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1021

  越军的战斗力,只能用“糟糕”形容。
  要想想南部地区增兵,首先就得打通交通命脉,夺回广平省。
  事实上,连越军将领都看了出来,中国陆战队首先在广平省登陆,就是为了切断越南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问题是,有那么容易夺回广平省吗?
  越军还有十来天,如果不能在五月底打通南北交通大动脉,就得丢掉半壁江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最愚蠢的人都想得到。在占领胡志明市之后,中国肯定会在南部地区扶持伪政权。
  走到这一步,越南离战败就不远了。
  当时,没有一名越军将领指望通过游击战击败中国军队。
  首先,中国军队是打游击战的老祖宗,越军的游击战经验全都来自中国,而且在六十多年前还聘请了大批中国军事顾问,专门指导越军打游击战。在抗法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奠边府战役就是在中国军事顾问指导下进行的。
  其次,现在的越南缺乏打游击战的地理优势。在雨林面积缩小一半以上的情况下,越军根本无法进入雨林。更重要的是,越南的人口超过了一亿一千万,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越南人居住在城市里面。
  最后,也没有打游击战的人力基础。在人员素质、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等各方面,现在的越军与六十多年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部分官兵并不熟悉游击战,也从来没有经历过战火考验。
  在政治层面上,越南当局也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游击战上。
  真要发展到那一步,意味着越南的国民经济基础将遭到毁灭性破坏,数十年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付之一炬。也许,越南能够在残酷的战争中坚持到最后,可是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越南必须从头做起。到时候,越南在经济上更加离不开中国。就算中国输掉了战争,也能通过经济手段制服越南。
  那么,还有必要与中国死拼到底吗?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因素,即有五百万越南人在中国工作与生活,而且以轻壮年为主。如果中国政府愿意,随时可以动员这些越南人回国,以此组建伪政权,以及为中国服务的军事力量。
  五百万由中国武装起来的伪军,足以动摇整个越南。
  这下,问题摆明了。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得打下广平省,打通前往湄公河三角洲的交通大动脉。
  五月十八日夜间,越军再次调整作战部署。
  之前北上的第七师与第十一师转向南下,此外部署在清化的第十八师、驻防河内的第十四师与第十五师、驻防海防的第八师与第九师全部前往荣市,七个师总计九万人,其中三个是精锐主力师。
  兵力不算少,运动速度也不算慢。
  十九日上午,第十八师率先到达。
  因为大军团行动,极易遭到空中打击,所以第十八师没有等待其他部队,当天下午就从荣市出发了。
  轰炸仍然不可避免,中国空军在十九日上午就根据越军的调动调整了空中打击。
  遭殃的不仅仅是第十八师,随后到达荣市的几支部队都在行军途中遭到轰炸,损失了不少主战装备。
  在十九日夜间,中国空军在一轮轰炸中就摧毁了第十一师的上百辆坦克战车。
  只是,轰炸没能阻止越军主力部队南下。
  针对越军的战略调动,牧浩洋对陆战队的作战部署也做出了调整,主要为两个陆战旅增派主战装备。
  在此之前,牧浩洋已经让赵元任从陆军抽调了两个坦克营。
  十九日夜间,两个坦克营抵达洞海港,分别编入两个陆战旅,然后各与陆战旅的装甲部队混编成三个装甲营。
  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足以在局部地区打一场小规模装甲战了。
  前线,构筑防线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之中。利用洞海南北的两条河流,工程兵在防御一侧修建了十多个防御支撑点。按照庞跃龙的部署,每个防御支撑点上部署一个步兵排,在后方大约三公里处部署一个装甲连,再后面则是集中部署的炮兵。在防御作战中,防御支撑点的主要作用是迟滞越军的推进速度,即阻止越军渡河。如果越军强渡,则由装甲连在炮兵的直接支援下发起战术反击。如果越军的进攻非常猛烈,则由“炮击编队”、舰载航空兵与空军进行远程火力打击。
  这套战术有没有用?
