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1021

  同样不可否认,蒲玉婷并不爱钱。
  根据二部提供的情报,蒲玉婷已经把她的大部分资产捐助给了慈善基金。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她向盛世平牵头成立的慈善基金捐赠了五千万。因为不爱钱,所以在别人削尖脑袋往里钻的时候,她却跳了出来,接受军方邀请,以总工程师的身份,为军方研制军用核反应堆。
  显然,军用核反应堆与民用核反应堆有很大的区别。
  民用核反应堆最重视能源利用率,而军用核反应堆最重视尺寸。
  在做得足够小的情况下,要想让核反应堆达到军方提出的技术标准,比如堆芯寿命、输出功率、自然循环系数等等,需要做的绝对不是按比例缩小,而是从头做起,连设计思路都得调整。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尖端技术。
  见到蒲玉婷,牧浩洋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大概是年纪上的差距吧,让牧浩洋觉得这个深居简出的女科学家是个妈妈级的人物。
  “没想到,你连夜赶了过来。”
  “蒲工,耽搁你休息了吗?”
  “没有。请坐吧。”蒲玉婷笑了笑,神态很祥和,只是也有一些疲惫。“今晚正好轮到我加班,还有几项数据没有确定下来。黄总给我打了电话,说你过来确定研制进度。造船厂催得很急?”
  “是啊,不然我也不会连夜赶来了。”牧浩洋准备掏烟,最后还是忍住了。“我跟侯名耀总工谈过,都认为核动力是最佳选择,关键就是能不能及时获得反应堆,不然航母的改造工作将拖延一年以上。”
  “听说,你有两个硕士学位?”
  “电子与通信。”
  “不错嘛,像你这样的技术军官并不多。”
  牧浩洋笑了笑,不知道蒲玉婷扯这些事干嘛。
  “科研工作急不来,再急也要按部就班的进行,不然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责任。更何况我们搞的是核反应堆,真要出了事,受害的是成百上千的军人。”蒲玉婷把一杯清水递到牧浩洋手上。“最初的时候,HFK-1为国产航母研制,所以对进度的要求并不高。别的不能保证,如果军方要求加快进度,我们只能二十四小时轮流转,争取在一年半后交付第一批两座反应堆。”
  “一年半之后?”
  “如果给予适当的奖励,还能缩短两到三个月。”
  “怎么奖励?”
  蒲玉婷拿来一份文件,交给了牧浩洋。“这是我拟定的研制进度表,分成几个阶段,希望军方能够给予阶段性奖励。”
  牧浩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
  “我不在乎这些,可是干实事的年轻人都要养家糊口,有的还没结婚呢,总不能让他们把青春奉献出来,却什么也得不到吧。”
  “行,我亲自向黄总请示,应该没什么问题。”
  “奖励力度越大,大家的积极性就越高。”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只要干出成绩来,奖励是应该的。黄总很通情达理,知道在基层做事的都不容易。”
  “那就好。”
  “蒲工,奖励是一方面,我们要对研制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每个阶段的研究都能及时完成。”
  蒲玉婷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要求很合理。”
  “事情确定下来后,我会派几名技术军官过来。”
  “行,我给他们安排位置。”
  “他们不参与研究工作,只负责监督。虽然九所与军方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是希望你能向大家说明情况。”
  “这是当然的,大家都能理解。”
  “行,没别的事,我就不打扰你了。”
  “连夜赶回去?”
