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021

  事实上,印度预警机在被动探测模式下,对J-32的最大发现距离不到五百公里,也就无法为F-44机群提供准确的战场信息。
  更重要的是,特遣舰队的预警机没有撤走,只是向南撤退的两百公里。
  也就是说,F-44向南扩大防空范围的时候,等于与特遣舰队的预警机缩短了距离,进入了预警机的探测范围。
  此消彼涨之下,局面发生了转变。
  两点三十二分,前出的J-32护航战斗机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也分成了四个编队,分别向F-44发起攻击。
  当时,双方的距离在一百五十公里以上。
  F-44机群没有启动火控雷达,因此并不知道敌机就在前方。
  直到空对空导弹逼近,J-32启动火控雷达照射目标,随即空对空导弹进入主动引导攻击阶段,F-44的雷达告警机与导弹告警机才发出警报,印度飞行员也才知道,中国战斗机已经逼近,而且发起了攻击。
  必须承认,F-44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
  作为当时全球唯一能够与J-30/J-32抗衡的第五代战斗机,F-44的最大机动过载也达到了十五G,而且瞬时盘旋性能比J-30/J-32还要突出一些,只是在爬升与加速能力上稍微逊色与J-30与J-32。
  更重要的是,有资格驾驶F-44的,都是印度空军的精英。
  这些飞行员中,半数以上前往美国训练了半年以上,并且在国内接受了三年以上的高强度对抗训练。此外还有部分飞行员在前几天的战斗中与J-30交过手,非常了解中国战斗机的攻击战术。
  当时,还有几名飞行员击落过中国战斗机,也被中国战斗机击落过。
  如果算上实战经验,这些印度飞行员不比美国同行差。事实上,部分驾驶F-44的印度飞行员就是重归印度国籍的美军飞行员。只是他们在美军中服役的时候,只有少数有机会驾驶F-44。
  J-32的首轮攻击,只击落了八架F-44。
  紧接着,双方又互相对射了一轮拦截导弹,又有六架F-44被击落,J-32也被击落了五架。
  随即,空战进入格斗阶段。
  可以说,在格斗空战中,J-32与F-44势均力敌,都没有足够大的优势,很多时候得由飞行员的素质来决定胜负。
  相对而言,中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不比F-44的印度飞行员高多少。
  原因很简单,大批参加过十年前对日战争的海军飞行员要么退役,要么转到了指挥岗位上,少数留在飞行岗位上的也在三十五岁以上,过了飞行员的黄金年龄,身体素质比不上年轻的飞行员。
  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
  在此之前,J-32的飞行员根本没有作战经历。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虽然凭借抢先攻击,J-32机群改变了数量对比,但是F-44的飞行员非常顽强,没有立即败下阵来。
  在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情况下,格斗空战很难迅速分出胜负。
  此时,J-25P机群已经到达。
  如果这些战斗机携带的是反舰导弹,结果肯定不一样,只是当时所有J-25P携带的都是反舰制导炸弹。
  这不是战术安排上出了错,而是J-25P狭窄的弹舱无法容纳新式反舰导弹。
  如果使用在二零三零年前研制的反舰导弹,攻击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印度舰队里还有部分护航战舰没有丧失作战能力。
  与此同时,之前返航的F-22I也转向飞了回来。
  虽然这些战斗机不可能及时支援F-44,但是能够及时到达印度舰队上空,拦截J-25P机群。
  与F-22I相比,J-25P的空战性能优势并不明显。
  要知道,印度空军的F-22I都在二零四零年之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更换了发动机与大部分电子设备,作战能力获得了大幅度提升。虽然J-25P也是J-25M的现代化改进型,并且增强了空战能力,但是作为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J-25P的很多基本设计限制了其空战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携带了两吨炸弹,且没有对空导弹的情况下,J-25P根本不可能在空战中击败F-22I。
  可以说,J-25P机群只有数量上的优势了。
  在突击印度舰队的时候,半数以上的J-25P提前抛掉了炸弹,转为与F-22I交战,为后面的友机开路。
  战斗打得非常残酷,因为F-22I可以使用拦截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
  也正是在这场战斗中,特遣舰队的航空兵遭遇了重大损失。
  根据特遣舰队的作战报告,在突击印度舰队的行动中,损失了三十六架J-25P,还有十四架在返航途中坠毁。虽然二十架F-22I也损失惨重,至少有十八架被击落,另外两架也没能返回空军基地,但是F-22I的有效拦截,对J-25P的突击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只有不到十架J-25P在印度舰队上空投下了炸弹。
  显然,这不足以歼灭印度舰队。
  两点五十分左右,牧浩洋就收到了攻击报告,得知第二次打击没能收到预想效果。
  所幸的是,第一批J-32B已经返航,而且没有在西北方向上发现敌机,第二批J-32B也即将回到舰队上空。
  也就是说,再过半个小时,牧浩洋就能组织发动第三次打击。
