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8/1021

  到二零五四年底,十四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都进行了第一次升级改造,主要改进项目就是换上新式大口径线圈电磁炮。
  早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海军就发现大口径线圈电磁炮存在射程太近、威力不足的问题,往往几十枚炮弹都无法击沉一艘两万吨级战舰,而且用炮弹击沉超级航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事实上,在之前的海战中,就没有一艘航母是被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直接击沉的。
  最初,海军通过研制增程弹,初步解决了射程不足的问题,却使炮弹威力偏小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所罗门群岛大海战证明,新式增程弹甚至不足以重创美军的巡洋舰。
  要想根治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发全新的大口径电磁炮。
  一年之内,负责大口径线圈电磁炮研制工作的西南电子与电磁设备研究所就完成了以往需要用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开发出了最大炮口直径为三百毫米的第二代大口径线圈电磁炮。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制除来,除了雄厚的技术积累之外,主要就是简化研制过程。
  说得简单一些,三百毫米电磁炮就是在原有的两百毫米电磁炮的基础上,以放大的方式得来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按比例放大。
  在炮口能量上,即炮弹在飞出炮口时的动能,三百毫米电磁炮是两百毫米电磁炮的三点五倍,而不是线度比例上的一点五倍。电磁炮的炮口能量,直接决定了相关设备,比如电能储备系统、电能供应系统、冷却系统、线圈加速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也就需要重新设计这些系统。
  可以说,如果放在平时,没有五年时间,肯定搞不出来。
  通过增大炮口直径,新式大口径线圈电磁炮的性能得到了飞跃。
  严格说来,线圈电磁炮的炮口直径不是决定炮弹直径的依据,因为线圈电磁炮的炮弹直径肯定比炮口直径稍微小一些,而且可以通过安装适配器、调整发射能量等方式,使用口径小得多的炮弹。比如,三百毫米电磁炮就能使用两百毫米电磁炮的炮弹,要做的只是为炮弹安装环型适配器,并且把发射能量降低到两百毫米电磁炮的级别,但是绝对不能使用超出炮口直径的炮弹。
  对海军来说,这绝对是好事。
  要知道,海军的兵工厂已经生产了数亿枚两百毫米电磁炮炮弹,其中百分之八时还存放在仓库里面。如果直接淘汰两百毫米电磁炮,又无法使用两百毫米炮弹,等于浪费了数千亿采购经费。
  事实上,两百毫米电磁炮炮弹足够应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作战行动了。
  当然,要把新式电磁炮的威力发挥出来,就得使用三百毫米炮弹。
  与两百毫米炮弹相比,三百毫米炮弹的弹重增加了两倍,达到了六百公斤,弹道的末端速度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达到了三十马赫,炮弹的动能增加了七倍,弹丸横向截面积只增加了一倍,因此在弹丸材质相同的时候,弹丸的穿甲能力提高了差不多三倍,足以打穿航母的数层甲板。根据海军的测试,三百毫米炮弹能够击穿“泰山”级航母的七层甲板,而两百毫米炮弹最多只能打穿五层甲板,大部分炮弹会在打穿第三层甲板后爆炸。弹丸质量增加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装药量增加,达到了五十公斤,基本上是两百毫米炮弹的两倍,因此爆破威力也提高了一倍。如果在舰体内爆炸,炮弹的毁伤能力相当于提高了七倍。最明显的好处,还是射程大幅度提高,不采用增程手段,最大射程都能达到一千二百公里,而增程弹的射程肯定有望超过两千公里。更重要的是,即便把射程增加到两千公里,威力也不比两百毫米普通炮弹差。
  有了新式电磁炮,自然需要搭载新式电磁炮的战舰。
  早在二零五三年,海军就批准了第二种大型综合战舰的建造方案,而且明确要求配备三百毫米电磁炮。
  只是,这种在“黑龙江”级基础上研制的大型综合战舰在二零五四年初才开工,最快也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才能服役。结果就是,当三百毫米电磁炮在二零五四年下半年完成海军验收的时候,没有合适的搭载平台。
  要知道,大口径电磁炮的系统重量高达数千吨,只有装在大型综合战舰上。
  当时,中国海军为反潜战舰装备大口径电磁炮,都做了全面的系统简化,比如把备弹量减少一半、降低持续射速、简化维护系统等等,才把全系统质量降低到了两千吨,勉强能够装上去。
  至于三百毫米电磁炮,显然无法装在排水量一万吨的反潜战舰上。
  所幸的是,“黑龙江”级在设计的时候就留下了改进余地,比如模块化的武器配制方式能够较为方便的更换武器系统。如此一来,为“黑龙江”级安装三百毫米电磁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制造新的对地打击模块。
  只是,“黑龙江”级上有一门固定安装的大口径电磁炮。
  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如果不对这门电磁炮进行改进,那么就得为这种战舰配备两种不同口径的电磁炮,也就需要两套火控系统,在作战的时候还存在更多的问题,比如两种炮弹的弹道不同,导致炮击变得更加复杂。
