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3/1021

  按照估算,八艘运输船上的装备就足够武装十二个师了。
  据此,周渝生做出判断,其他超级货轮上运载的也是地面战系统与主战装备,不然不可能只击沉了运载这些装备的运输船。以船队规模判断,剩下四十二艘超级货轮运载的装备足够武装五十个师。以被击沉的八艘超级滚装货轮上的货物为准,周渝生得出了其余装备能武装三十个王牌师与二十个装甲师的结论。
  事实上,这次潜艇伏击战确实存在很大的巧合。
  当时,运输船队里总共只有十二艘超级滚装货轮,其中八艘被击沉,而其余三十八艘超级货轮都没被击沉!
  逃脱的四艘超级滚装货轮运载的装备,就只能武装两个王牌师与两个装甲师,多余的主战装备则提供给了六个步兵师。
  实际上,美军运往澳大利亚的装备,原本计划武装八个王牌师与六个装甲师。
  可以说,美军的这支船队比较倒霉。当时,船队里有十艘货轮运载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资,比如粮食、燃油等,而这十艘货轮全部安然无恙的到达了澳大利亚,反而是最重要的十二艘超级滚装货轮被击沉了八艘。
  根据战后调查,这很有可能与中国海军专门用来对付货轮的鱼雷有关,因为这种在大战期间开发的鱼雷具备磁场自导能力,即在攻击运输船队的时候,会首先攻击磁场强度最大的目标。
  在作战使用中,潜艇艇长经常采用这种攻击方式,即一股脑的把鱼雷射向目标船队,让鱼雷自行发动攻击。艇长这么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不用暴露行踪,利用被动声纳提供的信息就足够完成攻击了。除此之外,鱼雷的自寻的能力,比潜艇通过目标噪声来判断目标的价值往往更加准确。原因很简单,吨位越大的运输船,使用的钢材就越多,因此产生的磁场就越强。
  从结果来看,也往往如此。根据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统计的交战数据,让具有磁场自导能力的鱼雷自行选择最有价值的攻击目标所取得的战果,要比让潜艇选择目标,以其他方式引导鱼雷攻击高出百分之二十。
  当然,更关键的是,潜艇更加安全。
  在这场战斗中,二十四艘潜艇里的大多数,特别是那些高速航行时静音效果不太理想的全电动潜艇,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攻击战术。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十二艘装载着大量重型装备的滚装货轮最易遭到攻击。
  原因很简单,地面主战装备也是用钢铁制成的,而其他货物,比如粮食、燃油等等不会产生磁场,因此装载地面主战装备的滚装货轮产生的磁场强度,要比装载其他货物的货轮高得多。
  事实上,这也为什么十艘装载粮食与燃油的货轮没有遭到攻击的原因。
  当然,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从价值上讲,一个连的地面战系统就超过了一艘五十万吨级散装货轮运载的粮食。
  当时,美军被击沉的八艘超级滚装货轮上的装备总价值,顶得上平常十支同等规模的运输船队所运载的粮食或者燃油。
  只是,周渝生提供的情报,却误导了庞跃龙。
  有趣的是,当时庞跃龙没有找李明阳核对情报,而是信以为真。
  如果跟军事情报局核对情报就能发现,美国当时生产出来的所有地面战系统,都不足以武装三十个师。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庞跃龙在安排第四次战役的时候,变得比较谨慎。
  如果传言是真的,他小心谨慎并没错。
  要知道,在布里斯班,四个美军王牌师就拖住了九个陆战师,而且让陆战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以伤亡近四万人的惨重代价才占领了布里斯班,而且正是没能及时打进去,让美澳联军有时间搞破坏。
  如果在战场上遭遇三十个美军王牌师,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事。
  当时,庞跃龙手里总共也就只有二十八个师。虽然已经有十二个新组建的陆战师在四月初到达所罗门群岛,但是这十二个师要到开打的第四个月,也就是六月份,才能以完备的面貌投入战斗。就算中国陆战队师一级部队的编制规模比美军师大一些,二十八个陆战师与三十个美军王牌师也差不了多远。
