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1021

  对日本空中自卫队来说,E-3G还有一个好处。这种预警机的指挥控制界面与E-767没有多大区别,空中自卫队的官兵就能操控,不需要花费巨资雇佣美国军人,能由日本军人来掌握战术主导权。
  除了预警机,日本空中自卫队还需要一种战略飞机:战略电子侦察机。
  虽然E-3G不怕电磁武器,但是在严重电磁战中,预警机的作战效能大大降低,而战略电子侦察机反而更能适应战场环境。二十九日的战斗中,美军的EC-135就多次截获J-20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中国空军的电子侦察机也在搜索F-22A的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却没有类似的作战平台。
  没有,就只能买。
  显然,钱德勒很有诚意。
  要知道,在以往任何时候,像EC-135这样的战略性机种都不在出售清单内。从军事价值上讲,EC-135丝毫不亚于B-2A。更重要的是,这些战略电子侦察机除了在战时发挥重大作用之外,在和平时期也很有用途。
  把战略电子侦察机卖给日本,算得上是美国在为日本开后门了。
  问题是,这还不是全部。
  不管是第五批次F-22A、还是E-3G与EC-135,其主要用途都是制空,即帮助日本空中自卫队夺回制空权。
  要想把制空权利用起来,使其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还得拥有进攻性力量。
  不可否认,第五批次F-22A与不俗的打击能力,但是主要体现在对地上,而不是对付海上目标。
  说得简单一点,F-22A的狭小弹舱装不了反舰导弹。
  要用F-22A携带反舰导弹执行对海打击任务,就只能使用外部挂架。理论上,在使用复合挂架的情况下,F-22A能携带十二枚AGM-84M,而且在内部弹舱携带六枚AIM-120D与两枚AIM-9Y,从而具备完整的对空作战能力,作战半径也仅比执行制空作战任务时短了不到五百公里。
  问题是,使用外部挂架后,F-22A就没有隐身能力了。
  用价值数亿美元的F-22A去执行突击任务,显然很不划算。
  可惜的是,在美国的武器库里,没有让日本满意的战术战斗机。
  F-35A是不错的多用途战斗机,只是在执行对海打击任务时,也得使用外部挂架,从而失去隐身能力。与F-22A相比,F-35A唯一的优势就是更加便宜,经得起消耗。问题是,日本在采购F-22A之后,没有急着采购F-35A,计划到F-22J大规模服役之后,再采购F-35A替换F-2与F-4G。
  至于F/A-18E/F,日本空中自卫队根本不屑一顾。
  这种战斗机都快被美国海军淘汰了,而且在F-X选型的时候,日本选择的是F-35A,而不是F/A-18E/F。更重要的是,F/A-18E/F是美国海军的战斗机,而日本空中自卫队从来没有使用过美国海军的战斗机,也没有相应的后勤保障设备。如果采购F/A-18E/F,还得同时购买后勤保障设备,并且花巨资聘请美国海军的保障人员。总经费算下来,还不如直接使用F-22A划算。
  当然,钱德勒提出了折中方案,即优惠提供退役的F-16C/D,并且把这种战斗机升级到最新批次的标准。
  相对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日本的F-2与F-16是孪生兄弟,或者说是在F-16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大部分后勤保障设备都能通用,日本飞行员也能尽快熟悉这种战斗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使用费用。
  问题是,F-16早已落后,连美军都不再使用了。
  再过两年,最后一个F-16中队就将从美国空军的作战部队中退役,今后只能在假想敌部队见到这种战斗机了。
  这下,问题严重了。
第七十三章
关键装备
  美国不是没有合适的作战平台,只是肯定不会卖给日本。
  这就是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
  不管是老掉牙的B-52H、还是曾经风靡一时的B-1B、肩负起战略打击重任的B-2A,都是非常理想的对海打击平台,能够携带数十枚反舰导弹执行作战任务,甚至能使用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的远程反舰导弹。
  可惜的是,钱德勒就算疯了,也不会把这些轰炸机卖给日本。
  只要美国不打算把东海冲突发展成世界大战,就绝对不会在战略武器上做文章,不然中国将变本加厉的发起反击。
  钱德勒不答应出售轰炸机,喜田多一郎又不想要退役战斗机。
  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只是,双方都清楚,如果不能为日本空中自卫队组建一支足够强大的打击力量,再有力的军事援助也无法扭转战局。
  谈到最后,双方不得不各让一步。
  喜田多一郎接受了钱德勒的折中方案,只不过是临时解决方案,即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购买美国空军的F-16C/D,最初六十架不做任何改进,意向采购的六十架则按照Block60批次的标准加强作战能力。
  按照喜田多一郎的要求,美国空军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移交第一批六十架,并且在一周之后交付第二批六十架。
  随同第一批六十架战斗机一同飞往日本的,还有美国空军的七十二名飞行员。
