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1021

  虽然已是半夜,但是上千名收到风声的记者早已赶了过来,把国防部新闻中心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条消息,让全世界都惊呆了。
  只是,在不同人的眼里,这条消息有不同的重点。
  记者更加关注的是双方空战的结果,特别是双方先进战斗机的损失情况,可惜的是中国国防部没有公布准确战果,只是宣称在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中,击落了多架F-22A,而且没有公布中国战斗机的损失情况。
  直到数个小时后,中国国防部获得准确战报,才正式宣布,在二十九日夜间的两次大规模交战行动中,中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击落了二十三架F-22A,损失了二十架战斗机,其中包括六架J-20。
  因为是获胜方,所以中国国防部没有在战报中注水。
  只是,仍然有绝大部分记者不相信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战报,特别是美国记者,因为他们无法相信得到美军真传的日本空中自卫队在一个晚上就损失了二十三架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制空战斗机。
  当然,不相信的还有那些已经采购了F-22A、以及准备采购F-22A国家的记者。
  如果说,第二次朝鲜战争让F-22A的性能受到了质疑,毕竟在这场战争中,F-22A多次被志愿军击落,那么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彻底打破了F-22A的神话,让这种战斗机不再那么光彩夺目。
  细纠的话,F-22A的性能还是值得肯定。
  在被击落的二十三架F-22A中,有十八架是在遭到电磁打击之后,与中国战斗机进行格斗时被击落的,而且遭遇的是三倍于己的敌机,并且在战斗中击落了相当数量的中国战斗机。
  换成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哪怕是J-20,结果只会更加糟糕。
  另外五架F-22A都是在与J-20格斗的时候被击落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损失的六架J-20都是被F-22A击落的。
  也就是说,在与J-20对抗的时候,F-22A的胜算更大。
  当然,这也与战场情况有关。
  在被击落的六架J-20中,有三架是在用光了导弹之后,被迫用航炮与F-22A格斗,而且这三架都是晏鹰搏小队里的,而且在格斗中,晏鹰搏还用航炮击落了一架F-22A。在势均力敌的对抗中,日本空中自卫队用四架F-22A交换了三架J-20,不但没有胜算,反而落于下风。
  实战证明,J-20确实是一种能够与F-22A抗衡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也许在其他方面,J-20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在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手里、扬长避短,就能在空战中克敌制胜。
  从某种意义上讲,J-20能够对抗F-22A,与飞行员的经验素质有很大关系。
  说得确切一点,就是飞行员的经验。
  J-20的飞行员都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其中不少还与美军的F-22A交过手,知道如何对付这种战斗机。虽然F-22A的日本飞行员也是精英中的精英,平均飞行时间甚至超过了三千五百小时,高于J-20的飞行员,但是在此之前,日本飞行员没有实战经验,更不清楚J-20的性能,也就不知道如何对付J-20。
  单纯从性能上讲,在WS-15大规模量产,J-20达到设计指标之前,仍然与F-22A存在不小的差距。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中,空战绝对是热闹,海空对抗才是门道。
  在军事家眼里,这场战斗的关键是东海舰队在防空作战中体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
第六十八章
推波助澜
  飞机问世之后,舰队的最大威胁就来自空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母能够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依靠的就是无坚不摧的舰载航空兵。
  战后,世界各国都把防空当成了战舰的首要战术指标。
  在技术不够先进的时候,舰队的防空能力很成问题,即便是安装了数百门高射炮的战列舰与巡洋舰也很难抵挡轰炸机群。随着防空导弹问世,舰队的防空难题才有所缓解。在“宙斯盾”、“中华神盾”、“桑普森”等固态相控阵雷达上舰之后,舰队的防空能力大增,一举解决了防空难题。
  俗话说,此消彼涨。
  舰队防空能力增强不是主动发展的结果,而是被逼出来的,伴随防空导弹出现的,还有反舰导弹,而对付配备了“宙斯盾”系统的防空战舰,自有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导弹饱和攻击战术。
  美苏冷战期间,苏联就专门为此建造了巡航导弹核潜艇。
  按照当时的标准,四艘“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就能对美军航母战斗群发动饱和攻击,击沉美军的重型航母。
  虽然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家独大,美国海军受到的威胁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但是技术前进的脚步并没停止。
  电磁武器的出现,为舰队防空提出了新的难题。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舰队防空的关键不是防空导弹有多么先进,而是能否及时、准确的探测到来袭的反舰导弹,并且引导防空导弹进行拦截,从而对战舰的防空指挥与情报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磁武器打击的,正是舰队的防空指挥与情报系统。