  别忘了,美军还有二十个装甲师,另外澳军还有五百万大军。
  在庞跃龙看来,要是再放开手脚打的话,分散在长达数百公里战线上的陆战队,很有可能被美澳联军各个击破。
  为此,他决定集中兵力攻打一处地方,站稳脚跟之后,再攻打下一处地点。
  当然,此举不是为了围歼美澳联军,而是以零敲牛皮糖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吃掉各个战场上的敌人。
  庞跃龙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布里斯班西南大约两百公里处的腾特菲尔德。
  这座小城镇在新南威尔士州东北角上,北面就是昆士兰州,正好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第二条纵向铁路上,往东大约一百公里就是塔斯曼海,往西则翻过了大分水岭,进入了澳大利亚东南地区的内陆平原。
  要知道,这块被大分水岭与沿海地区隔开的内陆平原是澳大利亚最肥沃的地区。
  别的不说,澳大利亚的农业耕地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平原上,出产的粮食不但养活了一亿澳大利亚人,还出口到世界各地。要知道,在农业工厂化生产之后,在田间地头里种植出来的粮食成了高档消费品。在大战爆发前,传统农作物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外贸出口商品,仅次于矿产资源。
  显然,跟之前的进攻相比,陆战队这次小气了许多。
  这只是进攻距离上的小气,在兵力上却一点都不小气。
  为了攻占这座正好位于大分水岭上的小城镇,庞跃龙动用了八个陆战师,还让四个陆战师充当预备队,并且动用了十六套野战机场预制件,准备把腾特菲尔德打造成向新南威尔士州进军的基地。
  问题是,这里离布里斯班也就只有两百公里。
  对空中突击战术来说,两百公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连战术级别的突击都算不上。
  要知道,大部分陆战队据点的距离都在两百公里以上,而且陆战队地面部队即便进行越野行军,也能在两百公里的战场上跑一个来回,多余的电能还能让反装甲平台打光一个基数的穿甲弹。
  这种小家子气的打法,明显不符合庞跃龙的一惯作风。
  真要这么打下去,攻占澳洲大陆恐怕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所幸的是,庞跃龙很快就认识到,绝对没有必要如此小心谨慎。
第二百二十三章
崩溃的征兆
  用八个陆战师攻打腾特菲尔德,绝对是杀鸡用牛刀。
  战斗打响的当天,率先到达的第三陆战师(陆战队的王牌部队之一,当时番号在八以内的八个陆战师,都是在战前组建的部队,而前四个又是牧浩洋担任陆战队司令时首批组建的四个陆战师,第三陆战师就是其中之一,有此可见,庞跃龙不但动用了大批部队,还出动了王牌部队),仅用四个小时就击溃了腾特菲尔德的守军,在野战机场搭建好之前,就占领了这座城镇。
  结果,当大批部队赶来的时候,才发现腾特菲尔德根本没有想像中的美军王牌师。
  当时,两个美军王牌师还在悉尼附近呢!
  接下来两天,陆战队在腾特菲尔德除了遭到骚扰性战术反击之外,甚至没有与营级以上的敌军遭遇过。
  到了四月十六日,十六座野战机场全部建好。
  这个时候,庞跃龙也猛然意识到,他太高估美澳联军了。
  就算情报有误,腾特菲尔德没有重兵把守,在中国陆战队进攻之后,美澳联军怎么也应该发起反击吧。要知道,腾特菲尔德没有重兵把守,不等于不重要,因为从这里出发,陆战队能扫荡整个东南内陆平原。
  又等了一个晚上,还是没有等到美澳联军的反击,庞跃龙决定不等了。
  当然,这个晚上,庞跃龙也调整了作战计划,而且给各级作战部队更改了作战命令,决定不再按部就班的推进了。
  可以说,这种随意的打发,才是新式进攻战术的精髓。
  原因很简单,新式进攻战术的核心内容,实际上不是空中突击攻击敌后地区,而是利用空运提供的便利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战部队的战场机动能力与战术灵活性,以远远超过敌人部署防御的速度来打击敌人,即在敌人调整防御部署之前就发动进攻,在敌人永远也不可能组织起防御的情况下作战,从而达到瓦解敌人的目的,把控制敌后战场的战役价值发挥到极限。
  要知道,如果防御部队连组织防御的时间都没有,那还不如直接投降。
  由此可见,灵活多变的进攻打法,才是真正找对路了。
  庞跃龙误打误撞,无疑中采用了这种打法,很快就收到了惊人的战果。
