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1021

  中国敢在这种情况下打击印度的战略设施,需要的肯定不只是胆量,更需要对军事力量的绝对自信。
  中国这么自信,印度还有机会取胜吗?
  在随后的报道中,一些西方新闻媒体指出,中国国防部的自信有点盲目,因为在公布消息的时候,打击行动刚刚结束,即便中国动用了战略侦察卫星,甚至出动了侦察机,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战果甄别工作。
  也就是说,在公布消息的时候,中国国防部并不清楚是否已经达到了轰炸目的。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国防部公布的消息来自总参谋部,而黄峙博只知道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机都顺利投下了炸弹,并不清楚投弹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照计划摧毁了目标,有没有必要进行补充轰炸。
  只是,对黄峙博来说,这并不重要。
  立即公布消息,只有一个目的:让印度总理在停火决策上犹豫不决,为进行第二轮打击争取机会。
  更重要的是,消息公布后,中国的战略打击行动将不受限制。
  说得准确一点,在面临印度进行战略报复的威胁时,中国有理由动用更多的武器,确保印度无法进行战略反击。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国已经默认了中国的战争立场。
  只要印度有进行战略报复的可能性,美国就不会介入,也不会因为中国使用战略打击手段报复中国。
  结果就是,在国防部公布消息的时候,第二轮打击行动开始了。
  这次,充当主力的不是空军、也不是海军,而是第二炮兵,主要打击武器则是配备了常规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
  为了瘫痪印度军队,第二轮打击主要针对通信与指挥系统。
  根据中国国防部随后公布的战报,在这轮持续时间仅为半个小时的打击中,二炮总共动用了四百二十四枚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与二千五百公里之间的中程弹道导弹,其中四百二十二枚导弹击中目标,总共摧毁了包括战区指挥中心、区域通信中转中心、情报交换与处理中心在内的三十多处战略设施。
  相对而言,弹道导弹的打击来得更猛烈、也更突然。
  虽然在作战中,印度空军的反导防空部队发挥了一些作用,对来袭的弹道导弹进行了拦截,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印度方面宣称击落了数十枚弹道导弹,而真正击落的,也许只有两枚。
  原因很简单,在这轮打击中,二炮首先对付的不是地面目标,而是太空中的目标。
  为了避免惹上外交麻烦,国防部没有公布反卫星作战的相关信息,而是把反卫星作战当成了打击印军指挥系统的一部分。
  当时,二炮发射的第一批导弹中,就有十几枚由弹道导弹改进而来的反卫星导弹。
  这些导弹率先发射,在摧毁了印度的导弹预警卫星之后,其他的弹道导弹才升空,不然打击行动要不了半个小时,十五分钟内就能结束。
  在最后发射的一批导弹中,还有几枚反卫星导弹,专门用来对付印度的侦察卫星。
  在这轮打击中,二炮的作战能力完全体现了出来。其天地一体的打击能力,足以让所有军事强国汗颜。
  要知道,即便是美国空军,也很难同时打击如此多的战略目标。
  到了九点,克鲁沙终于收到了军方的报告。
  两轮打击之后,印度的战略指挥与通信系统已经彻底瘫痪,战略核设施全部被毁,连弹道导弹部队也遭到重创。根据印度空军提供的消息,当时只有四辆导弹发射车逃走,而且只有两辆发射车上的导弹携带了核弹头。
  也就是说,如果印度立即进行战略反击,最多只有两枚核弹头可用。
  这次,绝对不能犹豫。
  在完成了第一轮轰炸之后,中国空军肯定会进行第二轮轰炸,搜寻并且炸毁所有还能开动的导弹发射车。
  拖下去,最后两枚核弹头也很有可能被炸毁。
  问题是,两枚核弹头能够做什么?
  更让克鲁沙难以接受的是,配备这两枚核弹头的是“烈火1”型导弹,而这种导弹最多能够打到中国的西南地区。如果在印度中部地区发射,只能打到昆明,连中国西南最大的几个城市都够不着。
  印度只能进行一次战略反击,而中国的核弹头能够摧毁印度的所有城市。
  也就是说,如果印度进行战略核反击,哪怕没有打中中国的城市,核弹头在荒郊野外爆炸,中国也会借机扩大打击规模。哪怕中国比较克制,没有进行核报复,也会通过常规轰炸把印度打回石器时代。
  对此,克鲁沙没有任何怀疑。
  要让印度倒退五十年,只需要炸毁印度的主要工业设施,而印度并非工业国家,本来就没有多少工业基础设施。以中国空军的能力,最多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完成。如果同时让舰队进行战略封锁,也许要不了一个月。
  一个月之后,印度将彻底沦落为三流国家。
  废墟上的印度,还有什么前程?
