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4/1021

  三分钟后,“黑龙江”号等四艘大型综合战舰进行了首轮齐射,向美军舰队最前方的两艘防空巡洋舰投射了五百多枚炮弹,并且以每分钟一轮齐射的方式,依次炮击美军舰队中的防空巡洋舰。
  显然,这是非常传统的打法。
  当时,侦察编队的指挥官只有一个想法,即为舰载航空兵清除障碍。
  事实上,侦察编队的指挥官也有点有恃无恐。原因很简单,美军舰队出动了五百架战斗机,而九艘航母最多也就只有六百四十八架战斗机。也就是说,美军舰队剩下的战斗机不足以组织起第二次空中打击。更重要的是,美军战舰的最高航速不会超过三十五节,而侦察编队的最高航速能够达到四十五节。也就是说,只要被侦察编队咬住,美军舰队就别想逃脱炮火打击。如此一来,首先攻击那些能够携带远程反舰导弹的巡洋舰,要比首先攻击航母更有意义。
  从理论上讲,不考虑航空兵的话,巡洋舰的作战能力超过了航母。
  对美军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弗伦奇并不知道,中国海军已经获得了射程为一千二百公里的增程炮弹,也就不知道自身已经在侦察编队的炮火打击范围之内。当炮弹落下来的时候,看到附近的两艘巡洋舰在爆炸中冒起火光,弗伦奇才猛然惊醒。
  只是,这个时候,再进行规避已经来不及了。
  两点五十分,美军舰队向南转向,并且把航速提高到了三十三节。
  紧接着,弗伦奇命令已经返回舰队的十二架侦察机开始拦截中国舰队的侦察机。
  可以说,这个决定,改变了这场海战的结果。
  三点不到,炮击突然结束。原因很简单,最先到达美军舰队上空的侦察机遭到美军战斗机拦截,被迫撤离。
  没有侦察机提供的信息,侦察编队无法攻击正在转向规避的美军舰队。
  直到十五分钟之后,炮击才再次恢复,不过也只持续了不到五分钟,随着侦察机再次被美军战斗机驱逐,侦察编队不得不停止炮击。只是,在这五分钟内,侦察编队重点打击了美军舰队里的四艘航母,其中就包括弗伦奇的旗舰“星座”号航母,最终迫使弗伦奇在三点过转移到了“列克星敦”号航母上。
  这个时候,中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编队也遭到了美军机群的疯狂攻击。
第一百一十七章
防空作战
  攻击主力编队的四百三十二架战斗机中,有多达二百一十六架护航战斗机。
  因为美军机群得绕过南下的侦察编队,所以空战是分批次进行的,从离主力编队五百五十公里处开始,一直打到离主力编队不到两百公里处。随着美军机群进入区域防空导弹的拦截范围,空战才宣告结束。
  在长达二十分钟的空战中,双方的战斗机都拼出了全力。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可以说不分高下。主要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九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都是主力部队,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虽然在此之前,美军飞行员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特别是大规模空战经验,但是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赋予了美军飞行员极高的战术素养。要知道,大战爆发前,美国海军飞行员的年均飞行训练时间高达六百小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所幸的是,中国海军的飞行员并不是菜鸟。
  与美军飞行员相比,中国海军飞行员的年均飞行训练时间相差不大,而且半数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还有部分飞行员参加过七年前的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拥有更加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这场交战中,双方都犯了一些错误。
  中国舰队最大的错误,就是提前升空的防空战斗机只有四十八架,即这四十八架战斗机组成了第一道防空拦截线,而面对的美军战斗机多达一百零八架,结果四十八架J-33B没能发挥多大作用。也就是说,离舰队五百五十公里的处的第一道防空拦截线,没能打散美军的攻击编队,更没有威胁到攻击机群。
  结果就是,第一批携带反舰导弹的美军攻击机在离主力编队大约五百公里处,在没有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射了导弹。
  如果美军没有犯错误,主力编队的命运肯定会非常悲惨。
  要知道,在引导防空战斗机作战的时候,防空战舰很难拦截反舰导弹。如果集中力量拦截反舰导弹,就无法掩护支援防空战斗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所有进入区域防空导弹拦截范围的战斗机,不管是美军的战斗机、还是舰队防空战斗机,都有可能遭到防空战舰攻击。
  一般情况下,防空战舰的火控系统会处于锁止状态。
  也就是说,只要攻击区域内有己方的战斗机,防空战舰就不会主动发射防空导弹。要想发射防空导弹,就得使用手动操作方式,而人为控制的时候,防空导弹的拦截效率将降低九成以上。
  所幸的是,美军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击溃第一批防空战斗机之后,飞在最前方的美军护航战斗机没有继续前进,至少没有全部杀向主力编队,只有不到四十架美军战斗机在向主力编队飞去,其他的美军战斗机去追杀逃窜的防空战斗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第二批防空战斗机轻而易举的击溃了逼近的美军护航战斗机。
  紧接着,这些防空战斗机离开了舰队区域防空导弹的攻击区域,让防空战舰能够转为执行反导拦截作战。
  美军第二批护航战斗机赶到时,防空战斗机已在主力编队南面构筑了新的防空拦截线。
  此时,美军攻击机群投射的反舰导弹已经逼近主力编队。
  反导作战立即开始。
  必须承认,侦察编队提供的二十分钟预警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让四艘大型综合战舰全部机动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上。
  在拦截反舰导弹的战斗中,四艘大型综合战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用末段拦截系统之前,有八成以上的反舰导弹被区域防空导弹击落,剩下的也在末段突防时被击落。