  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美军第72特混舰队差点全军覆没,就是因为志愿军的电磁打击瘫痪了舰队的指挥与情报系统,让称霸海洋半个多世纪的航母彻底瘫痪,为潜艇创造了偷袭机会。
  可以说,如果没有优势制空力量,被击沉的肯定不是一艘航母。
  虽然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中美等国都加大了对电磁武器、以及电磁对抗系统的研究力度,但是在高强度的电磁对抗中,舰队防空仍然是个巨大的难题,因为恶劣的电磁环境足以削弱防空系统的远程探测与拦截能力。
  东海冲突爆发后,大部分国家不看好日本,就是因为日本在电磁战领域太落后了。
  只要中国用上电磁战,日本就很难取胜,而中国肯定会在战斗中使用电磁武器,甚至会在防御中使用电磁武器。
  正是如此,在喜田多一郎访问华盛顿的时候,钱德勒才会积极推销具有电磁对抗能力的AGM-84M反舰导弹。
  按照钱德勒的预测,东海舰队肯定会在防空作战中使用电磁武器。
  问题是,东海舰队没有使用电磁武器。
  虽然在外围防空作战中,掩护东海舰队的防空战斗机使用了电磁武器,让受到威胁的预警机化险为夷,还一举干掉了十二架冒进的F-15J,但是在进入舰队防空作战阶段后,东海舰队却没有使用电磁武器。
  这让钱德勒有点惊讶,而更让他惊讶的是,东海舰队顶住了日本战斗机的攻击。
  能在一次防空作战中拦截八十多枚反舰导弹,防空反导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要知道,美军航母战斗群在标准状态下,即配备一艘防空巡洋舰与三艘防空驱逐舰,最多只能拦截一百二十枚反舰导弹。
  东海舰队里面没有航母,得依靠岸基航空兵掩护。
  当然,特殊的战场环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全程为舰队提供了防空掩护,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黄帝”号航母。可是同样不能否认,东海舰队的防空能力非常强悍。
  拥有强悍的防空能力,中国海军就有能力打造一支更加强悍的航母战斗群。
  可以说,只要假以时间,中国海军迟早能获得与美国海军抗衡的实力,而且最多需要二十年。
  钱德勒的这个判断,对美军、特别是美国海军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这场战斗,让钱德勒清楚认识到,日本现有的空中力量别说击溃中国舰队,能否确保制空权都是个问题。
  要知道,在日本空中自卫队袭击东海舰队之前,中国海军航空兵主动出击,依靠电磁武器的帮助,不但用第三代战斗机击落了十八架F-22A与十一架F-15J,还差点让E-767命丧大海。
  这种战斗力,其他国家的军队肯定没有。
  只要中国军队保持这种高压态势,日本就永远别想掌握主动权,也就不可能扭转东海战局。
  当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比如损失了三分之二的战斗机,日本就会向中国求和。
  钱德勒见过小林光一,非常清楚日本首相不是好战份子,更清楚日本首相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最理智的决策。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小林光一宣布内阁总辞职,然后说服支持他的国会议员提前举行大选,哪怕某些好战份子愿意替美国出头,在战争问题上纠缠不放,日本也会因为国内政局更迭而中断军事行动。
  等到大选结束,新的内阁政府上台,恐怕事态早就平息下来了。
  在既成事实面前,让日本反攻钓鱼岛的难度肯定要比现在夺回钓鱼岛大得多,而且国际社会的压力也会让日本当局三思。
  问题明摆着,要想让战争继续下去,就得给日本一些鼓励,而且是实实在在的鼓励。
  中国国防部公布第一份战报后不久,钱德勒就去了白宫,亲自向总统介绍战况,主要还是设法说服总统,为日本提供更加直接的军事援助。
  “你相信中国当局宣布的战斗结果吗?”
  “总统,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是吗?”麦克米伦笑了笑,没有急着发表高论。
  在他看来,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战报并不可信,因为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在战报中注水,故意夸大战果、隐瞒战损。
  “总统,今非昔比,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事情。”钱德勒非常清楚麦克米伦的想法,而且知道麦克米伦在骨子里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事实上大部分共和党人都有这种倾向。“不可否认,在五年前的战争中,中国在战报上做过文章,而且主要目的就是振奋士气。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从一开始,中国就进行了积极外交,试图让更多的国家理解其在钓鱼岛上采取的军事行动。也许,不会有多少国家支持中国,但是中国必须以最诚恳的态度面对世界。如果中国在战报上做假,而且被我们证明了,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就没有说服力了。虽然战争才打了一天不到,但是在之前公布的几份战报中,中国确实没有故意夸大战果、隐瞒战损,反而是日本在战报上做文章。”
  “这么说,你觉得日本做得不对?”
  “总统,我不是说日本做得不对,从鼓舞士气的角度来看,夸大战果与隐瞒战损都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与此没有关系,不管日本当局怎么利用战报,也无法改变事实。”
  “什么事实?”
  “在这场冲突中,日本已经露出败像。”
  麦克米伦的眉头跳了几下,让钱德勒说下去。
  “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中国军队通过第二次朝鲜战争获得的战争经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