  牧浩洋觉得没有多大问题,因为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就采用类似战术成功阻击了埃及军队。当时,以军还没有获得足够强大的空中支援,而且埃及军队要比现在的越军强大得多。
  更重要的是,越军的进攻完全没有突然性。
  在没有空中优势、没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甚至连主战装备都不够充足,越军强行攻打陆战队的防线,与送死没什么区别。
  二十日上午,第一场战斗在郎瓦镇北面打响。
  战况与牧浩洋猜测的差不多。
  越军第十八师准备渡河的时候,前线支撑点的步兵在第一时间呼叫了炮火支援,随即呼叫了空中支援。前三次渡河行动都没能成功,反而伤亡近两千人。直到下午四点左右,一支小股越军才渡过广平溪,结果还没站稳脚跟就遭到装甲部队反击,近三百人战死,还有一百多人当了俘虏。
  入夜后,第十八师继续强攻广平溪。
  战斗打得很激烈,准确的说是后方的炮兵、以及赶来支援的航空兵非常忙碌,一整夜都在应付前线的支援请求。
  二十一日天亮的时候,广平溪已经被越军官兵的鲜血染红了。
  根据陆战队做的粗略统计,在第一个二十四小时里,至少有四千越军阵亡。因为伤亡过于惨重,越军甚至来不及收整阵亡官兵遗体,很多越军遗体从广平溪冲入大海。三天后,一艘在附近执行炮火支援任务的驱逐舰还打捞起了几具越军官兵遗体,并且按照海军传统,进行了海葬。
  二十一日的战斗更加激烈。
  随着其他部队陆续到达,越军在宽达四十公里的正面上,从十多个地点强渡广平溪,充分利用了兵力优势。
  更大规模的进攻,意味着更加惨重的伤亡。
  虽然庞跃龙在当天下午,不得不从第二陆战旅抽调三个营北上增援,但是随着时间拖延下去,越军的进攻锐气也在迅速降低。
  面对惨重的伤亡、攻不破的壁垒,再勇猛的战士也会胆怯。
第二十六章
理由
  越军强攻广平省,牧浩洋的第一个战略目的达到了。
  按照他制订的战争计划,攻占广平省,战术目的是切断越南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而战略目的是迫使越军主力南下。为此,陆战队强攻广平省的时候,牧浩洋让赵元任把第四十一集团军派往柬埔寨,并且让第四十二集团军进行战斗动员,摆出从柬埔寨出兵,强攻湄公河三角洲的态势。
  只要越军主力南下,越南北部的防御部署就会出问题。
  到二十一日,越军已经投入了七个师,其中三个是拱卫河内与海防的主力师,而越军在北部地区总共只有五个主力师。
  从战术上讲,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赵元任也在二十一日提出了发动地面进攻的建议,并且保证在五天之内打下河内,十天之内扫荡红河三角洲。
  只是,牧浩洋没有批准赵元任的作战请求。
  不是他不相信赵元任,也不是陆军没有做好准备。到二十日,成都军区的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四集团军已经完成了进攻部署,后勤保障工作也已全部到位,两个集团军的五个师能在接到命令后的八个小时内发动进攻。
  让牧浩洋决定再等等看的,还是战略上的问题。
  在先打河内,还是先打胡志明市的问题上,牧浩洋一直没有做出决定。虽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先打河内,再打胡志明市,但是只要有可能,牧浩洋打算同时开打,不给越南当局任何机会。
  如果要攻打胡志明市,就得等到五月三十日。
  第四十二集团军最快能在五月二十七日到达柬埔寨,然后用四十八小时完成部署,再用二十四小时完成进攻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在五月三十日上午,第四十二集团军才能达到作战状态。
  除了兵力部署,后勤保障也是个大问题。
  在此之前,牧浩洋没有把借道柬埔寨当成重点,而是希望在攻占广平省之后,抽调一个陆战旅在湄公河三角洲开辟登陆场,然后由陆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因此更注重调动登陆舰队。
  结果就是,在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柬埔寨的时候,后勤保障没能跟上。
  以最乐观的估计,两个集团军的作战物资也要到五月底才能到达,而且负责后勤保障的是柬埔寨陆军。
  问题就在这里,即柬埔寨陆军能否及时把作战物资运送到位。
  牧浩洋对柬埔寨陆军不抱多大希望,因此他向黄峙博提出请求,从济南军区与南京军区抽调工程部队,专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在中国陆军中,工程兵不仅仅负责架桥修路,必要时还能承担运输任务。
  两个集团军需要的,就是运送物资的部队。集团军自身就有后勤保障部队,能够完成大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却没有足够多的运输部队,把囤积在后方的作战物资送到前线,因此需要后勤支援。
  这样一来,最快也要到六月初,大概六月四日,才能在南面发动地面进攻。
  正是如此,牧浩洋决定再等一等,争取同时在南北两线发动地面进攻,同时打下越南的两个核心地区。
  等一等,也有政治上的考量。
  虽然在此之前,中国国防部已经宣布,在越南登陆,是为了打击越南的扩张野心,防范越南东山再起,属于防御反击性质,但是持续打下去,而且扩大地面战争,就不是防御反击了,而是进攻。
  在政治上讲,就是入侵越南。
  显然,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充足的理由来扩大地面战争。
  能否得到这个理由,不是看中国军队怎么打,而是看越南会不会犯错,即会不会借道老挝绕过广平省。
  如果是,那么中国就有理由扩大地面战争。
  牧浩洋要做的,就是把越南逼到死角里,让越军在广平省的战线上彻底绝望,从而把目光转向老挝。
  越军进入老挝,等于入侵老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