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1021

  走马上任之前,牧浩洋就开始了司令官的工作。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人员打捞“翔鹤”号。
  盛世平很大方,出了两亿元,让海军打捞这艘战舰,并且专门派来了几名沉船打捞专家协助海军。
  打捞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牧浩洋来到布莱尔港的时候,大部分工作都已就绪。
  为了尽量保护战舰上的设备,采用了排空打捞法,即先让潜水员封堵舰体上的漏洞,再向舰体注入空气,排出里面的海水,让战舰自行浮上水面。进行打捞作业的是一艘五万吨级大型驳船,“翔鹤”号打捞起来之后,将直接装上驳船运回国内,供几大造船厂的高级工程师进行研究。因为最终要把“翔鹤”号运到青岛,建立一座战争博物馆,所以杨禹方申请的火力测试被取消了。
  建造博物馆的事与海军没什么关系,主要由盛世平出资。
  按照他的设想,这座以“翔鹤”号为核心的战争博物馆将主要展示日本的武器装备,包括一些二战时的武器装备,以此警示所有同胞,来自日本的威胁并没消除,中国仍然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
  毫无疑问,民族主义气氛非常浓烈。
  至于会引来什么麻烦,牧浩洋没有去想,也轮不到他去想,反正中央已经批准在青岛建立博物馆。
  站在军人的立场上,牧浩洋非常赞同这么做。
  通过近五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愈发富强,最近十多年里的三场战争,更让绝大部分国民充满了自信。只是在自信之外,更多的人忘记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忘记了曾经造成数千万同胞丧命的那场战争。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更加强大,不然就会在富足的物资生活中逐渐腐朽。
  在这一点上,中国必须向美国学习,学会去正视历史。
  要知道,“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仍然躺在珍珠港里面,所有美国人都没有忘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那天发生的事情。
  中国人应该为胜利感到骄傲,更应该铭记历史上的惨痛教训。
  只有不断的自我鞭策,不断的自我警示,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也才能在国家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任何忘记历史的行为,都将用鲜血与生命来弥补。
  十一月四日,“翔鹤”号浮上海面。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打捞的最后阶段向外开放,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上千名记者把开放的码头挤得水泄不通。
  这一天,全球所有主流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情。
  中国人为之感到骄傲,而日本人的感情就更加复杂了。在报道的时候,日本新闻媒体无一例外的使用“国耻”来形容被捞起来的战舰。也就在这天晚上,曾经自信满满的今井利村在家里剖腹自裁。
  在日本人看来,这是中国发出的挑战信号。
  牧浩洋没管这么多,挑战又怎么样,有本事就打回来!
第七十八章
两强标准
  风风光光的把“翔鹤”号打捞起来后,牧浩洋面对的是一大堆难题。
  在他走马上任的时候,布莱尔港的修复工作还在进行,主要基础设施都无法使用,连电力供应都得依靠船只上的发电机。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海运不畅,运输船只只能锚泊卸货,效率非常低。
  这时候,牧浩洋在瓜达尔港的建设经验根本用不上。
  虽然在中国海军接手的时候,瓜达尔港的基础设施也很落后,但是至少能够供五万吨级船只停靠,可以从海路运送设备与物资。布莱尔港的情况更加糟糕,基本上是在废墟上进行重建。
  必须承认,攻打布莱尔港的时候,陆战队太过积极了。
  理清头绪后,牧浩洋决定首先修复机场,弄出一条可供大型运输机降落的跑道,以便运送一些重要设备。
  此外,还能尽快部署战略侦察机,监视印度的军事力量。
  因为首先修复跑道,所以工程进展得非常快。
  十一月二十日,第一架运输机送来了六十吨新鲜食品,主要是瓜果蔬菜,让一万多名陆战队官兵与工程人员饱了口福。
  五天后,第一架DZ-20型战略电子侦察机到来,并且在当天晚上执行了第一次任务。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算不上什么大事,主要就是给机场命名。
  周渝生等人都认为,应该用牧浩洋的名字给机场命名,因为是在他的指挥下打下了布莱尔港,也是在他的安排下修复了机场。牧浩洋却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他的名字不大好,不适合做机场的名字。
  扯来扯去,几个人决定抓阄。
  庞跃龙的运气比较好,因此机场被命名为“跃龙”。申报上去后,很快得到批复,由总参谋部正式命名为“跃龙机场”。几年后,机场规模扩大,更名为“跃龙海军航空站”,并且在二零三五年,正式升级为“跃龙基地”。
  牧浩洋并不感到遗憾,因为最后布莱尔港被更名为“浩洋港”。
  用军人的名字为军事基地命名,算得上是一大突破,也是黄峙博的特意安排,因为这能彰显军人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表彰那些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军人。
  二零二八年一月八日,布莱尔港正式恢复运作。
  三天后,中国与印度总理分别在北京与新德里签署了《中印冲突停战协议》,印度正式将布莱尔港租借给中国,阻期到二零七七年一月十日,中国将象征性的每年向印度支付一元的租借费用。
