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7/1021

  毫无疑问,这是至关重要的半个小时。
  要知道,特遣舰队通过巽他海峡的时间也是以小时计算的。只要特遣舰队顺利通过了巽他海峡,就能展开成防空编队,防空力量大幅度提升。到时候,八艘“黑龙江”级大型防空战舰将得已全力发挥。
  七点半,美军轰炸机才集结完毕。
  此时,“泰山”号航母战斗群已经在巽他海峡里航行了一个小时。虽然特遣舰队总体需要两个小时才能通过巽他海峡,但是再过十五分钟,“泰山”号航母就将进入印度洋,而前面的两艘大型综合战舰已经进入了印度洋。
  在此之前,牧浩洋已经收到了一条不大好的消息,即空军无法增派防空战斗机。
  受此影响,在七点过的时候,牧浩洋就让龚继飞做了安排,在舰队进入印度洋后,再次增派防空战斗机。
  七点四十五分,“泰山”号进入了印度洋。
  因为需要立即出动防空战斗机,所以“泰山”号向西南迎风航行,并且立即让第一批战斗机升空。
  这么做,也正好为后面的航母战斗群留出了航道。
  七点五十分,在已经有二十架J-33升空之后,牧浩洋下令让之前升空的三个J-32中队向南扩大防空范围。
  此时,已经在圣诞岛方向上活动了六个小时的两架大型预警机也已补充了燃油,正在向东南方向飞行。
  仅仅五分钟后,飞在最前面的那架大型预警机就探测到了来袭的反舰导弹群。
  防空作战立即开始,率先前出的三个J-32中队立即动用拦截导弹,对来袭的重型反舰导弹进行了第一轮拦截。
  因为预警机非常及时的发出了警报,所以这轮拦截非常成功。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于以往的作战来说。
  根据特遣舰队的战报,在这轮拦截中,七十二架J-32发射了五百七十六枚射程高达二百五十公里的拦截导弹,击落了一百四十余枚重型反舰导弹,按照二比一的拦截方式,命中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客观的讲,这个拦截效率不算低。
  要知道,重型反舰导弹的巡航飞行速度在八马赫以上,而空对空拦截导弹的速度一般在六马赫左右。更重要的是,重型反舰导弹的隐身能力非常突出,被战斗机火控雷达截获的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说,战斗机实际上只有不到四十秒的拦截时间,最多只能进行一次拦截。
  所幸的是,第二批两架大型预警机也已到达舰队上空。
  在这两架大型预警机的指挥下,留守的四十架J-32、以及紧急起飞的三十多架J-33对重型反舰导弹进行了第二轮拦截。
  根据特遣舰队的作战报告,在这轮拦截中,击落了近两百枚重型反舰导弹。
  这样一来,还有大约一千一百枚重型反舰导弹仍然在向特遣舰队逼近。
  七点五十九分,防空战斗机的拦截行动结束后,舰队防空作战开始,首先是“泰山”号航母战斗群与“华山”号航母战斗群里的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投入战斗,当时“华山”号刚刚离开巽他海峡,后面跟着四艘反潜战舰,而在后方大约五公里处,“恒山”号航母战斗群的两艘大型综合战舰也即将进入印度洋。
  这是“黑龙江”级第一次参加实战,其表现肯定对得起高昂的造价。
  短短两分钟内,四艘“黑龙江”级就各自发射了一百四十多枚远程防空导弹,随后还各自发射了近百枚中程防空导弹,以二对一的方式拦截来袭的重型反舰导弹,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更重要的是,此时四艘防空战舰处于最佳掩护位置上。
  原因很简单,在进入印度洋之后,防空战舰没有与航母拉开距离,而且在接到预警机的警报后,立即向航母靠拢。当时,“黑龙江”号与“吉林”号在“泰山”号左侧大概三公里处,两舰相距不到五公里;“辽宁”号与“内蒙古”号在“华山”号南面大概四公里处,两舰相距不到三公里。也就是说,四艘防空战舰全部挡在反舰导弹的来袭线路上,而且正好当住了航母。
  当然,防空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在结束了中远程反恐拦截之后,仍然有近七百枚反舰导弹在向特遣舰队逼近,而且这些反舰导弹都已进入自导攻击阶段,首要攻击对象就是已经进入了印度洋,暴露在开阔海面上的两支航母战斗群。
  在这个紧要时刻,战斗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第四十四章
防空火网
  前面已经提到,美军的重型反舰导弹具有较高的智能水平。
