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1021

  “可是……”
  “不管怎么说,与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起来,几千万人根本算不了什么。”
  牧浩洋仍然不大认同,毕竟没有几个中国人会把日本人当成同胞看待。
  “别忘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家庭,即便是汉族,也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并非单一的民族体。”
  “问题是,汉族是经过几千年才形成的。”
  “难道你觉得吞并日本后,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不需要几千年,最多三代人,也就是大概六十年左右,大和民族就将烟消云散,最多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规模不会超过其他少数民族。”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仍然有点抗拒。
  “当然,我们更应该考虑现实利益。如果我们不吞并日本,就会迫使日本向其他国家求援,等于把机会让给其他国家。虽然我们仍然占领着日本列岛,但是无所作为,肯定能让美国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质疑我们的占领行为,并且要求我们均享利益。从政治上讲,这等于放弃日本。”
  “也就等于与美国分享战争红利。”
  腾耀辉点了点头,说道:“从战略上讲,这绝对不可取。”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腾总,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
  “很难接受,是吧?”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觉得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这是你的个人问题,而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好吧,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是你打赢了这场战争,当然得由你来收尾。”
  “这……”
  “元首的意思是,将为日本保留地方治安权、地方立法权与地方行政权,用中日关系法取代日本宪法,而我们在战后组建的日本治安部队将改变为日本联邦警察部队,我们将同步增强在日本的军事部署。说得直接一些,元首将派你去日本,负责相关事务,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工作。”
  “这种苦差事,为什么都是让我出面?”
  “能者多劳嘛,而且你应该清楚日本的战略价值。如果二十年后,我们不得不与美国兵戎相见,那么现在在日本的军事部署将具有重大意义。也就是说,你必须按照打一场世界大战的标准来规划日本的军事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这才明白腾耀辉的意思。
第九十三章
同化政策
  六月七日,牧浩洋就去了京都。
  因为东京的基础设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在战后一年多内,一直没有修复,所以新日本政府以没有遭到大规模轰炸的京都为行政首都,东京只是在名义上,仍然是日本的首都。
  事实上,东京早就成了一座“鬼城”。
  战争爆发前,大东京地区的人口规模在四千万以上,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日本最大的都市圈。战争结束的时候,大东京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减少到五百万以内,其中东京市区内的人口还不到一百万。除了大量的战争伤亡之外,导致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还是旧日本政府进行的战略疏散,即把工厂转移到郊区,迫使工人也转移到郊区。虽然战后大部分居民返回东京,但是在粒子风暴导致的灾难中,半数以上的日本人病亡,幸存者也没有留在城市里面。原因很简单,直到二零三六年七月份,中国才开始为日本提供援助,而在此之前,日本人只能从其他渠道获得生活物资。相对而言,在偏远农村地区更容易获得食物,而在城市里,基本上只有等死。
  根据日本政府做的统计,到二零三七年初,东京市内的居民不到二十万。
  因为很多战争废墟都没来得及清理,维持城市运转的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均已瘫痪,所以东京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别的不说,在东京的地铁系统与下水道里,至少还有两百万具尸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相对而言,京都的环境就好得多了。
  做为日本古都,京都没有多少重工业,因此在战争期间只遭到三次较小规模轰炸,大部分基础设施都保存完好,平民也没有大规模撤离。战后,大批中国军队进驻京都,给这里的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别的不说,在最为艰难的二零三六年,京都的酒馆就至少创造了十万个就业岗位,帮助五十万日本人获得了生存的必须物资。此外,驻军带来的经济效应还使京都首先恢复了电力供应,出现了一些以生产生活物资为主的手工作坊,以及为驻军服务的服务性行业。
  日本新政府选择京都,也就不难理解了。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日本的战争创伤正在愈合,只是仍然随处可见战争的痕迹,以及造成的长期影响。
  对牧浩洋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京都街上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乞丐。
  与印度的乞丐不同,京都的乞丐以少年、特别是年龄在十二岁以下的少女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孤儿。
  严格说来,牧浩洋也是孤儿。
  虽然在他看来,日本这个民族本身就有罪,因为是所有日本人通过民主制度,共同把军国主义推上了历史舞台,不但给自身带来了灾难,也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是与所有理智的成年人一样,牧浩洋并不认为日本的儿童也有罪,因为他们不但没有选举权,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没有。
  来到京都后,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中日联合孤儿救助中心”。
  在他的要求下,庞跃龙专门抽调了一支部队,在日本各地建立孤儿院,并且从救助物资中抽调出很大一部分,专门提供给孤儿院。按照牧浩洋下达的指示,必须在三个月内,收容全部孤儿,并且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基本教育与基本医疗保障,以切实行动保护孤儿的人生安全。