  只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攻击印度舰队,而是防空,因为印度海军的反潜巡逻机随时有可能出现。
  结果就是,在三点之前,第一批返航的二十四架J-32B在补充燃油与弹药后,全部升空执行防空巡逻任务。按照牧浩洋的安排,另外二十四架J-32B也将执行防空任务,要等到第二批J-32B返航后,才考虑发动第三次打击。
  事实上,根本没有等到第二批J-32B返航,新的情况就让牧浩洋改变了作战部署。
第九十三章
最后的攻击
  J-32机群与F-44机群的缠斗一直持续到J-25P机群全部撤走为止。
  凌晨三点不到,剩余的十三架J-32主动撤退,F-44也没有继续纠缠。在长达二十分钟的格斗中,双方飞行员都耗尽了精力,甚至可以说是疲惫不堪。对飞行员来说,第五代战斗机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进行高过载机动的时候,飞行员承受的负荷几乎达到极限,几轮下来就会汗流浃背。正常情况下,第五代战斗机的格斗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而且多数时候也能在五分钟内分出高下。事实上,大部分时候,第五代战斗机之间的交战规模都不大,主要是需要更大的作战空间,因此交战时间也不会太长。这次,双方各出动了数十架,战斗持续了二十分钟。
  既然继续打下去已无意义,那么撤退成为双方的理想选择。
  也就在这个时候,前出的舰载预警机发现了正从北面飞来的反潜巡逻机群。
  三点过三分,两架预警机对印度反潜巡逻机群的规模做出了准确判断:数量在四十架左右,而且采用了密集编队。
  预警机上的空战协调员没有迟疑,立即联系最近的战斗机进行拦截。
  三点过五分,牧浩洋收到了预警机的报告。
  此时,J-32机群已经与F-44机群分道扬镳,J-25P机群也在预警机北面,正在以巡航速度向南返航。
  没有什么可犹豫的,所有战斗机立即转向,拦截反潜巡逻机群。
  牧浩洋要做的,只是尽快派出加油机,让前去拦截反潜巡逻机的战斗机能够获得足够的燃油返回舰队。
  到这个时候,战局已经非常明了了。
  印度海军出动了反潜巡逻机,只是规模没有牧浩洋想像的那么大,肯定是空军的高强度轰炸产生了效果。
  至于能否拦截反潜巡逻机,基本上没有悬念。
  即便第一轮拦截行动失败,特遣舰队也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舰队防空,派遣更多的战斗机前去拦截。
  可以说,时间非常充足。
  三点过十分,二十四架挂上了伙伴式加油吊舱,还携带了对空弹药的J-32B陆续从四艘航母上起飞。
  在为返航的战斗机补充燃料之后,它们还将在舰队北面六百公里外巡逻。
  随后,牧浩洋增派了二十四架防空战斗机与四架舰载预警机,把舰队各个方向上的防空范围都扩大到了六百公里以外。
  因为离印度本土足够远,所以不用担心遭遇印度空军的战斗机。
  说得简单一些,印度海军的反潜巡逻机肯定没有战斗机护航。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方向上只要有四架J-32B,就能及时击落来犯的反潜巡逻机,至少能够冲散反潜巡逻机群,使其无法发起攻击。
  做出这一安排后,牧浩洋手里还剩下十六架J-32与一百四十架J-32B,而且这些战斗机都能在四点之前再次升空。
  三点二十五分,北面的截击战斗打响了。
  为了避免在次与印度空军的战斗机遭遇,J-32与J-25P机群主动退缩到预警机巡逻空域附近,没有主动北上。
  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耗光了对空导弹,或者没有携带对空导弹,所以J-32与J-25P只能用航炮攻击反潜巡逻机。当然,这也足够了。反潜巡逻机根本没有对空自卫能力,也无法在战斗机面前进行规避。
  可以说,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大屠杀。
  不到十分钟,四十架从美国引进的P-10A就全被击落,没有一架逃脱,总共三百二十名机组成员中,只有不到三十人幸免于难。要知道,反潜巡逻机不是战斗机,没有安装弹座椅,也就无法在遭到攻击后逃生。只有侥幸迫降在海面上,而不是直接坠入大海,或者是在空中爆炸解体,机组成员才有生还希望。
  如此惨重的损失,也有印度空军的责任。
  当时,反潜巡逻机遭到攻击后,发出了求救信号,而且呼叫了附近的战斗机,但是没有得到回应。根据印度空军的战报,此时战斗机已经返航了,可实际情况是,F-44机群应该就在北面不远处。也许剩下的几架F-44无法帮助反潜巡逻机突防,但是至少能够掩护部分反潜巡逻机撤退,毕竟中国海军的战斗机也没有多强的攻击能力,在遭遇印度战斗机后肯定会有所收敛。可惜的是,这些F-44没有飞回来,而是按照预警机下达的命令,返回位于印度南部的空军基地。
  此外,最大的问题出在战术部署环节上。
  在组织反潜巡逻机的时候,印度海军没有安排护航战斗机,也没有要求空军提供护航战斗机!
  可以说,这是最大的失误。
  虽然很多人把责任归结到了辛巴身上,认为是他安排的攻击战术,而且他也没有提到要为反潜巡逻机提供掩护,但是归根结底,仍然是印度军队的内部问题,即空军与海军几乎是各行其是,没有协同作战。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空军与海军能够协同作战,至少应该为反潜巡逻机安排护航战斗机,哪怕只有几架,也肯定能在这场战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战斗结果。
  此外,印度空军与印度海军的编制也有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