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1021

  “我已经向元首提到,应该帮助一些盟国掌握可控聚变技术,至少是利用盟国的力量来建设聚变核电站。”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显得非常惊讶。
  “准确的说,是在我们的帮助下,让一些盟国建设聚变核电站,并不转让技术。因为电站的建设周期在五年以上,赶不上粮食减产的速度,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可行的办法,解决未来五年的粮食问题。”
  “什么办法?”
  “以合作的方式,让盟国提供资金,首先加快我们的聚变核电站建设工程,争取把农业工厂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并且以提供电力的方式,帮助部分盟国自行生产粮食,共同渡过难关。”
  “这与军方有什么关系?”
  “这是战略计划,自然与军方有关系。”杜小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虽然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军方的事,元首与总理都认为,应该以经济合作的方式,即全面整合各个盟国的经济体系,建立以我国为核心的经济圈,建立共同经济体,来加强与盟国的关系,获得来自盟国的资源,并且为盟国提供足够多的电能,但是这种经济层面上的融合,必须建立在更加牢靠的政治军事同盟基础之上,特别是安全保障基础之上。显然,只要说到安全,肯定与军方有关。”
  牧浩洋叹了口气,说道:“要我做些什么?”
  “以军方代表的身份,向巴基斯坦、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与孟加拉国提出战略安全保障方案,增强军事合作与交流,然后我会亲自出面,在外交层面上对这些国家做思想工作。一切顺利的话,元首将在八月底访问这些国家,正式提出建立以共同安全为基础的战略联盟体系。”
  “八月底?”
  “时间非常紧张,所以你得尽快展开行动。”
  “外长,我连思想准备都没做好呢。”
  “一年前,谁能想到我们能已如此高的效率工作呢?”杜小蕾笑了笑,说道,“有需要的话,我给你安排一架外交专机。”
  “怎么说,也得给我一些时间做准备吧。”
  “行,两天够了吧?”
  牧浩洋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杜小蕾。
  “这是外交部的方案,你拿去看看,肯定有帮助。”杜小蕾拿出第三份文件,“下午或者明天去找元首谈谈,然后就去伊斯兰堡。你与巴基斯坦高层的关系非常不错,而且巴基斯坦是最可靠的盟友,所以你首先访问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谈成了,等于做了示范,对后面的谈判肯定有帮助。”
  “如果谈不成呢?”
  “必须谈成,没有如果。”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行,我尽力而为。”
  “将军,你必须尽力而为,也必须成功,没有第二种选择。”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上午,他去了元首府,跟黎平寇谈了这件事。与杜小蕾说的一样,黎平寇把粮食危机当成了扩大战略影响力的机会,而且当成了建立战略同盟组织的基础,这也是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的关键一步。
  六月二十九日,牧浩洋乘坐外交专机飞赴伊斯兰堡。
  相对而言,巴基斯坦的情况还不算严峻。一是巴基斯坦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南部印度河三角洲地区没有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率不到百分之十。二是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程度在南亚稳居第一,有足够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三是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得到了中国的援助。四是巴基斯坦参与了拯救行动,是主要成员国之一,通过参与拯救行动,在全球气象事务组织中获得了粮食配额,即由十五个成员国成立的粮食组织为参与拯救行动的主要国家提供粮食支援,确保参与国能够调动足够的工业力量,完成“天使”飞机的生产任务。
  只是,这种局面肯定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别的不说,拯救行动结束之后,巴基斯坦每年获得的粮食配额将锐减一千五百万吨。虽然与销量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谁也无法保证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印度河三角洲地区的气候不会出现剧烈变化。
  首先与巴基斯坦合作,也与巴基斯坦的工业基础有关。
  在八个盟国中,巴基斯坦的工业实力稳居第一,技术实力仅次于马来西亚,有建设聚变核电站与农业工厂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有足够多的技术工人,能够在生产分工中做出重大贡献。
  与杜小蕾说的一样,要想拉拢巴基斯坦,首先就要提高安全保障。
  牧浩洋去伊斯兰堡,就是让巴基斯坦领导人相信,中国肯定会提供、也有能力提供安全保障。
  以牧浩洋的影响力,他的话有足够强的说服力。
  仅在伊斯兰堡呆了三天,牧浩洋就说服了巴基斯坦领导人,或者说让巴基斯坦领导人相信了他做出的承诺。
  接下来要做的,就与牧浩洋没有多大关系了。
  按照黎平寇的安排,在牧浩洋之后,将由杜小蕾访问伊斯兰堡,向巴基斯坦提出完整的联盟方案,包括在外交、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以及合作能够给巴基斯坦带来的好处。
  对中国来说这是机会,对巴基斯坦来说也是机会。
  有了牧浩洋做的铺垫,杜小蕾的伊斯兰堡之行取得了重大成功。
  当然,巴基斯坦当局最看重的依然是安全保障。
  虽然经过第一次印度洋战争,印度一蹶不振,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大为改观,但是潜在威胁依然严重,特别是在中日战争之前,印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过巴基斯坦。假以时日,印度肯定能再度成为南亚地区的头号强国。对巴基斯坦来说,印度再次崛起将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把安全放在首位,仍然是巴基斯坦的主要政策。
  有了安全保障,其他的都好说。
  换个角度看,如果中国肯对巴基斯坦承担安全义务,那么在经济等领域,自然会与巴基斯坦进行广泛合作。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有经济利益驱使,中国也没有理由对巴基斯坦做出安全承诺。
  当然,巴基斯坦只是个开始。
  在这个国际局势大变化的年代,对任何没有能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来说,选择阵营都是最根本的国家战略。
第八十二章
欧盟的机会
