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9/1021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更重要的是,这能给我们提供打地面战争的理由。”
  “地面战争!?”杜小蕾吓了一跳,说道,“我觉得,如果没有绝对必要,不应该打地面战争。”
  黎平寇点了点头,表示支持杜小蕾的观点。
  “不可否认,在越南打一场地面战争,肯定会遇到非常多的麻烦,而且六十多年前,如日中天的美国都没能在越南取胜,所以肯定有人会怀疑我们能否超越美国。可是我们同样得承认,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得打一场地面战争。”
  “目的是什么?”黎平寇问了一句。
  “在越南扶持一个亲华政权。”
  “这……”
  “也许,这个政权不会存在太久,但是肯定能极大幅度的减轻我们的战争负担,而且能为我们提供数十年的和平与稳定。”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更重要的是,越南的改革开放持续了三十多年,经历了三代人。我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有理由相信,现在的越南,已经不是当初的越南了。只要我们把握好其他政策,就能瓦解越南人的斗志,让越南回心转意。”
  “什么政策?”
  “在战后,帮助越南实现现代化,在经济上同化越南,使越南必须依靠我们,而且只能依靠我们。”
  “这需要很多时间,也许是几十年。”
  “大概十年到二十年吧,不过战争只会持续几个月。”
  黎平寇笑了笑,没有反驳牧浩洋。
  虽然牧浩洋没有提到,但是黎平寇已经想到了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即帮助越南进行战后重建,对中国也有好处。
  这里,涉及到了第二次朝鲜战争。
  到二零三零年,中国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获得的战争红利差不多用光了,即朝鲜已经完成了战后重建,成为东北亚地区最活跃的经济体,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正在向现代化快速前进。虽然在经济上,朝鲜丧失了独立性,必须高度依赖中国,但是朝鲜取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按照一些西方媒体的评价,朝鲜在这十五年里发生巨变,简直就是奇迹。现在的朝鲜已经被共认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最有潜力的国家。因为朝鲜高度重视金融业,所以还被人称为东方的瑞士。
  通过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与国家现代化,中国也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准确的说,是中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只是,朝鲜的效益正在降低,而在国内仍然没有实现全面市场化的时候,中国的民营企业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
  朝鲜只有两千多万人,就为中国提供了十五年的黄金发展时期。
  越南有一亿一千万人,如果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别说十五年,也许三十年内,中国的民营企业都不需要为发展空间发愁。
  从经济上讲,这场仗必须打!
第九章
备战
  如果是傅秀波,也许会重点考虑政治因素。
  在黎平寇这里,经济因素起到了主要作用。原因很简单:黎平寇是总理,而且是一个与民营企业关系密切的总理。
  即便不考虑与盛世平的特殊关系,黎平寇在这几年里的所作所为,在大部分人看来都是在为民营企业服务,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为此出台了很多针对性政策,部分政策甚至对国营企业不利。
  拿金融业来说,在二零二四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第九十九号行政令中,国营企业再也无法获得贷款优惠,只能与民营企业进行直接竞争。结果就是,国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
  这些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了民营经济发展。
  在二零二五年,《时代》杂志发表了一篇专题评论,把黎平寇形容为中国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总理,而且称之为“平民总理”。虽然这个形容有点不恰当,因为黎平寇是典型的高干子弟,与平民根本不沾边,但是他做的很多事情,确实是在为平民着想,而且继承了傅秀波的衣钵。
  杜小蕾出任外长后,黎平寇把大部分经历都花在了经济建设上。
  作为总理,他最清楚中国现在需要什么。
  从经济上讲,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能够为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提供生存资源与发展空间的增长点。
  在国内改革不够彻底,遇到了巨大阻力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外面,成为黎平寇唯一的选择。可以说,黎平寇在这个时候来到总参谋部,主动与黄峙博商讨军事问题,根本目的就与此有关。
  不可否认,战争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虽然民营企业还没有进入军工领域,但是在相关行业占的比重非常大。比如与军工关系密切的钢铁与化工行业中,民营企业占的比重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七与百分之四十八,一些民营企业已经是军火链条上不可或缺的成员。比如在海军的战舰上,有百分之七十的高强度钢材来自民营钢铁厂。
