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1021

  做这个安排的时候,黄峙博开始考虑何时动用预备队。
  三天下来,第二次战役初期的突击任务基本完成。虽然第三十九集团军仍然没能按计划拿下石潭里,但是联军的情况更加糟糕,或者说没有黄峙博想像的那么强大。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联军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向南突围,因此第2步兵旅肯定会死守石潭里,而第四步兵师肯定会强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第三步兵师则会在正面防线上坚持到友军打开突破口为止。
  毫无疑问,重点就在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上。
  黄峙博没有给第三十九集团军太大的压力,逼近石潭里的战斗没那么简单,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尽了全力。
  如此一来,让第四十七集团军守住防线,成为重中之重。
  事实上,打到这个时候,也只有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还在成建制的战斗,第二步兵师已经被歼灭半数,而第七步兵师已经溃不成军。要想实现第二次战役的目的,就得集中兵力对付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
  想清楚后,黄峙博动用了第二支预备队,即从成都军区调来的第十三集团军。
  当时,第十三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就在阳德,离第四十七步兵师不远。按照黄峙博的命令,该师在十八日上午开拔,预计傍晚就能到达平壤东郊。只是,黄峙博没有让该师去加强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而是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新的任务:攻打平壤。
  这个决定,让戚凯威等参谋很难理解。
  第四十七集团军已经赶在第四步兵师之前控制了平壤北面的公路,因此阻击第四步兵师的重点在郊外的防线上。
  攻打平壤,有什么意义?
  显然,黄峙博的观点与参谋完全不同。
  第四步兵师要想突围,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之外,还得求助于其他部队,比如驻守平壤的韩军。
  从战术上讲,突围要想成功,必须依靠援军。
  可以想像,联军肯定会调动平壤的韩军,从背后冲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
  问题就在这里,第四十七集团军临时构筑防线,而且平城到平壤只有二十多公里,根本经受不住两面冲击。虽然韩军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有足够的兵力,也就足以对第四十七集团军构成威胁。
  在安排防御的时候,为了应付韩军,第四十七集团军至少抽调了一半兵力。
  让第十三集团军的步兵师去攻打平壤,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虽然第十三集团军步兵师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根本不适合攻坚作战,在阵地防御战中反而更有用,但是打韩军,关键不是有多少装甲力量,而是有多大的气势,或者说在进攻中表现出来的决心。
  通过第一次战役,黄峙博已经认识到,韩军只会打顺风仗。
  要是战况不利,韩军的战斗力将直线下降。
  比如在定坪,韩军先后动用了六个旅与一个师,近四万兵力,花了数天时间,就是没能突破仅仅由一个空降师守卫的阵地。
  在第六十五集团军攻打高城的战斗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在顺风顺水的时候,韩军打得很勇猛,可是只要战况不利,韩军崩溃的速度往往比志愿军指挥官预料的还要快。
  显然,西线战场上的韩军好不到哪里去。
  可以说,黄峙博的这个判断非常准确。
  虽然驻守平壤的韩军多达十四万,而且随着联军收缩防线,兵力还会增加,但是在西线战场上唱主角的是美军,而且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为了稳住东线,联军把韩军的几支精锐部队都派了过去。
  也就是说,留在西线的,几乎都是韩军的预备役部队。
  要是打出气势来,用一个师打下平壤也不是件奇怪的事情。
  当然,黄峙博并没指望用一个师打下平壤,他的目的很简单:用积极主动的进攻牵制住平壤的韩军,减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压力。
  此外,在第十三集团军参战后,第四十七集团军能把更多的兵力用在北面防线上。
  只是,这个部署非常大胆。
  要知道,如果第四十七集团军没能顶住第四步兵师,又没能牵制住平壤守军,美军的两个主力师就能从平壤突围,而在平壤南面,第三十九集团军不见得能迅速打下石潭里,美军就能一路向南,在两天、甚至一天内到达平山,集中兵力攻打第五十四集团军,然后从平山突围。
  没有必要怀疑黄峙博的胆魄,能有一口气吃下四个美军师的胆量,绝对不缺乏魄力。
  问题是,在关系到战役成败的问题上,黄峙博也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所以在向第四十七集团军增派了一个师之后,黄峙博把重点放到了正面战场上。阻止美军突围的最好办法不是被动防御,而是牵制住美军的突围速度,让美军不得不把更多的兵力用在其他地方,比如应付志愿军的进攻部队。
  问题是,打到这个时候,黄峙博手里只有两个步兵师了。
  要知道,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都只有两个师。
  两个师,能做什么?