  深思熟虑之后,克鲁沙非常清楚,进行战略报复,肯定对印度没有好处,反而会把印度推入深渊。
  那么,就不能进行战略报复,而应该进行战术级别的报复,打击中国的军事力量。
  这下,问题就很清楚了。
  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全部部署在国内,如果报复中国空军,就得打击中国本土,属于战略报复。
  只有打击中国海军,才算得上是战术报复。
  要知道,中国舰队已经进入孟加拉湾,而且参与了打击印度本土的作战行动,印度有足够的理由打击中国舰队。
  让核弹头在孟加拉湾上空引爆,怎么说也算不上是战略报复。
  在征求了其他人的意见后,克鲁沙在九点五十分下达了命令:用“烈火1”型弹道导弹打击中国舰队。
  问题是,中国舰队在哪?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舰队已经进入孟加拉湾,而且参与了之前的打击行动,因为至少有两架J-25在印度东北地区被击落,但是孟加拉湾有两百万平方公里,中国舰队可能在任何一处海域活动。
  找不到中国舰队,就谈不上打击行动了。
  所幸的是,克鲁沙没有等待多久。
  十一点不到,印度海军收到了一艘正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活动的“鱿鱼”级潜艇发出的信息,中国舰队在恒河河口南面大概三百五十公里处,正以三十节的速度北上,预计在六个小时后到达恒河河口。
  中国舰队为什么北上?
  克鲁沙没有想那么多,因为这艘潜艇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在总理签署了打击行动的作战计划后,印度空军立即展开行动,让两辆导弹发射车准备发射弹道导弹。
  此时,牧浩洋正在处理那艘印度潜艇。
  因为这艘“鱿鱼”级潜艇以极低速度航行,而且充分利用了海底地形,所以在其浮上水面发送电报之前,没有被前出的攻击核潜艇发现。直到舰队截获了潜艇发出的电报,反潜作战才开始。
  五分钟内,六艘护航战舰各出动了一架反潜直升机。
  两艘航母也没闲着,各出动了两架反潜直升机。
  海面下,伴随航母活动的两艘097型攻击核潜艇也加入了战斗,在十分钟内用主动攻击声纳锁定了那艘印度潜艇。
  为了避免遭到潜艇攻击,舰队保持了三十节的航行速度。
  反潜作战进行得非常顺利,在八架直升机与两艘攻击核潜艇的围攻下,印度潜艇没有坚持到半个小时。
  十一点二十分,反潜作战结束。
  那艘印度潜艇至少被四条鱼雷击中,其中两条是攻击核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最终沉入三百多米深的海底。
  只是,舰队已经暴露行踪,牧浩洋必须随时可能到来的反击。
第六十三章
反导拦截
  舰队进行反潜作战的时候,空军与二炮也在为第三轮打击做准备。
  因为前两轮打击的效果比较理想,所以第三轮打击的重点是印度的导弹发射车,特别是那些“烈火”导弹发射车。
  如此一来,关键不是打击手段,而是能否及时获得准确的情报。
  为此,空军动用了二十多架J-20执行侦察任务,还出动了数架战略电子侦察机,专门监视印度军队的通信联络。只要印度军队打算动用弹道导弹,就得进行无线电通信联络,因此盯住印军的通信频道,就能有所收获。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侦察手段就是太空中的侦察卫星。
  二部早已调整了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确保在三十一日白天,侦察卫星能够每半个小时从印度上空通过一次。为此,至少有六枚侦察卫星将提前耗光机动燃料,在服役不到两年即报废。
  当然,比如遭到印度战略反击所遭受的损失来讲,损失几枚侦察卫星算不了什么。
  为了及时为军队提供侦察情报,二部动用了所有情报分析员,还把三分之一的信息分配给其他情报机构。
  可以说,当时所有的情报机构都在全速运转。
  十一点过五分,一名连续工作了四个小时的情报分析员有了发现:隐藏在恰尔肯德邦南部山区里的一辆“烈火”导弹发射车。随后,这名情报分析员做出准确判断,车上搭载的是一枚最大射程为一千五百公里的“烈火1”型弹道导弹,而且在侦察卫星通过时,导弹已经灌注了燃料。
  负责情报支援的李明阳立即发出战斗警报。
  因为将由舰队充当第一道反导防线,所以作战警报首先发送给舰队。
  五分钟后,另外一名情报分析员获得了第二个发现:在同一地区,出现了第二辆导弹发射车,而且运载的“烈火1”型弹道导弹也灌注了燃料。因为在卫星拍下的照片上,导弹呈倾斜状态,所以可以断定,导弹正在起竖,即将发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