  战争能刺激军火生产,也就能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当然,这还是其次的。
  打一场大规模战争,消耗的不仅仅是军事物资,还需要其他物资,比如粮食、衣物、药品等生活物资,而这些物资主要就来自民营企业。比如中国二百多万军人身上穿的军装,大部分来自民营制衣厂。
  最大的好处,在战争结束之后。
  第二次朝鲜战争,从根本上说明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从中获益的,不仅有中国,还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帮助韩国进行战后重建,使美国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也使全球经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段。
  从经济上讲,有必要发动一场针对越南的战争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牧浩洋提到有限战争的时候,黎平寇的兴趣并不大,不然也不会把话题持续下去,直到牧浩洋提出大规模战争。
  问题是,战争能促进经济发展,也需要经济做支撑。
  没有充足的经费,战争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
  这是必须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黎平寇的回答很简单:政府没有足够的钱打一场大规模战争。
  原因也很简单:东海战争之后,国防经费的年均增长率在百分之十五左右,比经济的增长率高出了七个百分点,十多年下来,相当于提高了一倍半;巨大的国防开支,已经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果增加一笔战争开支,只能增加货币发行量,产生严重通货膨胀,后果难以想像。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不在计划之内。
  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就开始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只不过针对的不是越南,而是日本与印度。可以说,巨额国防开支就是由此产生,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在这个时候打一场大规模战争,必然影响到整个战略计划。按照黎平寇的观点,如果与日本在二零三五年到二零四零年之间爆发全面战争,那么现在向越南开战,而且由政府承担战争开支,肯定得在未来五年之内削减军费。
  结果如何,黄峙博与牧浩洋都很清楚。
  由此可见,推动战争的是经济,阻挠战争的也是经济。
  讨论下来,黄峙博与牧浩洋都无言以对。两人都不大了解经济问题,也就没有多少发言权,更提不出有用的建议。
  黎平寇没有给出定论,但是明确了观点:很有必要及时解决越南问题。
  送走黎平寇与杜小蕾,牧浩洋又跟黄峙博谈了一阵。虽然牧浩洋提到了陆战队的事,但是黄峙博有点心不在焉。
  “这些事情,你可以暂时放一下。”
  “黄总……”
  “既然总理找上门来,就已经下了决心,只是在此之前,想搞清楚我们的态度。”
  牧浩洋皱起眉头,等黄峙博说下去。
  “现在,我们已经表明了态度,总理肯定会想办法解决其他问题。”黄峙博笑了笑,说道,“不出所料的话,战争很快就会爆发,陆战队将获得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你的事情可以等到战后再说。”
  “这……”
  “难道你会指望老挝与柬埔寨?”黄峙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就算总理采纳了你的建议,拉拢老挝与柬埔寨,也像你说的那样,只是寻求政治理由,在军事上,我们只能依靠自己。”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反对。
  “要是让你来指挥这场战争,你会怎么打?”
  “这……”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说实话,我还没有考虑过,开始只是想到了,顺便提了出来。”
  “现在呢?”
  “黄总,这个要求也太高了吧?”
  “只是大战略上的,战术上的问题不用考虑。”
  牧浩洋沉思了一阵,说道:“要让我来打,肯定会把重点放在东面,而且第一场地面战争会选择在越南中部,也就是最狭窄的地区,切断越南的南北交通,迫使越南在这边投入重兵,然后寻找机会各个击破。至于接下来怎么打,是在湄公河三角洲登陆、还是在红河北岸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得由战场局势决定,也得由战争的最终目的决定,即我们到底想取得什么结果。”
  “既然是登陆作战,自然得用上陆战队,是吧?”
  牧浩洋一愣,随即明白了黄峙博的意思。
  “三年前,我没有给你上将军衔,不等于你没有资格。”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现在,你已经是上将了。打好这场战争,更能说明授予你上将军衔是正确的决定。至于陆战队的事,由你全权处理。”
  “诱惑?”
  “算是吧,怎么说也应该给你点动力,是吧?”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行,上面做出决定后,我就着手制订战争计划。”
  “有时间的话,多跟外长交流交流。”
  “外长?”
  “真要打,肯定要首先采取外交行动。虽然外长的能力有目共睹,但是我觉得,让一名更有说服力的将军出面,能够更有效的说服老挝与柬埔寨。”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即便我不做安排,外长也会找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