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0/1021

  事实上,后世在评价这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涌现出来,唯一能在用兵上与牧浩洋齐名的年轻海军将领的时候,都无不承认他是一个运气好极点的家伙,好运在他取得的战果中至少一半的功劳。
  从某种意义上讲,似乎上天特别眷顾这位年轻少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佟少云事实上错误判断了局势,换成其他人,哪怕是牧浩洋,也会要求第一舰队提供全面防空掩护,而不是象征性的派二十多架战斗机过来。至于结果,肯定是天壤之别了。
  这个错误,没有让佟少云倒大霉,反而让他撞了大运。
  在拍出电报后,佟少云让舰队进入防空作战状态,八艘大型综合战舰把六艘反潜战舰围了起来,而且排成了密集队形,确保任何一艘大型综合战舰都能得到邻近两艘友舰掩护,也能掩护两艘友舰,即大型综合战舰的内层防空区域有百分之五十的重叠范围,从而使末段防御系统能达到百分之百的作战效能。
  紧接着,佟少云派出了所有倾斜旋转翼飞机。
  一是这些飞机在防空作战时没有帮助,二是他得确定之前做出的判断,即美军第三舰队是不是在新赫布里底群岛。
  为此,所有倾斜旋转翼飞机都取下了反潜装备,以转场飞行的方式携带副油箱。
  在这种情况下,倾斜旋转翼飞机没有反潜作战能力,飞行距离却超过了四千公里,即拥有两千公里的最大侦察半径。
  等佟少云做完这些安排,美军攻击机群也到来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舰队示威
  美军首轮攻击,用的全是战术反舰导弹。
  所谓“战术反舰导弹”,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说这种反舰导弹的射程很近,无法在防区外发起攻击。
  随着舰队区域防空范围扩展,反舰导弹的射程也水涨船高。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与美国的反舰导弹中,除了一些极个别的型号,其他的射程都在五百公里以上。
  与重型反舰导弹相比,战术反舰导弹最大的差别是巡航速度与弹头威力。
  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射程上,战术反舰导弹不比重型反舰导弹差,或者说同样具备在舰队区域防空网外发起攻击的能力。
  当然,这两种导弹在作战效能上有实质性区别。
  比如,重型反舰导弹的巡航飞行速度在八马赫左右,飞行五百公里只需要六分钟,而战术反舰导弹需要四十分钟,因此战术反舰导弹暴露在区域防空导弹拦截阶段的时间是重型反舰导弹的七倍。此外,得益于较快的飞行速度,重型反舰导弹的弹头在突防阶段的飞行速度在十马赫以上,而战术反舰导弹的弹头即便配备了火箭加速发动机,也只有四马赫,低了百分之六十。
  结果就是,战术反舰导弹的作战效率不及重型反舰导弹的十分之一。
  当时,美国空军出动了六百架战斗机,而不是四百架,只是其中有大约两百架护航战斗机,只有四百架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这是美国海军提供的战术经验,即护航战斗机一定要超过目标防空战斗机,不然攻击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美军认为攻击的是主力舰队,因此照此安排了护航战斗机。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美军做出了正确判断,第二舰队就完蛋了。
  当然,这只是推测。
  要知道,第二舰队的防空力量相当于两支航母战斗群,而一支航母战斗群就有能力对抗两千多枚反舰导弹。即便中国海军做的测试有水分,即防空战舰处于理想状态,相当于两支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力量,对付一千多枚反舰导弹也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不需要掩护航母,所以第二舰队的防空编队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把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上的四十八套末段防御系统的作战效能发挥到极限。
  当然,第二舰队也有缺陷,即八艘大型综合战舰都是对地打击配置。
  有趣的是,实战证明,有没有区域防空导弹、或者说有多少区域防空导弹,对拦截反舰导弹的影响并不大。
  原因很简单,当时第二舰队上空没有预警机。
  也就是说,大型综合战舰仅能利用自身的雷达来探测与锁定目标,而战舰上的雷达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最大锁定距离也就只有四十公里,而作为主力的中程防空导弹的射程能达到六十公里。
  当时,第二舰队的十四艘战舰上都有中程防空导弹。
  事实上,中程防空导弹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因为战术反舰导弹在离目标大概三十公里的时候就会分离出弹头,并且让弹头加速到四马赫,所以留给中程防空导弹的作战时间只有大约三十秒。
  在此期间内,每艘战舰最多只能进行一次导弹拦截。
  紧接着,就进入了末段反导作战阶段。
  这个时候,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上的末段防御系统开始发威了。
  当时,美军攻击机群的规模过于庞大,而且空军的战斗机分散部署在十多个机场上,因此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分成了十多个批次,并不是所有攻击机群都在同一时间投下导弹,也不是所有攻击机群与目标的距离都一样。由此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四百多架美军战斗机投下的大约一千七百枚战术反舰导弹是在五分钟内,分成十多个批次到达的,给了第二舰队充足的拦截机会。
  如果所有反舰导弹在同一时间到达,第二舰队肯定死无葬身之地。
