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1021

  “现在还在南下?”
  章玉廷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全速航行的话,明天一早将转为向东航行,然后从巽他海峡返回南海。”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拿起标尺丈量了一下距离。
  “离我们大概三千五百公里。”章玉廷直接说出了结果。像他这类从参谋岗位上提拔起来的海军将领,辨读海图的能力绝非牧浩洋这类将领能比的。
  “正好在舰载运输机的飞行距离之内。”
  “你要派人过去?”
  “不是派人过去,而是传递一道命令。”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你去安排几架舰载运输机,确保一架能够飞过去,并且返回舰队。”
  “这样的话,至少需要四架运输机,进行三次伙伴式空中加油。”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命令是,立即转向返回浩洋港,并且用长波电台发送一条作战命令。”
  “什么命令?”
  “为特遣舰队提供燃油补给。”
  “这……”
  “先去安排吧。”
  章玉廷没有多问,把作战参谋叫来,迅速吩咐了一番。
  “你肯定想问,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
  章玉廷笑了笑,他当然想知道为什么。
  “这两天,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印度空军为什么能够对我们的两支印度洋舰队发动精准的突然袭击?”牧浩洋靠到海图桌上,掏出了香烟。“显然,美国提供的情报支持非常关键,可问题是,两支印度洋舰队在执行训练任务的时候,保持了无线电静默,只使用了定向通信设备。更重要的是,在遭到突击之前,两支舰队已经离开了训练海域,正在向东南方向航行,准备与快速战斗支援舰会合。也就是说,即便美军潜艇发现了我们的舰队,也不可能准确判断出其行踪,更不可能尾随其后。如此一来,印度空军肯定通过其他方式掌握了舰队的行踪。”
  “你是说……”
  “很明显,印度或者美国的情报机构发现了我们的快速战斗支援舰,而且截获了战斗支援舰发出的电报,并且从中得到了关键信息。虽然无法知道我们的密码是否已经被敌人的情报机构破解,按照军事情报局的说法,我们使用的密码根本无法破解,但是之前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我们的密码存在问题,敌人能够从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获得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
  章玉廷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牧浩洋的判断。
  “要是再次截获了类似的情报,你觉得印度舰队司令官会有何感想?”
  “这……”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是有一点很明确,即利用我们进行燃油补给的时候发起攻击,是印度舰队大获全胜的关键。只要印度舰队司令官不是过于保守,而是希望获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印度舰队就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而会想方设法的把握住这个机会。”
  “也就是说,印度舰队不会躲躲藏藏,而会过来与我们决战?”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们需要的,就是让印度舰队主动过来决战,只要距离足够近,其他的都好说。”
  “那么,我们得重新安排侦察方案。”
  “没必要这么急,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最快也要到后天上午才会与印度舰队遭遇。”
  “后天上午?”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你觉得,印度舰队在今天傍晚轰炸南安达曼岛,仅仅是为了消除后顾之忧?”
