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1021

  有了这两个有利因素,在战术上就不难选择了。
  两点过,尼克松首先派出了护航战斗机,或者说让升空巡逻的防空战斗机转为执行护航任务。
  因为在出动防空战斗机的时候,不能确定会在什么时候遭到攻击,这些战斗机都以满状态起飞,所以在两点的时候,战斗机的还有三分之二的余油,足够飞行到一千公里之外,执行半个小时的空战任务,再返回舰队降落。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紧急升空的防空战斗机往往只携带三分之二、甚至一半的燃油。
  当然,尼克松也把舰队上空的四架预警机派了出去。
  虽然中国主力舰队的战斗机无法攻击美军第三舰队,但是肯定可以掩护第二舰队,也就有必要增派预警机。
  紧接着,尼克松就让担任攻击任务的战斗机起飞。
  只是,当时美军第三舰队根本没有为攻击做准备。其实在收到弗伦奇的命令之前,尼克松根本没有想过攻击中国舰队。
  一时之间,三艘美军航母上的航空勤务人员乱成一团。
  要知道,在尼克松决定攻击之前,美军第三舰队是按照防空方式准备战斗机的,飞行甲板上摆放着准备紧急起飞的防空战斗机。现在要安排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升空,首先就得把那些防空战斗机挪开,然后把在机库内挂上弹药、装好燃油的战斗机送上飞行甲板,依次弹射出去。
  在空间本来就较为有限的航母上,这是一件麻烦事。
  直到两点三十分,第一批攻击机才离开了航母。到两点四十五分,尼克松安排的一百二十架攻击机全部升空。
  到此,尼克松已经派出了一百六十八架战斗机。
  当时,美军第三舰队还剩下了四十八架战斗机,而且都是之前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升空作战的防空战斗机。
  尼克松没有迟疑,又把这四十八架战斗机派了出去。
  只是,在出动攻击机群的时候,四十八架战斗机全部被转移到了机库里面,现在得重新送上飞行甲板。
  在此之前,美军第三舰队还得优先弹射四架舰载预警机。
  原因很简单,舰载预警机的飞行速度较慢,得优先升空,才能保证与执行制空任务的战斗机同时赶到战场。
  结果就是,直到三点过,第二批护航战斗机才陆续升空。
  此时,第二舰队上空的战斗已经打响了,交战双方是七十二架J-33B与四十八架美军战斗机。
  显然,尼克松并不知道,第一舰队不但派遣了战斗机,还出动了舰载预警机。
  没什么好奇怪的,舰载预警机的航程本来就比战斗机高得多,而且滞空时间也超过了战斗机,基本上能够全程伴随战斗机执行制空任务。既然是掩护第二舰队,第一舰队就没有理由不出动舰载预警机。
  这样一来,这场被尼克松认为没有多少悬念的空战,确实没有多少悬念,只是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的不是美军,而是中国海军。
  在十五分钟不到的战斗中,不但四十八架美军战斗机被击落了四十四架,连四架赶来助阵的美军预警机也全数被击落,而中国海军只损失了十一架战斗机,其中九架属于第一批赶来的防空战斗机。
  所幸的是,美军攻击机群延迟了四十五分钟出发。
  在美军的第一批护航战斗机被击溃的时候,美军攻击机群离第二舰队还有五百公里,没有进入舰载预警机的探测范围。
  结果就是,美军攻击机群向北转向,没有立即发起攻击。
  对于挂着两枚反舰制导炸弹的战斗机来说,根本没有可能在空战中击败轻装上阵的防空战斗机。
  当然,第一批美军护航战斗机也没有白白牺牲掉。
  首轮空战结束后,第一批赶来的防空战斗机因为所剩燃油无几而返航,第二舰队上空只剩下四十六架J-33B,而且三分之二的战斗机用掉了半数以上的拦截导弹,另外三分之一也使用了部分对空弹药。
  它们要面对的,是第二批四十八架全副武装的美军战斗机。
  四点不到,第二轮空战打响。
  紧接着,在战场外围徘徊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美军攻击机群开始冲锋,从超低空逼近第二舰队。
  可以说,当时的情形十分危险。
  哪怕美军护航战斗机没有夺得制空权,只要压制住了防空战斗机,而且把空战空域限制在第二舰队上空,美军攻击机群就能顺利突破第二舰队的防空网,在第二舰队上空投下反舰制导炸弹。
  可惜的是,美军护航战斗机不但没有夺得制空权,还在攻击机群进入攻击线路后,主动撤退了一百多公里。
  不是美军战斗机飞行员怕死,而是严重欠缺实战经验。
  要知道,此时的美军第三舰队,实际上就是之前的太平洋舰队,而在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中,美军太平洋舰队损失了七成战斗机,飞行员的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能够侥幸逃脱的飞行员少之又少。
  当时,美军第三舰队的飞行员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有实战经验。
  另外四分之三,都是在大战爆发后招募的菜鸟,或者是在大战爆发后才加入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新手。
  在战斗中,这些飞行员只记住了教官的话,即不要干扰攻击行动。
  在他们看来,撤离攻击区域,就是不干扰攻击行动。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只有他们留在攻击区域,第二舰队防空战舰上的中程防空导弹才无法发挥威力,因为防空战舰也会担心误伤防空战斗机,不会轻易使用防空导弹。
  既然美军护航战斗机撤走了,防空战斗机也随之撤出了舰队的防空区域。
  这下,舰队在进行防空作战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中程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就六十公里,空战区域在差不多两百公里之外,根本不可能误伤友机。
  对于正准备投弹的美军攻击机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第一百四十二章
防空火网
  实战早就证明,中程防空导弹在对付战斗机、反舰导弹与弹道导弹时的作战效率都比不上区域防空导弹,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可是为什么到大战期间,中美海军还为战舰配备了中程防空导弹呢?
