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578

  这个问题,白佑彬解决不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解决。只有反复的磨练,只有经历了实战的考验,新兵成长为老兵之后,心理恐惧才能得到控制,炮手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可是,白佑彬等不起,快速战斗群也等不起。
  就在白佑彬下令准备第九轮齐射的时候,南面出现了几点明显的闪光,不多时,空中就传来了“咝咝”着响的炮弹破空声。
  “注意隐蔽……”
  白佑彬一把抓住了准备闪避的闵瑞生。“还远着呢,打不中我们,立即下令开火还击!”
  日本舰队的第一轮还击确实偏得很远,而且全都打到了“太祖”号的右侧。
  此时,双方的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两万米以内,可是对于没有装备雷达,而且无法用光学测距仪精确测量目标方位的日本战舰来说,这个距离仍然太远了。更何况,第一轮炮击往往都带有“试探”与“测量”性质。只有当炮弹落下之后,了望员才能通过溅起的水花判断出弹着点偏差了多少,从而让炮手调整炮击角度。
  十四英寸穿甲弹刚刚落入海中,“太祖”号打出了第九轮齐射。
  没有任何迟疑,让各炮组的枪炮军官根据第八轮齐射时的弹着点调整射角后,白佑彬让“太祖”号打出了第十轮齐射。
  现在,绝不是浪费时间的时候。
  虽然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极为昂贵,一枚炮弹的价格顶得白佑彬半年的津贴,但是日本战舰已经开火还击,表明敌人已经从交战初期的惊慌中回过神来,已经形成了威胁。节约炮弹绝不是这个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谁能首先把对方打爬下,谁就能获得胜利。
  再说了,炮弹再贵,也比不上海军官兵的性命!
  如果不尽快让对手失去战斗力,结果被对手的炮弹命中,到时候损失的就不是几枚炮弹,而是海军官兵的生命,以及昂贵的主力舰!
  似乎受到了刺激,第九轮齐射的“效果”果然好了许多。
  虽然仍然没有命中一号目标舰,但是有两枚炮弹就落在目标舰附近。其中一枚落在目标舰左前方,距离舰艏不会超过一百米。另外一枚落在了目标舰屁股后面,距离舰艉大概一百五十米左右。
  按照帝国海军的标准,偏差在三分之二个目标舰长内,都算是近失弹。
  也就是说,如果运气稍微好一点的话,这两枚炮弹很有可能击中目标舰。或者说,近失弹与命中只有一个差别,那就是运气!
  因为第十轮齐射是紧接着打出去的,所以第十一轮齐射的准备时间稍微长了一点。
  就在白佑彬紧盯着一号目标舰,暗自祈祷第十轮齐射能够命中的时候。海面上出现了几个模糊的舰影,而且还正在朝“太祖”号逼近。
  “驱逐舰!”闵瑞生大叫了起来,“日本的驱逐舰!”
  “让副炮开火,拦截敌驱逐舰!”
  猛然间,白佑彬迅速做出了反应。
  肯定是开始两轮齐射的时候,炮弹溅起的水花干扰了雷达,结果没有发现快速逼近的日本驱逐舰。因此,白佑彬不得不对电眼乙型雷达的性能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长官……”与沉着的白佑彬相比,闵瑞生就要紧张得多。
  稍微迟疑了一下,白佑彬说道:“主炮继续对一号目标舰开火!”
  命令迅速传达了下去,此时白佑彬也捏着把汗。
  按照帝国海军的交战守则,在敌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的时候,全舰炮火必须立即转移目标,优先打掉逼近的驱逐舰,然后再对付敌主力舰。因为,在海战中,驱逐舰的抵近鱼雷攻击对主力舰有着致命的威胁,仅靠主力舰上的副炮很难及时阻止敌驱逐舰。
  可是,白佑彬却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
  严格的说,他的这个决定并没有错。
  首先,主炮的发射率非常有限,在近距离内,对驱逐舰这类小型目标的炮击效果极为不理想。其次,敌驱逐舰已经逼近到了一万米之内,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完全能够压制住敌驱逐舰上的火炮,并且对敌驱逐舰构成致命打击,就连一百毫米速射炮都能对敌驱逐舰构成巨大的威胁。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此时九门主炮已经做好了第十一轮齐射的准备,炮膛内装填的是一千二百五十公斤的重型穿甲弹,这类炮弹是用来对付敌主力舰,而不是用来对付驱逐舰的!
