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1021

  当然,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有日本,还有欧洲的德国。
  与日本一样,德国也是一个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德国能够成为欧洲地区唯一的资产净负债为正的国家,靠的就是其强大的高端竞争力。在此期间,德国甚至一度夺回全球最大出口国的桂冠。
  只是,与日本相比,德国的处境好得多。
  在不济,德国也能依靠欧盟一体化、并且与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强国共同推进一体化来占领欧洲市场,并且从欧洲市场获得足够的利润,支持其本国企业发展壮大,再拓展其他地区的市场。
  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日本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大型市场。
  从战略格局上看,日本处在中国与美国之间,成为了中美对抗的夹心层。
  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依附于美国,二是倒向中国。
  不管日本的政客、学者、民众怎么看待这个局面,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之前,日本都不可能与中国合作。可是反过来看,就算中国超越了美国,日本就能与中国合作吗?
  作为美国的盟国,而且是一个没有多少发言权的盟国,日本没有别的选择。
  对日本的政治家来说,只能继续依附美国,只是在依附方式上,日本必须做出正确明智的决策。
  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只能使日本的处境继续恶化。
  这不仅仅是小林光一的认识,也是所有还算理智的日本内阁大臣的认识。
  这次内阁会议,只得出了一个结论:日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必须争取从美国获得尽可能多的援助,并且竭力控制冲突规模,降低日本遭受的损失,以免酿成地区战争。
  会议结束后,小林光一给正在东南亚巡回访问的外务省大臣长谷川静弘打了电话,让他立即结束在吉隆坡的访问,赶紧飞往北京,与首相特使的身份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晤,商讨解决东海事端。
  此时,东海局面已经快要失控了。
  双方的军事对峙愈演愈烈,摩擦行为越来越多,只要有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或者是哪艘战舰上的武器军官精神崩溃,都有可能演变成军事冲突,让谈判磋商化为泡影。
  只是,需要小林光一应付的,还有留在东京等待消息的钱德勒。
  因为长谷川静弘要八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北京,所以小林光一没有急着找钱德勒,而是在会议结束八个小时之后,才让喜田多一郎出面,把钱德勒请到首相府,表明了日本在处置这件事情上的基本立场。
  这个时候,长谷川静弘已经到达北京,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黎平寇。
第三十章
战争制造者
  黎平寇与长谷川静弘的初次会晤算不上成功,也算不上失败。
  在表明立场之后,双方均认同了谈判解决争端的重要性,更认识到了和平的宝贵,只是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双方均未做出让步。比如黎平寇提出,在钓鱼岛设立由双方共同管理的无线电导航站,并且由双方的海事巡逻舰共同管理周边海域,允许中国渔船在附近自由作业,而长谷川静弘则认为,双方应该搁置争议,维持现状,在正式的领土与领海主权谈判中讨论这些问题。
  显然,双方的立场有很大的差距。
  黎平寇想要得到的是实际好处,即日本必须做出让步,而且是全面让步,为中国逐步恢复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铺平道路。长谷川静弘则想拖延时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仅解决当前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双方高层接触后,事态出现了缓和迹象。
  黎平寇已经答应,在二十日上午,与长谷川静弘进行第一次正式会晤,并且重新提出中国争议地区的主权与管辖权要求。长谷川静弘也答应向首相请示,以提出更能符合双边利益的谈判条件。
  以当时的情况,即便双方无法在争议问题上取得一致,事态也有可能平息下去。
  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发生军事冲突。
  只是,另外一场双边会晤,为这种可能划上了句号。
  在小林光一面前,钱德勒显得很平静,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反而对日本当局做出的决策表示了肯定。
  离开首相府之后,钱德勒立即前往机场,登上了回国的专机。
  飞机刚刚离开日本领空,钱德勒就接通了与白宫的保密线路。
  “将军,情况怎么样?”
  “跟我预料的一样,不过是最糟糕的一种。”
  “是吗?”麦克米伦并没感到惊讶。
  “日本政府没有做出战争决策,仍然希望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争端。”
  “那么,你收到消息了吗?”
