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1021

  “能不能动用电子侦察机?”马明涛提出了新的建议。
  “什么意思?”
  “印度舰队进行补给作业时,肯定会使用无线电台。在我们发起进攻之后,还要承担防空作战任务。如果能够出动几架电子侦察机,就能确定印度舰队的大概位置,提供最基本的战术情报。”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朝杨禹方看了过去。
  “这是个办法,不过存在很多变数。”杨禹方翻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几笔。“在我们的战斗机到达后,印度舰队肯定会进入防空作战状态,也就会启动防空雷达。只是在此之前肯定会暂时停止补给作业,然后进行疏散,让防空战舰呆在外围,防空能力不够强的战舰留在中央,因此电子侦察机最多能确认防空战舰的位置,无法确定航母的位置。如果威胁过于巨大,印度舰队很有可能让航母高速逃逸,只留下防空战舰。更重要的是,能够到达孟加拉湾的只有战略电子侦察机,信号特征非常明显,在五百公里外就能被E-3G发现,根本没有机会靠近印度舰队。”
  “战术电子侦察机不行?”
  “让舰载战斗机执行电子侦察任务?”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舰载战斗机的电子侦察能力有限,无法提供发起攻击所需的战术信息,而且也存在突防的问题。”杨禹方叹了口气,说道,“即便是J-25,也只能外挂电子侦察吊舱,将因此丧失隐身能力,J-15B就更不用说了。”
  “这么说起来,就算我们知道印度舰队在那里,而且追了上去,也只能望海兴叹?”
  “也许,还有一个办法。”马明涛又嘀咕了一句。
  “什么办法?”牧浩洋有点懊恼。
  “首先让电子侦察机南下,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南面绕过来,与舰载战斗机会合,然后在舰载战斗机的掩护下飞往印度舰队。”
  “也很难逼近印度舰队。”
  “即便无法获取准确的战术信息,也至少能够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印度舰队里防空战舰的部署情况。”马明涛笑了笑,说道,“更重要的是,电子侦察机的任务不是去寻找印度舰队,而是确定预警机的位置。”
  杨禹方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只需要确定E-3G的位置,舰载战斗机就足够了。”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做一件事。”
  “什么?”
  “用一次前期打击,对E-3G构成致命威胁。这次打击必须迅速,是否准确不重要,关键是迫使E-3G撤离。”
  “战斗机肯定办不到。”杨禹方马上说了一句。
  “那就用别的力量。”马明涛看了周渝生一眼,问道,“潜艇上有防空导弹吗?”
  “有,不过是用来对付反潜直升机的,够不着在万米高空飞行的预警机。”
  “这……”
  “电磁武器呢?”章玉廷插了一句。
  “电磁武器对E-3G有威胁,但是最多只能使E-3G暂时丧失探测能力,无法长久让预警机失能。”马明涛摇了摇头,说道,“在使用电磁武器的时候,我们的侦察机、预警机与战斗机也会受到影响。除非出动足够多的战斗机,让飞行员进行目视搜索,不然在攻击印度舰队之前,最好别这么做。”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迫使E-3G撤离战场?”牧浩洋问了一句。
  马明涛思考了一阵,突然说道:“对了,我们是不是忘记了一件大杀器?”
  “什么?”
  “二炮的弹道导弹。”
  牧浩洋一愣,一下没有明白过来。
  “二炮早就获得了能够攻击海面战舰的战术弹道导弹,而且这几年还开发出了好几种专用弹头。如果能在E-3G的巡逻区域下一场弹雨,即便不能砸中E-3G,也能迫使其离开危险区域。”
  “有把握吗?”
  “虽然预警机的飞行速度比战舰的航行速度快得多,但是巡逻区域相对固定,只要能够提前十分钟获取预警机的巡逻航线,就能让二炮发射弹道导弹,在预警机的航线上撒布大量子弹药。”
  “覆盖整条航线?”
