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9/1021

  虽然在设计上,“黑龙江”级比“台湾”级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武器系统全部以模块方式配制,能够在海上补充弹药,但是有较为苛刻的条件,即海况不得超过三级,而且战舰的航行速度不得高于二十四节。只有达到这个条件,舰体才有足够的稳定性,也才能由快速战斗支援舰进行弹药装填作业。
  当时,特遣舰队里有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牧浩洋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处较为安全的海域,让舰队减速,然后花上四个小时完成弹药补给。
  结果,战后有很多人因此指责牧浩洋,认为他错过了歼灭第三舰队的绝佳机会。
  要知道,这个时候第四舰队还没赶到,第三舰队落单,而且已经在战斗中损失了几乎所有舰载战斗机,处于完全没有防卫能力的状态,只要特遣舰队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能一举击溃、甚至歼灭第三舰队。
  显然,这些指责牧浩洋的人忽视了很多关键因素。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牧浩洋并不知道第三舰队在哪,而且当时有迹象表明,第三舰队在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
  最明显的迹象就是,侥幸逃脱的美军战斗机没有从进入方向、也就是南面撤出,而是向东南飞往澳大利亚。
  根据特遣舰队的作战记录,当时龚继飞少将提出了异议,认为美军战斗机是为了避免暴露舰队行踪,才没有直接向南返航,而是向东南非常澳大利亚,摆脱了追击的中国战斗机之后再返回舰队。
  由此,可以做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推断:第三舰队离特遣舰队不会太远。
  可以说,这个推断很有说服力。
  只是,牧浩洋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一个连龚继飞都无法反驳的理由,即第三舰队没有出动舰载预警机支援攻击机群作战。也就是说,如果第三舰队就在附近,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出动舰载预警机。只有第三舰队离得足够远,而且攻击行动的时间性非常重要,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到底有多远?
  根据美军战斗机的返航线路,牧浩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第三舰队应该在南面两千公里之外。
  当然,龚继飞仍然觉得这不大可能。
  在他看来,第三舰队没有出动舰载预警机,既有牧浩洋提到的原因,也很有可能与美国空军参与作战行动有关。虽然龚继飞没有否认牧浩洋的判断,但是他觉得,第三舰队应该在南面的攻击范围之内。
  受此影响,在九点半左右,回收了之前升空的战斗机之后,牧浩洋让龚继飞安排了一次侦察行动。只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牧浩洋让龚继飞做了特殊安排,即所有侦察机不是沿直线搜索,而是沿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线搜索,把向南的搜索范围设定为两千公里,并且安排一批携带了伙伴式加油吊舱的战斗机前往舰队东南方向待命,协助完成侦察任务的战斗机返回舰队。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如果找到了第三舰队,将在补给弹药之前发动攻击。
  在时间上,这也正好符合牧浩洋的安排。
  当时,牧浩洋把补给作业海域选在了明打威群岛南面,也就是苏门答腊岛西南。这里离浩洋港不到一千五百公里,附近一千公里之内,还有六座分别位于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境内的空军基地。也就是说,舰队在进行补给作业的时候,能够得到空军战斗机掩护,不用担心遭到突然袭击。
  以舰队的航行速度,将在十九日凌晨一点左右到达。
  从时间上看,在十点前发起的侦察行动,将在凌晨零点三十分左右结束,即所有侦察机能够在舰队进行补给作业前返回。如此一来,牧浩洋就能在安排侦察机降落之前,让一批战斗机升空巡逻,确保在接下来的四个多小时之内,舰队上空有足够的防空战斗机,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空军身上。
  显然,牧浩洋更加相信舰载航空兵,而不大相信千里迢迢赶来的空军战斗机。
  事实上,牧浩洋必须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只要美军判断出特遣舰队必须进行弹药补给,就会意识到,特遣舰队很有可能向空军求援,因此会密切监视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中国空军基地,或者安排预警机扩大对空监视范围。
  如此一来,过来为特遣舰队提供掩护的战斗机,反而会使特遣舰队暴露行踪。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夜间十点左右,在所有侦察机升空后,牧浩洋派了一架舰载运输机飞往浩洋港,通过港口司令部命令附近的空军基地向巽他海峡以北的爪哇海派遣战斗机,给美军制造假象。