  所罗门群岛大海战后,牧浩洋决定对十四艘现役的“黑龙江”级进行全面改造。
  至于正在建造的十六艘,则在交付给海军之前进行改造。
  结果就是,到二零五五年初,海军大型综合战舰的战斗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而且为三百毫米电磁炮配套研制的增程弹也在此时交付给海军,在一月底完成验收之后,就将正式提供给作战部队。
  这种增程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两千公里。
  因为威力与两百毫米普通炮弹相当,能够摧毁包括超级航母在内的所有大型战舰,所以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意味着,不再需要让以大型综合战舰为核心的炮击编队前出,只需要伴随航母战斗群作战,大型综合战舰就能用电磁炮轰击进入航空交战距离之内的敌舰。在战术上,这意味着大型综合战舰将一直在航母战斗群内活动,得到舰载航空兵提供的防空掩护,并且在遭到攻击的时候,为航母提供直接防空掩护,使舰队的作战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
  说得简单一些,除非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大幅度提高,不然在也不会出现所罗门海战与所罗门群岛大海战那样的情形了。
  当然,中国与美国都在设法提高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除了以F-51与J-40系列为代表的第六代战斗机之外,F-42与J-33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斗机的后期改进型,作战半径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只是,这些战斗机最快也要到二零五五年底才能服役。
  显然,在即将打响的澳洲战争中,中国海军拥有绝对的优势。
第二百一十六章
迟来的醒悟
  中国海军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战舰的战斗力上,还体现在舰队规模上。
  二零五五年一月十日,牧浩洋亲赴横滨,主持了太平洋舰队新战舰的交接典礼,并且正式任命佟少云上将为太平洋舰队司令。
  当天,在横滨正式交付给海军的,正是第三批八艘“泰山”级航母。
  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此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转移到苏比克湾的“泰山”号航母侥幸逃脱,六支航母战斗群的绝大部分战舰沉没在横滨港内,至今仍然有十几艘战舰躺在港湾的海床上。经过两年的努力,中国海军不但打捞起了三十多艘战舰,还修缮了横滨港。
  这里,再次成为中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与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让八艘“泰山”级航母,以及十六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三十二艘“威海”级反潜战舰、十六艘“太湖”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在这里正式服役,正好象征着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经历了两年血战之后,不但浴火重生,还再次成为了西太平洋的霸主,正朝着控制太平洋的方向前进。
  到此,中国海军已经拥有十五艘超级航母,组建了十五支航母战斗群。
  事实上,这已经全面超越了中国海军在战争爆发前的水准,而这只用了两年,足以证明中国的战争潜力有多么巨大。
  虽然一个月之后,美国海军接收了第四批六艘“美国”级超级航母,而且在所罗门群岛大海战中遭受重创的九艘航母全部修复,航母战斗群的规模也达到了十五支,但是仅仅恢复到了战争爆发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舰队的总体规模上,美国海军已经被中国海军抛在了身后。
  到二零五五年二月底,中国海军战舰的总吨位超过了一千五百万吨,而美国海军战舰的总吨位还不到一千三百万吨。即便除掉中国海军拥有巨大优势的潜艇部队,再把专门执行护航任务的战舰排除在外,中国海军主力舰队的总吨位也在八百万吨以上,而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总吨位只有七百万吨。
  要说战斗力的话,双方的差距更加明显。
  至于决定舰队战斗力的官兵素质,仍然是中国海军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兵力规模与美国海军相差不大,只是在舰队兵力上,仅相当于美国海军的百分之八十。在过去两年多里,中国海军舰队官兵伤亡约八万人,这还包括了在开战时伤亡的官兵,而美国海军舰队官兵已伤亡十四万,仅阵亡、失踪与被俘就超过八万,减员比例差不多是中国海军的两倍。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舰队中新兵比例比中国海军高出了一倍多。
  显然,过高的新兵比例,降低了美国海军舰队的战斗力。
