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4/1021

  事实上,从编制上来看,这支部队就不是主力部队。
  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陆军对八个主力集团军进行了整编,全部按照突击集群的方式组建混成部队,取消了以往的军(集团军)-师(旅)-营-连-排-班的编制方式,但是预备集团军并没进行整编。
  原因很简单,预备集团军没有换装地面战平台。
  事实上,这也是两百多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只能运送三个旅的主要原因。如果运送的是主力集团军,至少能够投送相当于六个旅的兵力,因为地面战平台比传统的地面主战装备轻得多。
  情报上的错误,让巴拉姆错过了攻打安曼的最佳时机。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巴拉姆不调整计划,仍然在十七日夜间攻打安曼,最多只需要增派两个旅。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在十七日下午,巴拉姆手上还有十五个能够随时动用的旅,派五个旅去攻占安曼,绝对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可是错误的情报,让巴拉姆认为至少需要投入十个旅,才有把握打下安曼,而在仅剩下五个旅的情况下,以军在北面的进攻肯定难以持续下去。
  结果就是,巴拉姆推迟了攻打安曼的作战行动。
  对于接下来的作战行动,这个决定的影响非常大。别的不说,在后勤保障难以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以军在北面的进攻行动肯定会遇到麻烦,等到巴拉姆反应过来,决定不惜代价攻占安曼的时候,恐怕已经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当然,这天下午,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在中东战场上。
  北京时间,十七日夜间八点左右,也就是中东战场时间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牧浩洋收到了由虞世辉发回来,通过戚凯威转递的一份消息:叙军俘虏了一名美军飞行员,该飞行员承认自己隶属于第二十二舰载航空兵联队,而且叙军在附近找到的战斗机残骸,也证明属于美国海军航空兵。
  也就是说,出现在中东战场上空的美军战斗机隶属于第四舰队。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第四舰队的三支航空兵联队的编号分别是第十八、第二十二与第二十七。
  最初的时候,牧浩洋依然有点将信将疑。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叙军又俘虏了几名美军飞行员,还在抓捕飞行员的时候与以军特种部队遭遇。
  到了十八日凌晨,李明阳送来一份情报:部署在以色列的美军战斗机超过两百架,而且都是海军的舰载战斗机。此外,还有几架美国空军的大型预警机进驻以色列,参加了当天下午的战斗。
  此时,总参谋部的作战参谋送来了前期美军的作战统计数据。
  根据这份报告,可以大致判断出,美军动用在中国本土、以及中国周边地区的战斗机在三千架左右。
  这下,牧浩洋不再怀疑了。
  按照他的判断,肯定是美国空军兵力枯竭,无法立即向以色列派遣战斗机,所以才由美国海军派遣了舰载战斗机。
  由此,牧浩洋做出了一个推论,即军事情报局之前提供的情报没有错,第四舰队确实在西印度洋活动。
  当然,第四舰队现在去了哪,就很难说清楚了。
  以当时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第四舰队仍然留在西印度洋,美国通过在欧洲的空军基地与吉布提的空军基地,为第四舰队补充舰载战斗机,或者经过整个太平洋、再借澳大利亚与迪戈加西亚向第四舰队补充战斗机。二是第四舰队已经在十七日上午离开西印度洋,正在向东航行,通过澳大利亚补充战斗机。
  权衡之后,牧浩洋觉得后者的可能性大得多。
  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国需要继续向以色列增派战斗机,因为已经不具有紧迫性,所以可以通过欧洲的空军基地转场,没有必要让舰队充当机群的中转站,而且第四舰队在印度洋活动,并不在美国本土与以色列之间。更重要的是,第四舰队已经暴露行踪,继续留在西印度洋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美军肯定能想到,中国海军会趁此机会进军印度洋,也就会让第四舰队与第三舰队在东印度洋会合。
  问题是,第四舰队能够及时恢复作战能力吗?
