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1021

  这个判断,得到了包括腾耀辉在内的大部分指挥官的认同。
  原因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指挥与情报系统,日本空中自卫队就有能力在争夺制空权的同时攻击东海舰队。
  只是,日本空中自卫队存在一个难以立即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无法把所有作战飞机部署到嘉手纳空军基地,必须把一些支援性飞机与航程较大的作战飞机留在本土。
  按照杨禹方的判断,日本空中自卫队至少需要动用六十架战斗机才能形成饱和攻击。
  这也正好与二部提供的情报吻合,即美国提供的第一批F-16C/D就是六十架。
  为了掩护这些执行打击任务的战斗机,至少得动用二十四架护航战斗机,即便事先夺得了局部制空权,也要出动十二架护航战斗机。
  为了夺得制空权,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投入将更加巨大。
  根据之前的交战情况,在恶劣电磁环境下,F-22A的作战效能仅是J-11C的三倍,因此在中国海军航空兵能够一次投入六十架战斗机执行攻势制空任务的情况下,日本空中自卫队至少需要动用二十架防空战斗机。
  显然,这个估计非常保守。
  根据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特别是海航主动出击的那场战斗,日本空中自卫队要想不败至少得动用三十六架F-22A,最好能出动四十八架,不至于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不然结果很难保证。
  这样一来,日本空中自卫队在交战中,得动用上百架战斗机。
  事实上,这个估计也很保守,因为还没有算上用来夺取战场制空权,特别是攻势防空作战需要的作战飞机。
  即便如此,也远远超过了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出动能力。
  根据之前的交战情况,嘉手纳空军基地一次能出动一百架战斗机就很不错了,而且还会因此降低作战飞机的战斗效率。
  日本空中自卫队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把航程足够远的战斗机放在本土。
  这其中,很有可能包括掩护冲绳的防空战斗机,甚至是用来攻击东海舰队的战斗机。
  没什么好奇怪的,在携带四枚反舰导弹的情况下,F-16C/D还能携带一具大型副油箱与四枚空对空导弹,采用高-低-高攻击航线的话,作战半径在八百五十公里以上,如果这些战斗机都安装了保型副油箱,作战半径则高达一千二百公里,足以从九州岛与四国岛的空军基地起飞,攻击钓鱼岛附近的东海舰队。
  只是这样一来,这些战斗机的就得从东北方向上进入。
  当然,如果部署在冲绳,为了避开东海舰队的正面防空网,这些战斗机也很有可能绕到其他方向上。
  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杨禹方还提到了其他几种可能性。
  比如F-16C/D机群从冲绳起飞,完成攻击后返回本土机场,从而把出击航线缩短三分之一,并且不占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回收能力,确保执行防空与护航任务的战斗机能够返回嘉手纳。
  只是,不管日本空中自卫队采用哪种战术,都意味着东海舰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对防空作战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得扩大重点防空区域。
第七十六章
水下力量
  在解决防空问题之前,舰队决战只是空谈。
  顶不住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打击,东海舰队别说与日本舰队决战,能够让大部分战舰返回舟山就很不错了。
  因此,在防空问题上,腾耀辉与杨禹方花了不少精力。
  前半程会议,几乎全在讨论这个问题。
  讨论有价值吗?
  因为只涉及到计划层面,所以讨论得再多,都要在经历实战考验之后,才能确定是否有价值。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舰队在暴露环境下,如何分配各个方向上的防空力量。
  在此之前,杨禹方就提出过这个问题。
  只是,当时情况还不太严峻,而且荒川太郎的保守战术,让杨禹方为此做的准备都没有用上。
  原因无二:F-2的战斗力远比不上美国版的F-16C/D。
  虽然F-2以F-16为基础,在设计的时候做了放大处理,格外强调对海打击能力,但是日本空中自卫队从来没有对这种战斗机进行过全面改造,而F-16在服役期间,进行了十次以上的大规模改造,其最新的F-16E/F算得上是非常先进的战斗机,在打击能力上远远超过了之前的所有型号。
  更重要的是,美国提供的F-16C/D肯定有电磁对抗能力。
  要知道,F-35A要到二零二四年才能全部取代F-16C/D,美国空军肯定对保留的F-16做了改进。
  如此一来,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F-16C/D远远超过了F-2。
  之前,杨禹方准备的战术,就是利用舰队的电磁防御武器,拦截来袭的F-2,从而解决了防空战斗机不足的问题。
  现在,这个办法肯定行不通了。
  要想把F-16C/D机群挡在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外,需要更多的防空战斗机。
  舰队起航前,杨禹方就做了安排,空军与海航增派了作战力量,确保能在一次战斗中投入两百架战斗机。
  问题是,仅有战斗机还不够。
  在防空作战中,如果没有强大的指挥与情报系统,防空战斗机再多也没用。
  随着防空范围扩大,而且得延伸到离舰队二百二十公里之外,等同于把防空拦截区域扩张了五倍以上!
