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2/1021

  在偷袭横滨的美军机群中,不但有分成四个批次的两百架轰炸机,还有部署在关岛的上百架战斗机,此外还有八架大型预警机、六架战略电子侦察机、四架战略指挥机与三十六架大型加油机。
  很明显,美军是志在必得。
  在牧浩洋下达命令的时候,美军轰炸机群已经完成集结,正在等待由总统亲自下达的作战命令。
  北京时间二十二点五十分,美军轰炸机群收到了作战命令。
  大约十五分钟之后,在横滨东南大约一千公里外,四个批次的两百架美军轰炸机陆续发射了携带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此时,横滨港内的舰艇正在为出港做准备。
  虽然横滨港是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最大的军港之一,历史上还是日本海军与美国第七舰队的母港,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条件也非常优越。在中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海军还花了很大的力气重建横滨港,比如把专门供航母停靠的深水码头增加到六条,完全按照太平洋舰队母港的标准进行建设。但是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六支航母战斗群的上百艘战舰离开狭窄的港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幸的是,中国海军已经有所防备。
  在二十三点之前,部署在扶桑地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均已进入战备状态,回到海军航空站的六个舰载机联队也进入了警戒状态。当时,升空巡逻的战斗机已经超过一百架,还有更多的战斗机即将升空。除此之外,海军还出动了四架舰载预警机。当时,空军也从本土派遣了四架大型预警机。只是,空军的预警机在二十二点五十分才升空,最快也要两个小时之后才能赶到。
  港口内,六艘“昆仑山”级航母的准备速度最为缓慢。
  当时,为了让航母先离港,除了停靠在水道附近的几艘战舰之外,其他战舰都靠在码头旁或者留在泊位上。
  地面防空力量上,主要就是部署在附近的三套战区防空系统。
  因为横滨附近没有陆战队驻地,也没有陆军营地,所以没有部署野战防空系统,也没有相应的近程防空装备。
  二十三点十五分,紧急升空的舰载预警机首先发现了逼近的导弹群。
  因为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太快,战斗机没有能够及时赶到,所以防空反导重任全部压在了战区防空系统上。
  所幸的是,当时三套战区防空系统均已处于作战状态。
  问题是,射来的巡航导弹多达二千四百枚!
  要知道,一套战区防空系统只有一百四十四枚备弹,即便时间充足、而且单发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也只能拦截四百三十二枚巡航导弹,仅相当于来袭导弹的零头,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
  这样一来,反导作战成了舰队自己的事情。
  当时,预警机为舰队提供了大约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虽然从理论上讲,防空战舰在半分钟内就能做好战斗准备,使用远程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巡航导弹,但是当所有战舰拥挤在港口里面的时候,远程防空系统根本用不上,战舰只能依靠末段拦截系统。
  当时,首先投入战斗的是已经出港的四艘驱逐舰与四艘护卫舰。
  因为这八艘战舰正好挡在了来袭导弹的飞行线路上,所以拦截效率比较高。根据海军的作战记录,在远程拦截中,四艘驱逐舰总共击落了一百三十八枚巡航导弹,随后又与四艘护卫舰共同拦截了一百二十二枚巡航导弹,在末段拦截中,四艘驱逐舰上的电磁速射炮还取得了上百个战果。
  同样因为挡在了巡航导弹前面,这八艘战舰首先遭到攻击。
  当时,美军使用的是具有初级智能水平的巡航导弹,能够根据战场上的情况自动调整攻击方案,并且通过弹间通信系统来分配攻击任务,避免太多的导弹攻击同一个目标,从而提高导弹的攻击效率。
  在暴风骤雨般的打击中,八艘战舰总共被三十三枚巡航导弹击中,最多的一艘挨了六枚导弹,最少的一艘也挨了三枚导弹。虽然大型驱逐舰的排水量都在一万吨以上,远洋护卫舰的满载排水量也在八千吨以上,但是被三到六枚弹头装药量高达四百五十四公斤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直接命中,后果也非常严重。八艘战舰中,只有两艘驱逐舰及时冲滩搁浅,其他六艘都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之内沉没。
  紧接着,港口内的战舰遭到了攻击。
  在反导作战中,以电磁速射炮为主的末段拦截系统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拦截效果。
  根据海军的战报,“甘肃”号巡洋舰上的四套末段拦截系统在三十秒内迎击了五批巡航导弹,击落了八十四枚。
  当时,其他配备了电磁速射炮的大型战舰也各自击落了数十枚巡航导弹。
