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1021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万幸的是,黎平寇没有在债务上打主意,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用国营资产获取贷款。
  这个办法回避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增发货币。
  如果直接由政府发行债券,得让央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增大流动性,从民营银行获取贷款,等于利用民间资本,不会增大货币发行量。虽然这么做同样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但是可以用战争红利偿还债务。
  所谓的“战争红利”,正是中南半岛的广阔发展前景。
  按照黎平寇的说法,战争结束后,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担保的方式偿还战争贷款,不用为此花一分钱。
  显然,这很有诱惑力。
  虽然易援朝仍然反对立即开战,但是提不出更好的反对理由。
  必须承认,黎平寇做足了准备工作,在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已经联系了几家银行,获得了民间资本支持。
  当时,至少有五家大型民营银行愿意为政府提供战争贷款。
  在黎平寇提交的文件中,这五家民营银行承诺的战争贷款已经达到五万亿,而且承诺在必要的时候把上限提高一倍。
  拿十万亿打一场战争,胜算不会小到哪里去。
  既然易援朝不再反对,黎平寇的战争提案没再受到阻挠。
  显然,易援朝是一个不太懂经济的元首,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黎平寇提到的偿还方式是否有效。
  虽然政府提供的行政担保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偿还贷款,但是在此之前,政府已经用国营企业的股份做抵押。说得直接一点,如果黎平寇提出的偿还方式没有办法兑现,就得出让国营企业股份。
  很明显,黎平寇利用这场战争,拉开了“去国有化时代”的序幕。
  讨论近四个小时之后,在最终的表决中,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向越南宣战的决议,随后进入战争讨论阶段。
  黄峙博没有出风头,而是把机会让给了牧浩洋。
  因为参会的主要是高层领导,没有几个搞得懂军事问题,所以牧浩洋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强调了战争将分阶段进行。
  整个报告只花了半个小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
  战争方案获得通过后,会议结束。
  北京时间二零三零年五月三日晚上十点,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宣布,将在五月四日上午发表重大外交公告。
  这下,全世界的神经都紧张了起来。
  下午的时候,已经有电视台报道,中国高层正在召开会议,很有可能商讨是否借此机会向越南宣战。
  虽然中国官方没有发布消息,但是战争的迹象非常明显。
  傍晚,网络上出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军事部署调动情况的最新地图,中国空军与海军正在向西南地区增派作战飞机。随后,几家西方电视台报道,之前一直驻扎在大连的“黄帝”号航母已经出港。因为“长江”号与“黄河”号航母战斗群在四月份先后离开榆林港,所以中国海军的三支航母战斗群都已出动。
  最重要的消息在晚上八点左右出现。
  驻扎在舟山与青岛的两个陆战旅开始集结,两支两栖登陆舰队也已到达,表明中国的军事动员工作正在加速。
  只是,仍然有部分人认为,中国只是在向越南施压,没有打算开战。
  虽然这种观点很乐观,但是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即中国要向越南施压,首先会在外交上采取行动,而不是进行军事集结。如果首先进行军事集结,那么中国很有可能采取行动。
  这个晚上,牧浩洋也不轻松。
  在下午的会议上,他已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只是这次没有让他去舰队,而是让他前往榆林港。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前线指挥部将设在榆林港。
  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牧浩洋就搭上了飞往榆林港的专机。由他亲自点名提到的几名主要指挥官,即负责空中作战的杨禹方、负责舰队作战的章玉廷、负责海上封锁的周渝生、负责陆战队作战的庞跃龙均已收到命令,从各自的驻地赶往榆林港,而负责情报工作的马明涛则与牧浩洋同行。
  这次,牧浩洋身边还多了一个高级指挥官,即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在志愿军司令部共事的赵元任。
  十多年前,赵元任不过是一名陆军少校,是戚凯威手下的参谋之一。
  现在,他已经是陆军少将了,而且是戚凯威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不出所料的话,戚凯威将在两年后出任陆军司令,而他则很有可能晋升为陆军中将,出任陆军参谋长,继续辅佐戚凯威。
  在朝鲜战场上,牧浩洋与赵元任的关系并不怎么样,打交道的次数也不多。