  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即便重型穿甲弹命中了驱逐舰,也会直接来个对穿,在引信工作之前,炮弹就将穿透驱逐舰的舰体,落入大海,最多只能在驱逐舰上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而不可能一炮轰沉驱逐舰。
  为了对付驱逐舰与轻巡洋舰这类装甲薄弱的战舰,帝国海军专门开发了“半穿甲弹”。
  所谓的“半穿甲弹”,就是在重八百六十公斤的高爆弹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引信从炮弹的顶部移到了炮弹的底部,这样炮弹在命中目标之后,不会立即爆炸,而会在穿透一层甲板,进入目标内部之后爆炸。
  因为重量有限,且引信比穿甲弹更为灵敏,所以这类炮弹不能用来对付厚实的主力舰。
  要在此时换装半穿甲弹,就要退出主炮药室内的发射药,再退出炮膛内的穿甲弹,将穿甲弹送回弹药库,再提升半穿甲弹,重新进行装填。整轮过程,需要至少两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
  两分钟,足以完成两轮齐射。
  两分钟,足以让敌人的驱逐舰前进两公里,进入鱼雷发射距离。
  也就在“太祖”号左舷两座三联装一百五十毫米副炮的炮口喷出火焰,以每分钟每门炮管六发的速度向正在逼近的日本驱逐舰倾泻炮弹的时候,空中传来一声闷响,接着一片极为刺眼的白色光芒洒了下来,照亮了正在全速挺进的四艘日本驱逐舰。
  谁打的照明弹?还是用战列舰主炮发射的大功率照明弹!
第五章
阴差阳错
  首先发现日本快速战列舰群的正是旗舰“太宗”号,祖寿清也在第一时间下达了命令。
  问题是,当时“太宗”号领先了“太祖”号足足七海里,为了避免暴露舰队位置,祖寿清一直没有下令使用无线电通信频道,而是用灯光信号进行联络。当他决定向西南转向,争取迫使日本舰队向东转向之后,从日本舰队内圈完成同样的转向,最终与日本舰队保持十五公里左右的距离,并排向东航行。
  从战术上讲,这个决策没有任何问题。
  战斗开始的时候,帝国快速战斗群将处于“丁”字头,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所有主炮都能指向左舷方向,集中火力打击日本战列舰。相反,日本战列舰以纵队方式北上,即便前面的战列舰没有挡住后方战列舰的射界,也只有一半的主炮能够投入战斗。
  如此一来,在遭到迎头痛击之后,日本舰队的指挥官肯定会选择右转向,与帝国舰队拉开距离,脱离接触。到时候,是打是逃都好决策。如果继续向北挺进,等于自投罗网。如果向左转向,也就是向西转向,将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与帝国舰队并行,从而遭到更猛烈的炮火打击。
  据此情况,在成功打垮了日本舰队的战斗决心之后,祖寿清必须让舰队尽快调头。
  此时,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两个不同的选择。
  一是大半径转向,也就是通常被称为“切外角”的转向机动。在此转向中,主力舰的炮口将指向同一侧,通过加大转向半径,绕到敌舰队的另外一侧,从而一直保持火力压制,并且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二是小半径转向,也就是通常被称为“切内角”的转向激动。在此转向中,主力舰将一直处于敌舰队的同一个方向上,并且在转向的同时,将炮口调向另外一侧。因此,会出现短暂的火力中断期。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希望用“切外角”来打垮敌人。
  毕竟,保持火力的连续性,是打击敌人,并且阻止敌人还击的关键手段。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实施“切外角”转向机动的。要进行这种机动,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舰队的速度要大大超过敌舰队,这样才能在更长的航线中追上敌舰,而不是被敌舰甩开。其次,交战距离不能太远,不然转向半径太大,根本不可能成功实施,最终只会让敌舰逃脱。最后,敌舰出现低级错误,未能及时阻止反击,不然的话在大半径转向时,将使舰队暴露在敌舰的炮口之下。
  毫无疑问,当时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祖寿清选择“切内角”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有及时用电台下达命令,仍然用灯光信号传达命令。结果,“太祖”号已经投入战斗,了望员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观察弹着点,以及敌舰位置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太宗”号发出的微弱灯光信号!