  在攻击舰队的时候,美军的重型反舰导弹将首先集中打击扮演拦路虎的防空战舰,再攻击航母。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该特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偷袭横滨的战斗中,几乎导致中国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可是在另外一场战斗中,该特性已经暴露出了问题,即在攻击刚刚离开苏比克湾的“泰山”号航母战斗群时,美军的重型反舰导弹重点攻击了掩护“泰山”号的“北京”号与“天津”号航母战斗群,虽然最终导致“北京”号战沉、“天津”号遭到重创,却没能威胁到“泰山”号。
  现在,这个问题又暴露了出来。
  面对四艘大型防空战舰组成的防空火力网,美军重型反舰导弹就像扑火的飞蛾,前仆后继的撞了上去,而不是设法绕过这四艘防空战舰,从西面攻击航母,甚至只有很少一部分从高空突防。
  结果就是,四艘大型综合战舰的末段拦截能力得到了全面发挥。
  要知道,这是四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而不是“台湾”级巡洋舰。
  在末段拦截系统上,“黑龙江”级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中等口径的电磁速射炮,提高了拦截范围。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此举只是为了提高对反舰制导炸弹的拦截能力,而不是为了提高拦截范围。原因很简单,以往的小口径电磁速射炮在拦截反舰制导炸弹时的效率非常低下,甚至没有任何效果。
  从性能上讲,中等口径电磁速射炮有了本质上的提高。
  在使用二点五千克弹丸的时候,七十毫米线圈电磁炮的炮口速度高达二十马赫,而且次口径弹丸在十公里处的寸速仍然高达十马赫、动能高达十四万四千五百兆焦,是以往电磁速射炮在五公里处的一千多倍。更重要的是,虽然口径增大了不少,但是线圈电磁炮的散热能力明显优于轨道电磁炮,因此在进行短点射的时候,射速依然高达每秒一万五千发,即能在十毫秒内打出一百五十枚炮弹,在来袭导弹的飞行路径上布置一道密不透风的弹幕,只要有一枚炮弹击中,就能摧毁导弹。根据中国海军自行做的测试,新式电磁速射炮在以短点射拦截目标的时候,对十公里外飞行速度在十马赫以内的重型反舰导弹的命中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重型反舰导弹几乎没有机动性了,因为在离目标二十公里时,重型反舰导弹就将抛掉主发动机,弹头在惯性的作用下飞行,只依靠置于气动中心周围的微型火箭发动机调整姿态。更重要的是,反舰导弹的弹头上没有探测系统,也就不可能发现逼近的炮弹。
  当然,中等口径电磁速射炮的最大优势,还是其高强的交战敏捷性。
  在对水平三十度、高低四十五度区域内的目标进行拦截时,新式中等口径电磁速射炮能在一秒种之内开火二十次,即在两次开火间隔间,只需要四十毫秒锁定下一个目标、调整射角。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即不对漏网之鱼进行补充拦截。
  事实上,在设计“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的时候,海军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即有没有必要在末段拦截的时候,对漏网之鱼进行补充拦截。在经过大量分析之后,海军给出了一个肯定答复,即补充拦截利大于弊。按照海军提出的拦截战术,只要电磁速射炮的射速与反应速度足够快,就没有必要进行补充拦截,因为火控系统自然会再次锁定没被击中的目标,然后进行第二次拦截。
  当然,在火力配置上,海军也做了调整。
  “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上,总共有八套末段拦截系统,四套部署在舰首与舰尾,另外四套部署在两舷,因此在任何方向上,都能让四套拦截系统同时作战。也正是根据这一基本设计理念,牧浩洋才认为应该为每艘“泰山”级配备三艘大型综合战舰,以确保应对任何方向上来袭的反舰导弹。
  当然,如果反舰导弹来自某一方向,而且正好有两艘大型防空战舰在该方向上,拦截能力至少能提高百分之两百。
  这场战斗,证明了新式防空理论的正确性。
