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1021

  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正确,看看印度就能明白。
  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不可能长期存在,也不可能长期有效。早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国营经济就被证明走不通,更有活力的民营经济才是市场主体,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主要动力。随后二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正是民营经济第一次解放取得的成果,也是民营经济重要性的直接体现。
  中国经济要想继续飞速发展,就得给民营经济第二次解放。
  傅秀波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人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并不表示,所有明白这个道理的人都会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决定行为的不是认识,而是利益。
  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易援朝并不主张给民营经济松绑,反而认为高度发展的民营经济将破坏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造成社会动荡、价值观沦陷、思想混乱,甚至是更加严重的危害。
  按照他的观点,必须严格限制民营经济,国家继续垄断战略性行业。
  在特殊时期,保持国有垄断没有错,傅秀波也不反对。比如在能源领域,国营三大石油公司仍然占据着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军队油料的主要供应商,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承担者。
  问题是,只有打破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利益链条,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易援朝的主张,明显与傅秀波相悖。
  国内经济政策如此,对外政策也是如此。
  在这场斗争中,傅秀波的态度非常明确:架空国家元首。
  关键不是谁担任国务院总理,也不是谁担任国家副元首,而是谁控制军队,谁得到军队支持。
  为此,傅秀波不得不把陆风烈留下来。
  在黄峙博搞定军队内部问题之前,陆风烈具有不可替代性。说得简单一点,只要陆风烈在中央,傅秀波就可以高枕无忧。
  陆风烈留下来,对推动军事改革也有帮助。
  二零二三年,黄峙博发起了第二轮军事改革行动。这次的改革,以调整军队的组织结构为主。
  三年后,取得了第一项改革成果:整合海军陆战队与陆军两栖部队。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两栖部队并入陆战队,成立陆战队司令部,同时升级为独立兵种。
  编制上,陆战队仍然隶属于海军,只是在作战指挥上,直接听从总参谋部的命令,与海军协同作战。
  也就在这个时候,牧浩洋获得了晋升中将的机会,不过是陆战队中将。
  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是接替吴建军,出任陆战队司令的最佳人选。原因很简单,陆战队能够兼并两栖部队,与他在非洲打的特种战争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在非洲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陆战队也没有资格兼并两栖部队。
  作为前线指挥官,牧浩洋对陆战队的战法战术、以及建军重点有清楚认识。
  为了让牧浩洋出任陆战队司令,黄峙博开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以海军中将身份统领陆战队。
  即便如此,牧浩洋最后还是拒绝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牧浩洋不想走老路,二是主要竞争对手是曹安国。
  黄峙博没有强迫牧浩洋去陆战队,最终让吴建军留任一年。如果一切顺利,曹安国将在二零二七年底出任陆战队司令。
  与陆战队改革同步进行的,还有各军兵种指挥体制改革。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在完成改革之后,四大军兵种司令部只有行政管理权,直接向国防部负责,不在拥有所属兵种的指挥权,由总参谋部统一指挥各兵种,以提高各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
  显然,这轮改革,是在为接下来进行的第三次改革做准备。
  作为中国军队中,多兵种协同作战理论的发起者,黄峙博肯定会推行第三轮改革,打破原有的作战指挥体系。
  至于怎么该,恐怕只有黄峙博清楚。
  改革,肯定动了某些人的蛋糕,也肯定会产生矛盾。
  黄峙博与腾耀辉的矛盾就集中在第二次军事改革上,因为改下来后,像腾耀辉这样的军种司令将被架空。
  如果不是陆风烈出面,让黄峙博立下规矩,订下三大军种司令轮流担任总参谋长,恐怕腾耀辉早就跟黄峙博翻脸了。
  作为黄峙博的追随者,牧浩洋非常清楚军事改革的重要性。
  中国军队要想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就得大力推行军事改革。要想证明改革方案是否正确,也只有战争。
第三章
战争导火索
  跟两个孩子聊了一阵,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时间不早了,赶紧去睡觉。爸爸过几天就回来,你们要听话,不要经常看电视。乖的话,爸爸给你们一人一件礼物。”
  “爸爸,我要战舰模型。”
  “我要泰国的巴比娃娃。”
  牧浩洋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屏幕那端,陆雯已经听到电话声,叫上两个孩子回房睡觉去了。
  关掉视频,牧浩洋接通了电话。
  “将军,有一名总参来的军官,要见你。”
  “总参来的军官?”牧浩洋看了眼手表,快八点了,没有重要的事情,总参不会派人在这个时候赶过来。
  “将军,他说他姓马,跟你是朋友。”
  “好吧,让他进来。”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他认识的姓马的没有几个,关系最好的也不在总参工作。
  难道是马明涛?
  半分钟后,牧浩洋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来访的正是马明涛。
  “老马,你什么时候在总参工作了?”
  “二部本来就是总参下属情报机构,我为总参工作,也没错吧。”马明涛笑了笑,接住牧浩洋递来的茶杯。“吃过晚饭了?”
  “刚吃完,跟家里通了电话。”
  “我是专程过来接你的,收拾行李吧。”
  “去哪?”
  “回国,黄总亲自安排的。”
  牧浩洋皱起眉头,说道:“黄总上午给我打了电话,让我……”
  “那是上午,我现在传达下午接到的命令。”马明涛放下茶杯,说道,“上了飞机,你给黄总打电话。”
  牧浩洋没再多说,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黄峙博不会这么安排。
  十五分钟后,牧浩洋登上了送马明涛过来的空军要员运输机。通过电话,牧浩洋得到了黄峙博的肯定答复,只是在电话中,黄峙博没有提到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让他立即跟随马明涛回国。
  飞机起飞后,牧浩洋找到了马明涛。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马明涛长出口气,说道:“让你在这个时候回去,肯定与战争有关。”
  “战争?”牧浩洋立即锁紧了眉头。
  “根据我们刚刚截获的情报,印度的第一艘大型航母在昨天交付给海军,比预期提前了三个月。”
  “一艘航母,就是战争导火索?”
  马明涛笑了笑,说道:“今天上午,我们获得了一份更加重要的情报,日本防卫省将在七月中旬,也就是二十多天后,派遣‘赤城’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孟加拉湾,与印度海军举行联合演习。”
  “有什么关联吗?”
  “到这个时候,印度洋上,至少有四艘对我们抱有敌意的航母。”
  牧浩洋掏出香烟,点上后抽了两口。
  这显然有关联,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战争导火索。
  在“赤城”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印度洋,以及被命名为“维拉特”号的印度第一艘大型航母形成战斗力后,印度洋上就有四艘航母,其中两艘是大型航母。依靠这四艘航母,足以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
  “印度会发动战争?”
  马明涛迟疑了一下,说道:“我也说不准,但是存在这种可能。”
  “黄总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
  “老牧,我只是情报军官,连处长都不是,你觉得黄总会跟我废话?”
  牧浩洋笑了笑,没再多问。
  这几年,马明涛混得不太好。虽然在牧浩洋到达瓜达尔港之后,马明涛以情报军官的身份参加了几次对外行动,再次获得了李国强的重视,但是索马里的那次行动,让马明涛的能力再次受到质疑。如果不是跟牧浩洋坚持让他担任情报军官,负责前线指挥部与后方的情报联络工作,马明涛很有可能回去坐冷板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