  问题是,巡航导弹的密度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末段拦截系统是全自动化作战,不由人员控制,而火控计算机会自动过滤掉对本舰没有威胁的目标,重点拦截射向本舰的导弹。如果在大洋上作战,这种拦截方式基本上没有问题,因为在防空作战状态下,舰队里各艘大型战舰的间隔距离在五公里以上,相互掩护的意义并不大。可是在狭窄的港湾内,战舰密集的停泊在一起,肯定会相互遮挡,导致拦截效率大大降低。更要命的是,那些被末段拦截系统忽视的巡航导弹,往往能够顺利击中目标。
  可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二十三点二十五分,牧浩洋收到消息的时候,包括六艘航母在内的六十多艘大型战舰已被导弹击中,丧失了作战能力,其中十多艘战舰已经开始下沉,还有数艘战舰在紧急规避的时候发生碰撞。
  最严重的一起碰撞事故发生在“阿尔泰山”号与“南通”号之间。
  当时,“阿尔泰山”号离水道最近,舰长下令斩断锚链,准备冲出港湾,而“南通”号正在冲向港外,结果“阿尔泰山”号紧急转向的时候与“南通”号相撞,“南通”号直接倾覆,“阿尔泰山”号的舰首严重变形。
  可以说,袭击结束的时候,港口里已经是一片混乱了。
  用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卫向东上将的话来说,横滨就是中国海军的“珍珠港”,中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军覆没。
  只是,战斗到此还没有结束,或者说才刚刚开始。
  紧随巡航导弹群到达的是来自关岛的美军战斗机群,美军的突然袭击,也不仅仅针对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第十章
补充攻击
  在战术安排上,美军的突击行动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巡航导弹群到达的时候,为了避免误伤,在横滨附近巡逻的中国战斗机都撤退到了一百五十公里之外,毕竟战区防空系统在作战的时候、特别是在拦截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内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分辨敌我,就算拦截导弹上的敌我识别系统发挥了作用,在战场上空徘徊的战斗机也会影响拦截作战。
  结果就是,美军战斗机群在二十三点二十三分到达横滨上空的时候,离得最近的中国战斗机还在一百多公里之外。
  当时,在横滨外围巡逻的预警机根本没有发现超低空进入的美军战斗机!
  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反导作战的时候,预警机得为战区防空系统服务,因此都以跟踪方式集中照射了巡航导弹群,为拦截导弹指引目标,导致四架预警机都忽视了来自南面的美军机群。
  这轮攻击,美军使用的不是导弹,而是反舰制导炸弹。
  在之前的海战中,中国海军早已证明,配备了火箭助推器的反舰制导炸弹是战术战斗机最理想的对海打击武器。虽然这会增加战斗机的突防风险,比如必须让战斗机在离目标足够近的地方投掷炸弹,导致战斗机必须进入敌舰队的防空拦截区域,但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弹药的命中率,从而提高攻击效率。
  反舰制导炸弹取代反舰导弹,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能够突破敌舰队防空系统的反舰导弹越来越大,而从第四代战斗机开始,内置弹舱就成为了主流配制,因此战术战斗机很难携带大尺寸的反舰导弹。如果按照战斗机的弹舱尺寸来设计反舰导弹,其性能又难以得到提高。
  在二零年代,美国海军曾投资开发了一种针对F-35C内置弹舱的小型反舰导弹,结果只生产了四百枚,在服役五年后就退役了。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小型反舰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只有零点九五马赫,最大射程不到一百二十公里,根本无法突破舰队防空网,而且同样得让战斗机承担巨大的突防风险。
  事实上,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并没有放弃小型反舰导弹。
  只是,随着舰队防空能力逐步提高,特别是以电磁速射炮为代表的新式末段拦截系统开始普及,速度慢、射程短的小型反舰导弹更加没有市场。此外,战舰排水量越来越大,对反舰导弹的威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反舰导弹的战斗部越做越大,而过小的弹体又限制了战斗部的威力。结果就是,任何一种小型反舰导弹都无法配制大型战斗部,也就无法对战舰构成严重威胁。
  要知道,对付排水量在两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如果使用AGM-84这类总体质量在一千公斤以内、战斗部不到五百磅的反舰导弹,至少需要八枚才能瘫痪、击沉则需要十二枚以上,而在理想情况下,让十多枚导弹击中一艘战舰的概率也不是很大,也就很有必要使用战斗部更大的反舰导弹。