  在最后五秒钟的拦截战斗中,四艘防空战舰上的十六套末段拦截系统总共开火一千一百余次,击落了六百六十八枚重型反舰导弹。虽然总体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但是平均每次开火的命中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当时,主要是四都战舰的防御区域相互重合,导致接近四成的反舰导弹遭到了双重拦截。
  这个作战结果,连牧浩洋都感到极为震惊。
  虽然有大约六十枚反舰导弹从高空突防,其中近四十枚突破了由大型综合战舰组成的拦截网,但是在进入俯冲攻击阶段的时候,都被航母上的末段拦截系统击中,没有一枚对航母构成了威胁。
  整个战斗中,只有一枚反舰导弹落在了离“泰山”号不到五百米的海面上。
  可以说,这就是一场由计算机控制超级防卫机器、与同样由计算机控制的超级进攻利器之间的决斗。
  在快入闪电般的战斗中,人为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战斗结束的时候,美军耗费总价值高达上千亿美元的一千多枚反舰导弹,只消耗了特遣舰队数百枚空对空拦截导弹、上千枚舰对空导弹,以及近二十万枚电磁炮炮弹,没能击伤一艘战舰。
  当然,在这场战斗中,末段拦截系统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
  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面对密集突防的反舰导弹时,末段拦截系统的拦截区域都缩小到了最低程度,全方位拦截能力不够突出,导致数十枚反舰导弹从高空突破了拦截网,对后方的航母构成了威胁。
  如果不是“泰山”级航母也配备了同样的末段拦截系统,后果将难以设想。
  要知道,如果是“昆仑山”级航母,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小口径电磁速射炮不见得能够发挥作用。
  当然,这场战斗也给了牧浩洋一个启示,即强大的末段拦截系统,很有可能彻底改变舰队防空作战的基本面貌。说得直接一些,如果末段拦截系统能够抵御反舰攻击,那么区域防空就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战斗还没有结束。
  八点过五分,“华山”号航母战斗群里的战舰全部进入印度洋。
  十五分钟之后,“恒山”号航母战斗群也将进入印度洋。因为“嵩山”号负责断后,所以要到八点四十分左右才能进入印度洋。
  战斗结束的时候,龚继飞建议让防空战斗机返航。
  只是,牧浩洋没有答应,而是要求所有防空战斗机撤出战场,继续让“泰山”号与“华山”号出动舰载战斗机。
  牧浩洋的理由很简单:危险还没有过去,说不定第三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即将到达。
  如果在这个时候让防空战斗机返航,就算“泰山”级的独特设计,使其回收战斗机的效率比“昆仑山”级提高了一倍,而且能在回收战斗机的时候,让位于舰首的两座弹射器继续放飞战斗机,可是也会使战斗机的出动率降低一半。在危险随时可能到来的情况下,牧浩洋可不想损失这一半的出动率。
  更重要的是,以“泰山”级的设计特点,就算把所有战斗机都派出去,也有能力同时回收两批战斗机。
  可以说,这也正是“泰山”级的最大特点,即提高了舰载战斗机的回收效率。
  如果换成“昆仑山”级航母,舰队指挥官在进行航空作战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能不能及时回收战斗机。很多时候,因为无法及时回收战斗机,舰队指挥官甚至得刻意降低战斗机的出动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泰山”级的设计初衷。
  当然,牧浩洋的这个判断极为准确。
  在接下来的十分钟内,“泰山”号与“华山”号全速出动战斗机,各派出了三十六架与四十八架。
  这时候,牧浩洋已经命令一批耗光弹药的战斗机向南扩大巡逻范围。
  虽然这些战斗机已经失去了视距外拦截能力,但是牧浩洋非常清楚,接下来需要面对的不是从一千多公里外飞来的重型反舰导弹,而是那些携带着反舰导弹、或者是反舰制导炸弹的舰载战斗机。
  如此一来,只剩下格斗导弹与航炮的战斗机依然有拦截能力。
  根据龚继飞回忆,当时牧浩洋最担心遭到携带反舰制导炸弹的美军舰载战斗机攻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7/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