  事后证明,牧浩洋的这一部署非常有意义。
  在十九日凌晨,美军向爪哇岛南面派遣了六架大型预警机,还出动了大批战斗机深入爪哇海,搜寻根本不在这边的特遣舰队。直到天亮之后,美军指挥官才意识到,中了特遣舰队指挥官的圈套。当然,这个时候,美国情报机构也获得了消息,得知牧浩洋在十八日凌晨就离开了北京,并且由此判断出,指挥特遣舰队的很有可能是牧浩洋本人,而不是之前预测的龚继飞少将。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尼克松准将在十九日上午就让第三舰队向南转向。
  在此之前,由里根少将指挥的第四舰队也调整了航向,没有径直驶往澳大利亚,而是稍微向南偏转,前往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与第三舰队会合。
  结果就是:第四舰队从特遣舰队南面通过的时候,距离超过了二千五百公里。
  如果第四舰队的航线没有向南偏转,而是像原先那样径直向西航行,那么在十九日下午三点左右,与特遣舰队的距离就将缩短到两千公里以内。更重要的是,牧浩洋已经料到第四舰队正在赶往澳大利亚,在十九日上午就加强了对舰队南面的搜索力度,也就有极大的可能逮住第四舰队。
  要知道,这个时候,第四舰队也没有作战能力。
  按照美军的安排,要到十九日夜间,在到达离澳大利亚大约一千五百公里的时候,第四舰队才会报告行踪,然后获得补充的战斗机。也就是说,如果在十九日下午遭遇,第四舰队将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情况下,遭到特遣舰队的致命打击。如此一来,就算第三舰队能够逃过一劫,也孤掌难鸣。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特别是牧浩洋在此战之后递交的作战报告,当时他让舰队向西航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逮住第四舰队,而不是在靠近澳大利亚的地方与第三舰队纠缠。
  以当时的情况,夺取印度洋制海权的关键是消灭第四舰队,而不是消灭第三舰队。
第四十七章
机会与冒险
  十九日凌晨一点过,所有侦察机都已返回,没有值得关注的收获,牧浩洋没再耽搁,让舰队减速,开始补充弹药。
  因为四艘航母的战斗消耗并不多,所以牧浩洋首先让航母补充弹药。
  在补充弹药的时候,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一次只能为一艘战舰服务,因此是一个较为麻烦的过程。
  一点三十分,航母率先完成补给。
  在反潜战舰的掩护下,航母离开了补给海域。此时,周渝生派来的战斗机已经到达,陆续降落到了“泰山”号与“华山”号上。弹药补给作业还在进行,预计要到凌晨五点才能结束。
  牧浩洋没有休息,而是在考虑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之前就有情报表明,第四舰队在向以色列派遣了舰载战斗机之后,没有留在亚丁湾补充战斗机,而是全速赶往东印度洋,与第三舰队会合,然后获得来自第五舰队、或者第七舰队的舰载战斗机。夜间的战斗也表明,在特遣舰队南面活动的只有第三舰队,而且相距两千公里以上。
  这让牧浩洋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即第四舰队还没到达,而且正在赶过来。
  原因很简单:如果第四舰队不在亚丁湾,而是一直在东印度洋活动,派往以色列的也不是第四舰队的战斗机或者第四舰队已经获得补充,第三舰队就应该在巽他海峡附近,不会向南逃遁上千公里;如果第四舰队确实在亚丁湾,但是没有赶往东印度洋,第三舰队则应该逃得更远一些,甚至应该返回珀斯,避免单独与中国舰队遭遇,也就不可能在十八日夜间攻击特遣舰队。
  可以说,只有第四舰队正在赶过来,第三舰队才有理由留下来,而且离巽他海峡尽量远一些。理由是:美军无法准确判断特遣舰队进军印度洋的时间,但是又知道特遣舰队肯定会进军印度洋,因此才让第三舰队留下来,而且在与第四舰队会合之前远离巽他海峡,会合之后再转向北上。
  如果第四舰队全速向东航行,那么在十九日下午就将到达澳大利亚附近。
  也就是说,在十九日凌晨的时候,第四舰队在澳大利亚西北方向上二千五百到三千五百公里之间。
  从地图上看的话,就能知道,第四舰队就在特遣舰队南面。
  当然,第四舰队所在的海域非常广阔,东西宽度为一千公里,南北也有一千公里,总面积在一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更重要的是,这片海域在东南亚的反潜巡逻机搜索范围之外。
  也就是说,牧浩洋别想指望岸基侦察机了。
  这时候,牧浩洋面临一个难题。他在补给海域多停留一个小时,逮住第四舰队的希望就降低一分。如果特遣舰队在凌晨五点南下,最快只能在上午十点出动舰载侦察机,搜索第四舰队所在海域,至少需要安排两波侦察机,因此侦察工作就要花费六个小时,最迟到下午四点才有可能找到第四舰队。此时,第四舰队离澳大利亚本土不会超过一千五百公里,近的话不到一千公里。如果在下午四点之后发动攻击,那么在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第四舰队已经获得了补充。
  显然,这是一场硬仗。
  此外,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即在第四舰队补充战斗机的时候,澳大利亚的美军肯定会提供防空掩护。也就是说,如果攻击行动在傍晚开始,特遣舰队的攻击机群将面对两波防空战斗机。
  延迟到晚上呢?