  这次,是戚凯威推荐由他指挥陆军作战。因为需要一名陆军指挥官,又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所以牧浩洋接受了戚凯威的建议。
  一路上,赵元任有点放不开。
  牧浩洋也没有理会他,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组建前线司令部是小事,对牧浩洋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最重要的是,与他配合的几名指挥官都有自己的班底,而且都会带到榆林港。把这些人员整合起来,前线司令部就出来了。
  需要立即处理的只有一件事:确定总体战争计划。
  在此之前,牧浩洋必须搞清楚情况,特别是越南的军事力量。只有对敌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才能确定作战方案。
  这也是牧浩洋叫上马明涛,让他一同前往榆林港的原因。
  二部提供的情报不算少,堆起来有几米高,而牧浩洋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看完,所以得让马明涛帮忙,找出重点。
  还好,马明涛早就有所准备。
  四月份,他就接到了牧浩洋的电话,对越南的情报做了整理,按重要性区分,以便牧浩洋阅读参考。
  当然,作为情报参谋,马明涛还要把各份情报熟记于心。
  很多时候,司令官不会去翻越情报文件,而是直接询问情报参谋。
第十五章
宣战
  “总体思路没错,空中打击方案基本上没问题。”牧浩洋揉了揉额头,拿起了一块夹心饼干。“我个人判断,空中打击将持续十五天左右,最多不超过二十天。具体如何,还得跟老杨谈谈。”
  “关键得看打击范围,如果只针对军事目标,一周就足够了。”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既然是大规模战争,就不可能只炸军事目标。除非越南当局回心转意,不然在发动地面战争之前,肯定得扩大轰炸范围,争取在陆军打过去之前,让越南倒退二十年。”
  马明涛笑了笑,朝坐在旁边的赵元任看了一眼。
  “老赵,你觉得呢?”牧浩洋把话题抛了过去。
  “我?”赵元任愣了一下,说道,“真要这么打,基本上没有陆军的事。”
  “话可不能这么说。”牧浩洋拿起香烟,先给赵元任点上了一根,给自己点上后,把烟盒丢给了马明涛。“虽然跟老挝、柬埔寨相比,越南算得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国家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但是越南仍然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而且城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与红河三角洲,其他地区都非常落后。真要打地面战争的话,肯定会非常艰难,搞不好会成为第二次越战。”
  赵元任没有急着开口,牧浩洋的意思是,越南会成为中国的泥潭。
  “老赵,放开点,这里没有外人。”马明涛笑了笑,说道,“牧司令很民主,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牧浩洋笑了笑,等着赵元任开口。
  “我也这么认为,真要打地面战争,就得避开偏远地区。”赵元任看了牧浩洋一眼,又说道,“地面战争必须围绕城市打,争取在城市附近歼灭越军主力。我的意见是,首先由陆战队在越南中部地区登陆,切断南北交通线,阻止盘踞在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军北上,陆军则集中兵力歼灭红河三角洲地区的越军。在北面站稳脚跟后,再向南推进,或者在南方开辟第二登陆场。”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我的观点。”
  “歼灭越军主力不是难题,关键是歼灭越军主力之后,如何应付小股敌人。”赵元任长出口气,说道,“虽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越南的民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越军主力被歼之后,肯定会跟我们打游击战。对我们来说,真正的考验不在城市里,而是在城市外的丛林里。”
  “必须避免打游击战。”
  赵元任点了点头,说道:“游击战肯定无法避免,关键是怎么打,以及由谁来打。”
  “你的意见是……”
  “尽快在越南当地组建一支能打的武装力量,让越南人打越南人,我们只参与非接触性战斗。”
  牧浩洋皱起眉头,没有立即表态。
  “也许,这场战争将旷日持久,但是至少能够控制战争伤亡。”
  牧浩洋点了点头,认为没有表态。
  马明涛迟疑了一下,说道:“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战争伤亡。为了降低战争伤亡,多扔一些炸弹都值得。”
  “关键是,有没有让越南人打越南人的基础?”
  “这……”赵元任回答不出来。
  “问题应该不大。”马明涛知道,牧浩洋在问他。“现在,大概有五百万越南人在我国工作与生活,这些越南人基本上已经被我们同化,尝到了现代化的好处,也尝到了跟我们交往的好处。他们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家庭成员,在越南有很多亲戚朋友。保守估计,一个在我国务工的越南人,能够影响十个越南人。也就是说,在越南国内,大概有五千万越南人并不反感我们。”
  “他们就是基础?”
  马明涛点了点头,说道:“政策上,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在我国务工的越南人,组建一支精干的军官队伍,然后通过他们的关系网,在越南国内组织一支军事力量,我们只负责提供军事培训与武器装备。”
  牧浩洋笑了笑,似乎有点动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