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1021

  八月底,在完成初始项目审批后,“刑天工程”正式启动。
  紧接着,夏威夷群岛会战打响了。
  在后方指挥这场会战的不是牧浩洋,而是周渝生,主要是牧浩洋陷在了“刑天工程”里面,根本没有精力关心前线的战斗。还好,周渝生是一个信得过的“副总管”,而且在前线指挥作战的佟少云、敬文辉、龚继飞与司马文正都是经受过战火考验的战将,牧浩洋没有必要担心什么。
  当然,从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来看,牧浩洋也确实没有必要担心。
  海军方面,佟少云率领的太平洋舰队拥有十五艘超级航母,分成了三个舰队,另外还有六十艘大型综合战舰、一百二十艘反潜战舰、三十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三十艘“长城”级攻击核潜艇与一百二十艘“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所有战舰加在一起,排水量高达七百五十万吨。
  虽然第四批超级航母还没服役,但是配套战舰已经服役,而且全部编入太平洋舰队。
  除了太平洋舰队,还有一支规模更加庞大的“第二舰队”。核心是八十艘护航航母、二百二十艘火力支援舰、二百四十艘武装护航舰,另外还辅以四十艘反潜驱逐舰、二十艘综合战斗支援舰与八十艘全电动潜艇。因为这些“军辅舰”都是由大型货轮改装而成的,所以这支舰队的总吨位超过了九千万吨。
  当时,中国海军舰队号称“亿吨舰队”。
  这两支舰队的规模有多么庞大呢?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很清楚了:如果把这些战舰首尾相接,串联起来的话,能够从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几座大岛,即考爱岛、瓦胡岛、毛伊岛与夏威夷岛连起来,多余的还能绕夏威夷岛一周。
  事实上,这还不是海军出动的全部舰船。
  在后方,海军组织了四十支运输船队,每支船队都有五十艘快速货轮,每艘货轮的载重吨位都在三十万吨以上,并且由二十支护航舰队保护,每支护航舰队都有四艘护航航母、八艘反潜驱逐舰与八艘全电动潜艇。
  如果把运输船队与护航舰队算上,同样首尾相接,则能从夏威夷岛一直连到中途岛。
  用后来的评价来说,中国海军以如此阵容去攻打夏威夷群岛,美国海军连出港迎战的胆量都没有。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夸张的说法。
  美国海军不但有胆量,还真的出来迎战了。
  指挥美军舰队的,正是弗伦奇,而他手里也有十五支航母战斗群,只是护航战舰比中国海军少了一半。
  当时,美军舰队已经逃到了美国西海岸,部署在长滩港与圣迭戈港。
  弗伦奇率领舰队出征的时候,给小儿子,也是他唯一还没活着的儿子(弗伦奇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已经在战争中殉国)留下了一封遗书,希望小儿子能够在大战结束之后,从事和平事业。
  可以说,这是一次绝望的出征。
  当时,美军舰队里的十二万名官兵,有八万多人留下了遗书,另外四万多人只是不知道把遗书留给谁。
  取胜是毫无希望的事情,作为军人,他们能做的就是为国牺牲。
  当然,是最壮烈的牺牲。
  九月四日,这场发生在中途岛北面的海战毫无悬念,佟少云没有采取任何取巧战术,他指挥的舰队足以压垮对手。弗伦奇也没有采取取巧战术,因为他知道,巨大的实力差距会使任何战术黯然失色。
  当时,双方都是直接开赴战场,面对面的打了一仗。
  战后,很多人都把这场战斗说成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场骑士般的海战”。当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场由舰队主导的大规模海战。
  战斗毫无悬念,也不会产生任何悬念。
  虽然在交战的时候,弗伦奇使出了全部力量,甚至调动了本土的两千架轰炸机,以及部署在夏威夷群岛上的一千架轰炸机,对中国舰队进行了空前、也肯定是绝后的重型反舰导弹集中攻击,但是结局根本没有改变,这场耗费了三万六千枚重型反舰导弹的超级攻击,仅仅击沉了不到十艘大型战舰,没有伤到一艘航母。等到佟少云反击的时候,弗伦奇连招架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有铺天盖地的三千架舰载战斗机,还有雨点般密集的大口径电磁炮炮弹。
  战斗结束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不存在了,美国海军也已奄奄一息。
  十二万名美军官兵中,只有不到三万人生还,阵亡的九万名官兵,绝大部分都没有来得及逃离迅速沉没的战舰。
  弗伦奇活了下来,而且毫发未损,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奇迹。
  只是,他很快就与另外三万名美军官兵当了战俘,成为自大战爆发后,第一位被俘的美军五星上将。
  当时,佟少云在战斗结束后,面见了弗伦奇,给予了美军上将很高的评价,而弗伦奇也很有礼貌,把美国国会授予他的荣誉勋章送给佟少云做纪念,因为他觉得,这枚勋章很快就会失去价值。
  对美国军人来说,美国国会荣誉勋章确实很快就没有半点价值了。
