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1021

  当时,“伊势”号运载的不是陆上自卫队的官兵,而是用来支援地面作战的物资。
  如果“伊势”号也搭载了地面部队,伤亡将更加惨重。
  “伊势”号坚持得更久,除了鱼雷没有命中要害之外,也与舰长的正确处置有关。比如被第一批两条鱼雷击中之后,舰长就下令向弹药库注入海水,避免弹药殉爆。随后就有一条鱼雷在弹药库下方爆炸。如果没有往弹药库里注入海水,“伊势”号很有可能被上百吨弹药炸得粉身碎骨。
  相对而言,“伊势”号是第四护卫群里最幸运的战舰。
  因为“电鳐”号与一艘041型在前两轮攻击中,集中对付了第二护卫群,所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把鱼雷全都射向了第四护卫群里的战舰。此外,东北方向上的那艘041型把全部鱼雷都射向了第四护卫群。
  这就意味着,三艘潜艇总共用了四十二条重型鱼雷。
  除掉挨了六条鱼雷的“伊势”号,其他十艘战舰平均分到四条鱼雷。
  对于连两条鱼雷都扛不住的驱逐舰来说,被四条鱼雷击中,不但必死无疑,还死得非常快。
  在第四护卫群里,“伊势”号是最后沉没的战舰。
  十点之前,第四护卫群的十艘驱逐舰全都沉没了,即便是只挨了三条鱼雷的“鸟海”号驱逐舰也只坚持到了九点五十七分。
  也就是说,到六月三日清晨六点半过,联合舰队就成了历史。
  中国国防部没有说大话,从发布消息,到潜艇偷袭得手,前后不到十个小时,就把联合舰队送上了不归路。
  联合舰队遭到袭击的时候,喜田多一郎还在飞往美国的途中。
  收到消息后,他赶走随行人员,独处了几个小时。虽然他不是军人,而是文职官员,但是他知道,日本已经输了,而且输得非常彻底。即便能够获得美国的援助,日本也很难扭转战局。
  受打击最大的不是喜田多一郎,而是小林光一。
  当时,小林光一就呆住了,而且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内阁总辞职来结束战争,而不是为了并不存在的希望继续战斗下去。
  只是,随后送来的一条消息让小林光一放弃了这个想法。
第一百零三章
猛然清醒
  首先收到联合舰队覆灭消息的不是喜田多一郎、也不是小林光一,而是日本空中自卫队司令今井利村。
  联合舰队遭到袭击时,E-3G就在舰队上方,只是无能为力。
  也许,在所有日本军人中,只有今井利村把此当成机会,而不是毁灭性打击。
  拿到预警机发来的消息后,今井利村没有立即转发给首相,而是找到木村小次郎,为海上自卫队司令指了一条光明大道。
  小林光一早就说了,如果联合舰队遭到袭击,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这个人,显然不是今井利村。
  今井利村的目的很简单:逼死木村小次郎。
  这么做,除了获得最高指挥权之外,还能给首相一个机会,让首相能够向国会与民众解释。
  只要小林光一足够聪明,就会把责任推到木村小次郎身上。
  死人不会开口,也不会为自己辩解。只要木村小次郎决定自裁,等于为首相做出了最大牺牲。
  这样一来,小林光一别无选择,只能任命今井利村为最高军事指挥官。
  更重要的是,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小林光一就会借此机会从美国引进更多武器装备,为夺取胜利做出最后的努力。
  当然,今井利村非常清楚,关键在首相身上。
  如果小林光一对前途没有把握,很有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事情来,比如以承担战败责任为名宣布解散内阁。
  为此,今井利村必须上心,也就必须确保木村小次郎不会做出第二种选择。
  给木村小次郎做了“思想工作”之后,今井利村亲自把海上自卫队司令的佩枪放在了木村小次郎面前,然后转身离去。
  让他没想到的是,木村小次郎没有用枪,而是用了一把拆纸刀。
  十五分钟之后,今井利村与警卫回到海上自卫队司令办公室的时候,木村小次郎已经倒在血泊之中。
  大概是拆纸刀不够锋利,木村小次郎的肚皮只上只有一个血窟窿。
  致命伤口在脖子上,颈部动脉被割断,鲜血流了一地,木村小次郎也成功实现了最后的价值。
  直到这个时候,今井利村才发出消息。
  为了做得更像样一点,今井利村分两次发送了两条消息。
  为了让小林光一做出更有利的选择,今井利村还同时把消息发给了喜田多一郎,希望防卫大臣能够起到一点作用。
  必须承认,今井利村算计得非常精确。
  只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防卫大臣不是军人,而是一个优柔寡断、甚至有点怯懦的政客。
  收到木村小次郎自裁谢罪的消息后,小林光一确实如同今井利村预料的那样,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不管怎么说,木村小次郎用死来承担了所有责任,让首相获得了向国会与民众解释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木村小次郎之死,必然激发军队与国民的斗志,让更多的人支持内阁的战争行为。
  当然,小林光一保持着一惯的理智与清醒。
  在考虑是否继续打下去的时候,小林光一最关注的不是军队士气、以及国内民众与利益集团的态度,而是有没有打下去的资本。
  说得简单一点,此时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
  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绝对打不赢这场战争,坚持下去只会输得更加悲惨。