  名义上,印度只出租布莱尔港,以及附近的军事设施。
  实际上,在停战协议中做出规定,中国可以根据需要,征用军事基地附近的土地,最大征用面积为一百二十平方公里。
  因为涉及到南安达曼原住民,所以中国在征用土地时得支付一笔费用。
  一月十五日,牧浩洋就签署了第一份土地征用令,把港口与机场周围的二十平方公里划为军事区。
  因为征用土地属于印度国家公园,所以麻烦还不是很大。
  按照牧浩洋的规划,将在这里兴建陆战队基地、海军航空站、后勤保障基地、官兵家属住宅区等。等到所有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布莱尔港将能容纳五万名官兵与十万名家属,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
  当然,这得花不少钱。
  为此,牧浩洋在一月二十日返回北京,找黄峙博要经费。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新加坡已经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新的供水协议,新加坡的国营水资源公司将以市场价,从源盛集团购买经过净化处理的淡水,该收入的三分之一,将以专项资金的方式,补偿给柔佛州居民。
  对马来西亚来说,这肯定是件好事。
  因为获得了巨额补偿,所以马来西亚不需要通过压低其他地区的淡水价格,让源盛集团降价,从而保证柔佛州的居民能够用上廉价淡水,而马来西亚政府也能从其他地区的淡水供应中获利。
  对柔佛州的居民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今后有了一笔固定收入。
  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足以让每个居民尝到好处。
  对源盛集团来说,这也是好事,因为在承诺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补偿当地居民之后,可以在水价上做文章。柔佛州总共只有不到一百万人,即便水价涨几倍,也能通过补偿获得回报,而源盛集团则能借此大赚一笔。
  真正受害的只有新加坡。
  即便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新加坡在二零二八年也要多花十亿美元购买淡水,相当于每个新加坡人出一百美元。如果源盛集团逐年提高水价,新加坡的负担必然加重,使用廉价淡水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至于后果,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说。
  对新加坡来说,无法用武力解决问题,只能另谋出路,比如提高海水淡化能力,加强废水再利用效率。只是,这些都需要在能源上做文章,因此新加坡要么进口更多能源,要么开发新能源。
  必须承认,新加坡做出了努力。
  仅在二零二八年,新加坡就拿出了十二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开发新能源,并且出台了鼓励新能源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随后,新加坡政府还出台了更多的鼓励政策,比如为使用再生能源的家庭提供财政补贴。到二零三五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只是,再生能源取代不了矿物能源。
  为了确保能源安全,新加坡加强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并且在二零二八年底,正式与美国签署同盟条约。
  在政治上,新加坡别无选择,只能依赖美国。
  与政治行动同步进行的,还有军事扩张。
  虽然站在新加坡的立场上,扩军只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家的安全保障,没有对外扩张的意图,毕竟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没有扩张的资本,但是作为美国的盟国,新加坡必须承担起盟国的义务。
  与美国结盟之后,新加坡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受此影响,新加坡不但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还耗费巨资,从美国采购先进装备,比如之前没有在采购名单之中的大型驱逐舰。随后新加坡还加入了第五代战斗机研制项目,成为主要合作伙伴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值得高兴的是,在淡水之争结束后,马来西亚总理兑现了诺言,正式在国会提出归还南沙岛礁与南海海域。
  根据双方的约定,在马来西亚国会批准总理的提案后,将进行第一轮谈判。
  牧浩洋回到北京的时候,黄峙博正在处理这件事情。
  “这与军方有关?”
  “当然,你觉得马来西亚会无缘无故的把侵占的岛屿还给我们?”黄峙博请牧浩洋坐了下来,“年前,我让戚凯威去了吉隆坡,与马哈蒂尔商讨了相关事务。根据马来西亚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做出安全保障承诺。”
  “什么意思?”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提供军事援助,确保马来西亚的国家安全。如果有必要,还得于马来西亚签署军事同盟条约。”
  “这么说,马来西亚将修改基本政策?”
  “差不多吧,现在这世道,不结盟政策根本走不通,任何一个小国家,都不可能凭自身能力捍卫国家利益。”黄峙博笑了笑,说道,“不过,这是政府的事,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要做的,只是加强军事联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