  虽然从理论上讲,最多只需要十多个小时,部署在美国本土的战斗机就能在两到三次转场之后到达第四舰队,但是实际需要的时间更多,因为任何一种战斗机在进行跨洋转场飞行的时候都有一个限度。说得简单一些,这些战斗机从美国本土出发之后,在所经机场都需要做短暂停留。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数个小时才能完成必要的维护与检查,因此需要两天才能到达第四舰队。
  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调用邻近的其他舰队的战斗机。
  在牧浩洋看来,如果是他指挥美军舰队作战,就会这么做,即从西太平洋抽调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去补充第四舰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第四舰队恢复战斗力,也才能堵住印度洋的入口。
  更重要的是,只要中国海军把握住机会,就会首先攻击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
  在西太平洋方向上,因为有关岛做支撑,美军舰队受到的威胁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必要,美军在西太平洋上的舰队可以主动撤退,离开中国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避免与中国舰队交战。在印度洋上,美军就没有这么大的转圜空间了,让舰队撤退,等于拱手交出印度洋的制海权。
  毫无疑问,第四舰队正在全速赶往东印度洋。
  在已经落单的情况下,第三舰队会进一步后撤,等待第四舰队到达之后再北上前往印度尼西亚西南海域。
  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虽然第四舰队的最高航速达到了四十五节,但是横跨印度洋,至少需要两天才能到达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的海域。在此期间,第三舰队不会北上,而中国舰队正好能趁此机会进入印度洋。
  当然,牧浩洋心里还存在一个疑问:这是不是美军的诱敌之计。
  要知道,美军做梦都想干掉中国海军的最后一支舰队呢。
第四十章
反击的本钱
  十八日凌晨三点,在跟李明阳商量之后,牧浩洋把总参谋部的工作交给了周渝生,登上了飞往“泰山”号的专机。
  途中,牧浩洋给“泰山”号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龚继飞少将下达了命令,让其率领舰队全速通过阿南巴斯群岛,前往爪哇海,准备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并且在进入爪哇海之后加强防空戒备。
  此时,四支“泰山”级航母战斗群已经汇聚在一起,组成了特遣舰队。
  因为其他三支航母战斗群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处于整训阶段,即便更换了舰载航空兵,也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龚继飞少将担任了特遣舰队司令,负责指挥舰队作战。
  这个时候,周渝生已经按照牧浩洋的吩咐安排了侦察任务。
  为了不惊动美军,周渝生没有调派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而是动用了部署在东南亚地区的反潜巡逻机。当时,这些巡逻机主要部署在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三座海军航空站,主要任务就是搜寻在东印度洋上活动的美军第三舰队。到十七日夜间,反潜巡逻机群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架。为了延长反潜巡逻机的搜索半径,周渝生抽调了十二架在外观上与大型电动运输机完全一样的大型加油机,而且把这些加油机全部派往新加坡,只是全部伪装成了大型电动运输机。
  把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成加油机,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功劳,与空军基本无关。
  在战争爆发之前,空军没有把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成加油机的想法,因为这种运输机的速度太慢了,难以满足空军的作战要求。相反,海军却非常有兴趣,因为大型电动运输机的速度与反潜巡逻机相差不大,正好可以为反潜巡逻机服务,而海军岸基航空兵的主力就是反潜巡逻机。
  只是,海军总共只有二十架这种加油机。
  所幸的是,对一个方向上的战斗来说,二十架加油机绰绰有余。
  要知道,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最大运载能力高达二百四十吨,而改装成加油机之后,最多可以运载一百八十吨航空燃油,足以为十架反潜巡逻机补充燃油,因此只需要十二架加油机就能支持一百二十架反潜巡逻机。事实上,因为电动飞机的后勤保障更加简便,出动率比普通飞机高得多,所以只要合理调配,八架加油机就能支持一百二十架分批次出动的反潜巡逻机。
  海军没有大规模采购大型电动加油机,还与另外一个宏伟计划有关。
  战争爆发前,大型电动运输机已经大批量服役,海军由此深受启发,决定研制一种全电动反潜巡逻机。按照海军的规划,将出资研制一种充电飞机,以取代所有为反潜巡逻机服务的加油机。这种充电飞机已经制造出了原形,其实就是在大型电动运输机上配备一座小型聚变反应堆。
