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1021

  虽然J-20的火控雷达只能发现六十多公里外的F-22A,而且要逼近到四十公里左右才能跟踪,但是对付没有隐身能力、而且以集群活动的F-2,即便存在一万多米的高度差,最大探测距离也在两百公里以上。
  结果就是,J-20及时发现了F-2机群。
  只是,当时两名J-20的飞行员也不知道F-2携带的是AGM-84M,因此认为F-2机群要飞到钓鱼岛东面大约五十公里处才会发射反舰导弹。
  在F-2发射反舰导弹之前,两架J-20能做的,就是把剩下的PL-12D发射出去,然后向预警机汇报敌机行踪。
  当然,这两架J-20没有退出战斗,而是继续迎战。
  与晏鹰搏的想法一样,两名飞行员非常自信,用J-20对付F-2,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十点四十八分,杨禹方收到消息,F-2机群在钓鱼岛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分散。仅仅两分钟后,J-20的飞行员又发来消息,F-2机群在离钓鱼岛八十公里处发射了反舰导弹,而且是全部反舰导弹。
  这下,杨禹方才猛的回过神来。
  拦截F-2机群没有意义了,只能拦截射向东海舰队的反舰导弹。
  十点五十分,十二架J-10A的飞行员都收到了明确指令:全力拦截贴着海面逼近的反舰导弹。
  只是,两架J-20没有参与拦截导弹的战斗,而是全力消灭转向逃逸的F-2。
  原因无二,这两架J-20用光了全部PL-12D与PL-11C,在拦截反舰导弹的战斗中没有多大贡献。
  此外,杨禹方也没有命令J-20拦截反舰导弹。
  在遭到J-20攻击后,顺利发射了反舰导弹的F-2仅有二十三架,而且其中四架还在发射导弹的时候被PL-11C击落,因此射向东海舰队的反舰导弹不到九十枚,远没达到防空反导拦截的上限。
  如果能够击落更多的F-2,就能瓦解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对海打击能力。
  可以说,追击F-2的意义也很重大。
  必须承认,杨禹方非常自信,甚至没有把袭来的反舰导弹放在眼里。
  只是,八十多枚反舰导弹绝对是个不小的威胁。
  在外围拦截中,十二架J-10A拼出全部力量,也只击落了五十七枚反舰导弹。
  关键不是战斗机拦截反舰导弹的手段,而是时间。
  J-10A的火控雷达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锁定距离在三十公里左右,而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为八秒,PL-12从发射到击中目标还需要二十秒,而反舰导弹飞完三十公里,只需要不到两分钟,因此J-10A只有两次开火机会,即先使用PL-12,再使用PL-11,随后就得追击反舰导弹。
  显然,追击不大现实。
  后面就是东海舰队,而防空驱逐舰上的远程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高达一百二十公里。
  虽然在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时,受地球表面曲率限制,驱逐舰上的防空雷达的最大锁定距离不会超过四十公里,但是只要得到预警机支持,驱逐舰就能利用预警机提供的目标信息,把防空拦截区域扩大到一百二十公里。
  这个时候,防空导弹是以主动寻的方式作战。
  为了避免误击,防空战斗机绝对不能进入舰队的防空网。
  结果,在J-10A撤出战斗的时候,还有三十六枚反舰导弹朝东海舰队飞去。
  十点五十二分,“兰州”号拉响了防空警报。
  这个时候,牧浩洋也来到了旗舰的防空作战指挥中心。
第六十六章
末端拦截
  “不要使用电磁武器!”