  “这……”
  “在明知道我们已经进入印度洋的情况下,印度舰队轰炸南安达曼岛,等于主动暴露行踪,让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出其活动区域,也就能够针对性的安排侦察机。就算我们还没到达交战海域,也能动用反潜巡逻机,甚至是战略轰炸机执行侦察任务。只要暴露行踪,印度舰队就在劫难逃。”
  “你的意思是……”
  “显然,印度舰队不在你判断的海域之内,而是离南安达曼岛更远一些,说不定已经在今天凌晨某个时候、最迟今天下午转向南下。”牧浩洋在海图上标出了一条航线,“只有及时南下,才能避开我们的锋芒,而且通过轰炸南安达曼岛,让我们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去寻找印度舰队决战,也就会进入印度舰队预料的海域。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我们首先被印度舰队找到,印度舰队的胜算就将大大提高。”
  章玉廷暗自一惊,又不得不佩服牧浩洋的判断力。
  果真如此的话,特遣舰队的处境就非常凶险了。
第七十六章
自知之明
  吃晚饭的时候,情报参谋送来了一份刚刚收到的资料。
  印度舰队司令官名义上是迪亚斯海军上将,而真正的指挥官则是舰队参谋长,曾经在美国海军服役二十七年的辛巴海军中将。
  辛巴的父母是孟买人,在一九八三年移居美国,在旧金山经营一家印度餐厅,在辛巴出生后移居佐治亚州。因为在美国出生,又接受了典型的美国教育,受印度社群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辛巴是个典型的美国人。十八岁的时候,他就在州参议员的推荐下,考入了美国海军学院,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在其长达二十七年的军龄中,曾经在护卫舰、驱逐舰、两栖攻击舰、巡洋舰与航母上担任要职,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是“斯坦尼斯”号航母上的航空作战参谋。二零四二年,辛巴从美国海军退役的时候,已经是海军少将,任太平洋舰队第七舰队司令官。
  二零四二年,辛巴回到印度,并且正式脱离美国国籍。
  两年之后,他就成为了印度海军中将,担任印度舰队参谋长。
  在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中明确提到,印度舰队里面,除了辛巴之外,主要参谋人员与主要战舰的舰长都是重回印度的美国退役军人,包括辛巴的左膀右臂,舰队作战参谋甘德拉上校与舰队航空参谋尼亚上校。
  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舰队就是一支美国舰队。
  当然,在基层官兵中,绝大部分仍然是纯正的印度人,因此印度舰队的官兵素质远远比不上美国舰队。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辛巴是一个阅历丰富、还有一定实战经验的舰队指挥官。
  这样的对手,肯定很难对付。
  这个时候,辛巴也收到了由印度情报机构提供的一份情报,得知指挥中国特遣舰队的不是海军上将章玉廷,而是总参谋长牧浩洋。
  也许,牧浩洋并不知道,辛巴最佩服的海军将领就是他。
  虽然牧浩洋算不上真正的海军将领,因为他是从陆战队特种部队提拔起来的,还花了几年时间学了些没有多少用的专业知识,没有在海军学院接受系统学习,但是他的表现,特别是在中日战争期间,指挥中国舰队打的那几次海战,足以证明他不比任何一位从海军学院毕业的海军将领差。
  可以说,辛巴的心理负担更大。
  要知道,牧浩洋还没有吃过败仗。
  这份情报,坚定了辛巴的判断,即不能与特遣舰队正面决战,必须尽一切可能偷袭特遣舰队。
  只有偷袭,印度舰队才有必胜的把握。
  事实上,即便指挥特遣舰队的是章玉廷,辛巴也不敢掉以轻心。
  原因很简单,在杨禹方退役后,章玉廷是中国海军中最有潜力的将领,而且也是中国海军实质上的司令官。虽然牧浩洋名义上以总参谋长身份兼任海军司令,但是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由做为参谋长的章玉廷负责海军事务。更重要的是,章玉廷参加了几乎所有由牧浩洋指挥的海战,还曾经跟随腾耀辉参加了东海战争,经验不比牧浩洋差,而且他还是正宗科班毕业的海军将领。
  正是如此,在中午的时候,辛巴就下令舰队转向南下。
  当时,他在收到中国战斗机入侵澳大利亚领空,与美军战斗机对峙之后,就意识到特遣舰队即将通过巽他海峡,甚至已经进入了巽他海峡。也就是说,印度舰队不可能阻止特遣舰队进入印度洋。
  这样一来,即便印度舰队及时赶到,也要正面与特遣舰队决战。
  以辛巴的阅历,他不可能不知道印度舰队与特遣舰队的差距。
  暂且不说舰载航空兵的差距,就拿航母来说,印度舰队也比特遣舰队差远了。
  被命名为“维拉特”号、“维克兰特”号、“维克拉马迪亚”号、“维克托”号与“维经尼亚”号的五艘航母,分别是美国海军的“里根”号、“斯坦尼斯”号、“杜鲁门”号、“林肯”号与“文森”号航母,舰龄最老的“维经尼亚”号已经达到了六十三年,即便是“维拉特”号也服役了四十二年。
  这意味着什么?