  美军的这轮攻击,只是消耗掉了主力编队数百枚区域防空导弹。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军护航战斗机没有理会那些逃窜的防空战斗机,而是集中力量向主力编队冲刺,大型综合战舰的防空作战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使末段拦截系统承担更重的防空任务。因为每艘航母身边只有一艘大型综合战舰,所以掩护航母的防空网存在很大的漏洞。也就是说,航母很有可能遭到攻击。即便四艘航母的末段拦截能力都很强,其他战舰也有可能遭到攻击。
  相对而言,美军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还是在机群编组方式上。
  需要为此负责的不是飞行员,而是弗伦奇本人。
  在安排攻击行动的时候,弗伦奇首先让护航战斗机出发,然后才是携带反舰导弹与反舰制导炸弹的攻击机。
  这下,问题出来了。
  正常情况下,护航战斗机的作战载荷不会超过两吨,而攻击机的作战载荷在两吨到四吨之间。结果就是,在巡航飞行阶段,护航战斗机的速度比攻击机快一些,因此将一直在攻击机前方。
  为了使护航战斗机与攻击机群有效配合,在安排攻击任务的时候,一般都得让攻击机首先出发,然后再出动护航战斗机。如果得首先出动护航战斗机,就得让护航战斗机减慢飞行速度。
  可惜的是,美军机群里的护航战斗机没有减速。
  结果就是,主力编队开始拦截反舰导弹的时候,携带反舰制导炸弹的美军攻击机群还没有进入主力编队的区域防空网。
  虽然只相差了几十秒,但是在快节奏的现代化战争中,几十秒足以改变结局。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第二批美军攻击机跟随反舰导弹逼近主力编队,攻击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要知道,在大型综合战舰拦截反舰导弹的时候,很难对超低空突防的攻击机进行拦截。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大型综合战舰拦截完反舰导弹的时候,美军攻击机已经到达了投弹距离。
  结果可想而知,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根本无法应付同时到达的两波攻击。
  只要美军飞行员有足够的决心,就算不能全歼主力编队,也有很大的把握重创主力编队里的四艘航母。
  实战已经证明,美军飞行员有足够的决心。
  这个时候,主力编队犯的一个错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紧急升空的防空战斗机没有去拦截超低空突防的攻击机群,或者说根本没有发现超低空突防的攻击机群,而是把第二批到达的护航战斗机当成了攻击机群。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谁也没有想到美军会让半数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结果就是,在发现了第二批护航战斗机的时候,连牧浩洋都认为,这是执行攻击任务的美军战斗机。即便已经有预警机发现了从超低空突防的美军机群,也得首先拦截从高空突防的“攻击机”。原因很简单,反舰制导炸弹在高空投放时的投射距离是超低空投放时的三倍,即能在离目标大约六十公里处投下,而这正好在中程防空导弹的拦截区域之外。别忘了,在拦截反舰导弹的战斗中,四艘大型综合战舰基本上耗光了区域防空导弹。
  结果就是,等到防空战斗机的飞行员发现接战的不是攻击机,而是携带着对空弹药的护航战斗机时,从超低空进入的美军攻击机已经突破了防空网,并且分散成攻击小组,向四支航母战斗群发起冲击。
  战斗进入到了最后阶段。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主力编队既有幸运的地方,又有不幸的地方。
  幸运的是,每支航母战斗群里,还有一艘对地打击型的大型综合战舰,而且都呆在离航母不到五公里的地方,充当航母的贴身保镖,能够用性能强大的末段拦截系统掩护航母,起到了防空屏障的作用。
  不幸的是,四支航母战斗群是分散活动的,没有聚集到一起。原因就是,在出动舰载战斗机的时候,航母需要较大的活动范围,所以分散成了以各自为中心的战斗群,间隔距离在二十公里以上。
  毫无疑问,四支航母战斗群聚集在一起,肯定要比分散活动更难对付。
  要知道,只要四艘航母呆在一起,八艘大型综合战舰就能提供全方位的防空掩护,而且在敌机来袭方向有重合区域,而四艘航母分散活动,两艘大型综合战舰最多只能在二百四十度方向上提供防空掩护。事实上,防空配置的大型综合战舰离航母较远,所以只有一艘大型综合战舰在航母附近,只能在敌机来袭方向上,提供大约一百二十度的防空掩护区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因为在二十多分钟前,主力编队已经转为向东航行,而美军机群从南面进入,所以首先遭到攻击的不是打头阵的“泰山”号航母战斗群,而是为于编队中央的“华山”号与“恒山”号航母战斗群。
  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美军攻击机冲向这两艘航母。
  剩下的三分之一的美军攻击机中,只有十来架朝“泰山”号杀来,剩下的二十多架全部扑向了编队末尾的“嵩山”号航母战斗群。
  此时,编队防空已经没有用了,只能看末段拦截系统的作战能力。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攻击方的火力是否强大到足以刺穿防御方的反导拦截屏障,或者说防御方的反导拦截能力是否强大到顶住攻击方的打击。
第一百一十八章
壮士断臂
  南面战场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虽然有理由相信,弗伦奇曾经有过放弃攻击中国舰队主力编队的想法,让攻击机群去干掉威胁极大的侦察编队,但是在三点十五分,随着“星座”号航母中弹,弗伦奇根本没有发出这道命令。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弗伦奇也没有可能改变作战部署。
  原因很简单,到三点十五分的时候,美军的第二批攻击机已经在攻击主力编队,根本没有办法撤出来。
  对弗伦奇来说,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返航的侦察机上。
  问题是,中国海军的侦察机也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而且双方的侦察机都携带了必要的对空弹药,执行的是“武装侦察任务”。
  三点三十分,美军舰队再次遭到炮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