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7/1021

  比如在二零一七年,越南就成为了美国军火商的客户,从美国采购了一批用于维护美制装备的零备件。
  随着关系进一步升温,越南开始从美国采购武器装备。
  比如在二零一九年,越南就试图获得几艘美军退役的战舰,其中包括一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只是在东海战争之后,越南主动取消了这笔军火协议。虽然当时越南当局声称没有能力掌握美军的新式战舰,而且为这几艘战舰,需要建立单独的后勤保障系统、还得扩大海军基地,越南还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日本战舰在东海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越南军方认为,与之类似的美制战舰根本不适合越南海军的作战需求。
  客观的讲,越南当局的决定没有错。
  “伯克”级驱逐舰以区域防空为主,制海与反潜能力都比较有限,其主要职责就是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而越南海军只有近海作战能力,背靠本土作战,不需要太强的区域防空能力,更需要针对敌人海上力量的制海与反潜能力,因此就算越南获得了“伯克”级,也多半是个摆设,实战价值并不大。如果与中国海军发生冲突,庞大的“伯克”级还很有可能成为首要打击目标。
  与之相比,高速灵活的导弹艇更适合越南海军。
  从采购价格上来讲,即便是购买二艘的“伯克”级驱逐舰也非常昂贵,足以用来采购数十艘崭新的导弹艇了。
  可惜的是,美军的武器库里,没有导弹艇。
  当然,这并不表示越南与美国的军火贸易就此终结。
  早在二零二一年,越南就表达了采购F-35A战斗机的意图,甚至提出从美国空军手里采购一批二手的F-22A,以取代已经落后的Su-27与Su-30,以及更加落后的战斗机,提升空军的总体作战能力。
  只是,当时越南肯定买不到F-35A,美军也不会卖F-22A。
  原因很简单,F-35A是国际战斗机,几个研制国的订单都排到了二零二五年之后,而越南不是研制国,自然得排队等候。除此之外,印度也对F-35A感兴趣,而其战略重要性明显超过越南。
  如果越南排队等候,最快也要到二零三零年才能获得F-35A。
  问题是,到了二零三零年,F-35A还是先进战斗机吗?别说已经服役十多年,在中国的J-22与J-25面前,即便是完整版的F-35A都没有性能优势,更别说在出口的时候,其某些性能肯定会遭到阉割。事实上,当时采购F-35A的国家中,只有日本与英国获得了百分之百的作战力,就连新加坡都没有拿到火控系统的原代码,只能得到百分之八十的战斗力,其他国家的就可想而知了。
  以越南更美国的关系,就算买到了F-35A,也最多只能获得百分之六十的战斗力。
  至于美军原装的F-22A,更不可能卖给越南,因为出口的F-22与美军的F-22A都有一些差别,即便是日本也没能获得美军的F-22A。即便美国答应卖二手货,也会在出口前做一些手脚。
  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战斗机都非常昂贵,越南不见得买得起。
  以二零二一年的价格、以及越南的国防开支为准,就算其他地方不花钱,越南也最多只能采购十八架F-35A。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越南的做法,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非常类似,即通过易货贸易,来支付购买军火的巨额款项。越南手里也有美国需要的东西,比如在南海开采的石油,以及南海油气田的开采权。
  只是在中国的强烈反对与军事威胁下,越南最终没能做成这笔买卖。
  拖到二零二八年,越南当局向美国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出租金兰湾,换取美国的军事援助。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大热心了。
  原因很简单,二零二七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淡水之争,原本在美国的干预下,马来西亚已经开始退缩,但是随着中国介入,马来西亚的态度变得异常强硬,最终迫使新加坡几乎接受了新协议的全部条款。
  这件事,让美国意识到,中国正在努力控制东南亚地区。
  受此影响,美国在东南亚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当时,美国把重点放在了新加坡,即通过战略收缩,巩固主要战略据点,避免在漫长的战线上跟中国拼消耗。
  从战略上讲,这么做非常明智。
  如果美国全方位的铺开,在各个地方都与中国较劲,出了代价巨大之外,还很有可能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南海争端为介入点,大打和平谈判的外交牌,让美国在外交上非常被动。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美国明着支持某个牵扯到南海争端的国家,中国就有理由动武。
  只是这样一来,美越关系必然受到影响。
  在越南提出出租金兰湾之后,美国没有立即做出回应。
  表面上看,美国暂时没有这个需求。
  虽然在历史上、特别是美苏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一度对金兰湾非常感兴趣,因为金兰湾是东南亚地区最理想的天然良港,足以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所有舰队服务,而且在越南期间还是美军的基地,也因为当时美军撤离菲律宾,失去了与金兰湾有着同等战略价值的苏比克湾,需要在该地区谋求一座新的海军基地。但是到越南回心转意的时候,美军已经重返菲律宾,再次把舰队开进了苏比克湾,在军事上对金兰湾的需求大幅度降低,而且随着美国进入战略收缩阶段,更没有理由在同一地区建立两座大型海军基地的必要性,结果政治需求成为决定性因素。
  显然,在政治上,美国已经开始退却。
  当时,美国的“外交事务咨询委员会”给白宫提交了一份绝密评估报告,其中明确提到应该尽量避免卷入中国与越南的领土与领海纷争,因为按照该委员会的估计,只要越南在南海争端上保持现有立场,中国与越南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为百分之百,而且很有可能在五年之内爆发。
  提交这份评估报告的时间是二零二八年。
  这下,牵扯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越南积极扩军备战,就是要保住既得利益。如果越南在南海争端上做出让步,与中国的关系就会缓和,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盟友,也就没有必要扩军备战了。
  如此一来,美国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合作,等于帮助越南挑衅中国。
  能够置身事外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不管中越之争结果如何,即便是越南一败涂地,中国也会受到影响。
  关键是,能不能置身事外?