  要知道,在大战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月里,美国国会一共为十八万六千八百七十八名官兵授予了荣誉勋章。别忘了,美国国会荣誉勋章是美军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只授予极少数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军人。
  有趣的是,弗伦奇送给佟少云的这枚勋章在战后却极为珍贵。
  后来,佟少云的后代拍卖了这枚勋章,售价相当于当时同等质量黄金的一千倍,而购买者就是弗伦奇的小儿子:美国在战后最有名的企业家、社会慈善家与和平人士,也是战后的美国首富。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小弗伦奇在买下这枚勋章之后,又购买了一枚能够达到第三宇宙速度的飞船,把这枚勋章送入了外层空间。一百多年之后,佟少云的第四代后人,也是当时最出名的宇航探险家,在驾驶“少云”号探险飞船前往天鹅座途中,截获了这艘宇宙飞船,并且拿到了这枚具有传奇色彩的勋章,而购买“少云”号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拍卖这枚勋章的所得。只是“少云”号在返回太阳系途中失踪,谁也不知道这枚勋章的最后下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美军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攻打夏威夷群岛的战斗在九月八日开始。
  虽然牧浩洋计划攻打夏威夷岛,因为这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但是在进攻之前,夏威夷岛上的火山苏醒了,周渝生不得不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把攻打目标设为毛伊岛,并且制订了攻打瓦胡岛的备用计划。主要就是,毛伊岛的面积不够大,而且可供陆战队利用的沿海平原过于狭窄。
  当时,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陆战队登上毛伊岛之前,舰载航空兵与舰队准确打击了美军设在夏威夷群岛上的绝大部分军事设施,包括大量地下工事,而在此之前,中国军队没有对夏威夷群岛进行过全面的战术侦察,而情报系统也不可能提供美军全面的防御部署情报。也就是说,中国军队获得了一种极为高效的战场侦察手段。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在九月初发射了一枚军事侦察卫星,而且这枚卫星的在轨工作时间绝对超过了一个月。
  中国军队准确打击夏威夷群岛上的美军设施只是旁证。
  一个比较直接的证据是:在八月份的时候,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大型钻井平台就被拖到了淡兰美群岛南面的赤道线上,而这里根本没有油田,再说了东方同盟集团产出的石油早就超过了实际消耗,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开采新的油田。从部署地点来看,只一个合理解释,即这是一座航天发射平台。要知道,在赤道线上进行航天发射所需的能量最少,因为地球是沿赤道突出的椭圆球体,因此从赤道上升空的航天器,在达到轨道高度时所需克服的重力势能最小。
  此外,在九月初,中国海军在该海域附近设置了一百公里的禁区,禁止任何船只驶入。
  只是,在九月三日夜间,附近岛屿上的居民,仍然看到了“自然奇观”:一道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方圆数十公里的夜空,笔直的蹿入云层之上,即便在密云遮盖之下,仍然能够看到其耀眼的光芒。
  很明显,只有发射升空的大型运载火箭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只是,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当局没有承认在二零五五年九月初进行了航天发射,官方承认的第一次航天发射是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初,发射的不是军用卫星,而是用来清理进抵轨道太空垃圾的专用卫星。
  当然,中国有没有在九月初进行航天发射,并不重要。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没有军事卫星的支持,中国军队照样能够攻占夏威夷群岛。
  可以说,在美军舰队全军覆没,失去了最重要的防御屏障之后,不管美军怎么办,都不可能守住夏威夷群岛。区别只是,到底是让上百万美军官兵当炮灰,还是在变成炮灰之前成为战俘。
第二百三十七章
攻坚战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夏威夷群岛会战根本没有挑战性,中国用压倒性的兵力优势,轻而易举的夺取了这座群岛,缺乏抵抗意志的美军则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别无选择的放弃了这座群岛。
