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1021

  按照蓝德公司估计,中国将在二十年之内建造包括五艘航母的上百艘大型战舰,组建全球第二大海军。
  要想获得与中国对抗的能力,日本舰队的规模至少要达到中国海军的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说,日本至少要建造五十五万吨的大型战舰,其中至少得有三艘航母,而且是三艘大型航母。
  显然,这远远超过了日本的国力。
  不是造船能力,而是日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设计建造这么多战舰。
  不能自建,就只能从国外采购,而美国是日本的主要选择。
  结果就是,东海冲突结束之后,日本又从美国采购了二十艘战舰,在短短两年之内组建了三支护卫群。
  因为战争已经结束,所以日本在这些战舰上花掉了更多的美元。
  保守估计,日本在二零二零年与二零二一年,总共花掉了三千五百亿美元为海上自卫队采购武器装备,其中仅有不到一千亿美元花在国内。从美国采购二十艘战舰、以及配套的弹药设备,至少花掉了两千亿美元。
  平均算下来,这些战舰的单价高达一百亿美元。
  显然,远远超过了实际价值。
  要知道,美国的DDG-2000,也就是“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改进型号,在二零二零年的建造总价也只有七十八亿美元,其中还有分摊的二十四亿美元的设计费用,从第七艘开始降到了六十二亿美元。
  而且,日本获得的只是美国海军即将淘汰的战舰。
  不得不说,利用东海冲突,美国大赚了一笔,日本也只能把打掉的牙齿往肚里吞,根本不敢说三道四。
  只是,麦克米伦的决策,为这场冲突划上了句号。
  收到消息的时候,小林光一还心存一线希望,毕竟美国没有拒绝提供战舰,还答应委派海军官兵。
  虽然十艘战舰少了一点,但是总比没有强。
  当时,小林光一特别征求了今井利村的意见,得到了一个非常肯定的答复,即只要空中自卫队夺取了制空权,就没有海上自卫队多少事,十艘战舰足以控制整个东海,把地面部队送上钓鱼岛。
  也就在这一天,美国开始交付第二批作战飞机。
  因为在六月二日的战斗中,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损失大超预期,所以钱德勒接受了喜田多一郎在华盛顿提出的请求,即把F-22A增加一倍,在两天之内交付一百二十架,同时增派六十名飞行员。
  如此一来,到六月七日,空中自卫队的F-22A机群将达到一百四十架左右。
  虽然从数量上看,仍然不占优势,因为中国空军与海航至少能投入四百架战斗机,最先进的J-20也很有可能超过六十架,但是这批战斗机足以让空中自卫队夺得局部制空权,对中国舰队构成致命威胁。
  要知道,随同F-22A交付的还有一百二十架F-16C/D。
  也就是说,到六月七日,空中自卫队将获得一百八十架具有对海打击能力的战斗机,足以发动一次大规模空中打击。
  作为支撑力量,早期交付的八架E-3G与四架EC-135足以支持三百架战斗机作战。
  正是如此,今井利村做出了保证,即在六月七日之后,发动一次大规模空中打击,消灭中国东海舰队。
  今井利村没有夸海口,只要合理应用这些战斗机,绝对能够干掉东海舰队。
  正是如此,小林光一还觉得有一线希望。
  只是仅仅一天之后,小林光一就认识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取胜。
  六月六日,喜田多一郎回到东京。
  下了飞机之后,他就直接赶往首相府,向小林光一汇报华盛顿之行的成果。
  喜田多一郎带回来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消息,即麦克米伦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再为日本提供现役武器装备。
  麦克米伦为什么要这么做,喜田多一郎搞不明白。
  小林光一却非常清楚,因为这意味着,日本将失去唯一的武器来源,已有的战机与战舰将越打越少,而中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麦克米伦的态度,表明美国不想卷入这场战争过深。
  显然,中国向美国施加了压力,而美国不得不在与中国交战的问题上有所顾虑,也就不可能全力支持日本。
  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必败无疑。
  打下去,只会输得更惨。
  送走喜田多一郎之后,小林光一独自呆了几个小时,把这场战争前后发生的事情回想了一遍。
  虽然他非常不愿意相信,但是仍然不得不相信。
  从一开始,美国就不看好日本,在明知道日本将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仍然蓄意挑起了这场战争。
  美国这么做,就是要让中日决裂,通过日本牵制中国。
  在美国看来,日本输得越惨,越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只有惨败之后的日本,才会心甘情愿的听从美国摆布。
  也只有在军事上抬不起头的日本,才会疯狂扩军,对中国构成威胁。
  有日本挡在前面,美国即便丢掉了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也能牵制中国,在其他战略方向上高枕无忧。
  事实上,即便没有这场冲突,美国也将失去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对美国来说,几乎没有损失什么,就让两个具有超强国力的大国的世仇向深层次发展,在今后数十年之内斗得你死我活。
  作为幕后导演,美国则坐收渔利。
  显然,日本已经输得够惨了,不然美国不会在这个时候收手。
  问题是,日本国内的主战力量会就此罢休吗?