  大国博弈,已是全球主流趋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但中国与美国是全球性大国,连欧盟与俄罗斯也有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特别是欧盟。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就大大加快了。
  最大的影响不是这场战争,而是战争的后继效应,即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美国的战略地位遭到削弱。虽然欧洲远离热点地区,周边局势也比较稳定,但是对欧盟来说,在美国转为战略收缩之后,不得不考虑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建立在与美国同盟基础之上的对外政策,能够有效维护欧洲的利益,增强欧洲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给欧洲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退去,中国与美国率先复苏,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现实。
  要知道,欧洲的复苏速度远远比不上中国与美国。
  虽然国际大环境转好,欧盟也获得了实质性好处,比如在外来投资增加之后,欧盟经济开始复苏,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迅速退去,但是中国与美国先后推出地方经济政策,建立以本国为核心的经济圈,对欧盟造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说得直接一点,在大国主导国际秩序的时代,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必然分崩离析,对市场与资源的争夺将愈发激烈,而欧盟在这场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
  对欧盟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扩大影响力。
  为此,欧盟就得成为一个紧密的统一国家,而不是松散的国家联合体。
  事实上,欧盟的致命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就暴露了出来。
  在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就有大批经济学家指出,危机本身不是欧洲经济不健康,而是欧元的基础不够牢固,即欧元区内各个成员国奉行不同的经济政策,而任何一个成员国的错误政策都会对整个欧元区产生影响,在没有统一财政部的情况下,统一货币只能带来大量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希腊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只是欧盟经济体系诸多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由一个政府来管理整个欧元区,确保在财政开支等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上不出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政府,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只是被转好的经济势头所掩盖,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下一次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到来时,欧盟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对欧盟来说,第二次朝鲜战争绝对是一个机会。
  原因很简单,在朝鲜战败后,美国不得不奉行战略收缩政策,而且把战略重点转向中国周边地区,特别是西太平洋,因此不得不放松对欧洲的控制,在很多时候,还得寻求欧盟的支持。
  说得简单一些,欧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
  二零一五年,在欧盟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领导人就表示,有责任与义务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在经济一体化基础之上,首先实现统统防务,然后开始政治一体化。
  随后五年,由法德意三国主导,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与拉托维亚参与的欧洲军团的规模扩大了三倍,常备军事力量增加到八个旅,军事基地增加到了三十二个。
  二零二一年,法国与德国率先组建“欧洲联合海军”。
  第二年,法国、德国与意大利开始整合空中力量。
  二零二三年,突尼斯发生军事政变,伊斯兰革命武装组织推翻了民选政府,欧盟迅速出兵干预,“欧洲军团”第一次以主要参战力量身份,在这场持续不到一个月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当然,在军事上讲,这场干预行动根本说明不了问题。
  可是在政治上,这次行动却给了欧洲各国领导人,特别是法德意三国领导人非常多的信心,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建立统一国家的重要性。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欧洲军团开始逐步取代美国,成为欧洲安全基石。
  到二零二九年,欧洲军团的规模已达八十五万,其中地面部队四十万、海军二十万、空军二十五万,拥有二十八个旅、一百三十多艘大型舰艇、一千三百多架作战飞机,以及一支规模在五千人左右的外籍军团。
  当年,法国总统正式宣称,法国愿意、也有能力为欧盟成员国提供战略安全保障。
  在任何人眼里,这是法国挑战美国权威的直接表现。
  要知道,在此之前,欧洲国家、即便是欧盟成员国,战略安全保障也是建立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之上。也就是说,对这些国家而言,欧盟只是经济、政治与外交同盟,而北约才是安全同盟。
  当然,法国总统没有吹牛。
  按照“华盛顿条约”的规定,法国有足够的战略打击能力,也就足以为欧盟成员国提供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欧洲周边局势较为稳定,没有实质性威胁。
  虽然中东近在咫尺,但是对欧洲来说,仍然是较为遥远的地区,因为不管是以色列、还是阿拉伯国家,都没有威胁欧盟的能力。
  要说威胁,也就只有伊朗了。
  二零一二年,伊朗对欧盟进行石油禁运,让欧洲人记忆犹新。
  问题是,即便是伊朗的威胁,也不那么突出。原因很简单,伊朗对待欧盟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美国影响,即在欧盟充当美国的打手时,伊朗才会对欧盟构成威胁。如果欧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于美国为伍,也不再替美国火中取栗,那么伊朗就没有理由威胁欧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