  听到杨禹方的话,防空作战参谋合上了电磁防御武器的电源盒,牧浩洋也在这个时候走了过来。
  杨禹方回头看了他一眼,又扭过头去,继续关注大屏幕上的战场态势。
  显然,信息是由预警机发来的,快速移动的红色信号是来袭的反舰导弹,而速度更快的绿色信号则是驱逐舰发射的防空导弹。
  防空作战指挥中心在舰体内,所以听不到防空导弹发射时的声响。
  只是可以想象,位于舰桥前方的“海红旗9”垂直导弹发射系统正在全速运转,以每两秒一枚的速度发射导弹。
  牧浩洋在军校学的是通信与电子专业,非常清楚这套指挥系统的关键所在。
  最重要的不是防空战舰上的相控阵雷达,而是预警机。
  没有预警机提供的信息,防空战舰根本发现不了来袭的反舰导弹,也就不可能进行防空作战。
  依靠预警机提供的信息,防空战舰能为防空导弹提供最基本的引导信息,使防空导弹到达目标附近,然后让防空导弹以自导方式攻击目标。虽然作战效率不会很高,特别是导弹的命中率肯定比不上由战舰上的火控照射雷达直接引导,但是在对付掠海目标时,特别是要扩大防空区域时,这是唯一的作战方式。
  整个作战链条中,最重要的就是预警机与战舰之间的战术数据链。
  如果没有高速数据链,预警机就无法为战舰提供准确的作战信息,也就无法帮助战舰进行防空作战。
  为了开发这套数据链,海军的投入在五十亿元以上。
  只是如此巨大的投入,很快就要过时。
  原因很简单,只要电磁战得到全面应用,比如在攻击东海舰队的时候,日本战斗机提前发射了几枚携带电磁弹头的导弹,就能瘫痪舰队的通信网络,至少能够使基于微波通信的数据链实效。
  正是如此,杨禹方才没让防空作战参谋使用电磁防御武器。
  当然,这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战舰上的电磁防御武器不见得能够对付来袭导弹。
  如果是日本的88式反舰导弹,几枚电磁弹头就能解决问题,甚至用不着动用那些昂贵的远程防空导弹,但是日本战斗机在两百公里处发射了反舰导弹,意味着使用的很有可能不是88式反舰导弹。
  如果是美国提供的反舰导弹,电磁防御武器就不见得能起效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使用电磁防御武器,受到影响的只有战舰的通信系统,从而大幅度降低防空作战的效能,不得不在四十公里以内拦截反舰导弹。虽然“海红旗9”的也能拦截四十公里以内的目标,但是少了一次拦截机会,显然无法确保击落所有反舰导弹,使战舰受到威胁。
  此时,保证通信畅通无阻最为关键。
  至于“海红旗9”能够击落多少反舰导弹,那就得看运气了。毕竟这种利用俄罗斯技术开发的远程防空导弹主要用来对付战斗机、以及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最初的时候并没考虑拦截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即便有这个能力,其拦截反舰导弹的命中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正是如此,六艘防空驱逐舰全部以二对一的方式进行拦截。
  即用两枚防空导弹拦截一枚反舰导弹。
  从军事效费比来看,这很不划算。
  即便日本采购AGM-84M的单价高达上千万美元,两枚“海红旗9”的价值也超过了一枚反舰导弹。
  更何况,即便才用二对一的方式,理论命中率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九十。
  实战中,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就很不错了。
  当然,账不能这么算,因为任何一艘战舰被反舰导弹击中,哪怕没有沉没,付出的代价也超过了战舰上的所有防空导弹。
  牧浩洋没有吭声,现在不是去打扰杨禹方的时候。
  大屏幕上,红色信号正在减少,只是减少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在红色信号移动轨迹前方有一条黄色虚线,这条线代表舰队内外防空圈的界线,即越过这条线后,防空指挥官就得考虑末段反导作战了。
  大约两分钟后,十多个红色信号越过了黄色虚线。
  牧浩洋看了杨禹方一眼,注意到了他脸上的严峻神色。
  杨禹方也注意到了牧浩洋,随即笑了笑,说道:“这下我们是无能为力了,得看那几艘护卫舰的表现了。”
  “护卫舰?”
  杨禹方朝大屏幕左下脚的“0”指了一下,说道:“‘兰州’号已经发射了所有远程防空导弹,其他五艘驱逐舰也差不多。如果护卫舰不能击落来袭导弹,我们就只能依靠那两门速射炮了。”
  牧浩洋这才发现,那个之前一直在减少的数字表示的是战舰上的防空导弹。
  此时,反舰导弹离舰队已经不到四十公里。
  因为进入了战舰雷达的锁定范围,所以不再需要预警机提供的战场信息。
  只是,在防空作战中,防空驱逐舰位于舰队外围,多用途护卫舰在舰队内层,所以在护卫舰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时,防空驱逐舰仍然得出力,及用火控雷达照射反舰导弹,引导护卫舰发射的中程防空导弹。
  这条作战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也是战术数据链。
  只有驱逐舰与护卫舰实时交换战术信息,驱逐舰上的火控雷达才能引导护卫舰发射的防空导弹。
  因为只是在海军战舰之间传递战术信息,不涉及空军的预警机,所以舰队内部战术数据链的带宽更大,传输数据的效率更高。当然,这也与战舰的距离有关,毕竟微波通信设备的效率与通信距离有很大关系。
  第二次反导拦截开始后,杨禹方就站了起来,而且神色显得更加严肃了。
  牧浩洋有点惊讶,因为大屏幕上的红色信号正在迅速减少。
  当他注意到屏幕中央的蓝色信号时,才明白过来。那个用亮黄色线条圈起来的蓝色信号代表的就是“兰州”号,其他蓝色信号是舰队里的其他战舰,此时剩余的几个红色信号全都朝“兰州”号飞了过来。
  也就是说,反舰导弹的首要攻击对象就是“兰州”号。
  显然,这些反舰导弹非常先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