  看得见的因素是:区域防空导弹不适合装备所有战舰。
  一套完整的区域防空系统,不但要拥有数十枚区域防空导弹,还要有一套包括远程警戒雷达、远程探测雷达、火控照射雷达在内的完整的火控系统,整备质量非常大,需要占用大量甲板空间。
  结果就是,区域防空系统只适合于装备大型战舰。
  随着技术进步,战舰受到的空中威胁与日俱增,对区域防空系统的性能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导致系统不但质量与体积越做越大,而且价格愈发昂贵。拿中国海军为大型综合战舰研制的区域防空系统来说,在包含一百四十八枚区域防空导弹的情况下,整套系统的价格高达二百四十亿元。
  要知道,一艘反潜战舰的总造价也就三百多亿元。
  显然,就算反潜战舰的吨位做得足够大,也无法装备区域防空系统。
  问题是,反潜战舰也需要一定的防空能力,即便在航母战斗群内作战,反潜战舰也需要有限的自卫防空能力。原因很简单,反潜战舰往往会到远离编队核心区域的地方活动,不大可能得到防空战舰掩护。
  如此一来,价格低廉的中程防空系统就有了市场。
  此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因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中程防空导弹的作战效率不见得比区域防空导弹差。
  比如,在对付超低空突防的战斗机时,中程防空导弹就是理想选择。
  要知道,即便舰队上空有预警机,也不见得能够引导防空战舰拦截视距外的目标,因为预警机还有别的任务。
  当战斗进入到视距内,中程防空导弹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与区域防空导弹相比,中程防空导弹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灵活。比如中国海军最新式的中程防空导弹的总质量只有二百四十七公斤,而区域防空导弹接近一吨。在发射后,中程防空导弹能在一秒钟内转向,在三秒钟内加速到六马赫,随即抛掉起飞助推发动机,进入攻击阶段,而区域防空导弹要到第八秒的时候,才会抛掉加速发动机。在已经看得见的交战距离上,这五秒钟的差距将有决定性的影响。除此之外,中程防空导弹的机动过载几乎都是一百个G以上,而区域防空导弹的机动过载很少超过六十G,因为区域防空导弹主要依靠较快的速度拦截目标。
  这些差别,对拦截超低空突防的战斗机有决定性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程防空导弹就是万能的,能够对付所有超低空目标。
  实战已经证明,在面对现代化战斗机的时候,特别是那些能在瞬间把机动过载提高到二十G、而且最大机动过载不受高度与速度限制的先进战斗机,任何一种现役的中程防空导弹都有点力不从心。
  只是,实战也证明了中程防空导弹的另外一个价值:扰乱攻击机群。
  这个价值,是中国海军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与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中发现的,即集中使用中程防空导弹,能够迫使来袭的攻击机分散,从而使敌机无法在同一时间向战舰发起攻击。
  结果嘛,自然是为战舰争取到了更多的自卫时间。
  要知道,中国海军已经证明,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能够拦截反舰制导炸弹,只是拦截效率不是太高,往往需要进行两到三次重复射击,而且在重复射击间隙,需要对前一次射击的效果进行甄别。
  也就是说,拦截反舰制导炸弹是一件比较费时的事情。
  如此一来,如果能够迫使敌机分批次投弹,就能让战舰获得足够多的拦截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拦截效率。
  这场战斗,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当时,一百二十架美军战斗机,分成三个编队进入,结果都在投弹前,被迎面射来的中程防空导弹打散。
  这下,问题出来了。
  要知道,美军飞行员中,四分之三是菜鸟与新手,只有四分之一的飞行员有经验。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菜鸟与新手都跟在老鸟后面,并且跟随担任长机的老鸟投弹。被防空导弹打散后,那些菜鸟与新手不得不独自投弹。结果就是,在面对密如蛛网的防空火力时,绝大部分菜鸟与新手都不可能取得突破。当时,一些手忙脚乱的美军飞行员在离目标战舰还有三十多公里的时候就投下了炸弹。
  这种分散的,每次只有数架战斗机进入的攻击,对第二舰队几乎没有威胁。
  在强大的末段防御系统面前,分批次投下的炸弹全部遭到拦截,而且重复拦截次数都在四次以上,击落概率接近百分之百。准确的说,不是击落,而是利用电磁炮炮弹的动量改变反舰制导炸弹的飞行弹道,使之最终偏离目标。当时,大部分反舰制导炸弹都落到了离目标战舰三百米到五百米的区域内,部分反舰制导炸弹在落水后爆炸,对附近的战舰产生了一些影响,只是不严重,更不致命。
  从空中看去,炸起的海水几乎笼罩了目标战舰。
  显然,这很容易让飞行员产生误判,既认为炸弹命中了目标战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