  为了这件事,牧浩洋还专程回国,找到盛世平等民族商人,希望他们出面,为日本孤儿捐助善款。
  牧浩洋此举,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当时最受争议的,就是在孤儿院建立学校,并且以汉语教学。
  在一些人眼里,特别是在一千多万日本海外侨民看来,牧浩洋此举,就是要抹灭日本作为独立民族存在的根基。
  一些西方学者为此取了一个名字:去日本化。
  按照这些学者的说法,如果所有日本儿童都说汉语,忘记了自己的母语,那么日本这个民族就不存在了。
  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汉族能够出现,并且存在两千多年,做出最大贡献的正是横扫六合的秦始皇,而秦始皇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书同文。正是出现了统一的文字,中国才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日本,只要汉语成为唯一的语言,那么要不了多久,汉字就将成为日本的通行文字。
  完成了语言与文字上的同化后,大和民族就将失去独立存在的根基。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接受汉语教育的,只是日本儿童,特别是十二岁以下的儿童,大部分日本人依然说的是日语,而且这些儿童在出生社会之后,依然会说日语,因此汉语最多是日本的第一外语,就如同英语在香港与新加坡的地位一样。更重要的是,在历史上,日本在长达两千多年内使用的都是汉字,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才出现了日文,但是日本并没有因此被中国同化,也没有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
  暂且不说这些反驳有没有道理,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两千多年前了,即便与两百多年前相比,也有很大的区别。别的不说,日本的人口基数就远远比不上中国,而且幸存者中儿童占了半数以上。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再是一个大陆型国家,而是典型的海洋强国,对日本的影响力绝非以往可比。
  可以说,只要汉语与汉字在日本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最多只需要四十年,日本的民族文化就将被汉族同化。原因很简单,以对日本人平均寿命的预测,四十年后,现在所有十二岁以上的日本人都将寿终正寝,而接受了中式教育的日本人,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很有可能根本就不会说日语了。
  事实上,也许要不了四十年,牧浩洋此举的影响力就会显现出来。
  十年之后,当接受中式教育的日本人走入社会,他们最熟悉的不是日语,肯定主要以汉语进行交流。
  如果考虑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这种可能性肯定更大。
  也就在牧浩洋积极建立孤儿院的时候,四方科学家组织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了对气候变化的最终预测。
  经过三个月的精确调整,微尘清理工作已经全面结束。
  按照科学家给出的预测结果,气候的极端变化只存在于局部地区,在经历二十年到五十年的过渡期之后,全球气候与局部地区气候将恢复到二零三零年左右的水准,粒子风暴产生的影响也将到此结束。
  当然,科学家没有忘记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政治家。
  在同一份报告中,科学家还明确提到,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有可能对气候产生影响,而气候的蝴蝶效应极为明显,因此人类必须改变原来的消费方式,特别是能源利用方式,必须更加重视环保,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环保组织来约束各个国家,竭尽全力避免对地球环境产生大规模破坏。
  说得简单一些,人类必须自我约束,不然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根据这份报告,全球气候事务组织的十五个成员一致决定,将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改组为全球环境决策委员会,招纳更多的成员,并且赋予委员会处理国际贸易、金融、经济合作等特权。
  说得简单一点,全球环境决策委员会将直根据各国为保护环境做出的贡献,决定各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且以保护环境为宗旨,赋予决策机构采取特殊行动,以制裁等手段,对国家发展做出限制。
  当然,最积极的肯定是中国与美国。
  在中国与美国看来,全球环境决策委员会是“强国俱乐部”,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完全应该取代联合国。
  当时,中国与美国都着重申明了一个观点:在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威胁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机构来促进各个国家严格保护环境,而像联合国这类软弱的机构,肯定无法履行这个职责。
  可以说,这正好切中了要害。
  要知道,当时所有国家最关心的就是环境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对很多国家构成了实质性威胁,由此导致的粮食危机,更是世界动荡的根源。
  再不重视保护环境,人类就将自取灭亡。
  为了保护环境,绝对不能只做口头上的功夫,必须采取实际行动,而且是强有力的行动来约束各个国家。
  比如,在经济发展上,重污染与高能耗产业必须受到控制。
  从经济角度讲,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能源问题。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话,矿物能源消费必须得到遏制,并且最终由清洁能源取代。从技术层面上看,唯一能够取代石油、天然气与煤炭的就是可控聚变核能。
  显然,中国有足够的技术优势。
  相对而言,美国也有技术优势。
  通过打环境牌,中国与美国的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对确立以中美为核心的国际集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众多中小型国家来说,也是促成其尽快选择战略立场的关键因素。
  对其他国家,哪怕是欧盟与俄罗斯,恐怕就没有这么有利了。
  只是,这个月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并非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改组,而是早已被料到,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