  要知道,即便是战术反舰导弹,以四马赫速度飞行的弹头,也只需要不到十秒就能突破十公里的末段拦截区域,而当时的末段拦截系统在十秒钟之内,最多只能开火六次,既一艘战舰在理论上,最多只能拦截三十六枚弹头,而实际只有一半左右,因为不是所有末段拦截系统都朝向导弹来袭方向。
  只有导弹分批到达,才能使末段拦截系统发挥作用。
  所幸的是,在二零五三年,要让上千枚反舰导弹同时到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要到三年之后,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才有能力组织反舰导弹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同时到达。
  对第二舰队来说,五分钟肯定足够了。
  要知道,五分钟就有三百秒,而一套末端防御系统能够开火一百五十次,在导弹来袭方向上,至少有四艘战舰能够交战,而且每艘战舰上至少有三套末段防御系统能够开火,即有十二套末段防御系统能够拦截来袭导弹,总共能够开火一千八百次。即便有部分反舰导弹突破了防线,在逼近目标之前,也会遭到附近友舰上的末段防御系统拦截,以及后方反潜战舰的拦截。
  当时,六艘反潜战舰上也有末段拦截系统,只不过一艘只有两套。
  虽然比不上大型综合战舰,但是对付漏网之鱼也是绰绰有余。
  在这五分钟内,第二舰队除了用掉了大约三十万枚七十毫米电磁炮炮弹之外,就只是让处于导弹来袭方向上的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上的末端防御系统超负荷运行了五分钟,导致八套末段防御系统因过热出现故障。
  所幸的是,中国海军已经吸取了教训,为战舰提供了维修设备。
  第二舰队要做的,就是在战斗结束之后,立即为出了故障的末段防御系统更换液氮冷却系统,然后进行火力测试。如果只是因为作战过于频繁,导致冷却系统失灵,此举就能消除故障。
  事实上,半个小时之后,第二舰队就解决了八套末段防御系统的故障。
  至于弹药,更不是问题,因为舰队里有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这场如同打靶般的防空作战,不但让佟少云松了口气,也让在远处观察攻击结果的美军飞行员倒吸了一口冷气。
  直到战斗结束,美军飞行员才相信,他们看到的事实。
  要知道,在过去的五分钟里,第二舰队就像一只巨大的刺猬,用密集的尖刺瓦解了美军的导弹攻击。
  当硝烟散去后,十六艘战舰仍然在以四十五节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
  攻击彻底失败,美军飞行员立即汇报情况。
  当时,美国空军的指挥官根本不敢相信,直到负责甄别攻击结果的战斗机发回来高分辨率战场图像,美军指挥官才不得不承认,攻击行动没有收到任何战果,中国舰队毫无悬念的瓦解了美军的导弹攻击。
  当然,这个时候,美军也发现,他们攻击的不是以航母为核心的主力舰队,而是一支仅有八艘大型综合战舰、六艘反潜战舰与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的普通舰队,舰队里根本没有航母的身影。
  消息送到美军第三舰队,尼克松立即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时之间,他甚至搞不明白,中国海军到底想干嘛。
  把一支没有航母的舰队派到离所罗门群岛不到一千公里的地方,是作战,还是向美军示威?
  从攻击结果来看,这更像是示威。
  当然,尼克松立即意识到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即中国海军主力舰队去向不明,也许就在不远的地方。
  这下,尼克松更加犹豫了。
  一点二十分,所罗门群岛的美军司令部再次发来电报,派往中国舰队的战斗机与侦察机遭遇了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而且已经被中国战斗机赶走。也就是说,中国主力舰队肯定就在附近。
  十分钟后,美国空军指挥官再次给尼克松发了一封电报,要求第三舰队发起攻击。
  虽然尼克松没有听从美国空军命令的义务,弗伦奇早就给他授权,而且早就说明,他只听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命令,但是在这份电报中,美国空军提到了一件事情,即正在积极调动部署在澳大利亚的战略轰炸机,预计在下午六点攻击中国舰队,因此需要第三舰队在此期间发动一次攻击。
  准确的说,是让第三舰队以发起攻击的方式,削弱中国舰队的防空力量。
  更重要的是,必须监视中国舰队的行踪,因为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中国舰队能够航行大约四百公里,如果第三舰队不承担起监视任务,那么美国空军就得在动用战略轰炸机之前再次安排侦察任务。
  显然,这肯定会耽搁傍晚的攻击行动。
  事实上,这份电报没有说服尼克松,因为他觉得即便要攻击中国舰队,也应该安排在战略轰炸机之后。
  原因很简单,战略轰炸机只能用重型反舰导弹攻击中国舰队。
  不管重型反舰导弹对中国舰队有没有威胁,随后动用舰载战斗机发起攻击,肯定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直到一点五十分,从珍珠港发来的命令,才让尼克松决定发动攻击。
  这道命令是由弗伦奇下达的,不仅让美军第三舰队在下午参加了战斗,还改变了美国空军的作战部署。
第一百四十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
  第二舰队被美军侦察机发现的时候,第一舰队也被发现了,只是发现第一舰队的是一艘攻击核潜艇。
  这艘美军潜艇在八月三十一日才赶到密克罗尼西亚,主要任务就是搜寻中国舰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攻击前往战区的中国舰队。因为在此之前,该潜艇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海域活动,对付从那霸到关岛的中国运输船队,所以在到达密克罗尼西亚的时候,正好在第一舰队北面不远处。
  早在九月一日,该艇就探测到了第一舰队发出的噪声。
  根据该艇的作战记录,在九月一日,曾经间断性的探测到了大型战舰高速航行时发出的噪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