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6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4/1021

  军方的第一期实验已经取得成果,效果比预料的还要理想,不然也不会在二零三六年初投资数百亿修建农业工厂。
  看得更远一点就能发现,农业工厂最大的贡献绝对不是解决了粮食危机。
  从生产力角度出发,农业工厂彻底把农业打入历史,等于解放了众多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提高了社会劳动效率。在劳动力紧缺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这项技术的最的啊贡献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并且为消除因粮食而引发的战乱打下了基础,为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看得再远一点就能发现,在不需要开垦农业用地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而不是与其他生物争夺生存空间。
  两年后,“农业工厂”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家赖晋宁能同时获得两项诺贝尔奖,足以说明这项“发明”的重大意义。用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话来说,赖晋宁不但在生物科技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困扰人类文明数千年的粮食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问题是,事实确实如此吗?
第七十三章
捆绑政策
  两个月的“长假”,让牧浩洋好好放松了一下,也让他有点无所事事。
  用陆雯的话来说,他这种人,绝对是工作到死的类型,哪怕只有一天没事做,也会像热锅上的蚂蚁。
  四月二十二日,在确实找不到什么事可做之后,牧浩洋决定回总参谋部报到。
  在这两个月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是备受注目的“微尘回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而北极地区也如同往常年份覆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盖,结冰范围与科学家的预测相差不大,而全球气温已经在四月初开始回暖,没有出现小冰河期的征兆。根据对全球各个海域、特别是北大西洋的监测结果,洋流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维持地球自然生态圈的最关键因素基本上保持正常。
  当然,这还不是最终结论。
  因为卫星系统没有像预料的那样恢复,所以科学家对观测到的数据仍然存在分歧。
  当时,影响最大的就是定位是否存在偏差。
  要知道,在此之前,定位都依靠导航卫星。在没有导航卫星的时候,科学家无法肯定部署在海洋深处的温度浮标是否出现重大偏移,也就无法肯定获得的数据是否准确,以及偏差量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当时科学家对北极冰盖的恢复程度存在分歧。
  一些科学家认为,北极冰盖还没有达到正常年份的范围,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冰盖的面积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
  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遥感卫星,所以无法对冰盖的厚度进行全面测量。
  如此一来,科学家只能对北极冰盖的总量进行估算,也就存在较大的误差,而结冰量将直接影响海洋温度。特别是在夏季到来,冰盖正常融化之后,释放的低温海水的总量,将直接决定海洋温度。
  如果偏差太大,那就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所幸的是,对气温的观测,基本上符合科学家的估算结果,即全球气温在二零三七年初第一季度基本正常。
  这几个月内,第二件重大事情发生在日本。
  三月二十一日,天皇病逝。虽然天皇家族有男性子嗣,但是驻日总司令庞跃龙已经把天皇家族迁往八仗岛。
  结果就是,皇位没人继承。
  按照黎平寇的意思,庞跃龙将在日本组织全民大选,由民选总统担任日本元首,天皇将从此告别日本的历史舞台。
  因为是中国的单方面行动,所以此举立即遭到国际社会指责。
  也仅仅只是指责。
  在面对国际社会压力的时候,黎平寇只提到一点,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应对自然灾害,而设在日本的飞机组装厂必须正常运转,如果因为日本的政治问题,使拯救行动受到影响,中国将不是主要责任方。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美国咬着日本政治体制不放,中国就拿拯救行动做文章。
  结果就是,在吵闹了几天之后,似乎根本不存在天皇一样,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把目光转向了别处。四月上旬,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了第一季度的“微尘回收报告”后,“天皇事件”就烟消云散了。
  在牧浩洋看来,在日本搞“总统制”没什么不好。
  问题是,这个总统什么时候能够选出来,那就是个未知数了。以日本的情况,恐怕再过二十年,也没有进行全民大选的基础。
  第三件事,也是最受关注的事情发生在四月四日。
  当天,美国科学家正式宣布,抗血癌疫苗已经研制成功,第一期临床实验达到了百分之八十的治愈率。
  两天后,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将在五月一日小规模投放市场。
  虽然按照严格的程序,至少需要进行三期临床实验,在确定没有副作用之后,才能投放市场,但是时间不等人,只进行了一期临床实验。也正是如此,初期投放市场的疫苗只出售给血癌晚期患者,而且得在家属的认可下,由患者自愿购买,联邦政府不为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承担责任。