  事实上,夏威夷群岛会战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作战计划发生变更,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虽然变更得比较及时,在前期火力准备开始之前,周渝生就决定登陆毛伊岛、放弃已经被几米厚的火山灰覆盖了的夏威夷岛,没有让海军白费力气,但是要在几天之内,让陆战队改变作战计划,在另外一座岛屿上登陆,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陆战队登陆部队的兵力配置完全针对在夏威夷岛上登陆,哪怕毛伊岛比夏威夷岛小一些,也会在选择登陆滩头、部队集结、火力准备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重新制订作战计划,仅仅几天显得过于仓促。
  其次,前期火力准备也是个问题。
  夏威夷岛离美军重兵把守的瓦胡岛有三百多公里,毛伊岛离瓦胡岛不到两百公里,而美国陆军与陆战队中,数量最多的远程火炮的最大射程就是两百公里,因此登陆毛伊岛,就得打击瓦胡岛。在之前的计划中,并没有打击瓦胡岛的部分,只是要求在登陆作战开始前,压制瓦胡岛上的美军。
  最严重的,是计划之外的变数。
  周渝生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夏威夷岛、决定攻打毛伊岛,最重要的就是,夏威夷岛上的火山在八月下旬喷发,几天之后岛上就覆盖了一层厚达数米的火山灰,九月前两天的暴雨,又让这座岛屿变成了泥浆地狱。
  问题是,周渝生并不知道,美军也放弃了夏威夷岛,而且把部队转移到了毛伊岛上。
  事实上,马里亚纳群岛被中国军队攻占后,美军就开始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陆续向岛上增派防御部队。在二零五五年初,中国军队攻打澳洲之前,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有所削弱,但是随后再次得到增强。从二月底到八月底,美军总共向夏威夷群岛运送了八十万地面部队。与以往的增兵不同,美军没有大规模调动部队,而是通过运输物资的船队、以零星的方式向岛上增兵。
  结果就是,中国情报机构对此一无所知。
  发动夏威夷群岛会战的时候,周渝生只知道群岛上有大约六十万驻军,而且主要集中在瓦胡岛上。实际情况是,在夏威夷岛火山喷发前,守军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除了五十万在瓦胡岛上之外,其余一百万军队主要分布在另外三座大岛上,还有少量军队分布在西边的小岛上。
  火山喷发后,夏威夷岛上的四十万驻军都暂时转移到了毛伊岛上。
  按照美军的计划,将在九月底,把其中的三十万军队送回本土西海岸地区,另外十万部队部署到其他岛屿上。
  原因很简单,毛伊岛上原本就有三十万驻军,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军队。
  结果,美军还没开始转移,中国军队就打了过来,从夏威夷岛上转移出来的四十万美军全部困在毛伊岛上。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周渝生都不知道毛伊岛上有七十万美军。
  当然,这与美军大量修建地下防御工事,把部队藏在地下有很大的关系。
  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血战让美军发现,地下防御工事是对抗中国军队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唯一能够让中国军队在岛屿登陆战中产生重大伤亡的办法。在美军看来,如果中国军队必须攻占的每一座岛屿上多有足够多的地下防御工事,让中国军队付出足够大的代价,那么中国就会考虑放弃攻打美国本土,至少也能拖延中国军队的进军速度,让中国最终因战争负担过重而与美国停战。
  结果就是,美国把几乎所有主要岛屿都打造成了以地下防御工事为核心的海上堡垒。
  不管怎么说,就算美军无法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中国军队,美国的工业也足够强大,有足够的能力在几座小岛上建起完善的地下防御公式。
  可以说,毛伊岛与瓜达尔卡纳尔岛非常相似。
  最相似的一点,就是这两座岛屿都是火山岛,即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事实上,整个夏威夷群岛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在长达几百万年里,位于太平洋板块中央的火山喷发口,造就了如同珍珠项链般的夏威夷群岛,而且在今后的几百万年里,随着板块向东运动,还会在夏威夷群岛东面制造出几座大型岛屿,而现在的夏威夷岛,就是这座海底火山的火山口。
  虽然与瓦胡岛相比,毛伊岛上的防御部署还不算完善,但是毛伊岛的面积更大,而且地势更加险峻。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中国军队登上毛伊岛之前,美军已经用四亿吨水泥与四千五百万吨钢材,在这座岛上修建了二十四座掩埋深度超过一百米、总共能够容纳三十万大军的地下军营,还有四十八座地下弹药库、十二座地下仓库、八家地下医院、六座地下可控聚变核电站、十二座地下淡水厂,美军甚至修建了包括图书馆、电影院、小卖部、商场、体育场在内的地下娱乐与服务设施,而连通这些地下设施的是七种不同掩埋级别与强化级别的,总长度达到了一万八千公里的地下坑道,最大的坑道能供两辆地面战系统并排通行、最小的则只能供单人通行,而掩埋最深的达到了一百五十米、最浅的只有五米,有的覆盖了数十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有的则只用岩石覆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