  这些因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反舰导弹越做越大,也就不再适合战斗机携带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在采用外挂方式的情况下,战术战斗机也能携带重量在两吨以上的大型反舰导弹,但是在正常的作战行动中,特别是在打击敌方舰队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位指挥官会让战斗机外挂反舰导弹。
  要知道,外挂弹药,将破坏战斗机的隐身能力,还会缩短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在现代海空作战中,战斗机没有隐身能力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要知道,没有隐身能力的战斗机,即便采用超低空突防战术,也能被对方的预警机在四百公里外探测到,根本不可能突破对方的防空网。在隐身能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第五代舰载战斗机能在超低空突防状态下把暴露距离缩短到一百五十公里以内。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美国海军也把重点转向了反舰制导炸弹。
  有了中国海军在前几次战争、特别是中日战争与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的表现,美军在发展反舰制导炸弹的时候没有遇到多少麻烦,进展非常顺利,在二零四七年就研制出了第一种一千磅级炸弹,随后又开发出了两千磅级与四千磅级炸弹,只是主要装备的是一千磅级与两千磅级。
  在对付大型战舰的时候,装药量达到一百五十公斤的一千磅级、以及装药量在二百五十公斤以上的两千磅级炸弹已经足够了。只有在攻击某些特定目标,而且具有较为理想的作战环境时,才用得上四千磅级炸弹。
  这次,美军使用的主要就是两千磅级炸弹,也有一部分四千磅级炸弹。
  美军战斗机的攻击目标非常明确:中国海军的大型战舰。携带两千磅级炸弹的战斗机主要攻击巡洋舰与驱逐舰,而携带四千磅级炸弹的战斗机则主要攻击航母,每一名飞行员在起飞前都收到了明确的任务指令。
  可以说,美军战斗机的攻击速度非常快。
  得益于火箭助推装置,反舰制导炸弹的末段飞行速度都在十马赫以上,而且目标特征比反舰导弹小得多,弹体也更加坚固。如果投掷距离在十公里以内的话,还可以在完全依靠惯性制导系统的情况下使精度达到十米以内,不需要使用其他制导手段,因此进行末段拦截的难度更大。
  实战已经证明,拦截反舰制导炸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知道,在完全依靠惯性制导系统的情况下,即便炸弹被电磁速射炮打出的炮弹直接命中,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小型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能够迅速修正弹道,确保炸弹命中目标。
  早在十多年前,中国海军就做过测试,证明现有的电磁速射炮很难对五公里内的反舰制导炸弹构成威胁。
  原因很简单,电磁速射炮的口径太小,弹丸的质量太轻了。
  拿一千公斤级反舰制导炸弹来说,其末端速度为十马赫,在抛掉火箭助推发动机后的弹体质量在七百公斤左右,动量为二百三十八万每秒千克米,而口径为三十毫米的电磁速射炮射出的弹丸质量为七十克、五公里处的速度为每秒二千米,动量为一百四十每秒千克米,仅为炸弹的一万七千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炮弹横向命中炸弹,对炸弹飞行弹道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正面命中的话,对炸弹飞行速度产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根本不可能改变炸弹的弹道。
  由此可见,拦截反舰制导炸弹的原理与拦截反舰导弹的原理根本不一样。
  如果是拦截反舰导弹,根本不需要改变反舰导弹的弹道,而是直接击毁反舰导弹上的制导系统,使反舰导弹丧失制导能力。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海军在研制“泰山”级航母、大型通用战舰、反潜战舰的时候启动了“线圈电磁速射炮”项目,而且把口径由三十毫米直接提高到七十毫米,弹丸质量提高到一点五公斤的主要原因。只有线圈电磁炮能把弹丸的炮口速度提高到二十马赫,而且也只有弹丸达到这个质量,才能确保在五公里之外有足够的动量,使反舰制导炸弹的飞行弹道发生偏差。
  可以说,这轮攻击才是致命的。
  不到五分钟,太平洋舰队的上百艘战舰全部中弹,六艘航母与十二艘巡洋舰受到了重点照顾。
  在局面已经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大部分舰长下达了冲滩命令。
  这么做,是保存战舰的唯一办法。
  更重要的是,只有避免在港湾内沉没,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附带影响,使横滨港能够迅速恢复使用价值。如果上百艘战舰全部沉在港湾里面,那么至少在未来数年里,横滨港都将处于瘫痪状态。
  要知道,在太平洋方向上,能与横滨港媲美的就只有舟山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