  对病入膏肓的癌症患者来说,反正是死路一条,当次小白鼠肯定没有什么害处。
  对正在忍受癌症煎熬,或者正在可能患上癌症的阴影下提心吊胆过日子的人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如果能够治愈血癌,也就有可能治愈其他癌症。
  问题是,这些药物绝对不是免费发放的。
  美国初期投入市场的药物非常昂贵,一个疗程需要一百五十万美元,而能拿得出这么多钱的人肯定不多。对于绝大部分癌症患者来说,希望仍然非常渺茫,只有那些足够富裕的人才得到了好处。
  当然,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死亡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如果有钱人能够免于一死,而没钱的人只能等死,那么维系人人平等的最基本的东西就不存在了。
  四月中旬,就有部分美国国会议员提出,应该免费发放治癌药物,而不是高价出售。
  当时,一名议员还提出,应该由联邦政府接管制药厂,而不是让唯利是图的商人把用来拯救生命的药物当成牟利工具。如果只有有钱人能够蔑视死神,那么不得不面临死亡的人必然会不顾一切的破坏已有的社会体制,对美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只有在确保每个人都有同等机会的情况下,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也才能共同渡过难关,使美国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壮大。
  事实上,类似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到四月二十二日,美国各地爆发了上千次游行示威,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走上街头,要求联邦政府接管制药厂,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谁首先接受治疗,而不是以高价贩卖,让有钱人首先免于一死。
  一些激进者甚至提出,如果不能免于一死,为什么要竭力拯救人类文明?
  面对国内动荡,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出台紧急法案,一方面出动军警维持秩序,另外一方面开始讨论是否接管制药厂。
  在牧浩洋看来,美国联邦政府别无选择。
  虽然控制美国政权的是富人,但是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癌症,而是全球气候变化。要想挺过去,就得利用所有人,也就得给其他人一些希望。如果拯救工作受到影响,富人就算治好了癌症也无法幸免。
  也就是说,美国联邦政府肯定会接管制药厂,而且肯定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谁首先接受治疗。
  只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要知道,癌症病患中,以皮肤癌为主,血癌占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如果美国研制出了治疗皮肤癌的疫苗,也许不会立即公布消息,而是首先让富人得到治疗,贫民只能忍受煎熬。
  当然,正在研制治癌药物的不止是美国。
  在这场由大国主导的全球博弈中,治癌药物与粮食一样,都是战略牌。在保证了本国需求之后,都可以拿来换取国际支持。虽然美国已经拔得头筹,但是接下来会如何,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别的不说,美国开发的血癌疫苗的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八十。
  按照军方提供的资料,中国开发的基因抗癌药物的治愈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九十五,也许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差距,对于将死的人来说,百分之一都是希望。
  当然,这中间还存在一个开发效率的问题。
  美国以开发疫苗为主,因此得针对各种癌症进行单独研究。中国以基因为主,一种药物就能解决几种癌症。也就是说,虽然中国现在的研制进度稍微慢一些,但是在主要难题得到解决之后,效率将大大提高。
  当然,美国取得的进展,也在鞭策中国的科学家。
  这几个月里,发生的第四件事与核武器有关。
  因为春季已经到来,北极冰盖的冻结速度减慢,所以在四月初,最后一批核弹头在北极地区引爆。
  按照四方达成的协议,全面核查在四月十日开始。
  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四方核查小组将对所有国家的核设施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核设施具有军事用途,哪些核设施可以保留下来,以及各国的核技术专家名单,为年底开始的“全面禁核行动”打下基础。
  到时候,不但所有具有军事用途的核设施将被炸毁,所有国家的核技术专家都将在四方联合机构的统一监督下工作。最重要的是,所有有核国家、或者具备开发核武器能力的国家都得交出与核武器有关的资料,由四方监督机构统一销毁,仅保留一些关键性文件,由四方机构统一管理。
  到二零三七年第一季度末,有核国家都将丧失核军事能力。
  作为强制性措施,四方还达成了一条秘密协议,即在全面禁核之后,中美欧俄可以单独对任何一个试图拥有核武器、或者藏匿了核武器的国家发动战争,在得到另外一方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联合其他国家对四方中任何试图拥有、或者藏匿了核武器的一方发动战争,而且不受国际法限制。
  这条秘密协议,等于把四方、甚至是整个人类捆绑在了一起。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中美欧俄中任何一方试图拥有核武器、或者藏匿核武器,世界大战就将爆发。
第七十四章
回归
  与牧浩洋闲得无事相比,腾耀辉早已忙得焦头烂额。
  “知道最近的新闻吗?”
  “最近有很多新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