  这个错误不大不小,却差点让快速战斗群尝到苦果。
  说白了,战斗爆发前,保持无线电静默是肯定有必要的。即便是舰队内部通信用的电台,作用距离都有数百公里,而且在上千公里之外都能收到电台发出的信号。相比之下,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的作用距离就短得多,即使在两三百公里之外,都很难收到雷达发出的信号。因此,保持无线电静默状态下,不用太担心雷达会暴露舰队的位置。
  只是,战斗开始之后,就完全没有必要保持无线电静默了。
  就算祖寿清不发出电报,遭到攻击的日本舰队也会立即发出电报,报告战斗情况,以及战斗地点。
  小泽治三郎也确实在第一时间让通信军官发出了询问电报。
  这个小小的错误,导致“太宗”号开始转向的时候,“太祖”号与“仁宗”号,还有落在最后面的“果敢”号根本没有跟着转向。
  直到“太宗”号上的了望员发现后面两艘战列舰仍然在“丁”字头航线上航行,并且炮击逼近的日本战列舰,祖寿清才命令用电报联络“太祖”号,让“太祖”号立即跟上旗舰的步伐。
  正是如此,在“太祖”号打出了第五轮齐射后,开始向南转向。
  所谓福祸相依,祖寿清犯的小错误还产生了另外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太祖”号集中炮击“金刚”号的时候,电眼乙型雷达确实受到了击打的干扰,而且那四艘驱逐舰的目标特征太小了,全速航行时,舰体几乎埋到了海面下。因此,雷达操作员数次将出现的反射信号判断成海浪的干扰。
  只是,从另外一个方向上,雷达的探测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当四艘驱逐舰从“金刚”号与“榛名”号之间穿出来,排成纵队向“太祖”号发动冲击的时候,其侧面几乎完全暴露在已经将舰艏指向南面的“太宗”号面前,结果,其雷达发射截面暴增数倍,而且其移动的速度暴露了其真实面目。
  也就是说,“太宗”号的雷达操作员准确判断出,那是四艘驱逐舰。
  不用多问,任何一名海军军官都知道,四艘驱逐舰在这个时候杀出战列的目的是什么。
  情急之下,祖寿清立即命令“太宗”号的“丙”炮塔发射了三枚照明弹,并且命令所有火炮都瞄准那四艘驱逐舰,阻止它们发动鱼雷攻击。
  此时,“太宗”号距离四艘日本驱逐舰都不到一万五千米,主炮与副炮都能对其构成威胁。
  在“太宗”号开火之前,祖寿清还下达了另外一道命令。
  之前,一直在战列线右侧,也就是北面徘徊的六艘轻巡洋舰迅速从“太宗”号与“太祖”号之间穿了出来,朝着四艘日本驱逐舰扑了上去。
  舰队决战中,轻巡洋舰的唯一任务就是对付敌人的驱逐舰。
  虽然只装备有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火炮,但是足以击沉小了好几圈的驱逐舰了。另外,轻巡洋舰的速度更快,也非常灵活,与驱逐舰缠斗并不落于下风。
  照明弹在两千多米的高空炸响的时候,“太宗”号首先开火了。
  三座主炮炮塔,左舷上的两座副炮炮塔全都找到了目标,并且瞄准了目标。同时,“太祖”号与“仁宗”号上的副炮也找到了目标。主力舰上的副炮进行了两轮炮击之后,杀出的轻巡洋舰也投入了战斗。
  可想而知,发动鱼雷攻击的四艘驱逐舰将是个什么下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