  这个项目,还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虽然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大型电动运输机不可能做到以聚变反应堆供能,因为这会占用其全部运载能力,使其失去应用价值,而且小型聚变反应堆过于昂贵,但是海军已经受到启发,即用小型聚变反应堆供能,可以使大型空中平台获得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也就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大型化的空中作战平台。在海军的秘密项目规划中,甚至有一种以此为基础的“空中母舰”。只是,该项目与空军存在冲突,而且技术难度太大,所以海军不是很热心。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天亮前,牧浩洋登上了“泰山”号航母。
  此时,舰队已经通过了阿南巴斯群岛,正四十五节的最快速度南下,预计在上午十一点左右进入爪哇海。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龚继飞正在安排舰队防空任务。
  从能力上讲,龚继飞并不差,算得上海军少壮派将领中的翘楚,不然也没资格成为“泰山”号的首任舰长,也不可能在四十岁之前就晋升为海军少将,成为海军中最年轻的航母战斗群指挥官。
  只是,龚继飞严重欠缺实战经验。
  七年前,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时期,他还是一艘驱逐舰的少校舰长,虽然参加了战斗,但是没有多少表现机会。
  事实上,在龚继飞身上反映出了中国海军的问题。
  此时,牧浩洋已经六十六岁了,章玉廷在阵亡的时候已经六十八岁,周渝生、晏鹰搏等人也都是六十多岁,而在中国海军中,上校与少将的平均年龄只有四十二岁,因此在这两批骨干之间存在断层。说得直接一些,就是中国海军中缺乏年纪在五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不是牧浩洋。
  对于一支快速发展的军队来说,中国军队很难避免人才断代所产生的问题,而且这也不仅仅是海军的问题。其实,早在黄瀚林与腾耀辉这一代,问题就已出现,只是因为牧浩洋这一代军人的表现足够优秀,而且在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足够多的实战经验,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暴露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牧浩洋、戚凯威、母祁铁、周渝生、庞跃龙等人在中年的时候就挑起了大梁,才使得中国军队在培养下一代将领的时候变得漫不经心,而且没有给年轻将领足够多的机会。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作为总参谋长,牧浩洋仍然得上第一线指挥战斗。
  所幸的是,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年龄不再成为限制将领能力的主要问题,也大幅度延长了将领的服役年限。以牧浩洋的身体状况,即便再服役十年,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事实上,得益于医学技术进步,牧浩洋此时的身体状况与黄峙博在五十岁时相差不大。
  要知道,黄峙博在五十岁的时候还是副总参谋长,要到五十五岁才取代陆风烈,成为中国军队的顶梁柱。
  牧浩洋没做休息,直接去了舰队作战指挥中心。
  在询问作战部署之前,牧浩洋首先询问了舰队的状况。
  可以说,这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华山”号、“恒山”号与“嵩山”号服役不到半年,伴随的六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十二艘反潜战舰的服役时间也只有大半年,舰队的状况到底如何、特别是官兵的训练情况,牧浩洋心里完全没底。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支崭新的舰队。
  虽然在扩军浪潮下,牧浩洋采取了一些变通措施,提高了人员培训效率,比如让“泰山”号提前三个月服役,并且同时培训了两批舰员。后三艘服役之后,其中的一批舰员就拆散编入了三艘航母。但是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海军的人员问题,一是“泰山”号无法永久担任训练舰的角色,二是“泰山”级与以往的任何一种航母都有天壤之别,三是海军官兵需要足够多的训练。
  总而言之,这三支航母战斗群的状态很不理想。
  当然,除了航母,护航战舰也是个问题。
  按照牧浩洋制订的规划,从“泰山”级开始,航母战斗群将只保留大型综合战舰与反潜战舰充当护航力量,而且按照一比三比三的比例配置,即一艘航母获得三艘大型综合战舰与三艘反潜战舰掩护。事实上,海军的造舰规划也是如此,“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在战前的订单就达到了十二艘。可惜的是,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与造船厂的合同,“黑龙江”级在战争爆发前只建造了八艘,第三批四艘还没下水。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每支航母战斗群只有两艘大型综合战舰。为了提高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不得不把反潜战舰的数量增加到四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