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1/1021

  原因很简单,三合星系是一个非稳定系统,相互围绕着对方运行的三颗恒星制造的巨大潮汐引力,足以撕裂星系里的任何一颗行星。正是如此,类似的三合星系又被称为“行星坟场”。虽然在理论上,三合星系诞生初期,也有可能出现行星,但是行星的寿命肯定极为短暂,要么被恒星的巨大引力撕碎,要么被某一颗恒星吸入。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三合星系里都不可能有行星存在。
  毫无疑问,南门二是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的三合星系。
  原因很简单,南门二的三颗行星,最大的南门二甲是一颗与太阳类似的黄矮星,另外两颗是比太阳还要小的红矮星。
  科学家推测,这三颗恒星很有可能是一颗超新型在数十亿年前爆炸后的遗留物。
  因为三颗恒星的质量比例非常巧妙,所以才相对稳定的存在了数十亿年。如果其中某一颗恒星在形成的时候吸收了更多的物质,或者是某一颗恒星吸收的物质稍微小一些,三合星系早就崩溃了。
  在此环境下,显然不可能有行星存在。
  可是,“千里眼”在二零七九年的发现,却改变了这一推断,即在南门二的三合星系里有一颗行星,而且其质量与地球相当,只是受三颗恒星同时作用的影响,运行轨迹非常不稳定。
  这真是一颗行星吗?
  次年,另外一架天文望远镜确认了这个发现,即在南门二里面,肯定有一颗质量不会比地球小的行星。理由是,这颗行星所产生的引力,对南门二丙产生了影响,使恒星发生周期性震荡。
  当然,震荡周期没有任何规律。
  事实上,在此之前,科学家一致认为南门二丙的震荡是由另外两颗恒星引起的。
  新的问题出来了。
  这颗行星上有存在生命的条件吗?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中美联合体
  因为是公开的宇宙探测活动,所以在南门二发现行星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当时,在科学界里,最大的争议就是,这颗行星上是否存在生态系统,即是否拥有让生命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毫无规律可言,因此也就无法确定其是否处在生命带里。
  当然,“生命带”这个词,在南门二三合星系里根本就没有价值。
  在研究这颗行星的时候,一些科学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行星的生命周期。
  当然,这不是指行星本身的生命周期,而是其出现可供生物体出现与生存的周期。
  问题是,这个新名词也不足以说明这颗行星的情况。因为在一个完全不稳定的三合星系里,一颗围绕着三颗恒星运行的行星,很有可能在一亿年内都在生命带里,也很有可能在一天之内经历冰火两重天。要知道,从数学上讲,根本无法预测三合星系的运行情况,也就不可能对星系里行星的轨道进行预测。说得简单一些,这颗行星的轨道是漂浮不定的,根本就没有运行轨道可言。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如果这颗行星在历史上,出现了一段较长的“生命周期”,比如一亿年,就有可能诞生智慧生命。如果这颗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已经进化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上,也就有可能获得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能力。比如,在行星内部躲避严寒或者酷热。如果这种智慧生命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不断的与变化莫测的自然环境做斗争,那么就很有可能已经进化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面上。
  显然,如果这个推测成立,这颗行星上就很有可能存在对人类构成威胁的外星文明。
  当一些不负责任的科学家把这些推测、甚至是猜测结果公布之后,恐慌情绪在一夜之间就席卷了全世界。
  仅在二零八零年的圣诞夜,全球就有近十万人自杀,而且都是有组织性的自杀。
  发起这些有组织自杀活动的都是一些邪教组织,而世界各国为了对付邪教组织,花了足足十年时间。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后做出保守秘密的决定,是个非常英明的决策。
  对于还不成熟的人类文明来说,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灾难。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二零八一年初,中国约集共建月球基地的十九国,并且向欧洲联邦发出号召,建议成立地球联邦舰队。
  当时,中国政府还要求年近九十的牧浩洋出面。
  只是,牧浩洋非常礼貌的回绝了。与陆雯一样,他早已疲惫不堪,所以在月球基地建成之后就告老还乡。
  不管人类的前程如何,与牧浩洋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像他这种已经风烛残年的老人,应该得到的只是安祥晚年。
  另外,让牧浩洋不愿意出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即在去年,陆雯因心脏病去世,他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
  地球联邦舰队没有搞出来,主要是各国的分歧太大了。
  在联合全部国家办不到之后,中国开始与美国全面合作,并且在二零八二年成立了“中美联合体”。
  虽然中国与美国没有合并,但是已经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中美联合体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中美联合宇宙舰队,开始为有可能到来的外太空威胁做准备。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杞人忧天。
  一百多年后,人类的宇宙飞船到达三合星系,并且发现存在的不止是一颗行星,而是有三颗行星,只是其中两颗是小行星,质量与体积与地球相近的那一颗,也因为离南门二丙恒星太近,而没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也就是说,当时引发恐慌的这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猜测。
  只是,中美联合宇宙舰队的出现,大幅度加快了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步伐,也为宇宙人类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要知道,一百多年后,宣布独立的宇宙人类联邦的骨干人员全部来自这支舰队。