  此外,美国空军还将派遣十二名教官,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让曾经飞过F-2的日本飞行员掌握F-16的操作技巧。
  显然,这不是喜田多一郎想要的最终解决方案。
  为此,钱德勒不得不做出让步。
  按照喜田多一郎的要求,美国空军对第五批次的F-22A进行改进,而且按照FB-22的战术标准进行改进。
  当然,这些改进仅局限在火控系统上。
  虽然美国空军已经接收了第一个中队的FB-22,但是这种飞机被定性为战术轰炸机,不在外贸清单之中。
  从性能上讲,FB-22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中程轰炸机,比如中国的H-6。
  按照美国空军公布的性能指标,FB-22在携带九吨弹药的时候,作战半径高达二千七百公里,能够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轰炸中国腹地的军事目标。如果进行两次空中加油,作战半径能达到四千五百公里,足以覆盖整个中国。与载弹量、航程等相比,FB-22最突出的还是隐身能力。作为在F-22A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轰炸机,FB-22的隐身能力明显超过了B-2A,能够突破绝大部分国家的防空系统。
  把这种轰炸机卖给日本,等于挑起世界大战。
  钱德勒不是笨蛋,只要走出这一步,战争就会失去控制。
  以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立场,如果日本获得了打击中国战略目标的能力,中国将毫不犹豫的把战争扩大到国家层面上,直接轰炸日本的军事基地,甚至动用战术核武器摧毁日本的战略报复能力。
  只要中国轰炸日本本土,美国就得把成千上万的士兵派上战场。
  美国直接参战,那就不是局部冲突了。
  只是,喜田多一郎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非常强硬,即日本必须获得一种足够先进的进攻性飞机。
  钱德勒不得不在技术文献上玩手段。
  他答应出售的是F-22A的改进型号,而不是FB-22。
  事实上,FB-22与F-22A与很大的区别。除了机身的主体机构基本一致之外,这是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作战飞机。比如FB-22的机身长度比F-22A增加了三米,采用了无尾式全翼身融合升力体机构,不但没有垂直尾翼,连水平尾翼都没有,完全依靠矢量喷管与副翼控制航向。
  这种独特的结构,让FB-22没有任何空战能力。
  没有采用B-22的代号,而是在前面加了一个F,也只是为了证明这是一种战术性质的轰炸机,或者说是更强调打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
  也正是独特的结构,让F-22A不可能改进成FB-22。
  美国空军的FB-22都是重新生产的,而不是在F-22A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就算能改,也要花很大的功夫,肯定无法在短期内交付使用。
  为此,美国提供的,实际上是配备了FB-22火控软件的F-22A,即通过改进软件系统来增强F-22A的对海打击能力。
  至于其他方面,基本上与F-22A没有区别。
  可以说,钱德勒不但是一名出色的军人、精明的情报家,还是一名很有头脑的商人。
  在这笔合同中,美国不但没有吃亏,反而大赚了一笔。
  通过出售FB-22级别的F-22A,不但能够卖掉更多的F-22A,还能在改进火控软件上大赚一笔。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笔合同,足以证明F-22A的先进性能与改进潜力。
  如果今后还有别的国家希望获得具有强大打击能力的F-22A,那么由日本出资改进的战斗机就是最佳选择,获益的却是美国军火商。
  显然,美国军火商不可能向日本支付专利使用费。
  完成意向谈判后,喜田多一郎把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了外交人员。他没在华盛顿停留,当天就启程返回东京。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喜田多一郎搭乘的专机起飞后不到两个小时,记者就获得消息,驻扎在关岛的F-22A机群集体飞往横须贺航空站。随后,一些记者获得内幕消息,美国国防部已经与数十名飞行员签署了志愿合同。
  这下,美日之间的秘密军事写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等着记者发难,而是在钱德勒与喜田多一郎签署意向合同之后,立即公布了相关消息,即作为日本的盟国,虽然美国没有义务帮助日本参与涉外战争,但是有义务确保日本的战略安全,因此将按照《共同防御条约》向日本提供一批军事装备,并且派遣军事人员帮助日本掌握与使用这些装备。
  东京时间三十日夜间,美军飞行员驾驶的第一批十二架F-22A到达日本。
  接下来二十四小时之内,还有四个中队的四十八架F-22A、五个中队的六十架F-16、一个联队的八架E-3G、一个中队的四架EC-135到达日本,而更多的F-22A与F-16将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陆续到达。
  必须承认,美国尽心尽力。
  在不用流血的情况下,协助日本打下去,美国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问题是,在这些军事援助中,缺乏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