  “尼米兹”级的设计服役寿命为五十年,交付给印度之前,“林肯”号与“文森”号已经封存了好几年,“斯坦尼斯”号与“杜鲁门”号即将退役,连“里根”号也计划在三年后转为取代“罗斯福”号,转为训练舰。为了让这五艘航母继续服役,印度当局支付了一笔数额非常可观的费用。别的不说,为“林肯”号与“文森”号重新装填堆芯,就花掉了数十亿美元。
  虽然在经过了现代化改装之后,这五艘航母还能服役二十年左右,但是很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改装解决的,而且航母的基本作战能力受基本设计与主要设备限制,很难通过改装得到提高。
  比如,五艘航母使用的仍然是A4W/A1G反应堆,输出功率只有二百兆瓦左右,只能满足推进系统,无法为电磁弹射器提供额外的电能,而安装单独的供电系统与电磁弹射器,不但投资巨大,还要足够的改装时间,根本无法在二零四四年之前交付,结果五艘航母仍然保留了蒸汽弹射器。
  仅此一项,航空作战效率就降低了三分之一。
  此外,蒸汽弹射器的维护周期比电磁弹射器短得多,正常情况下每使用一千次,就要进行全面维护,而且只能在港口内进行。在作战行动中,战斗机满载起飞的概率大得多,因此弹射器的维护周期将缩短到六百到八百架次。按照八百架次计算,一艘航母在出动三千二百架次之后,就要回港维护。在大规模海战中,即便在与敌舰队交战之前,每天出动的侦察机与防空战斗机就有一百多架次,某些时候甚至会超过两百架次。比如在大范围搜索时,一天至少需要安排六批侦察机、某些时候需要提高到八批,每次每艘航母需要出动十二架、甚至更多的战斗机,加上一天六批防空战斗机,每艘航母的日出动量在一百五十架次左右,某些时候能达到两百架次以上。由此可见,即便没有与敌舰队交战,“尼米兹”级在战区内的持续活动时间也不能超过二十天。
  与之相比,配备电磁弹射器的航母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拿“昆仑山”级航母来说,虽然只安装了三部电磁弹射器,但是平均维修周期在二千五百架次以上,最短也能达到二千架次,因此在一个维护周期内,一艘航母能够出动六千架次作战飞机,足以在战区内活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除了弹射器之外,动力系统上的缺陷,还使五艘印度航母无法配备先进的自卫系统。
  要知道,“昆仑山”级,特别是从第二批开始,提高了核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在不为电磁弹射器供电的情况下,能在保持三十节航速时为六座电磁速射炮供电,其末段反导拦截能力是“尼米兹”级的十几倍。
  与航母一样,印度舰队里的其他战舰也存在严重的技术问题。
  比如,只有五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舰龄不到二十年,而且这五艘驱逐舰在美军中的主要职责是对地打击,而不是舰队防空。承担舰队防空任务的是巡洋舰,而印度舰队只有五艘“提康德罗加”级,其平均舰龄高达四十五年。除此之外,只有十五艘“伯克”级驱逐舰具备区域防空能力。虽然美国海军非常慷慨的提供了二十艘“自由”级与“独立”级滨海战斗舰,而且都配备了反潜作战模块,是标准的远洋反潜护卫舰,但是这种战舰连美国海军都看不起,又有多少作战能力呢?
  算上舰载战斗机的性能差距,印度舰队更加没有优势可言。
  当然,这还没有考虑双方的官兵素质。
  要知道,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海军逐步发展壮大,参加了数次大规模战争,还执行了不计其数的小规模作战任务,拥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特别是在十年前的对日战争中,中国海军的表现异常优秀。与之相比,虽然印度海军拥有航母的历史久远得多,在舰载航空兵的应用上也有一些门道,但是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结束之后,印度海军形同虚设,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使用过航母了。
  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海军中,官兵的平均服役时间也就十五年左右,而印度海军还不到十年,二十年等于经历了两代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