  用在正面战场上,即协助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话,恐怕什么用也没有。
  打了两天,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仍然固若金汤,第二十四集团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仍然没能取得有效突破。可以说,第二十四集团军的最大贡献,只是让第三步兵师不得不集中兵力守卫防线。
  在美军完善的防御体系面前,兵力解决不了问题。
  加强正面进攻无济于事,也就只能在侧翼想办法。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这两个步兵师分别从德川与孟山南下,并行展开后,向第四步兵师的后卫部队发起突击。
  虽然只是两个步兵师,突击能力非常有限,但是黄峙博的命令很清楚,即突击行动必须坚决果断,不要与小股美军纠缠,突击的最终目的是到达平壤,与第四十七集团军会师,以此迫使第四步兵师在后方战线上展开。
  对于突围部队来说,在后方战线上展开兵力,绝对是一场灾难。
  暂且不说志愿军的突击能否歼灭第四步兵师,只要被迫在后方展开,第四步兵师就将丧失突围的首要因素:时间。
  在后勤保障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多耽搁一个小时,意味着突围的希望减少一分。
  更重要的是,这不但关系到第四步兵师的存亡,也关系到第三步兵师的存亡。
  如果第四步兵师不能及时突破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打通从平壤到开城的公路,那么第三步兵师肯定会在志愿军之前耗光弹药。
  没有作战物资,美军别说突围,能够体面的向志愿军投降就很不错了。
  要知道,就在上个月,第一陆战师就因为耗光了弹药物资,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整体向志愿军投降。
  做出这个安排后,黄峙博也几乎用光了预备队。
  当时,还能调动的只有入朝后还没有参加过战斗的第44空降师。作为纯步兵部队,空降师在地面战场上的突击能力连步兵都比不上,几乎没有参加后面战斗的能力,最多帮助前线部队守卫后勤补给线。
  只是,这些兵力足以吃下两个建制还算完整的美国陆军师吗?
第二百一十三章
韩军突围
  做完部署,黄峙博把戚凯威单独叫了过去。
  “还要增兵?”戚凯威非常震惊。他是作战参谋,统筹负责地面战斗,非常清楚志愿军的兵力情况。
  “没办法了?”
  “总司令,你刚刚把最后两支预备队派上去了,这……”
  “还有一个集团军。”
  戚凯威一愣,说道:“你说的是魏成龙的六十五军?”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我给他打了电话……”
  “你给他打电话?”这次,轮到黄峙博有点惊讶了。
  “询问部队的情况,以及对后勤保障做一些调整。”
  “什么调整?”
  戚凯威叹了口气,说道:“三十九军与六十五军的战斗消耗都超过预期,部队在进攻中缺乏动力,不是前线官兵不能打,而是后勤保障跟不上。吃早饭前,三十九军发来了三封急电,都是要求加强物资运送力度。”
  “你是怎么安排的?”
  “还能怎么安排,只能想方设法的满足前线部队的要求。”
  黄峙博皱起眉头,说道:“你是说,把东线的后勤保障部队也派了过去?”
  戚凯威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你……”
  “总司令,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联军的轰炸给后勤保障部队制造了很大的伤亡,运输车辆的损失速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料。三天下来,至少有一千五百辆运输卡车被炸毁,如果不从东线抽调运输部队,物资就无法送上去。”戚凯威叹了口气,说道,“再说了,我们又不是六十多年前的志愿军,前线部队需要的很多物资都无法用人力运送,必须使用车辆,所以我们动员再多的朝鲜军民,也没用。”
  黄峙博暗自叹了口气,没有责备戚凯威,因为戚凯威说的是事实。
  入朝作战以来,志愿军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后勤保障不到位。
  虽然黄峙博早有预料,而且早就做了准备,但是仍然没有想到,朝鲜的“穷山恶水”会对志愿军的作战行动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
  在运送物资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运输车辆。
  像食品、药品、轻武器的弹药等等轻便物资,还能通过人力运输。为了支持志愿军,朝鲜当局动员了上百万军民,平均每天都有二十万军民在向前线运送物资,仅通过人力运送的物资每天就达到了一万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