  毫无疑问,第四舰队要么继续驶往澳大利亚,要么向南转向与第三舰队会合。
  原因很简单,第三舰队在丧失了几乎所有舰载战斗机之后,肯定会向南规避。因为美军不大可能料到第三舰队会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也就没有为第三舰队安排补充战斗机,所以就算美军立即从其他舰队抽调战斗机,第三舰队最快也要到二十日才能恢复战斗力,在此之前必须规避特遣舰队。
  更重要的是,十八日夜间的战斗,足以让美军相信,第四舰队不是特遣舰队的对手。
  如此一来,在第三舰队恢复战斗力之前,美军不会让第四舰队单独北上,更不会让第四舰队与特遣舰队决战。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牧浩洋只有一个相当肯定的判断,即美军在为第三舰队补充战斗机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大麻烦。
  根据之前的情报,牧浩洋有理由相信,美军会从西太平洋战场上抽调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在适当加强之后补充给第四舰队。可是美军会不会以同样的方式补充第三舰队,牧浩洋心里就没底了。
  要知道,美军在西太平洋上只有九支航母战斗群,如果抽走六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意味着只有三支航母战斗群还能作战。就算美国海军已经采购了足够多的舰载战斗机,也需要两到三天才能让舰队恢复战斗力,而在这两到三天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比如特遣舰队可以从马六甲海峡航行到吕宋岛以东,其舰载战斗机足以覆盖大半个菲律宾海,也就能够攻击该海域内的美军舰队。
  问题是,如果不为第三舰队补充战斗机,后果更加难以设想。
  原因很简单,第四舰队独木难支,只能向南规避,而特遣舰队不见得会向南追击,很有可能留在北印度洋上,守卫从中国本土前往中东的航线,而中国陆军很有可能趁此机会向埃及派遣作战部队。
  此外,还有一个美军必须考虑的问题:特遣舰队很有可能攻打迪戈加西亚。
  别忘了,第三陆战师还在新加坡,而且登陆舰队也在新加坡。只要特遣舰队夺取了制海权,陆战队就能开赴迪戈加西亚。因为迪戈加西亚只是一座小岛,所以中国陆战队有能力在数日之内完成战斗。如果美国海军打算从本土派遣战斗机补充给第三舰队,那么美军舰队就无法掩护迪戈加西亚。
  丢掉迪戈加西亚的后果非常严重。
  别的不说,中国陆战队不会就此罢休,而会再接再厉,下一步就是攻打吉布提,铲除美国在北印度洋上的最后一处军事据点,打通进入红海的航道。随后这支陆战队很有可能直接开赴埃及,甚至有可能在西奈半岛南端登陆。
  说得直接一些,美军在印度洋上丧失制海权,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了中国军队。
  到此,牧浩洋想到了两种可能。一是趁美军大举增援印度洋战场,特遣舰队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西太平洋,一举夺取菲律宾的制海权,把战线向东推进一千多公里,为攻打关岛打下基础。二是集中兵力攻打迪戈加西亚,迫使美军舰队前来决战,在远离澳大利亚本土的地方决战,顺带攻占迪戈加西亚。
  从战略上讲,前者毫无疑问具有更大的诱惑性。
  可以说,如果能够在菲律宾海重创美国海军,不但能打开通往关岛的大门,还能一举扭转海洋战场上的局面。要知道,美国海军把五分之三的兵力放在这里,如果能将其全歼,中美海军的实力对比就相差不大了。
  问题是,从战术上讲,这又最不可能实现。
  特遣舰队隐蔽机动到菲律宾海就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必须走最短航线,必须经过还几片较为狭窄的海域,比如印度尼西亚东部的马鲁古海峡,也就很容易被美军侦察机或者是深入该地区的美军潜艇发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