  四月十七日到四月二十一日,短短五天之内,二十个陆战师分头出击,其中包括首先攻占腾特菲尔德的八个陆战师,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扫荡了澳大利亚东南内陆平原,最远的一支进攻部队到达了新南威尔士州西南的米尔迪拉,从这里往西前进,到阿德莱德只有四百公里,往东南到墨尔本只有五百公里,往东到堪培拉不到八百公里。显然,米尔迪拉已经是美澳联军的战略大后方了。当时,另外一个陆战师占领了帕克斯,往东三百公里就是悉尼、往南三百公里就是堪培拉。
  当然,这五天没有打大规模歼灭战,只是歼灭的敌军绝对不少。
  比如,在米尔迪拉,陆战队就歼灭了三个澳军师,毙伤俘澳军官兵四万人;在帕克斯则歼灭了一个美军师与四个澳军师,毙伤俘超过六万人;在伯克,三个陆战师更是一口气包围了四个美军师与十个澳军师,最终全歼三个美军师与七个澳军师、重创另外四个师,毙伤俘十三万人。
  这些规模不大的歼灭战加在一起,就是一场惊人的胜利。
  根据庞跃龙发给战争部的战报,在四月二十一之前,陆战队已经在第四次战役中歼灭美澳联军八十余万,仅收容的战俘就超过了六十万。
  当时,向前线运送物资的运输机,几乎每次都会带回满满一机舱的战俘。
  因为俘虏中有不少伤员,庞跃龙还不得不让四艘医疗船开到布里斯班,成为临时的战地总医院。到第四次战役结束的时候,这四艘医疗船总共帮助了近十万名伤俘,用掉的药品就有上千吨。
  只是,打到四月二十一日,第四次战役才算刚刚开始。
  战线再次被中国陆战队突破,赫里斯离下课也就不远了,只是他不甘心,也就决定做最后一搏。
  四月二十二日,赫里斯让拱卫悉尼的十个美军师在二十个澳军师的协助下,从沿海平原北上。
  有趣的是,当时赫里斯根本没有给前线部队下达明确的指示,即没有告知部队,他们向被推进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赫里斯只是想让部队向北推进。
  美澳联军主力出动,这可乐坏了庞跃龙。
  虽然第四次战役总体上打得非常不错,从突击纵深来看,已经创了新高,各部队的官兵也非常积极,伤亡更是微乎其微,但是没能打成大规模歼灭战,依然让庞跃龙耿耿于怀,似乎觉得少了点什么。
  至于围攻悉尼,庞跃龙还没想过呢。
  原因很简单,他还没有为围攻悉尼做好准备。要知道,在原定计划中,攻打悉尼属于第六次战役了。即便超前,也应该安排在第五次战役中进行。更重要的是,庞跃龙手里的兵力不太充足,十二个陆战师还在所罗门群岛进行最后的适应性训练。当然,安排新编陆战师去所罗门群岛进行训练,也是庞跃龙的注意,因为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这些还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认清战场的真实面目,等他们踏上战场的时候,至少不会被满地的鲜血与尸体给吓傻了。要知道,当时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清理工作正在进行,从地下挖出来的美军官兵遗骸正需要人去掩埋呢。
  事实上,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做的事情完全是多余,或者说与军事情报局的异想天开有关系。当时,军事情报局认为,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有没有遭到破坏的通信设备,而且就在某座地下掩体里面。如果能够获得一台完整的美军电台,以及附带的解密计算机,那绝对是无价之宝。要知道,军事情报局还没能破译美军的密码,获取情报的手段非常困难,而一部解密计算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白忙活了一场。
  当然,军事情报局最后也如愿以偿,只是那台解密计算机不是来自瓜达尔卡纳尔岛,而是来自澳洲战场。在清理布里斯班港的时候,海军的打捞人员在一艘沉没的战舰上,发现电报室被锁死了,而且里面没有遭到破坏。随后,海军花了很大的力气,把电报室整体切割了下来,再用一架DY-2型运输机送回国内。后来,军事情报局在这里面找到了一部完好无损的解密计算机。虽然里面只储存了美国海军的通信密码,而且是战术通信密码,但是已经算得上是无价之宝了。战争后期,军事情报局就是利用这部解密计算机,破译了大量美军的通信电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