  马明涛点了点头,说道:“使用具有变轨机动能力的中程弹道导弹,抛物弹道对准舰队里的防空战舰,让预警机做出误判,不做机动规避。如果使用特制的弹头,击落预警机的把握就非常大。”
  牧浩洋点了点头,看了眼其他几名高级指挥官。
  没人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这是打预警机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很难想到的方法,具备了战术上的突然性。
  “就这么决定了,我去联系黄总,申请让二炮参战。老马负责与二部联系,安排反潜巡逻机执行攻击任务。老杨还是负责舰载航空兵作战,老章负责舰队作战,老周得联系两艘潜艇,让它们别错过拣漏机会。”
  说完,牧浩洋就起身离开了军官餐厅。
  这场仗肯定得打,关键是怎么打。
第四十九章
弹道导弹
  动用弹道导弹,而且是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绝对不是小事。
  接到牧浩洋的电话,黄峙博让他跟二炮司令郑和平上将联系,让二炮准备参战,但是是否使用弹道导弹,得由总参谋部做最后决定。
  牧浩洋跟郑和平并不熟,之前在总参工作,负责二炮装备建设的是虞战兵,与他没有多少关系。事实上,海军与二炮的关系并不融洽,因为海军大力发展战略核潜艇,对二炮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还好,牧浩洋有一个二炮的导弹专家。
  给郑和平打电话的时候,牧浩洋以技术问题为由,让陆雯参加了电话会议,希望郑和平能够给陆雯面子。
  他这么做,其实有点多余。
  在得知有参战机会之后,郑和平绝对比牧浩洋积极。
  对以战略威胁为主要任务的二炮来说,参加战争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如果不积极点,恐怕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东海战争后,就有人提出,没有必要继续保留二炮。
  原因很简单,海军将在十年之内获得六艘战略核潜艇,装备相当于总量百分之四十的核弹头,并且承担相当于百分之六十的战略威胁任务。空军也在积极研制战略轰炸机,想在战略威胁任务中分一羹。到二零三零年左右,二炮的战略弹道导弹将成为鸡肋,最多拥有总量百分之三十的核弹头,承担的战略威胁任务则将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以下,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保留独立兵种的地位了。
  二炮还没解散,只有一个问题,即到底归属于空军、还是归属于陆军。
  等到黄峙博忙完,肯定会对二炮进行改革,很有可能把战略导弹部队编入陆军,把战术导弹部队编入空军。
  郑和平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证明二炮存在的价值,他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任二炮司令。
  第二次朝鲜战争与东海战争期间,黄峙博与腾耀辉都要求使用弹道导弹,结果都被高层拒绝了。
  现在,机会再次出现,郑和平绝对不能放过。
  与牧浩洋通了电话,他给黄峙博回了电话,然后赶往总参谋部,跟黄峙博一同去向傅秀波汇报情况。
  为了说服傅秀波,郑和平做了充足准备。
  目的只一个:二炮能够完成作战任务,而且不会惹上麻烦。
  事实上,郑和平手里有这个资本。
  东海战争后,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刚刚上任的郑和平对二炮的未来建设、以及在未来战争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二炮不但是战略威胁部队,还是一支能打硬仗的战术导弹部队。
  说得直接一点,二炮将更加重视战术弹道导弹在常规战争中的作战应用。
  在这个前提下,二炮在过去几年里,投入巨资研制了好几种专门针对常规战争的战术弹道导弹,射程从五百五十公里到五千公里不等,还为这些导弹研制了各类弹头,比如电磁弹头、主动寻的弹头、子母弹头等等。
  在这些导弹与弹头中,就有几种以对海打击为主。
  这次,牧浩洋需要的,正是其中的一种导弹,以及一种专门为打击高速运动的战舰而设计的弹头。
  导弹的问题不大,主要就是射程与变轨机动能力。
  关键在弹头上,即必须有合适的弹头,才能对付速度比战舰快得多的预警机,在战斗中发挥“点穴”的作用。
  这种弹头,就是编号ZM-2000的子母弹。
  在开发ZM-2000的时候,目的是用来对付战舰,摧毁战舰上暴露在外的设备,比如雷达天线,使战舰丧失作战能力。
  根据这个需求,ZM-2000被设计成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弹头。
  ZM-2000有两个级别,一是配备给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以内的五百公斤级,一是配备给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一千公斤级。前者的撒布器内,有一万二千根质量为二十五克的钨合金子弹药。后者的撒布器内,有一万八千根质量为四十克的钨合金子弹药。这种子弹药没有装填炸药,就是一根带有稳定尾翼的金属杆。到达目标上空后,弹头在设定的高度上引爆,同时在小型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高速旋转,依靠离心力把子弹药投洒出去,而子弹药在稳定尾翼的控制下,以十马赫以上的速度撞击目标。根据撒布高度与弹头级别,覆盖面积在五万平方米到五十万平方米之间。
  显然,这些只有几十克重的子弹药无法击沉战舰。
  只是,足以摧毁任何一种暴露在外的电子设备。那大型雷达的天线来说,只要被一枚子弹药击中就得报废。任何一艘现代化战舰,都有大量电子设备,也有大量天线。电子设备瘫痪后,战舰就无法作战。
  在定型测试中,ZM-2000的性能让二炮非常满意,甚至得到了海军重视。
  原因很简单,如果某个敌对国家也有类似的武器,中国舰队就会受到威胁,海军必须寻求有效的防护手段。
  只是,二炮没有大量采购ZM-2000,因为在二炮的战术中,ZM-2000只承担首轮突击任务,接下来的打击,仍然得依靠其他弹药,比如具备末寻的能力的弹道导弹,才能达到击沉战舰的目的。
  作战方案交到傅秀波手上,弹头就不是关键问题了,而是导弹的射程。
  如果从本土发射导弹,射程肯定在两千公里以上。虽然印度没有战略预警系统,很难及时发现敌国发射的弹道导弹,但是美国有、俄罗斯有、法国有、日本也有,只要中国发射弹道导弹,就会惹上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