  在舰载航空兵飞行员这方面,美国海军的差距更加明显。打了两年多,在战前服役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已经伤亡过半,而且阵亡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七,中国海军则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飞行员,阵亡比例为百分之十四。事实上,在所罗门群岛大海战之前,中国海军在战前服役的飞行员中,阵亡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仅仅这一场海战,就让中国海军损失了数百名优秀飞行员。
  不可否认,美国海军依然有较强的战斗力,也有反败为胜的资本。
  关键是,在接下来的这场战斗中,美国海军根本出不了力。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投降之后,中国陆战队占领了所罗门群岛,还在二零五四年底之前,把战线扩大到了新赫布里底群岛,攻占了包括埃法特在内的大部分大型岛屿,只有群岛南段的坦纳岛与阿内蒂乌姆岛还在美军控制之下。因为这两座岛屿西面是属于法国的新喀里多尼亚,所以其战略价值并不大,中国海军也没有打算让舰队从新赫布里底群岛西侧南下。
  也就是说,除了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东北方向上的战略屏障全部在中国军队手中。
  这样一来,美国海军要想拱卫澳大利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的不说,美军舰队已经不敢冒险进入珊瑚海了,也就无法阻止中国陆战队从新几内亚岛出发攻打澳大利亚。即便美军舰队退入塔斯曼海,也无法支援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的地面部队。等到中国陆战队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站稳脚跟,开始向南推进,美军舰队还得离开塔斯曼海。
  由此可见,只要中国陆战队不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登陆,美军舰队就没有用处。
  到了二零五四年底,中国军队以空中进入的方式攻打澳大利亚,不但不是悬念,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比如,中国在新几内亚大量修建野战机场。
  显然,弗伦奇不可能看不出来。
  对他来说,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放弃澳大利亚,二是转移中国海军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第一个选项不成立,因为美国绝对不会放弃澳大利亚,卢卡斯不会让弗伦奇这么做。
  那么,就只能设法转移中国海军的注意力了。
  问题是,怎么才能转移中国海军的注意力?
  大西洋肯定没戏,中国海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远征大西洋。在印度洋上做文章的机会也不多,因为美国海军在这边没有根据地,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港口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支持十五支航母战斗群作战,而且在印度洋上取胜的可能性非常渺茫。显然,只能在太平洋上想办法。
  弗伦奇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所罗门群岛,二是马里亚纳群岛。
  当时,还有人提出了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即登陆扶桑,直接攻击中国本土。
  把扶桑当成中国本土,也没有错,因为扶桑是中国的特殊行政区,而且扶桑居民中已有三分之一是纯正的中国人,这里还有中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与司令部,更有数量众多的工厂,还是东亚大陆的外围屏障。
  只是,弗伦奇当即就否决了这个提议。
  原因很简单,登陆扶桑不仅仅风险巨大,而且需要投入大量地面部队,而他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地面部队可用,马歇尔上将也帮不上忙,因为美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都面临着兵力短缺的问题。
  至于反攻所罗门群岛,风险也不小。
  要知道,中国陆战队的主力部队全都在所罗门群岛,而且中国空军也在这边部署了上千架作战飞机,加上中国海军已经掌握了珊瑚海的制海权,就算美军舰队能够得到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航空兵掩护,取胜的希望也不是很大。别忘了,所罗门群岛大海战的背景就是美军反攻所罗门群岛,结果遭受惨败。
  在战场上,可不是在哪个地方跌倒,就应该在哪个地方站起来。
  问题是,反攻马里亚纳群岛又谈何容易。
  虽然马里亚纳群岛上的驻军并不多,到二零五四年底的时候,只有四个陆战师,而且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部队,但是这里离中国本土足够近,中国海军与陆战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强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部署。更重要的是,在西太平洋上,美国海军已经没有可以依托的据点了,因此反攻任务得由海军全部承担,特别是在初期阶段,美军舰队无法得到岸基航空兵掩护与支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