  正是如此,小林光一首先联系了正在飞往华盛顿的喜田多一郎。因为喜田多一郎已经跟钱德勒接触了两次,还在上次访美的时候会见过麦克米伦,所以小林光一觉得,他最清楚美国的态度。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小林光一也最需要喜田多一郎的建议。
  要知道,喜田多一郎一直在跟将领唱反调,其过于谨慎的态度,让他能看到很多被军方忽略了的问题,给出与军方完全相反的建议。如果完全听信军人的话,小林光一肯定无法掌握大局。
  作为明智的领导人,小林光一知道反对声音的重要性。
  正如小林光一预料的那样,喜田多一郎并不乐观。
  虽然在提到美国的态度时,喜田多一郎给出了较为肯定的答复,即只要日本不愿意承认战败,美国就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至于其中的原因,不需要喜田多一郎说明,小林光一也能明白。但是在另外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上,喜田多一郎的态度却完全相反,即日本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以及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胜利是否能够给日本带来应得的利益,而不是为其他人做嫁衣裳。
  显然,这两个问题正好切中要害。
  小林光一也在这个时候清醒了过来。
  从一开始,东海冲突就不是日本想要获得的战争,而是美国一手策划的结果。小林光一做出参战决定,更多的是为了照顾美日同盟,毕竟日本不能失去美国的支持,也就不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国背道而驰。
  这样的话,即便打赢了,最大受益者也不是日本。
  更重要的是,如果打输了,日本肯定是最大受害者。
  这个时候,小林光一考虑到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即美国在导演东海冲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日本会以惨败收场?
  可以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在此之前,小林光一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主要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日本是美国在东北亚、乃至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盟国,因此美国没有理由把日本推入深渊,更不可能冒着美日决裂的风险让日本承受全部战争损失。
  只是现在看来,小林光一都得承认当初太天真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表明日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战场上击败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与中国彻底决裂,成为美国用来遏制中国的王牌,而且还将在这场战争中,帮美国消耗掉大量即将退役的旧式装备。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日本也会与中国彻底决裂,而且背负起沉重的战争负担。
  由此可见,就算美国没有看低日本,也早就做好了日本战败的准备,并没指望日本一定能够取胜。
  只是,小林光一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
  办法很简单:让喜田多一郎在华盛顿主动提出来,即得不到美国全面援助的话,日本将被迫承认战败。
  具体操作上,只需要在军火买卖中采取强硬立场。
  如果美国做出让步,按照喜田多一郎提出的要求,廉价出售现有装备,那么美国就不会轻易抛弃日本,愿意与日本共同承担战争负担。如果恰恰相反,则表明美国从一开始就不大看好日本,主动挑起事端就是希望日本战败。
  想好之后,小林光一给了喜田多一郎明确指示。
  这个时候,钱德勒也收到了联合舰队遭到伏击的消息,随后获得更加确切的消息,至少有三艘中国潜艇袭击了联合舰队,二十二艘日本战舰被鱼雷击中,半数以上战舰在半个小时内沉没,其余战舰也很难幸免。
  联合舰队全军覆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这个结果,即在钱德勒的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不大愿意承认中国军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但是钱德勒不得不承认,只要合理使用电磁武器,中国军队就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在空中与海洋战场上彻底击败日本,不给日本半点希望。
  只是,这场战斗来得太突然了。
  更让钱德勒意外的是,中国当局竟然敢于在几个小时前夸下海口。
  显然,中国当局对军事力量有足够强大的信心,不然不会如此自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