮塔一直没能投入战斗)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前后共计有十三枚穿甲弹命中“比睿”号。按照命中顺序:
  “太祖”号的乙炮塔发射的一枚穿甲弹紧随“果敢”号,准确命中了“比睿”号舰桥下方水线附近。即便穿甲弹的入射角接近四十度,仍然势不可挡的撕开了“比睿”号的主装甲带,并且进入舰体,摧毁了该处的军官住舱,以及通信中心。
  “太宗”号紧接着上演了“连环拳”,在第四轮齐射中,两枚穿甲弹几乎同时命中了“比睿”号的舰艏与“哎”炮塔后方的水平甲板。前一枚穿甲弹“咬”掉了“比睿”号的“鼻子”,后一发炮弹则在“哎”炮塔的弹药库外爆炸。虽然日本损管队员用最快的速度向弹药库注水,避免弹药库殉爆,但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直接震松了“比睿”号中间两根推进轴的固定器,为等下的“惨剧”埋下了伏笔。
  “果敢”号不甘示弱,在第四轮齐射中,再次用两枚穿甲弹“教训”了“比睿”号。一枚打在了“啊”炮塔的正面装甲上,并且在炮塔内部爆炸,结果该炮塔被炸开花,彻底完蛋了。另外一枚炮弹则落在了一号烟囱上,虽然炮弹在穿透烟囱之后,掉入海里才发生爆炸,但是强大的冲击力足以让这根烟囱瘫痪了。
  似乎“上帝之手”在暗中帮忙,第五轮齐射时,“果敢”号发射的一枚穿甲弹再次命中。而且这枚穿甲弹再次命中了“咿”炮塔,与之前那枚穿甲弹的弹着点几乎完全重合。只不过,“咿”炮塔早已瘫痪,所以这枚穿甲弹没有给“比睿”号造成更大的伤害。
  几乎同时,“太祖”号在第五轮炮击中,将“比睿”号最后一座还能作战的炮塔,即“呜”炮塔来一个“一锅端”。穿甲弹仍然从炮塔正面穿入,在炮塔内爆炸。更要命的是,此时炮塔内的日本炮手正在忙着修复被卡住的传动机构,没有来得及将之前提升上来的发射药送回弹药库。结果,上百公斤发射药被引爆。在猛烈的爆炸中,重达数百吨的“呜”炮塔连同里面的几十名炮手全都飞上了天。
  “太宗”号也在其三轮急促齐射的最后一轮中,给予了“比睿”号致命一击。重型穿甲弹毫不费力的穿透了十英寸厚的司令塔装甲,并且在撞上了航海舰桥右侧的舱壁后发生爆炸。结构可以想像,包括平冈粂一在内的数十名官兵全部被横飞的弹片,以及炸飞的铁片撕成了碎肉。
  “果敢”号的表现依然可以用“神勇”来形容。在其第六轮齐射中,又是两连中。只是,这两次命中的意义并不大。一枚打在了“比睿”号的尾甲板上,将舰尾炸掉了近十米长的一段。另外一枚打在了“啊”炮塔前面约十五米的水线附近,炸毁了该处的水兵舱与生活物资舱。
  最终上演绝杀的还是“太祖”号,在其第六轮炮击中,竟然有三枚穿甲弹命中目标!
  白佑彬也不得不相信,运气再次回到了他的手中。更重要的是,这三次命中几乎都是“致命打击”。
  第一枚穿甲弹打中了“咿”炮塔左侧的水线上方,并且毫不费力的进入了舰体,最终“成功”杀入“咿”炮塔的弹药库。在此之前,该炮塔已经遭到了两枚穿甲弹的打击,之前投入抢险的损管队员几乎全被第二枚穿甲弹震死震伤。当第三枚穿甲弹钻进弹药库的时候,竟然没有一名损管队员能够打开弹药库的通海阀!
  第二枚穿甲弹打在了两座烟囱之间的主装甲带上,并且轻而易举的穿过了一号锅炉舱,最终在相邻的二号锅炉舱发生爆炸。毫无悬念,这枚炮弹彻底打掉了“比睿”号的动力系统。即便三号锅炉舱没有被炸毁,“比睿”号的速度也难以超过十节!