  小林光一有一个选择,即公开麦克米伦的话,争取得到内阁支持,然后由内阁通过临时行政法案,结束战争行动。
  这不是选择,而是冒险。
  喜田多一郎没有通过电话向小林光一汇报情况,就是担心遭到内阁成员反对,而电话并不安全。
  如果内阁不支持首相的决策,就会罢免首相,选出新的代言人。
  结果可想而知,小林光一离开首相府还是小事,新上任的首相肯定会把日本推进战争深渊,让日本在这场注定赢不了的战争中输掉所有本钱,也输掉在今后二十年内重振旗鼓的所有资本。
  如果小林光一是个没有责任心的首相,早在五月下旬他就辞职了。
  留下来,肩负所有责任,就是为了避免日本走上歧途。
  深思熟虑之后,小林光一认识到,是时候做出自我牺牲了。
  当天晚上,小林光一召开内阁全体会议。内阁成员的意见,让他坚定了之前的判断,即内阁绝对不会支持首相在此时做出的停战决定。
  内阁走不通,小林光一只能以解散内阁来阻止战争扩大。
  会议结束后,小林光一把喜田多一郎留了下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喜田多一郎能在国会为他提供支持。
  与小林光一一样,喜田多一郎也是国会众议院议员。
  按照日本的法律,内阁主要成员都有双重身份。
  再过几个小时,小林光一就会前往国会众议院,亲自宣布解散内阁,由国会多数党重新组建内阁,而他将担任看守政府首相,直到新内阁成立。在此期间,小林光一将宣布结束在东海的军事行动。
第一百一十一章
政坛剧变
  六月七日上午,发生了两件大事。
  牧浩洋是在吃早饭时,看电视新闻报道得知的。一件事是日本自民党党魁石川拓荒在晨跑的时候心脏病发作,送到医院时已严重昏迷。另外一件事是日本首相小林光一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首相职责,由防卫大臣喜田多一郎代理。
  这两件事看上去没什么关联,但是两个政坛大佬同时病到,显然太巧合了。
  牧浩洋来到舰队指挥中心的时候,腾耀辉与杨禹方正在谈论这两件事。
  杨禹方看了牧浩洋,又对腾耀辉说道:“二部已经确认,小林光一没有病,只是被软禁起来,策划者应该是喜田多一郎,但是幕后主使肯定不是他。没有军方的支持,喜田多一郎控制不了首相府的卫兵。”
  “也就是说,自卫队参与了政变?”
  杨禹方点了点头,说道:“具体情况,二部还没搞清楚,但是肯定与今井利村有关,也许还有斋藤实。”
  “斋藤实不是小林光一的人吗?”
  “确实是,不过树到猢狲散。输得这么惨,小林光一的政治生涯肯定完蛋了,聪明的人都会另寻高就。”杨禹方叹了口气,说道,“按照二部的说法,最初,斋藤实坚决反对与我们交战,小林光一却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肯定让他非常失望。如果他认为小林光一仍然一意孤行,很有可能就是主谋。”
  “主谋不大可能,如果他有这个能力,不会现在才动手。”腾耀辉稍微思索了一阵,说道,“我觉得,他应该被人利用了,或者说被人误导。真正想要小林光一完蛋的肯定不是军人。”
  “这可说不准。”
  腾耀辉愣了一下,朝牧浩洋看了过去。
  “如果小林光一不再主战,而是选择与我们和解,军人就是主要因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