  牧浩洋点了点头,顺手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军帽,起身说道:“明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我必须赶回去。”
  “我就不挽留你了,今后有时间可以经常过来看看。”
  牧浩洋没多罗嗦,告辞后直接去了机场。
  此时,黄峙博已经赶到元首府,参加由傅秀波亲自召开的紧急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喜田多一郎访问新德里产生的影响。
  会议开始后,李国强首先介绍了情况。
  喜田多一郎不是一个人去了新德里,随行的也不只是政府官员,还有三百多名商人与企业家。
  “经贸方面的情报,我们还在努力搜集,初步估计,日本将在未来五年之内,在印度投资一千亿美元。”李国强一反常态,在做报告的时候,用了大量还没有确定的信息。“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喜田多一郎将在离开新德里之前,与克鲁沙签署一份逐年增长的日元贷款协议。”
  “规模有多大?”傅秀波问了一句。
  “至少有一万亿日元,而且今后每年都将增加百分之十以上。”
  “有没有规定贷款的用途?”文廷贵的神色也很严峻。
  “初步判断,主要用来普及义务教育。”
  “教育!?”文廷贵锁紧了眉头。
  李国强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喜田多一郎的意图很明显,”傅秀波灭掉烟头,说道,“中日关系已经决裂,日本需要印度的市场、更需要印度的廉价劳动力。最大的问题,就是印度的教育严重滞后,无法提供足够多的产业工人。可以说,这是一笔长远投资,最快也要五年后才能生效,十年后才能产生显著效果。”
  “准确的说,日本将帮助印度加快工业化进程。”黎平寇补充了一句。
  “这不仅仅是经贸合作,甚至超越了以往意义上的战略联盟。”陆风烈忍不住了,“只要印度发展起来,我们将变得无足轻重,而一个工业化的印度,必然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与我们争夺全球市场。日本此举,就是要在我们与印度之间制造不可调和的矛盾,把印度变成我们的对手。”
  “印度现在就是我们的对手。”黄峙博笑了笑,随即摇了摇头。
  “问题不能这么看,如果十年后,我们还是现在的样子,什么崛起、什么复兴都是无稽之谈。”傅秀波故意看了易援朝一眼,又说道,“印度在发展,我们也在发展,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不是印度,而是像日本这样的工业发达国家。如果只是经济上的问题,没有什么需要担心。”
  “那么,日本的目的是什么?”黎平寇问了一句。
  “利用印度进军印度洋,同时通过帮助印度实现工业化,使印度的野心膨胀起来,成为我们战略生命线上的最大威胁。”傅秀波叹了口气,说道,“日本要进军印度洋,我们也要进军印度洋。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对中东的石油、非洲的矿产、欧洲的市场、南美洲的资源需求都将急剧增加。在我们的战略航线中,百分之八十得经过印度洋,也就得从印度的家门口通过。如果日本与印度联合,当我们再次与日本发生冲突,很有可能遭到战略封锁,在战场之外输掉战争。”
  “印度还没有这个实力。”
  “但是存在这种可能,别忘了,我们不但与印度存在领土争端,还在印巴关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傅秀波看了黄峙博一眼,说道,“一颗火星就能引爆火药桶,我们绝不能希望敌人能够仁慈一些。”
  “那就得做好准备。”陆风烈趁机说了一句。
  论调定了下来,其他事情就好说了。
第十七章
从基础做起
  八月二十四日,傅秀波应巴基斯坦总统沙米尔邀请,飞赴伊斯兰堡,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元首专机起飞不久,牧浩洋就回到了北京。
  让他略感意外的是,腾耀辉专门赶来接他。
  “元首正在飞往伊斯兰堡。”
  牧浩洋一愣,说道:“基本政策已经定下来了?”
  腾耀辉点了点头,说道:“我没有参加高层会议,不过黄总昨晚做了安排,今天上午召开军事会议。”
  “现在开战不大可能吧?”
  “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今后,所以我们得从基础抓起,为五年、也许是十年后的战争做准备。”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腾耀辉的意思。
  “过来之前,我跟黄总谈过,希望能够增加海军预算。”腾耀辉笑着摇了摇头,“你也知道黄总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我一个人去说,肯定没有多少用。如果由别人、比如他信任的人提出来,也许更加有用。”
  “腾将军……”
  “我没有要求你做什么,只是希望你深入考虑一下,特别是下一场战争的性质。”
  “这……”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哪怕是十年之后,我们也无法彻底击败印度,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战争在所难免,也是一场目的与规模都很有限的战争。不是我自大,在局部冲突上,海军才是决定性力量。”
  牧浩洋没有吭声,哪怕他持同样的观点。
  “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恐怕十年之后,赢得胜利的就不是我们。”
  “腾将军……”
  “你好好考虑,做到一名海军上校应该尽的职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