  第三枚穿甲弹更加神奇。在命中了“哎”炮塔顶部装甲,进入炮塔内部后,并没有立即发生爆炸,而是钻进了扬弹通道,并且顺着这条通道砸到了下方的弹药库水平甲板上。可悲的是,“比睿”号的弹药库没有加强,只有一层七十毫米厚的装甲板,即便穿甲弹的速度已经降低了很多,这层薄薄的装甲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进入弹药库之后,穿甲弹上的延迟时间引信立即开始工作。
  猛烈的爆炸中,“比睿”号舰尾腾起了一股橘黄色的火云。
  此时,白佑彬是听不到爆炸声的,毕竟隔着十多公里的距离,声音要在几十秒之后才会传过来。
  紧接着,“比睿”号舰桥前方发生了第二次爆炸。显然,“咿”炮塔弹药库被引爆了。
  其实,即便没有第二次大爆炸,“比睿”号也永远无法回到日本港口了!
  没等白佑彬兴奋起来,从编队后方传来的闪光,以及接踵而至的爆炸声立即冲淡了他的喜悦心情。
  “比睿”号的牺牲并不是没有任何价值!
第八章
上帝之手
  见到在弹雨中艰难穿行的“比睿”号战列舰,小泽治三郎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如果说,他“坦然”决定让“比睿”号做出牺牲,那绝对是骗人的。如同每一个日本海军将领一样,在小泽治三郎的心里,战舰,特别是精贵的主力舰,是日本海军最为宝贵,也最为重要的财富。
  作为岛国,日本有两个特点。
  一是资源稀缺,比起同为岛国的英国来说,日本更加缺乏资源,特别是钢铁、煤炭、重油等重要资源。另外,日本也没有英国那么多的海外殖民地,没有英国那样的工业历史,资源就显得更加宝贵了。
  二是国家安全严重依赖海军。英国能够成为欧洲列强,以及欧洲的海上霸主,靠的就是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皇家海军。相反,在世界的另外一端,日本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起大明帝国海军来说,日本海军显得太弱小了。
  这两个特点不仅决定了日本的基本国策,也决定了日本海军的基本战术思想。
  自从正式建立以来,日本海军就力求“精干”。即在规模永远无法超过大明帝国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官兵素质,提高战舰的性能来抗衡大明帝国。另外,在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中,绝没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教条。按照日本海军的观念,要想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霸主,不但要战胜大明帝国海军,还要在保存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获得胜利。
  这一点,在日本各级主力舰上有着明显的表现。
  不管是从英国引进的“金刚”级,还是自行建造的“扶桑”、“伊势”与“长门”级战列舰,每一级战舰都明确针对同一时期,或者少早几年的大明帝国的主力舰,而且都在性能上,特别是速度与火力上有所超越。
  另外,日本海军不惜花费重金,对四艘“金刚”级进行两轮全面改进,将其升格为快速战列舰,也能反应出资源稀缺对日本海军产生的影响。
  如果在大明帝国海军,恐怕四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建造的战列巡洋舰早就退役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帝国海军保留的唯一一艘战列巡洋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工,战后服役的。另外所有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战列巡洋舰全都作为谈判筹码,在签署《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之后退役拆解)。即便是英国、美国,也没有保留“金刚”级那样的“古董”战舰。唯独只有日本,对这四艘战舰一改再改,以延长其服役寿命。
  毫无疑问,对日本海军来说,主力舰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财富。
  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一名日本海军将领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舍弃一艘排水量三万多吨的主力舰。
  可是,小泽治三郎却不得不在形势的逼迫之下,做出了“弃车保帅”的决定。
  在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小泽治三郎就下定决心,绝不能让“比睿”号白白牺牲,必须用这宝贵的机会,让大明帝国海军尝到苦头!
  就在“比睿”号成功吸引了对方四艘主力舰的炮火时,“金刚”号战列舰在铃木义尾的亲自指挥下,首先开火还击。
  目标:四号敌舰,“果敢”号战列巡洋舰!
  紧接着,尾随在“金刚”号后面的“榛名”号也向“果敢”号打出了“复仇”的炮弹。
  排在第三位的“雾岛”号因为被“比睿”号挡住了射界,所以直到前两艘战舰打出第三轮齐射的时候,才加入了炮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