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0/1021

  “行,晚上吃什么?”
  “今天周几?”
  “周四。”
  “那应该是东北菜。”牧浩洋笑了笑。按照舰队的伙食制度,一星期七天的主菜按照菜系轮流安排,周四以东北菜为主,要到周一才以川菜为主,而牧浩洋是重庆人,最爱吃的自然是川菜。
  “要我帮你搞几样小炒吗?”
  “不用了,去忙你自己的事吧。”
  “那我吃了晚饭再来找你。”
  等马明涛离开,牧浩洋又在舷桥上呆了一阵,等到篮球赛以“舰队队”获胜结束,才返回司令官住舱。
  一般情况下,马明涛会把情报文件副本送到他的住舱。
  “黄河”号的内部空间比不上“昆仑山”级航母,第二次改造后又扩大了机库、弹药库等舱室,结果是人员居住环境大不如前。即便是牧浩洋,也只分到一间住舱,没有单独为他设置办公地点。
  所谓的“司令官住舱”,不过是一间面积大约十平方米的单独舱室。
  在“黄河”号上,这已经是最宽敞的军官住舱了,周渝生的住处只有八平方米,晏鹰搏的住舱只有六平方米。除了他们三个,其他军官都得挤在集体住舱里,高级军官住的是双人间,低级军官是四人与八人间,士官是八人间。至于普通水兵,得十二个人、或者十六个人挤在一间面积大约十二平方米的舱室内。相对而言,飞行员的待遇最好,住的都是十平方米的双人间。
  所幸的是,“黄河”号是核动力航母。
  一般情况下,用水不受限制,而且航母上总共有一百多间浴室,最大的男兵公共浴室有一百个淋浴喷头。按照舰队的作息规定,官兵每天都得洗澡。在常规动力战舰上,一周能洗一次澡就不错了。
  在牧浩洋的住舱里,就有一间面积不到一平方米的浴室。
  这也是整艘战舰上,唯一的私人浴室,除了牧浩洋之外,即便是周渝生与晏鹰搏,也得去公共浴室。
  可以说,这也是司令官最主要的特殊待遇。
  只是,很多时候,周渝生都是到牧浩洋这里来洗澡。
  房间里很拥挤,浴室的滑门挨着床头柜,而床头柜另外一侧就是航母上最“豪华”的单人床。在房间的另外一侧是一只衣柜、设在舱壁里的保险柜、以及挂在墙上的书柜,进门右手边放着两张折叠椅。真要说什么奢侈的,只有挂在床尾上的可视电话屏幕。不做电话使用的时候,可以用来收看电视节目。
  马明涛送来的情报就放在床头柜上。
  平常,也只有周渝生与马明涛能在牧浩洋不在的时候进入这间住舱,因为牧浩洋给他俩各发了一把钥匙。
  打开通风系统,点上一根烟后,牧浩洋靠到床头上,拿起了情报文件。
  除了马明涛提到的,文件里没有多少“创新”内容,主要强调了一些牧浩洋早已知道的事情,比如日本海军的基本情况。
  此时的日本海军,在规模上已经不亚于中国海军。
  战略禁运开始后不久,“飞龙”级航母的第二批,即“翔鹤”号与“瑞鹤”号先后在神户与大阪下水。五月底,在提前将近半年的情况下,这两艘航母正式交付给日本海军,随后又有十多艘大型战舰相继服役。
  到此,日本海军的航母数量增加到五艘。
  至少从数量上讲,日本海军的航母实力已经不比中国海军差了。
  严格说来,应该超过了中国海军,因为在二零三五年初,舰体年龄超过五十年,在中国海军中已经服役二十多年的“黄帝”号正式转为预备役,仅用于舰载航空兵训练。虽然这艘航母有出海作战的能力,但是没有多少战斗力。如果不是战争威胁迫近,而且没有航母能够取代,“黄帝”号将在年内退役,返回造船厂拆除核动力系统,然后在大连港改建成一座海上军事博物馆。
  现在看来,“黄帝”号也就多再服役两三年而已。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真正能够出海作战的只有四艘航母。至少到二零三六年初,在第二批“昆仑山”级航母,即“秦岭”号与“太行山”号服役之前,中国海军的航母实力不会得到提升。
  正是如此,日本海军在五月底对部署做出了调整。
  与牧浩洋当初预测的一样,“赤城”号被派往印度洋,以维沙卡帕特南为母港,主要在孟加拉湾活动。
  按照牧浩洋的猜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将采用“东守西攻”的战略。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首先在印度洋上发起进攻,攻占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中国海军基地,切断印度洋战略航线,迫使中国海军分兵行动,然后在西太平洋上发起进攻,一举夺得制海权。
  果真如此的话,中国海军将非常被动。
  要知道,日本早已租借了印度的几座军事基地,在印度洋、特别是在孟加拉湾方向上部署了足够的军事力量。与之相比,中国的印度洋舰队只有几艘驱逐舰与护卫舰,不但没有航母,连巡洋舰都没有。
  丢掉了制海权,丢掉军事基地只是迟早的事情。
  战略航线被切断之后,中国的战争实力肯定会大幅度降低。
  当然,军事不是首要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牧浩洋早就提出,应该尽快加强巴基斯坦方面的基础建设,修通经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的战略铁路。二零三五年初,这条铁路已经通车,因此能够降低对战略海运的需求。
  问题是,只要日本在印度洋上取胜,必然造成难以预料的政治后果。