  在此情况下,仅用一架KJ-2000在舰队后方提供防空支持,显现不够。
  问题就在这里,空军只能确保在持续作战的情况下,让一架KJ-2000升空。即便能够在战斗开始后,紧急出动备用的KJ-2000,也无法及时赶到战场。毕竟预警机的速度很慢,根本赶不上战斗节奏。
  当然,解决办法不是没有。
  比如在防空作战中,充分利用战斗机飞行员的主观能动性,预警机只提供基本信息,由防空战斗机的领队机长负责前方指挥。
  不可否认,中国空军与海航的战斗机飞行员具备这个能力。
  在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中,飞行员的表现就非常出色,像晏鹰搏这样的领队机长都能胜任前线战术指挥任务。
  问题是,即便如此,也要增派两架KJ-200分担防空重任。
  这就意味着,需要派遣更多的护航战斗机,而且这两架预警机必须在远离舰队的地方巡逻,无法得到舰队的掩护。
  按照杨禹方的估计,不考虑攻势防空的话,至少需要两百架战斗机。
  只是,完全被动的防空,无法确保舰队不受到攻击。
  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攻击机群还是突破了防空网,发射了反舰导弹,并且击伤了“兰州”号。如果优势在日本空中自卫队手里,结果肯定不一样。
  因此,攻势防空至关重要。
  可惜的是,黄峙博没有批准打击日本的军事基地,即战斗只能限制在空中与海上。
  只是,“兰州”号受创,也让黄峙博发现了问题。束缚住空军与海航的手脚,肯定不是明智之举。黄峙博不得不做出让步,允许在执行攻势防空任务的时候,把防空区域扩展到冲绳群岛。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必要,可以越过冲绳群岛,到菲律宾海上空拦截敌机。
  当然,能不能这么做,不是由战斗机的航程决定的,而是由预警机的活动区域决定的。
  预警机上不去,就算战斗机的航程足够远,也无法发现菲律宾海上空的敌机,拦截自然无从谈起。
  针对这个问题,杨禹方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主动压制日本空中自卫队。
  虽然不能攻击日本的军事基地,但是可以攻击升空的战斗机,也就能通过积极主动的行动来扰乱日本空中自卫队的进攻行动。
  正是如此,腾耀辉才决定让东海舰队前出到钓鱼岛以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警机能够前进部署,为执行攻势防空任务的战斗机提供支援。
  当然,这绝非万无一失。
  积极主动的攻势防空,必然给空军与海航制造很大的压力,特别是让战斗机飞行员承担更大的风险。
  要知道,在之前的战斗中,战斗机飞行员基本上没有负担。
  在舰队附近作战,即便被敌机击落了,只要顺利跳伞,就能及时得到救援。到冲绳附近作战,跳伞后恐怕得命丧大海了。
  到目前为止,海航都没有找到在二十九日夜间战斗中跳伞的二十多名飞行员。
  这还只是飞行员心理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执行攻势防空任务的时候,真正合适的只有重型战斗机。
  虽然J-10A与J-10C的制空作战半径均在一千公里以上,如果进行空中加油,还能延伸几百公里,但是在激烈的格斗空战中,战斗机的油耗非常惊人。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中,所有J-10C都在返航时进行了空中加油,其中两架在与加油机会合时,几乎耗光了燃油。这些战斗机能够返航,得亏加油机前出到了舰队西面一百公里处,不然所有J-10C都无法返回海航基地。
  这下,问题出来了,加油机还能前进部署吗?
  空战打得顺利的话,问题不大,可是等到日本空中自卫队展开全面反击,肯定会对加油机构成威胁。
  加油机不能前出,就只能让重型战斗机上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