  越南出租金兰湾,摆明了要把美国拖下水。如果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部署在金兰湾的美军舰艇遭到攻击,美国还能置身事外吗?
  答案非常明显,而美国绝对不会再次卷入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要知道,第二次朝鲜战争后,美国各界有一个共同认识,即应该尽量避免在中国周边地区与中国直接对抗。
  中国要打击越南,就算美国出兵干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使美国的国际威望受到影响,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战略扩张,转为战略收缩。如果在越南遭受第二次惨败,美国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影响,很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接近美国,在非军事领域发起了全面挑战,军事上的惨败,比然成为倒下的第一块骨牌。
  事实上,在鼓动越南与中国对抗的问题上,美国也很犹豫。
  原因很简单,在收拾了越南之后,中国就会盯上菲律宾,即便不会采用武力,也会给美国施加很大的压力。要知道,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美国有安全保障义务。如果中国与菲律宾发生冲突,美国就不能置身事外。
  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越南就是一道挡在菲律宾前面的篱笆。
  虽然这道篱笆不够坚固,但是足以挡住中国的前进步伐。只要越南能在南海争端上尽量与中国周旋,就能为美国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随着美国的实力逐渐恢复,等到中国有能力对付菲律宾的时候,就得有所顾虑,也就不可能一举把美国赶出东南亚,更不可能把东南亚变成自己的后院。
  正是如此,在美国的战略中,越南是很重要的盟友,但没有重要到可以为之流血牺牲。
  问题是,这并不是越南的战略。
第七章
关联性
  越南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国家,也是一个缺少自知之明的国家。
  在人口上,越南是中南半岛上的第一大国,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到二零二九年底,已经超过一亿一千万。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别是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与红河三角洲,越南在理论上能养活两亿人。可是在其他方面,越南根本算不上大国,连地区强国的资本都没有。
  不可否认,自从二十世纪九零年代走开始改革开放,越南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加上前苏联解体造成的影响,中越关系一度有所缓和,比如双方勘定了陆地边境。可是在南海问题上,中越矛盾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因为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变得更加尖锐。
  为了在南海与中国对抗,越南在二十一世纪初调整了对外战略,开始向美国靠近。
  当时,一些美国学者宣称:虽然美国输掉了越南战争,但是赢得了越南;中国帮助越南打赢了战争,却输掉了未来。
  客观的讲,这种说法没有错。
  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南海争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一是中国已经具备在周边地区打赢局部战争的军事实力,二是中国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三是中国正在构筑本土外围的战略防御圈。
  三个因素,都让中国开始高度重视南海问题。
  在中国的威胁下,越南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主动退让,归还侵占的岛礁与海域;二是寻找一个更加强大的靠山,与中国对抗。
  虽然从长远来讲,第一个选择更加理智。作为中国的邻国,就算能傍上某个大国,越南也不是中国的对手,迟早有一天会直接面对强大的中国军队,对抗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但是要让越南主动交出既得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二零二九年,越南在南海地区开采了价值二百八十亿美元的石油与天然气,占越南油气资源总开采量的百分之六十五,贡献了当年百分之四十的外汇收入。失去南海的油气资源,越南经济将举步维艰,国家建设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问题是,与中国对抗的成本也不低。
  二零二九年,越南的国防开支高达三百四十亿美元,其中一百二十亿美元用于从国外采购军火。如果仅仅是维持基本国防力量,越南的军费开支不会超过两百亿美元。如果与中国改善关系,因为接壤的老挝与柬埔寨都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越南的国防开支还可以继续降低。
  显然,越南在南海掠夺的资源,基本上都用到了国防建设上。
  早在二零一五年,就有部分政治家提出,越南应该修改基本政策,争取尽快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融入到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中,获得来自中国的投资,也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只是,这种认识并不为所有越南人接受,更不为越南高层接受。
  巨额的军火贸易,不但给越南军队带来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也给那些主导军火贸易的越南高层领导人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根据一些西方媒体预测,在二十一世纪的前三十年间,越南高层领导人至少从军火贸易中获得了一百亿美元的回扣,绝大部分都落到了几个主要领导人的手中,而且这也是越南热衷采购先进武器装备的主要原因。
  问题是,这种模式肯定无法持续下去。
  原因很简单,中国正在逐步提高军备竞赛的门槛,随着大批先进武器问世,越南愈发难以跟上中国的步伐。
  要不了多久,越南就将输掉军备竞赛。
  在那些有识之士眼里,越南输掉军备竞赛的那一天,战争就将爆发,中国不会给越南第二次选择机会。
  到二零二七年,也就是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后,这种迹象就显现了出来。
  中国的军事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在马来西亚做出让步之后,其他几个国家受到的压力明显加大。虽然中国一再强调,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中国在为战争做准备。
  谈判之后,肯定是战争。
  越南必须做出选择,也做出了选择:继续加强军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7/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