  说得直接一些,只要日本能够证明中国海军不是不能击败的,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印度参战。从政治上讲,日本要做的,就是攻占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中国军事基地,然后以此作为筹码,让印度参战。
  同时与两个强大的对手交战,牧浩洋没有多少把握。
  准确的说,是中国承担不起两个战略方向上的作战负担。
  到时候,即便是黎平寇,也很有可能选择妥协,而日本需要的就是妥协,为完成核计划争取时间。
  那么,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作战方面的问题,牧浩洋早就考虑好了,他需要的只是时机,一个可以让他的作战计划完美实现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确定。
  翻完情报文件,牧浩洋也抽完了第三根香烟。
  他没有去军官餐厅,而是倒在床上,盯着光秃秃的天花板,开始思索起来。
  首先分兵的不是中国海军,而是日本海军,所以取胜的机会只有一个,即在日本海军反应过来之前将其各个击破。
  可以说,这是天赐良机。
  在牧浩洋看来,日本海军指挥官把问题搞得太复杂了。
  或者说,日本海军指挥官犯了这个民族的通病。
  如果集中兵力,在西太平洋上与中国海军决战,日本海军至少有一半的胜算,而分兵行动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完败、一是完胜。显然,日本海军指挥官过于追求完美,不愿意接受两败俱伤的结果。
  想到这,牧浩洋去书柜里翻出了前段时间送来的情报。
  其中一份,正是日本海军上将、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祖望的个人资料。
  这家伙,原本姓近藤,因为十分崇拜指挥联合舰队击败白俄舰队的东乡平八郎,所以在参军服役后改姓东乡。年轻时,东乡祖望担任过驻华海军武官,于二零一二年到二零一六年在中国生活了五年。这五年,也是中国海军高速发展的五年,不但建成了航母,还打造出了远东第一舰队。这些经历,对东乡祖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使他相信,中国海军是日本海军的最大威胁。
  毫无疑问,东乡祖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
  情报中明确提到,这家伙有十分严重的洁癖。虽然在日本,洁癖不是什么怪事,几乎所有日本人都有洁癖,但是东乡祖望却不一般。比如在担任“大波”号驱逐舰舰长时,他亲自过问日常卫生,要求舰员仔细清洗每一处地方,连烟囱内部也要清洗,搞得怨声载道,而他却乐此不疲。
  这样的人,在指挥作战时自然会追求完美。
  看到这些,牧浩洋觉得有些无法理解。
  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是不能流于形式。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胜,也就得为胜利付出代价。
  没有牺牲的勇气,哪来胜利的机会?
  只有懂得牺牲的价值,而且敢于面对牺牲,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牧浩洋非常高兴,因为东乡祖望是他的对手。
  在势均力敌的战争中,特别是在海战中,取胜的关键不是看自己有多厉害,而是看对手有多窝囊。
  可以说,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重大海战,转折点都是某一方犯下严重错误。
  只要日本海军犯下严重错误,胜利就不远了。
第三章
战前会议
  马明涛找上门来,牧浩洋才发现已经是晚上八点过了。
  晚餐时间是七点到八点,分为两班,分别为上岗与下岗官兵提供就餐服务。牧浩洋赶到军官餐厅时,厨师正在做清洁。因为主要军官均已到达,所以牧浩洋要了一个做宵夜的肉松面包,就跟马明涛去了作战指挥中心。
  战舰上空间有限,舰队作战指挥中心也是会议中心。
  得益于科技进步,现在召开作战会议,不再需要把其他战舰上的军官请过来。有十多个位置的圆桌旁,除了牧浩洋等几位旗舰上的高级指挥官,其他位置上是杨禹方等人的三维影像,墙上的大屏幕上是各艘战舰舰长的头像。会议桌中央是投影的三维地图,桌面也是一面大屏幕,显示着一些战场信息。
  这些设备都是在第二次改进时安装的,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通信、指挥与影像技术。
  “大家都到了,我们就开始吧。”
  “我仔细看过二部的情报,如果日本舰队起锚出港,意味着战争将立即爆发。”因为声音从影像下方的喇叭里传出来,所以有杨禹方的声音有点不大自然。“以我的判断,日本海军将主动寻找我们决战。”
  “我赞成老杨的观点。”章玉廷紧接着说道,“以目前的形势,我认为很有必要调整作战部署,首先歼灭联合舰队,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远征印度洋。如果一切顺利,在我们夺取制海权之后,日本就会知难而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