  钱德勒点了点头,表示知道总统的意思。前去会见小林光一之前,他就收到了国防部发来的消息,日本外务省大臣长谷川静弘离开了吉隆坡,乘专机飞往北京,准备与中国领导人会晤。
  “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我们早就知道,小林光一不会轻易就范,大部分内阁成员也有所顾虑,所以我们早就有所准备。”
  “是吗?”
  钱德勒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具体的事情,由CIA安排。如果没有其他办法,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了。”
  “你的意思是,需要我的授权?”
  钱德勒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麦克米伦稍微沉思一阵,说道:“将军,你认为中日协商解决争端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得看双方是否肯做出实质性让步。”
  麦克米伦点了点头,让钱德勒说下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表现得更加积极,预计再过几个小时,中国海军的舰队就将到达钓鱼岛海域。不管是出于克制、还是出于惧怕,日本的军事部署都不够积极,只有第二舰队赶往钓鱼岛,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留在本土附近,第一舰队还返回了东京湾。在中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下,日本很有可能在一些无关大局的,比如捕鱼作业、舰船通行等方面做出让步,以此平息事态,换得时间。”
  “这会让中国感到满意吗?”
  “除非中国真的打算与日本交战,而且为今后数十年内的直接对抗买单,不然这就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照你的意思,中国会见好就收?”
  “如果我是中国领导人,就会稳步推进,而不是用一场战争制造一个在短时间内无法战胜的敌人。”
  麦克米伦思索了一阵,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就很难在西太平洋立足了。”
  “这是我们必须考虑,而且得首先考虑的问题。”钱德勒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虽然在对外政策上,小林光一没有多少建树,算不上精明的外交家,但是作为政治家,他表现出了足够的才能。如果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妥协,我们最需要担心的就是中日借此机会改善双边关系。”
  “准确的说,是日本倒向中国。”
  钱德勒笑了笑,他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从目前看来,中日之间没有结盟的基础。”
  “这不等于今后也没有。”
  “至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存在这种可能。”麦克米伦笑了笑,说道,“将军,中国不是美国,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要想发展起来,不但需要海量资源、还需要极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如果以我们为准,即便中国独霸全球市场,也难以让所有国民达到我们的生活与消费水准。从长远来看,除非发生产业革命,不然中国迟早有一天会踏上扩张的道路,而且不会容许任何形势的国家竞争,或者说会逐步击败前进道路上的所有竞争对手。首先与中国遭遇的绝对不是我们,而是像日本这类严重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国家。中国与日本的根本矛盾不是领土与领海争端,而是在经济层面上,即日本不可能从中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中获得足够的发展机会。”
  “即便如此,也不会对日本当前的政策产生影响。”
  “是吗?”
  “日本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左右逢源,避免得罪任何一方,更得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对抗。”钱德勒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这是日本的基本国策,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麦克米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被钱德勒说服了。
  “总统,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场战争。”
  “问题是,我们的基本政策就是不直接介入中日冲突。”
  “总统,我们已经介入了,而且点燃了导火索。”
  麦克米伦再次沉默了,毕竟他的理由站不住脚。
  “时间非常宝贵,如果中日在基本问题上达成一致,我们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你有多大把握?”
  “这不是把握的问题,而是我们要不要做。”
  麦克米伦长出口气,说道:“将军,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确实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看着中国发展壮大。”
  “总统,这是你的授权吗?”
  “对,这是我的正式授权。”
  钱德勒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此时,黎平寇正在向傅秀波汇报与长谷川静弘的初次会晤结果。
  “虽然在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日本外相没有明确表态,但是他肯到在这里来,而且肯跟我谈这些问题,表明日本的立场已经松动。”黎平寇叹了口气,说道,“不管怎么说,只要能谈就好办。”
  “这么说,你认为应该与日本谈判?”
  “元首,我不是惧怕战争。在决策会议上,我一直认为很有必要采取军事行动,毕竟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通过谈判解决。以我的观点,就算要谈,也应该在打了之后谈,等我们掌握了主动权,再来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