  更重要的是,这支舰队在随后的太阳系大开发中,做出了不可比拟的贡献。
  第一个贡献,实际上与资源开发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中美共同推出了第一部与宇宙航行有关的法律。
  根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当时中国已经向美国提供了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并且说服了美国当局。也正是这些证据,让美国决定与中国组成联合体,共同从事宇宙开发工作,并且共同约束人类的宇宙开发行为。
  当然,头一年发生的恐慌性骚乱,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这场波及全人类的骚乱,从本质上反映出,人类还是一个非常稚嫩的物种,根本没有应付大灾大难的集体智慧,因此在文明还处于婴儿期的时候,非常有必要由政府出面,掌控与人类文明存亡息息相关的绝密资料,所以必须加强保密工作,让绝大部分人生活在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之中。
  更重要的是,此时,中国科学家已经在重力场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已经出现了完整严谨的重力场力学理论,科学家还搞清楚了激发能量与被激发能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前面已经提到,反重力场推进技术,实际上是用一种能量来激发与利用重力场本身蕴涵的能量,从而达到让物体以光速飞行的目的。这种激发与被激发的关系不是线性的,也不是简单的多元函数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三次六元函数,因此所激发出的能量会产生巨大波动。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科学家很快就发现,光速的十分之一是危险的临界点。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飞船的飞行速度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就基本上可以判断该飞船采用的是反重力场推进技术,并且能被重力场波动探测仪发现。如果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则不易被发现。
  结果就是,中美推出的第一步宇宙法就明确规定,所有宇宙飞船的速度都必须控制在光速的十分之一以内,民用与商用飞船的速度不得超过光速的二十分之一,即便是军用飞船也不得超过光速的十五分之一。
  这是一项强制性法律,而且所有飞船都必须对推进系统进行相应改进。
  必须承认,这是人类文明在潜在的毁灭威胁面前采取的自律行为,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律行为。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人类文明总共只进行了两次光速飞行。
  根据事后的发展来看,这两次光速飞行并没引来毁灭性灾难,也许那些监视人类的外星文明并没有发现。
  总而言之,这部法律,使人类的宇宙探索活动进入了规范阶段。
  事实上,到二十一世纪末,人类的宇航活动,已经不仅仅是探索了,而是以大规模资源开采为主。
  比如,在二零六六年,“千里眼”望远镜在小行星带里发现了一颗直径约莫五公里,由稀有金属矿石构成的小行星,其储备的稀有金属超过了月球与地球的总和,只是当时这颗小行星在太阳的背面。十二年后,这颗被命名为“小财神”的小行星进入近地区域,勘探与开采工作随即开始。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从“小财神”上开采的稀有金属,帮助人类完成了数十艘大型宇宙飞船的建造工作。后来,这颗小行星甚至被拖到了火星轨道上,成为了火星的一颗“人造卫星”。开采工作一直持续到二一七七年,由其提供的稀有金属,总共建造了上万艘宇宙飞船。在开采结束之后,完全被挖空了的“小财神”还被改造成了一座空间科学实验中心。
  类似的宇宙资源开发活动,在二十一世纪末就非常普遍了。
  当时,中美甚至打算到谷神星上建立军事基地,把谷神星打造成人类的前沿阵地。
  只是,这个非常疯狂的计划在二十一世纪初被终止。后来,中美联合在小行星带上开发了一颗直径不到一百公里的小行星,在这里建立起了完整的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中美联合舰队的前沿基地,并且修建了大量工业设施。在后世,这颗被称为“基地”的小行星正是宇宙人类飞出内太阳系,前往木星、土星、海王星与天王星等巨行星的出发点,也为后来在柯伊伯带建立殖民地提供了帮助。
  总而言之,中美联合体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联合体实际上催生了后来的宇宙人类与地球人类,是导致人类文明分裂的根源。
  只是,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知道,中美联合体的出现并非来自三合星系的潜在威胁,而是与发生在二零八零年的一件“宇宙事件”有直接关联。这起宇宙事件,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可是明白其中真正含义的人却少之又少。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起宇宙事件与陆雯的死也有关系。
  要知道,在二零八零年,心脏病绝对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甚至算不上疾病,因为更换心脏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警钟
  根据牧浩洋留下的资料,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陆雯选择了拒绝治疗,并且希望牧浩洋也能在同样的时候,尊重生命的自然法则,而不是依靠违背了自然法则的技术手段,延长自己的生命。
  最终,牧浩洋也以同样的方式,在九十八岁高龄时去世。
  当然,最重要的是陆雯为什么拒绝治疗。
  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这与二零八零年初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而这件事在当时根本没有多少人注意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